?

網絡傳播環境下提升高職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途徑

2019-12-23 07:26董詩瑤
新一代 2019年23期
關鍵詞:網絡傳播高職學生

董詩瑤

摘 要: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意識形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結合傳播學理論研究意識形態認同的運行機制,分析網絡傳播方式下高職院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新環境、新挑戰,以輔導員為例,為高職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提升尋求解決路徑。

關鍵詞:網絡傳播;主流意識形態認同;高職學生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給信息傳播帶來了顛覆性的發展,成長于信息時代的當代高職學生們,已將網絡作為其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網絡傳播環境下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的沖擊,給高職院校主流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積極應對挑戰,引導高職學生在認知上接納、在情感上喜愛、在意志上信仰、在行動上踐行主流意識形態[1],是促進學生成長、維護國家穩定和黨執政安全的重要課題。

一、高職學生意識形態認同的運行機制

意識形態可以被俠義的界定為,一定社會中代表和反映統治階級意志、利益,為保證統治階級合理性與合法性提供理論依據的思想體系。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因此,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包括了對國家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等。認同是一個心理過程,高職學生意識形態認同的運行過程可以簡單歸結為認知、選擇、整合和內化三個階段。

(一)認知

認知是意識形態認同啟動運行的第一階段,是指信息接受主體對大腦接收到外來信息的感覺、解讀等過程,是基本的被動感知階段。根據行為心理學刺激反應理論,信息的傳播覆蓋度越大,傳播強度、頻率越高,越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大覆蓋、高強度、高頻率的“洗腦式”傳播,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

意識形態作為外來信息,刺激著學生的感官系統,使學生被動、機械的接收意識形態信息,形成認知。我們可以看到,在網絡傳播環境下,信息傳播的門檻越來越低,各種非主流的意識形態通過網絡“推廣”開來,分散著高職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關注。

(二)選擇

基于傳播學受眾理論,信息接受主體即受眾,在接收到信息后會根據自身需求,在已有觀念、意識的基礎上,選擇性注意、理解、記憶信息,這種選擇心理被認為是受眾普遍的心理現象[2]。

1.選擇性注意

對于外來的信息刺激人們不會被動注意所有內容并做出反應,面對網絡碎片化的信息輸出,是一掃而過,還是深入關注,取決于學生的喜好、興趣、習慣等。高職學生有較強的選擇心理,相比主流意識形態的政治性、理論性教育信息,娛樂新聞、熱點八卦等信息更容易引起學生注意。

2.選擇性理解

受眾對已經感知且注意到的信息進行解讀,賦予其意義的過程即為選擇性理解,理解的程度與受眾的閱歷、文化素養、情緒等因素相關。高職學生普遍在自身素養、認識能力上有一定的弱勢,如果學生的思維方式出現偏差,或者受特定情境下情緒的影響,可能會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不符合常理的歪曲理解。

3.選擇性記憶

選擇性記憶是指對接收、理解的信息,經過篩選,保留記住一些與受眾既有觀念、需求、價值標準相一致的內容。記憶是人們主動發起的內層接受機制,被記住的通常是受眾認為最有價值、最符合自己利益需求的信息。高職學生獨立意識較強,崇尚個性自由,在接受意識形態信息時,可能因為道理自己都懂,感覺沒新意,而產生逆反心理,舍棄記憶相關信息。

(三)整合和內化

整合是指人們對選擇進入大腦的信息進行加工,使其與已有的意識銜接、統合。內化是認同的最高境界,即人們將整合吸收的信息融入自己的意志,對主流意識形態產生由衷的敬仰,自覺以其規范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追求。

高職學生中存在認知模糊、理想信念缺失、對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積極性不足等現象,部分學生受從眾心理的影響,對意識形態的認同需要外界群體的肯定才能得到鞏固、強化。這些情況都會影響整合和內化階段的正常進行,進而影響高職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程度。因此,如果能讓高職學生自覺整合與內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并以其指導社會實踐,就可以通過個體與社會的互動,將主流意識形態的認識、態度不斷傳播。

二、網絡傳播對高職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影響

(一)網絡傳播爭奪高職院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話語權

互聯網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得信息來源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大眾傳媒,自媒體、新媒體應運而生并不斷壯大,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發布信息。同時,傳播的載體也從單一的電視、雜志等拓寬到人人觸手可及的手機客戶端,信息通過文字、圖片、短視頻等形式及時發布、互動反饋,我們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相比枯燥的思政課堂,高職學生更愿意通過網絡獲取信息,新媒體的內容傳播削減了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弱化了教育傳授者的權威。

(二)網絡傳播侵擾高職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和理解

1.傳播披著外衣的非主流意識形態

在微信公眾號中,不乏一些披著學術性外衣的推文,運用“最新研究發現”、“歷史真相”等標題吸引關注,實際上討論的則是偏離本質與真相,帶有強烈非主流意識導向的言論。高職學生通常是18-22歲的學生,不少學生還處于認知較為模糊的年紀,加之其個人經歷不足,這類信息很容易誤導一些辨別能力不足的學生。

2.娛樂化解讀主流意識形態

從認知和選擇性注意的角度來看,人們更愿意接受娛樂、有趣的信息。微博上帶有諷刺、惡搞和調侃意味的表情包、段子等,例如“新聞聯播中最真實的一句話是:現在是北京時間7點整”,因為迎合網友們追求娛樂的心理需求,得到廣泛傳播。這些信息容易導致高職學生對歷史、社會現象等認知錯位,將吐槽式的娛樂演化為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抵觸。

(三)網絡傳播引起高職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爭議

1.利用從眾心理滲透不良信息

高職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集體生活使學生更易于受到群體情緒的感染。各種意識形態都已經意識到,網絡民心是巨大的政治資源[3],非主流意識形態可以利用網絡引導學生選擇一些有爭議的政治話題,帶動學生的情緒,伺機收買學生成為其“意見領袖”,在校園中滲透不良信息,引起學生群體對主流意識形態的爭議。

2.利用錯誤論證引發批判心理

網絡時代,開闊的眼界、大量的信息獲取使高職學生具有較強的批判精神,他們對信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容易受錯誤邏輯的引導。例如近年網絡上宣揚美國的民主,片面化解讀民主概念,將不良社會現象歸因于我國的非民主政治制度。這類錯誤論證,會使高職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產生質疑、批判心理,使主流意識喪失公信力,為學生所疏遠。

三、提升高職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途徑——以輔導員為例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4],是學校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輔導員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對意識形態的認同程度。

(一)提升輔導員的個人傳授能力

基于傳播學理論,高職學生作為信息受眾,其接受到的信息流量、質量等受信息“把關人”的直接影響。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密切的“把關人”,信息通過輔導員的把關,有價值的部分被加工、篩選、整合出來,引導學生關注。因此,提升高職輔導員的把關、傳授能力對其開展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極為重要。具體來說,輔導員需要從三個方面提升個人能力:

1.提升理論魅力

輔導員個人理論水平、政治覺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效果的優劣。面對網絡傳播主體政治素養參差不齊的現狀,輔導員應該自覺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密切關注時政動態,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在工作中學以致用,提升自己的理論魅力,增強傳播工作中的說服力。

2.提升知識魅力

高職學生興趣廣泛,他們對知識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因此,輔導員需要具備有相當的知識儲備、文化認識才能跟上學生的視野和關注點,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提高自身在意識形態教育工作中的威信。同時,輔導員也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利用網絡學習管理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知識,以實現對信息的正確解讀和傳達,幫助學生多維的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邏輯。

3.提升人格魅力

前文提到,興趣、情緒、觀念等是高職學生意識形態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輔導員應充分了解高職學生的心理需求,鼓勵、關懷和尊重自己的學生,多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和學生成為“朋友”,獲取學生的信任,消除高職學生中存在的逆反心理,使輔導員的教育傳播行為得到學生的共鳴。另外,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需求,教育過程需因人而異,適時調整,讓學生身心愉悅的自覺接收教育信息。

(二)發揮學生中“意見領袖”的作用

信息傳遞中少數具有影響力的人我們稱為“意見領袖”。網絡傳播環境下,微博大V等“意見領袖”已占領了信息傳播的一席之地,高職學生喜好新事物、思想活躍,輔導員可以鼓勵、引導學生利用新媒體、自媒體平臺成為校園信息傳播的“意見領袖”,例如學生會運營公眾號,收羅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調動學生參與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積極性。

同時,由于部分高職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他們需要先看看“意見領袖”的反映和認同程度,再決定自己的選擇或取舍。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校園“意識領袖”站在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中間環節,其號召力和說服力可能還高于輔導員。因此,輔導員應重點關注學生干部、優秀黨員代表等學生,在高職學生群體內發現、培養“意見領袖”,發揮其示范作用,從學生心理需求出發,對主流意識形態信息的內化和反饋進行科學引導。

(三)創新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方法

1.多方合力實踐育人

高職學生普遍生活經歷有限,實踐可以幫助學生直面實際問題,理論結合實際。戶外教學、志愿服務等傳統的高校實踐育人活動在當前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當繼承并不斷創新。例如與思政教師共同策劃、組織實踐育人活動,爭取校園和社會多方單位的支持,將意識形態教育帶入社區、企業等,幫助學生切身體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5],提升學生的參與感、認同感。

2.搭建線上育人平臺

輔導員應主動搭建“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延伸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話語傳播的空間。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進行表達,搶占微信、微博陣地轉發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息。同時,通過網絡收集學生的建議和觀點,積極回應學生的疑惑,貼近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對校園新媒體的認同感,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時效性和指導性,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趙妍.高校輔導員意識形態工作能力的現實困境及路徑訴求[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05):110-111.

[2]冷文勇.網絡“微”時代我國高校學生意識形態認同安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8.

[3]李艷艷.如何看待當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形勢[J].紅旗文稿,2015(14):9-12+1.

[4]《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017.

[5]張雷.基于傳播理論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猜你喜歡
網絡傳播高職學生
網絡時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問題探論
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傳播特征初探
新媒體時代河南文化資源網絡傳播的現狀及對策
網絡傳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
從《大魚海棠》看中國動畫與新媒體的關系
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探索與實踐
結合“室內檢測與控制技術”專業教育淺談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職業院校創業法律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