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科核心素養立意的中考生物學試題解析及備考策略

2019-12-27 06:21陳臘琴
生物學教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種子休眠骨骼肌生物學

陳臘琴

(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100022)

2019年北京市中考生物學試題,以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以考查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為總體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考查生物學科主干知識和學科能力,學科特色鮮明,地域性強,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體現學以致用,學生在考場中也能感受生命科學的價值和意義。

1 部分試題解析

1.1 體現學科特點,形成生命觀念 試題中第5、 9、 14、 16、 18題分別從“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等角度考查裂葉山楂葉片結構、肺的結構功能、夜蛾逃生策略的多樣性、科學運動增強體質、人體腎單位結構與功能等,體現了對學生生命觀念的評價。

例1(第16題) 體育運動能增強體質、培養意志品質,對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1) 負重屈肘能鍛煉上肢力量。據圖1所示,該運動中肱二頭肌牽拉橈骨繞活動。肱二頭肌收縮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肌肉細胞通過釋放的。

(2) 運動方式不當或強度過大會造成骨骼肌損傷。損傷后修復過程如圖2。骨骼肌纖維細胞表面附

圖1 上肢結構

圖2 骨骼肌損傷后修復過程

著的衛星細胞會轉化為成肌細胞。成肌細胞可以通過過程增加數量,再經過過程發育成骨骼肌纖維細胞。若干骨骼肌纖維細胞集合成束形成,完成修復。

(3)骨骼肌修復是有一定限度的,為減少損傷發生,可采取的科學運動方式有(多選)。

A. 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

B. 運動中做好保護措施

C. 長時間超負荷地運動

D. 運動后做好拉伸放松

試題解析: 本題以“體育運動能增強體質、培養意志品質”立意,以體育鍛煉對中學生的影響展開,就負重屈肘鍛煉上肢、骨骼肌損傷和修復、科學運動等具體情境進行問題設計,通過圖示直觀呈現了負重屈肘時骨骼肌的活動情況,以及骨骼肌損傷后的修復過程。落實對概念內涵與概念間內在聯系的考查,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疾閷W生對“結構與功能觀”的理解,運用生物學知識和原理解釋生命現象,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指導自身健康生活,體現了生物學科的實踐價值。

1.2 創設問題情境,發展科學思維 試題中的第4、 8、 10、 13、 14、 19題都指向了基于具體問題情境的科學思維考查,分別以西藏高原生態恢復、我國倡導無償獻血、北京電視臺最早推出手語節目、北京市市花月季、北京動物園對丹頂鶴的保護與放歸等情境進行設問,不僅貼近學生生活,也彰顯出鮮明的時代特點。

這些情境的創設,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生物學原理與實際問題的聯系,落實對概念內涵與概念間內在關系的考查,并運用“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等生命觀念解釋生命現象,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

例2(第8題) 我國倡導無償獻血。獻血時一般從獻血者肘窩處的靜脈采血,而非動脈采血,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A. 靜脈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較淺

B. 靜脈管徑較大、管壁薄

C. 靜脈內血流速度較快

D. 靜脈采血后容易止血

試題解析: 本題以“倡導無償獻血”創設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盡管學生現在還不具備獻血的條件,但在一些公共場所都看見過義務獻血的宣傳車,有些學生有抽血、驗血的經歷,學生能夠運用課堂上所學原理,解釋靜脈采血??疾閷W生運用所學知識和觀點,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解釋、分析,作出合理判斷。試題設置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思維的良好品質,還可以讓學生感受生命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突出問題解決能力考查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科學思維,體現育人價值,滲透社會責任。

1.3 完善實驗設計,嘗試科學探究 生物學是建立在觀察、實驗、探究與嚴謹論證基礎上的自然科學。試題中有很大一部分基于實驗(如試題中的第5、 6、 7、 17、18、 19、 20題等)并通過生命現象分析、實驗探究、科普文閱讀等,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例3(第19題) 月季是北京市市花,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為了培育可以連續開花(花期較長)的月季新品種,生物小組進行系到實驗。

(1) 同學以單季花月季(花期較短)為親代進行雜交,獲得子代種子若干,月季種子存在休眠現象,自然萌發率很低,為探究打破種子休眠的條件,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 比較第1、 2組實驗結果,說明打破種子休眠的溫度為。

② 比較兩組實驗結果,說明濕沙也是打破種子休眠的影響因素。

③ 為進一步探究僅有濕沙條件是否可以打破種子休眠,需要增設第4組實驗。第4組實驗的預處理是。

④ 若第4組實驗種子幾乎不萌發,綜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結論是。

a. 低溫條件和濕度條件均可以打破種子休眠,且濕度條件更為重要

b. 在低溫條件和濕度條件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才能打破種子休眠

c. 低溫可以打破休眠,濕度可以促進該效果,但僅有濕度不能打破休眠

(2) 同學們將已萌發的種子培育至開花,觀察植株花期長短的性狀,結果如下:

親代 單季花×單季花

子代 單季花 連續開花

單季花和連續開花是一對相對性狀。由結果可知,連續開花為性狀。

花期長短性狀受一對基因控制(用A和a表示),連續開花植株的基因組成是。

(3) 若要在短期內,大量獲得連續開花月季植株,可采取的具體方法為:。

試題解析: 本題聚焦“北京市市花月季”,題目在學生已經具備了生物學實驗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按照觀察、解釋、分析、推理、應用這一邏輯順序設計問題,將學生的思維過程逐步外顯: 從探究種子萌發,連續開花植株的選擇,到采取快速繁殖方法大規模培育,學生仿佛置身于科學探究的現場,體現出對學生實驗能力及科學探究素養的綜合考查。

1.4 關注社會熱點,樹立社會責任 試題中分別從倡導無償獻血(第8題)、實施計劃免疫(第13題)、提出健康飲食措施(第18題)、丹頂鶴的繁育和保護(第20題)角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第16題以體育運動能夠增強體質、培養意志品質、促進中學生全面發展進行立意,運用學科知識解釋科學運動方式和適度的運動強度保障全面發展。試題不僅聚焦了與人體肝臟細胞、肌肉組織、循環、泌尿等多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激素調節、免疫、健康生活、科學運動等內容,還涉及衣藻、砂生槐、裂葉山楂、蘿卜、月季、蘆葦等植物,以及猛禽、大熊貓、蝙蝠、小鼠、丹頂鶴等多種多樣的動物,充分展示了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價值,為學生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這些內容的出現,都在引導學生不僅關注人類自身,更應該關注其他生物及其生活環境,關注人與自然的統一性,樹立社會責任。

2 教學啟示與備考策略

2.1 夯實基礎,突出主干知識 2019年北京中考試題的亮點之一就是立足教材,注重基礎,聚焦重要概念。如第1題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第2題衣藻生命活動特點,第7題哺乳動物心臟結構,第15題保存食物方法等。因此,在常規教學和復習備考中要做到回歸教材、夯實基礎、突出主干,摒棄“死記硬背”,盲目重復練習,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加強基本原理的理解,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2.2 聯系實際 體現學科特色 在教學與備考時要善于創設多種多樣的問題情境,聯系生活、生產實際,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試題中通過精心創設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問題情境(如試題8無償獻血、試題10聽障人士觀看手語節目、試題12大熊貓的性別決定、試題16運動損傷及修復、試題18高脂飲食與健康等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情境與實例),鞏固相關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做到學以致用,體現生物學科特色。

2.3 重視實驗 聚焦綜合能力 生物學是建立在觀察、探究、實驗、論證、總結基礎上的自然科學。生物學觀點、結論的得出都是基于真實實驗、客觀數據、反復論證基礎上的。試題中的4、 5、 6、 7、 17、 18、 19等從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數據、設置實驗條件、得出實驗結論等,綜合考查學生控制單一變量、設計對照實驗、預期實驗結果與探究實驗能力,因此在教學與備考時,要重視對于生命現象分析、基礎實驗、探究方法和原則的指導,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2.4 獲取信息 提升學科素養 北京卷試題的另一個特點是圖文并茂,材料豐富。試題中的第2、 4、 6、 14、 16、 17、 18、 19、 20題等都運用了不同形式的圖示、數據、表格等。這些圖示中有模式圖(第2、 17、 19題)、示意圖(第6、 14、 16、 18題)、實景圖(第20題),數據呈現有柱狀圖(第4題)、表格(第17題)等多種形式,特別是18題,不僅呈現出腎單位的結構模式圖(學生較熟悉),還將微觀的內容宏觀化,直觀展示了腎小管不同區段的上皮細胞形態結構的細微差異(顯微觀察發現),形式新穎,角度獨特,要求學生能夠從圖示中充分地獲取信息,并將細胞形態、結構的不同與其功能緊密聯系,理解功能與結構相適應,從不同方面考查學生圖文轉換、獲取信息以及對主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聚焦學科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科素養。

猜你喜歡
種子休眠骨骼肌生物學
鳶尾素(Irisin):運動誘導骨骼肌自噬的新靶點
巨噬細胞在骨骼肌損傷再生中的研究進展
丁酸梭菌的篩選、鑒定及生物學功能分析
谷稗的生物學特性和栽培技術
NaOH處理打破紫椴種子休眠過程中內源激素的動態變化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初中生物學糾錯本的建立與使用
運動與骨骼肌的重構研究
黃精種子萌發抑制物質及其去除方法研究初探
歐洲冬青種皮特性與種子休眠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