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珍貴樹種的培育歷史和文化認知

2020-01-13 19:03周湘紅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020年1期
關鍵詞:林場樹種培育

楊 帆,周湘紅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南調查規劃設計院,長沙 410014)

自古以來,我國各民族就有種植樹木的習慣,并且尤其喜歡種植鄉土珍貴樹種。至今,在古老村莊、名山大川,仍然保留著大量珍貴樹種的古樹名木,它們飽經風霜雨雪,歷盡世事滄桑,保留著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記憶,孕育了美麗的生態景象,凝聚了獨特的文化內涵,是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象征,更是故鄉情節的載體和鄉愁文化的依托。

1 珍貴樹種概念的認識

珍貴樹種是當前林業行業廣泛使用的一個概念,并有珍稀樹種、珍貴用材樹種的不同說法,其概念和包含的樹種范圍在不同時期、不同收錄文件和名錄中也有較大差異,至今沒有明確定論。2005年黎云昆[1]在《論我國珍貴用材樹種資源的培育》中認為,珍貴用材樹種是指其木材一般應具有硬度高、密度大、顏色深和紋理美觀的特點,可用于制作高檔家具、高檔樂器、高檔工藝品等實木制品及高檔裝飾、裝修材料的樹種;2017年徐大平[2]研究員在《發展珍貴樹種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將珍貴樹種定義為:木材材質優良或樹木的其他部分具有特殊用途、資源稀有或市場緊缺、經濟價值很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收藏價值、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一類樹木的總稱”。

2016年,在修訂《中國主要栽培珍貴樹種參考名錄》過程中,研究人員提出名錄修訂4條原則:一是木材材性好,材質優良,具有密度高、硬度大、材色深、紋理美觀等特點,可用于制作高檔家具、樂器、工藝品、軍工產品及高檔裝修、裝飾材料的珍稀貴重用材樹種,以及用材兼顧科研、觀賞、藥用、特色果品、生物質能等特殊用途和價值的兼用樹種;二是木材珍稀貴重,生長慢、儲量少,資源分布集中,經濟價值、歷史文化價值高;三是培育技術成熟,以培育用材林、防護林為目的的育苗、栽植等培育技術成熟或基本成熟,有比較充足的種苗;四是市場吸引力強,認知度較高,能夠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培育,具備適度規?;l展潛力。原則主要著眼于推廣培育技術成熟的珍貴稀有樹種,其中前2條基本確定了珍貴樹種概念的內涵。

筆者認為,珍貴樹種是現有資源比較貧乏,其木材材質具有密度高、硬度大、材色深、紋理美觀等優良特性,蘊含有一定的生態內涵和文化價值,木材珍稀貴重、市場認知度高的珍稀貴重用材樹種。本文所討論的珍貴樹種,主要基于《中國主要栽培珍貴樹種參考名錄》,包括2008年版與2017年版所收錄的樹種。

2 珍貴樹種培育歷史

2.1 先秦時期零星種植

中國歷來重視種植珍貴樹種等樹木,早在西周就設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機構,負責種樹、護林等事務。但限于對自然的認知程度,以及人類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官府在山林事業上主要還是以保護森林、樹木為主要職責,長期處于百姓自發植樹為主的零星種植狀態。在秦漢以前,未見大范圍廣泛種植珍貴樹種的記載。人們主要是在村莊周圍、房前屋后等居住環境附近種植樹木,用以改善居住環境,或者是在祖墳周邊種植柏樹等珍貴樹種寄托對先輩的哀思。

2.2 秦至清代廣泛培育

1)列樹表道是最早的規?;N植珍貴樹種的地方。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的廣泛種植珍貴樹種,始于秦朝。早在周朝,就已經產生了種植行道樹的制度,《周禮》記載“國郊及野之道路旁必植樹”,稱“列樹以表道”,說明周朝就對都城及道路種植樹木有了制度安排。但在《國語·周語中》卻記有“道無列樹”,說明其執行顯然是不到位的,沒有出現廣泛的種植。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于公元前219年下令以咸陽為中心,修筑通達全國的馳道,并規定路旁每隔7 m種一棵樹,在道路兩旁種上成排的松柏,用以顯示天子的威儀,涉及種植柏樹等珍貴樹種。這應該是中國最早建成的“綠色通道”體系,是全國范圍內第一次大規模種植珍貴樹種,至今在古蜀道上仍然還保留有證據。劍門蜀道又稱“皇柏大道”,據地方志記載最早為秦始皇時期種植。據考證,劍門蜀道上胸徑大于2 m的柏樹,即為秦朝所種“皇柏”。

2)官府政策推動珍貴樹種的產業化培育。漢代對植樹造林非常重視,將種樹作為重要的國策,漢文帝、漢景帝父子先后九次頒布勸民植樹詔“多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將植樹作為發展經濟的產業政策來推行。漢代種樹出現了較大的林主,《史記·貨殖傳》記載“河濟之間千樹楸,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說明在漢代不但出現栽培珍貴樹種楸樹的種植大戶,還能從楸樹經營中獲得巨額收入,財富甚至可以與千戶侯相比。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澤之禁,詔令天下植樹“男夫一人給田二十畝,課蒔余,種桑五十株,棗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種畢,不畢,奪其不畢之地”,給百姓分田植樹,連種樹的品種、數量及栽種時間都有詳細規定。其中種植榆樹的規定,大概是中國古代種植珍貴樹種最早的制度設計。此后,鼓勵種植珍貴樹種,成為歷代封建王朝發展經濟的重要政策。

2.3 珍貴樹種的科學培育與分期

2.3.1 萌芽期——中國古代的專業培育

廣泛的種植,規?;呐嘤?,為科學培育珍貴樹種提供了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專業的植樹造林與經營著作應運而生。北魏人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約成書于公元533—544年),記載了榆、槐、楸等珍貴用材樹種的栽培理論和技術;唐代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說明當時已有技藝高超的職業種樹人;元代初年《農桑輯要》記載了種植柏、檜、楮樹等珍貴樹種的方法;明代俞貞木(1331—1401年)《種樹書》,對槐、銀杏等珍貴樹木的栽培進行了論述。古代中國對如何按照樹種的天性來種植和培育進行了大量的經驗總結,具有相當客觀的專業化認知,出現了科學種樹的思想,但嚴格來說,還算不上科學培育。

2.3.2 試驗期——民國時期的森林經營方案

清末至民國初年,隨著西方科學理論進入中國,按照現代生物科學和森林經營理念培育珍貴樹種的實踐活動,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得到初步的發展。1916年,江蘇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林科主任陳嶸[3]提出《江蘇省教育團公有林第一林場造林計劃書》,提出在教育團林場范圍(現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10年造林1.27萬hm2,主要造林樹種有竹、松、櫟、櫸、杉、洋槐等。其中珍貴樹種櫟樹、櫸樹造林3467 hm2。到1932年,完成造林12 169 hm2,營造麻櫟、側柏、楝樹、櫸樹等珍貴樹種1 190 hm2。這是我國第一份有據可查,以現代科學理論指導編制,并得到較好實施的涉及珍貴樹種造林的森林經營規劃方案。同期,在廣東、廣西、云南等地也出現了國有林場、公有林場[4],科學經營在一些地區得到試驗,但總體上來說,因為戰亂等原因,其范圍不大,經營效果有限,如前面所述“第一林場”培育的這些珍貴樹種的森林,在抗戰期間均被戰火所毀。

2.3.3 蓄勢期——建國后至2000年前

新中國建立后,國家在宜林荒山面積大的地區試辦了一批以造林為主的國有林場,到1957年底,全國建立國有林場1 387處[5];大躍進時期,各地掀起了大建國營林場的高潮,到1965年底,國營林場達到3 564處,經營面積達到6 733萬hm2;文革期間,國有林場受到一定干擾,到1976年,國有林場經營面積萎縮到4627萬hm2。大規模林場體系的建立,為珍貴樹種的科學培育提供了廣泛的空間。林業部明確提出了國營林場實行“以林為主,林副結合,綜合經營,永續作業”的經營方針,科學造林、科學經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推廣。1975年農林部發布《關于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珍貴樹種的通知》([75]農林(林)字第120號),1992年《林業部關于保護珍貴樹種的通知》(林護字[1992]56號)發布了《國家珍貴樹種名錄》,都明確規定了珍貴樹種的范圍與等級,對一些珍貴樹種資源保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時期,國家林業建設重點在于消滅荒山、增加森林覆蓋率,產業上主要是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經濟果木林,珍貴樹種只有少量的零星種植,但在保護珍貴樹種資源、開展珍貴樹種培育研究、探索科學種植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技術儲備,為珍貴樹種后來的大面積造林培育奠定了一定的科技基礎。

2.3.4 發展期——新世紀珍貴樹種規?;l展

2000年5月,頂級珍貴用材《紅木》國標發布;2000年12月國家林業局完成《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規劃》,規劃在2001—2015年建設珍貴大徑級用材林基地250萬hm2,是珍貴樹種培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的標志。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提出“突出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生態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貴樹種和藥材培植以及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新興產品產業,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 。這是中央文件首次將發展“珍貴樹種”納入國家林業發展戰略。2005年國家啟動實施珍稀樹種基地建設示范項目,中央財政直接投資發展珍貴樹種,我國的珍貴樹種培育事業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局面。2013年《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范縣管理辦法(試行)》的發布,使珍貴樹種培育示范建設進一步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到2016年,全國有15省份落實劃定珍稀樹種大徑材國家儲備林103萬hm2,其中珍稀樹種21.4萬hm2。到2017年底,國家已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林業基本建設投資4.7億元,建設珍貴樹種培育示范基地8.15萬hm2。

至此,珍貴樹種培育呈現出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培育技術逐步成熟、各地政府和林場主動爭取,以及廣大民眾和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中國珍貴樹種培育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3 珍貴樹種的文化認知

3.1 實用價值

珍貴樹種被人類所認識,首先肯定是實用價值高,珍貴樹種木材硬度普遍較高,大都具有特殊的花紋,防蟲、抗腐蝕性強,不易受潮發霉,所制作的建筑、家俱、工藝品美觀且不易變形、經久耐用、易于保養,大多還具有特殊的香氣,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實用價值非常高。其次,與其他樹種相比,因為種質資源稀少,生長周期長,長期供不應求,其原料和產品價格長期居高不下。

3.2 宗教文化

1)神樹。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特別是達到一定樹齡的大樹,就會成精,且具有了神力,可以影響一定地域的群體或者個人的命運,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崇拜大樹的習俗,將大樹,特別是珍貴樹種大樹視為樹神。這些神樹,主要是珍貴樹種,因為珍貴樹種普遍具有生長緩慢、壽命長的特點,更容易成為一個地方的神樹。人們祭拜神樹,禱求樹神的保佑,借以獲得心靈上的慰籍。

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地區,農村至今仍流行拜樹為干爹、干娘的風俗。一般在寄拜古樹名木作干爹、干娘之后,子女及其家庭不但要視大樹為親戚,逢年過節前往祭拜,平時還要為大樹培土施肥、除草除蟲等。

佛教和道教均認為銀杏是圣樹、吉祥樹,寺廟里普遍栽種。佛教和道教同樣認可那些具有一定樹齡的古樹有靈性,認為神靈會依附在樹上。佛教經典中不乏樹神皈依高僧大德的事例[6]。

2)風水樹。也叫水口林,往往是中國南方古老村莊最美麗的景觀林。風水樹一般是選擇保護和培育常綠樹為主,大都是由楠木、青岡、楮樹、檀香、樟樹、柏木等珍貴樹種組成。人們認為,樹木越大,樹林越茂盛,對村莊的護佑功能更突出,風水就越好。民間在房前屋后種樹時,也有風水講究,尤其是后山,一定要多栽樹,樹種選擇與村莊風水林一樣,也是以種植和保護常綠的珍貴樹種為主。

3)風水木。當一個地方缺少大樹時,巨大的珍貴樹種木材,也可以成為風水鎮物,典型的實例就是清代北京城的“神木”。老北京城的建設,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風水理論,在京城東南西北中各設有一個鎮城之物,東方屬木,需用神木鎮之。永樂皇帝朱棣在建造故宮紫禁城時,在京城東面設神木廠,位置在北京廣渠門外通惠河慶豐閘南面,現在叫黃木莊,將一根長六丈余、直徑估計近3 m的楠木作為鎮物。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三年親自寫下《神木謠》詠贊并立碑,神木謠碑至今保存。

神樹、風水樹是鄉村古樹名木得以保存下來的重要原因,往往是一個村莊的標志性景觀,既是美麗村莊的綠色風景,也是鄉土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鄉愁的依托,也是古老家鄉的象征。

3.3 奉獻文化

植樹造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造福桑梓、蔭澤后世是世代相傳的奉獻精神和積善行德文化的集中體現。早在周代就將植樹視為積善行德,《禮記》“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就是鼓勵人們順應天時地利在春季種樹,是春天最大的德行。黃帝陵黃帝手植柏、曲埠孔子先師手植檜、青城山天師洞張天師古銀杏、泰山岱廟漢武帝漢柏院、河北定縣文廟東坡槐,這些保存至今的古樹名木,是中國古代先賢親自參與植樹,傳承奉獻精神的最好物證。

當代,鄧小平是踐行植樹造林,種植珍貴樹種最典型的領袖。據紅八軍原衛隊長謝伯達回憶,早在龍州起義期間,鄧小平于1930年2月在龍州“紅軍樓”前栽種2株柏樹,現已成為“中國紅軍第八軍革命紀念館”掛牌的古樹名木,并列入《中華名樹集》。在鄧小平的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1981年9月,鄧小平倡議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并從1979—1989年連續11年參與義務植樹,先后在中南海、西山、十三陵、天壇、景山、龍潭湖、亞運村、廈門植物園種植白皮松、油松、柏木、云南樟等珍貴樹木。領袖帶頭植樹,是中華民族奉獻精神在當代的完美詮釋。

3.4 道德文化

自古以來“大樹底下好乘涼”就深入人心。人們用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象征有能力、有道德的人,將常綠長壽的樹木賦予“萬古長青”的精神象征。將銀杏、楠木、柏木等珍貴樹木賦予了崇高品質的道德象征。

3.5 等級文化

珍貴樹種在中國具有非常明確的地位和身份象征意義。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珍貴樹種及其制品,在等級文化中具有非常明確的地位等級標志屬性?!蹲髠鳌坊腹暧小疤煊惺?,人有十等”,明確表明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中國人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最早的等級制度,就與珍貴樹種有關,《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后”,是說周王廷院左右各種植9棵棘樹,南邊種植3棵槐樹,以珍貴樹種“九棘三槐”種植位置,標明了公侯官史在朝見周王時的站位等級制度。這是史書中對于種植珍貴樹種最早的正式記載。

在木材的使用上,等級制度也長期存在。周至西漢,以柏木做棺槨的“黃腸題湊”葬制,是帝王一級才能使用的槨室木料,沒有皇帝的特許,諸侯、士大夫只能使用松木及雜木做棺槨。自明代開始,金絲楠木成為皇家專用木材,朝廷設有專門置辦金絲楠木的部門,將金絲楠木列為修建紫禁城和皇帝寢陵最重要的木材,進獻金絲楠木被當作官員業績考核和晉升的重要標準。清代嘉慶皇帝公布和珅的二十大罪狀中,第十三條便是和珅所蓋房屋使用金絲楠木 “僭侈逾制”。

當代紅木、楠木制品風靡全國,成為富貴人家、小康家庭的時尚配置,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木制品精美耐用,傳統等級文化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4 結語

珍貴樹種培育由零星種植、廣泛栽培,到科學培育的發展歷程;由群眾自發種植,到示范基地、示范縣、珍貴樹種大徑材基地、國家儲備林建設的不斷升級,是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的一個非常形象的縮影。珍貴樹種的發展歷史,既是林木資源的利用史,更是科學培育和民族文化的進步史。珍貴樹種特有的象征意義和生態內涵,給珍貴樹種賦予了神奇的身份地位,為我們保留了豐富的自然和歷史文化記憶,在如何認識和評價珍貴樹種,如何培育和發展珍貴樹種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猜你喜歡
林場樹種培育
The Last Lumberjacks
基于GC-MS流蘇樹種子揮發性成分分析
林場起火了
山西省兩林場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
樹種的志向
樹種的志向
八步沙林場人的新愿望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新鄉學院特有樹種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