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拖網作業對珠江口香港海域底層魚類的影響

2020-01-16 07:06彭俊豪譚振耀陳金滿佘書生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拖網站位底層

孫 頡,彭俊豪,譚振耀,陳金滿,佘書生,劉 敏

(1.中港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香港特別行政區 新界;2.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福建 廈門 361102)

過度捕撈、海洋環境及漁業資源退變是近幾十年來全球許多國家面對的困境。Gianni[1]在2004 年向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及保護國際基金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提交“公海底拖網漁業及其對脆弱深海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研究報告,指出底拖網漁業對深海生態系統的破壞及管理上的缺陷,建議聯合國大會采取措施停止公海底拖網漁業。

香港陸地面積較小,但海岸線相對長,海洋資源豐富[2]。因受城市發展、填海需求、海洋捕撈等影響,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海洋環境及資源的退變日益突顯。香港特區政府及有關環保組織已提出和實施多種應對舉措以舒緩環境壓力,其中包括立法實施環境評估,建立海洋保護區等。鑒于傳統底拖網作業方式的選擇性較差,對海洋資源損耗大,為保護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使遭受損害的海床及海洋資源得以恢復,香港特區政府于2012年12 月31 日起禁止底拖網(包括雙拖、單拖、蝦拖和摻繒)漁船在香港水域從事捕撈作業[3]。有關香港實施禁止底拖網作業以來海洋生物資源恢復狀況的研究并不完善。本研究對2007-2009 年及2014-2016 年珠江口香港海域定點底拖網調查魚類資料進行分析比較,以期為香港海域漁業及海洋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1 調查方法

1.1 調查區域

香港位于114°15′E、22°15′N,本次調查區域位于珠江口香港海域大嶼山以北(圖1)。

1.2 調查方法

調查船為長23 m、寬13 m 的蝦拖漁船,調查網具網口高度1.5 m,囊網網目2.5 cm。調查時間為2007-2009 年的每年7 月和2014-2016 年的每年7 月,共設3 個拖網站位,站位位置如圖1 所示,每個站位有5 個平行組。調查時根據DGPS 全球定位系統導航至預定站位進行采樣,每網拖10 min,平均拖速約為3~4 kn。調查作業時,現場記錄每個站位的采樣時間、生物種類、數量及重量,部分樣品冷凍保存于實驗室進行分類稱質量,分類主要參照文獻[4-5]和[6-7]。

圖1 調查海域地理位置Fig.1 The location of survey area

1.3 數據分析

每個站位拖網調查所得的5 組數據進行整合,作魚類捕獲數量、生物量、種類數量和群落多樣性分析,以及5 種目標魚類數量、生物量的統計計算。數據分析采用Excel 和PRIMER7 統計軟件獲得。由于不同種類及同種類個體間的差異,文中選用生物量計算魚類群落物種多樣性[8]。

種類豐富度指數:D=(S-1)/lnW;Shannon 多樣性指數:種類均勻度指數:J=H′/lnS。

式中,S為種類數;W為總漁獲質量(g);pi為i種魚占總漁獲質量的比例。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類組成

本海域屬于亞熱帶沿岸水域,主要以暖水性底層魚類為主。根據調查統計,各年采集到的魚類種類平均數如圖2 所示,2014、2015 和2016 年魚類種類數 (N=70~ 73) 明顯高于2007、2008 和2009年 (N=44~ 50)。

圖2 不同年份魚類種類數量Fig.2 The number of bottom fish species in each year

2.2 多樣性指數

魚類群落種類豐富度指數D、Shannon 多樣性指數H和種類均勻度指數J如表1 所示,種類豐富度指數D變化范圍為:2007 至2009 年4.937~ 5.711,2014 至2016 年6.559~ 7.074,其中2007 年最低,2014 年最高;均勻度指數J變化范圍為:2007 至2009年0.539~ 0.776,2014 至2016 年0.557~ 0.600,其中2016 年最低,2008 年最高;多樣性指數H變化范圍為:2007 至2009 年1.945~ 2.841,2014 至2016年2.220~ 2.381,2009 年最低,2008 年最高。

表1 各年份多樣性指數Table 1 The diversity index in each year

2.3 5 種底層魚類資源量

以5 種常見典型底層魚類為代表,其中少鱗舌鰨Cynoglossus arel、卵鰨Solea ovata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鰨科鰨屬魚類、韋式羊舌鮃Arnoglossus waitei屬于輻鰭魚綱鰈形目鲆科羊舌鮃屬,赤魟Dasyatis akajei和尖嘴魟Dasyatis zugei屬于軟骨魚綱燕魟目魟科魟屬。計算禁拖令生效(2012 年12 月)前后5 種魚類在數量和生物量上變動情況(圖3 和圖4)。從圖中可以看出,卵鰨、韋式羊舌鮃和尖嘴魟在數量上增幅明顯,并且卵鰨、韋式羊舌鮃、赤魟和尖嘴魟在生物量上增加更為顯著。對禁止底拖網前后不同魚類數量和生物量進行配對樣品t檢驗,結果顯示禁止底拖網前后這5 種底層魚類在數量上無顯著差異(P>0.05),但生物量在禁止底拖網實施前后存在顯著差異(P<0.05)。

圖3 不同年份5 種魚類數量比較Fig.3 The comparison of number from five species in each year

圖4 不同年份5 種魚類生物量比較Fig.4 The comparison of biomass from five species in each year

2.4 5 種底層魚類所占百分比的變化

每個種類在各年總漁獲量中占比和出現頻率見表2。少鱗舌鰨C.arel在各年均有出現,在禁止底拖網實施前為優勢種;卵鰨S.ovata僅在2009 年沒有出現,并且在總漁獲量中所占比列在禁止拖網實施后明顯增加;韋式羊舌鮃A.waitei和赤魟D.akajei在2007-2009 年均未發現,尖嘴魟D.zuge只在2009 年有少量記錄,但在禁止底拖網實施后的2014-2016 年每年均有發現。其中,卵鰨S.ovata、韋式羊舌鮃A.waitei及尖嘴魟D.zugei所占比例顯著上升,至2016 年,卵鰨S.ovata數量占魚類總數的百分比升至9.56%;韋式羊舌鮃A.waitei比例升至2.87%;尖嘴魟D.zugei所占數量比例也升至1.17%。

表2 珠江口香港海域禁止底拖網前后5 種底層魚類各年占比和出現頻率Table 2 Five species of bottom fish composition by number percentage and occurrence frequency before and after trawling ban in surveyed area

2.5 不同站位的分布

研究該海域不同拖網站位魚類資源變化發現(表3),各站位數量和生物量的數值在禁拖令實施后都有所增加,但增幅各不相同,其中以站位2 (大嶼山以北,較靠近香港國際機場海域) 增加最為顯著。根據統計也可看出,在生物量和棲息密度都達到相對較高水平后,魚類種群數量隨之減少,趨于和空間資源、食物資源等平衡。

表3 不同區域魚類資源量Table 3 The amount of bottom fish resources in different stations

3 討論

3.1 禁止底拖網對調查海域魚類種類組成的影響

根據統計結果,2014-2016 年捕獲魚類種類數為70~ 73,這與2012 至2013 年在赤臘角(香港機場)以北及以西海域進行的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漁業評估拖網調查報告中記錄的旱季71 種雨季76種基本吻合[9],并且這一數值明顯高于2007-2009年的44~ 50 種,可以得出魚類種類在禁止底拖網作業后有所提升。豐富度指數的數值也有所增加,但多樣性指數變動不大甚至稍有下降,可能是因為優勢種類占比較高,其余種類占比較低,種類間分布極不均勻,而導致群落多樣性和均勻度下降。但海洋生態環境復雜,底拖網到底對海洋生態修復和魚類資源增長上的貢獻有多大,還需更長期更深入地調查和研究。

3.2 禁止底拖網對底層魚類的影響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于2010 年至2015 年每兩個月在全港水域16 個站位進行底層漁業資源調查,探討實施禁止拖網捕魚前后底層魚類物種變化。調查發現,底拖網禁令生效后,底層漁業資源恢復較中上層明顯,底層資源在總生物量上有顯著上升,但底層資源總生物數量的上升趨勢并不明顯,有些底層魚類(如印度鲬Platycephalus indicus、頸斑鲾Leiognathus nuchalis)增長顯著[10]。本研究中5 種底層魚類在底拖網禁令實施后資源量也發生了不同程度變化,其中卵鰨、韋式羊舌鮃、赤魟和尖嘴魟在數量和生物量上的增加都非常明顯,在總漁獲量中占比也逐年升高。但影響生物量變動的環境因子復雜多變,禁止底拖網作業到底對海洋生態的恢復貢獻多大有待進一步研究。

3.3 不同調查站位資源量的變化情況

調查發現不同作業位置的資源量逐年變化明顯。不過不同位置間存在一定差異,例如,站位2較其它2 個站位資源量增幅更大,但總體上各個站位的資源量在達到一個相對較高水平后,數量都有所下降。這可能是由于食物和生存環境的競爭及物種間的捕食關系,最終會使生物量與生態環境的容納量達到平衡。另外香港機場及附近港珠澳大橋建造(2014-2016)及填海工程活動對海洋環境及海洋生物都有一定影響。

3.4 底拖網捕撈對海底生態環境的影響

漁船底拖網作業所產生的海底生境破壞早已受到廣泛關注,比較形象的描述是底拖網對海底生境的攪動猶如推土機運行時對陸地土壤的攪動。典型底拖網的下網口由一鐵桿及其兩頭吊掛的兩塊數十公斤重的鐵坨組成。拖網時下網口會沉入海底軟泥數厘米至更深處,將泥石、海底表面生物及潛入底質的生物一起拖入魚網。在禁止底拖網作業之前,筆者在香港海域常常見到約1 km 范圍內有多達兩、三艘底拖船同時作業。有些地點,估計每日會被底拖網掃過1 次以上。由此可見底拖網作業對海底生境的危害性。同時,中國內地有關研究也報道了同樣的關注,例如,在黃河口海域,張旭等[11]對弓子網和小型單船底拖網作業進行比較,結果發現2 種網具的單位功率漁獲量均不高,且存在選擇性差對幼體生物及生態環境傷害嚴重的問題。王躍中等[12]也分析1961-1999 年南海北部底拖網漁業資源數量變動,認為南海北部大陸架和北部灣底拖網漁獲密度下降非常顯著,漁業資源處于過度開發狀態,尤其沿岸和近海的過度開發更為嚴重。另外,近些年珠江沿岸大規模的填海造陸及海岸工程也使珠江口流域水動力條件及水體環境發生變化,對海洋環境及海洋生物也都造成影響。所以僅靠禁止底拖網來恢復海洋生物資源是遠遠不夠的,而且資源及環境的自我修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禁止底拖網作業,對保護近海海洋生物資源有積極作用,在禁拖令實施初期,本地漁業資源有較明顯的復蘇跡象,但還需設立更完善的保育措施使海洋生態逐漸修復至生態上可持續發展的水平,并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猜你喜歡
拖網站位底層
航天企業提升采購能力的底層邏輯
提高政治站位 對標國內一流
開漁
建黨百年說“站位”
提升站位講政治 創新擔當爭出彩
漁具性能初步評價及影響漁獲性能因子概述
提高政治站位 勇于擔當作為 以從嚴要求開創人大工作新局面
拖網作業現階段研究及發展趨勢
河北省框架拖網和桁桿拖網捕撈現狀調查
回到現實底層與悲憫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