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沸石法苦鹵提鉀工藝研究

2020-02-24 06:04王木村郭小甫趙穎穎袁俊生
無機鹽工業 2020年2期
關鍵詞:沸石氯化鉀鹵水

王木村 ,郭小甫 ,2,趙穎穎 ,2,袁俊生 ,2

(1.河北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天津300130;2.海水資源高效利用化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鉀肥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肥料之一,但是由于中國陸地鉀資源匱乏,鉀肥自給量不足50%[1],主要依賴于進口。海水中溶存著豐富的鉀資源,其鉀總儲藏量達到5×106億t。中國海岸線綿長,海鹽產量位居于世界第一,每年副產苦鹵2 000萬m3[2]??帑u中氯化鉀質量濃度為12~18 g/L,中國每年海鹽苦鹵中就含有氯化鉀約30萬t,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苦鹵提鉀技術主要為兌鹵法生產氯化鉀[3],在20世紀70~80年代為解決中國工業提鉀做出重要貢獻??帑u除含氯化鉀外,還含有高濃度的硫酸鎂、氯化鎂等雜質,傳統兌鹵法工藝流程主要包括兌鹵、蒸發、保溫沉降、冷卻結晶、分解洗滌幾個生產工序[4-5],由于在提鉀的同時需要分離硫酸鎂、氯化鎂等鹽類,因此每噸氯化鉀產品消耗蒸汽達25 t以上。近年來,隨著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該工藝產品質量低、能耗高、回收率低的缺陷更加明顯,苦鹵提鉀企業經濟效益每況愈下。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鹽化工科技工作者先后提出了氯化鉀控速結晶技術[6]、苦鹵脫硫工藝[7]、多效蒸發節能工藝[8]等改進工藝,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產品質量、苦鹵回收率、能耗等問題,但是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能耗過大的問題,所以未在行業內實現規?;a。

袁俊生等[9]洗脫液自主研發“沸石離子篩法海水提鉀新技術”,并已經進入工業化[10]研發階段,應用沸石法提取苦鹵中的鉀元素,可將洗脫液中的氯化鉀濃度增大至原料苦鹵中的1.21~1.80倍[11]。筆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沸石法苦鹵提鉀新思路,采用固定床與移動床耦合工藝,將洗脫劑分段回收重復利用,并考察了苦鹵提鉀適宜的洗脫條件,不僅節約了洗脫劑用量,而且提高了富鉀鹵水產量及濃度,較苦鹵中的氯化鉀提高了2.7倍,為實現苦鹵高效節能利用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1 實驗部分

1.1 實驗試劑與原料

四苯硼鈉[NaB(C6H5)4,AR,天津市化學試劑研究所]、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H3(CH2)15NBr(CH3)3,AR,天津市化學試劑研究所]、氯化鈉(NaCl,AR,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斜發沸石(0.45~0.9 mm,河北赤城)。原料主要化學組成見表1。

表1 原料主要化學組成

1.2 實驗裝置

圖1為沸石柱裝置示意圖。沸石柱規格為φ30 mm×3 000 mm,分內外兩層。內層包裹電鍍加熱膜,進出口均有熱電偶傳感器以控制實驗溫度,內部填充2 450 g鈉型斜發沸石作為離子交換劑;外層玻璃保護層對電鍍加熱膜起到保護作用。

圖1 沸石柱示意圖

圖2 為富集實驗設備。沸石柱通過控制臺1實現溫度控制。吸附實驗過程中原料液苦鹵從苦鹵儲槽7中通過蠕動泵9,自上而下泵入串聯的沸石柱,吸附后苦鹵從沸石柱頂部流出。洗脫過程洗脫劑儲槽5中的洗脫劑經換熱器10加熱后自下而上泵入沸石柱,洗脫得到的富鉀鹵水進入流出液儲槽6儲存。

圖2 富集實驗設備圖

1.3 分析方法

采用四苯硼酸鈉容量法測定鉀離子含量,采用銀量法測定氯離子含量,鈉離子采用差減法計算。

一般以穿透曲線描述吸附時的離子交換過程,穿透曲線反映了固定床吸附苦鹵中鉀離子能力的優劣。每隔一定體積取樣,測定其中鉀離子含量,所得濃度-體積曲線即為吸附穿透曲線。規定當流出液中鉀離子含量為進料量的10%(物質的量分數,下同)時即為貫穿點,當流出液中鉀離子含量為進料濃度95%時即為沸石柱被穿透。根據方程(1)可計算沸石柱對苦鹵中鉀離子的平均吸附率。

式中,η為鉀離子的平均吸附率,%;ρin和ρout分別為鉀離子的進料濃度與出料濃度,g/L。

洗脫得到的洗脫液根據濃度大小不同劃分階段:1)富鉀鹵水(ρK+≥14 g/L);2)高段溶液(10 g/L≤ρK+<14 g/L);3)中段溶液(7 g/L≤ρK+<10 g/L);4)低段溶液(ρK+<7 g/L)。

1.4 實驗內容

1.4.1 固定床實驗

1)單柱實驗。采用控制單一變量法,考察洗脫過程中洗脫劑的質量分數(15%~25%)、洗脫劑進料溫度(70~90 ℃)、洗脫劑進料流速(70~90 mL/min)對富集效果的影響。

2)床層高度實驗。通過改變串聯柱子的顆數(1、2、3、4),考察不同床層高度(3、6、9、12 m)對富集效果影響,將富鉀鹵水平均濃度及富鉀鹵水體積作為富集效果的評價指標。

3)不同工藝條件實驗。①工藝1:吸附過程首先吸附一定量上次洗脫實驗得到的低段溶液,再繼續吸附原料苦鹵;洗脫過程依次通入一定量上次洗脫實驗中得到的高段溶液、中段溶液,再通入本次吸附過程得到的低段吸后溶液,最后通入一定量質量分數為25%的氯化鈉溶液。②工藝2:吸附過程依次通入一定量上次洗脫實驗得到的低段溶液、中段溶液、高段溶液,最后吸附苦鹵;洗脫過程依次通入本次吸附實驗得到的高段吸后溶液、中段吸后溶液、低段吸后溶液,最后通入一定量質量分數為25%的NaCl溶液。

1.4.2 模擬移動床實驗

模擬移動床實驗分為吸附區和洗脫區[12]。吸附區采用1.4.1節(2)中確定的床層高度串聯吸附,每隔一定體積檢測首柱及末柱柱底出液口鉀離子濃度,當首柱鉀離子濃度達到進料液濃度的95%時(即首柱被穿透),切換為下一周期,此時將首柱撤出準備洗脫,第一周期的第二根柱子變為此周期的首柱,繼續每隔一定體積檢測首末柱鉀離子濃度。當第1~3顆沸石柱吸附完成后,即轉變為洗脫區,采用下進上出的串聯操作,通入NaCl溶液,檢測首柱、末柱柱頂出液口鉀離子濃度。當首柱出液口鉀離子質量濃度為2 g/L以下時即為洗脫完成,切換下一周期進行洗脫,此時第一周期的首柱撤出準備吸附,第一周期的第二根柱子變為此周期的首柱,依次洗脫。

2 結果與討論

2.1 固定床實驗

2.1.1 單柱實驗

固定洗脫溫度為90℃、洗脫進料流速為80 mL/min,考察了洗脫劑NaCl的質量分數(15%、20%、25%、28%)對富集效果的影響,結果見圖3。

圖3 洗脫劑質量分數對富集效果的影響

由圖3可見,在不同濃度洗脫劑洗脫過程中,隨著流出液體積增加,K+濃度均呈現先增加再減少的趨勢。在洗脫初期,沸石柱處于飽和狀態,沸石柱上吸附的K+與洗脫劑中的Na+快速交換,交換動力最大,使得洗脫曲線中K+濃度迅速達到最大值。隨著洗脫劑的通入,沸石柱上吸附的K+逐漸減少,交換動力減小,故而洗脫曲線中K+濃度緩慢降低,趨向于平緩,即鈉鉀交換趨向于平衡。隨著洗脫劑濃度增加,富鉀鹵水中氯化鉀質量濃度峰值依次增加,分別為 15.65、23.65、27.39、28.25 g/L;在洗脫劑質量分數為25%和28%時,均產生0.5 L富鉀鹵水;而在15%和20%時,均未產生富鉀鹵水。根據袁俊生等[13-14]提出的Na+-K+離子交換動力學控制機理,該過程為液膜擴散控制,根據傳質方程,沸石表面平均傳質速率表示為NA=KDM(ρA0-ρAS)/MA,其中KDM為傳質系數。傳質速率NA與傳質推動力(ρA0-ρAS)成正比,而洗脫劑濃度越大,傳質推動力(ρA0-ρAS)越大,傳質速率越快,即洗脫效果越好。但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當NaCl溶液質量分數達到28%時,在加熱洗脫過程中結晶現象明顯,堵塞沸石柱,故采用25%的NaCl溶液作為適宜的洗脫劑濃度。

固定洗脫劑進料流速80 mL/min,洗脫劑質量分數為25%,考察了洗脫溫度(70、80、90℃)對洗脫效果的影響,結果見圖4。

圖4 洗脫溫度對富集效果的影響

由圖4可見,當洗脫溫度分別為70、80、90℃時,在監測范圍內,流出液1 L時取到洗脫液峰值,氯化鉀質量濃度依次為19.87、23.82、26.82 g/L。隨著溫度升高,氯化鉀濃度逐漸增大,富鉀鹵水體積也逐漸增加。分析原因,根據離子交換熱力學平衡特性可知,離子交換選擇性與離子的水合半徑有關[15-16],因斜發沸石離子交換有效孔徑為0.4~0.5 nm,而在25℃時鉀離子的水合半徑為0.3 nm,鈉離子的水合半徑為0.4 nm,因此,在常溫下沸石對鉀離子的選擇性更高。但是隨著溫度升高,離子水合半徑減小,鈉離子形成了與鉀離子競爭局面,沸石對鈉離子的選擇性提升,所以溫度越高,洗脫效果越好。當洗脫劑濃度和洗脫速率一定時,在考察范圍內,90℃為適宜的洗脫溫度。

固定洗脫溫度為90℃,洗脫劑質量分數為25%,考察了洗脫劑進料速率(70、80、90 mL/min)對富集效果的影響,結果見圖5。

圖5 洗脫速率對富集效果的影響

由圖 5可見,當洗脫劑進料速率為 70、80、90 mL/min時,流出洗脫液0.5 L或1 L時取峰值,氯化鉀質量濃度分別為24.99、27.34、25.86 g/L,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這表明過高或過低的流速都會對富集效果產生不利影響。在一定范圍內,由傳質速率方程知傳質速率NA與傳質系數KDM成正比,傳質速率方程:

式中,D為K+在溶液中的擴散系數,L為沸石顆粒的特征尺寸,ε為沸石柱床層孔隙率,μ為溶液黏度,ρ為溶液密度。在只改變進料流速時,均可看作常量,即進料流速與傳質系數KDM成正比,即傳質速率NA與溶液流速u成正比[17],流速越大,傳質速率越快,Na+-K+交換速率越快。但是如果洗脫劑進料流速過快,導致洗脫劑停留時間過短,使洗脫劑不能與沸石柱進行充分的離子交換,同樣可能導致洗脫液中K+含量偏低。因此,當洗脫劑濃度和洗脫溫度一定時,在考察范圍內,實驗確定80 mL/min為適宜的洗脫流速。

根據1.4.1節所述實驗方法,以200 mL/min流速進料進行上進下出吸附,以80 mL/min進料流速,采用25%(質量分數)的NaCl溶液在90℃下進行洗脫。圖6分別為吸附、洗脫過程。由圖6a可知,隨著床層高度的增加,沸石柱被貫穿所需的體積依次為6、8、13、19 L,逐漸增加;沸石柱對苦鹵的平均吸附率也隨著床層高度的增加逐漸增加。由圖6b及表2可知,隨著床層高度增加,在監測范圍內富鉀鹵水的峰值基本都在流出液為0.5 L時得到,且其值逐漸增加,在床層高度為12 m時達到最大,氯化鉀質量濃度為35.72 g/L。富鉀鹵水的平均濃度以及體積也隨著床層高度逐漸增加,但是在床層高度為9 m和12 m時均取到4 L富鉀鹵水,與9 m時相比,12 m時富鉀鹵水的平均濃度增幅不大。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當床層高度為12 m時,由于床層阻力增大,洗脫劑在沸石柱內容易氣化,壓力增大,易導致沸石柱泄漏。綜合以上因素,取床層高度9 m為適宜的床層高度。

圖6 不同床層高度對富集效果的影響

表2 床層高度對富鉀鹵水的影響

分析床層高度為9 m時富鉀鹵水中其他離子含量,化學組成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所得富鉀鹵水中鈣、鎂、硫酸根等雜質離子很低,考慮原因認為沸石對鈣鎂離子有一定吸附性,但是在25℃下,當K+、Ca2+、Mg2+共同存在時,沸石對鉀離子的分離因數[18]為>1 250,遠遠大于對鈣離子及鎂離子的分離因數≤ 0.411,≤0.013 9,故沸石對鉀離子的選擇性最高,鈣離子次之,對鎂離子的選擇性最低。因此,本工藝在實現苦鹵中鉀有效富集的同時,雜質離子也得到了有效去除。

表3 富鉀鹵水化學組成

2.1.2 工藝方式對富集效果的影響

根據前面實驗結論,采用3根沸石柱串聯的方式,以200 mL/min流速進料進行上進下出吸附;以80 mL/min流速進料,采用25%的NaCl溶液在90℃下洗脫。為提高NaCl溶液的利用率及富鉀鹵水的濃度,采用2種改進工藝。

1)工藝1:吸附過程采用“低段溶液-苦鹵”的流程;洗脫過程采用“高段溶液-中段溶液-低段吸后溶液-25%NaCl溶液”進料方式,完成2個周期的循環實驗。圖7a、7b為工藝1的吸附、洗脫過程。

圖7 工藝1對富集效果的影響

吸附過程中,每次首先疊加上次洗脫得到的10 L低段溶液,之后再通入11 L苦鹵沸石柱即被貫穿,沸石對苦鹵的平均吸附率稍有降低。由圖7及表4分析可知,在監測范圍內,富鉀鹵水中氯化鉀質量濃度峰值出現在流出液為1 L時,可達到40 g/L以上,獲得富鉀鹵水的體積為5 L,富鉀鹵水中氯化鉀平均質量濃度均達到34 g/L以上,相比未改進工藝無論是平均濃度還是體積均有明顯提升。

2)工藝2:吸附過程中采用“低段溶液-中段溶液-高段溶液-苦鹵”的流程;洗脫過程中采用“高段吸后溶液-中段吸后溶液-低段吸后溶液-25%NaCl溶液”進料方式,完成2個周期的循環實驗。圖8a、8b分別為工藝2的吸附、洗脫過程。

表4 工藝1富集效果

圖8 工藝2對富集效果的影響

在吸附過程,每個周期基本有10 L低段溶液,2 L中段溶液,2 L高段溶液被重復利用。由圖8a可知,當高段吸后溶液流出時,沸石柱即被貫穿。由表5可知,沸石對苦鹵的平均吸附率相比未改進工藝稍有降低。由圖8b可知,在監測范圍內,富鉀鹵水中氯化鉀質量濃度峰值出現在流出液為1 L時,可達到35 g/L左右,獲得富鉀鹵水4 L,富鉀鹵水中氯化鉀平均質量濃度在31 g/L以上。

表5 工藝2富集效果

2.1.3 工藝對比

將工藝1與工藝2最佳富集結果與未改進工藝進行對比,結果見圖9。

圖9 不同工藝富集效果對比

由圖9與表6可明顯觀察到,對比未改進工藝,工藝1富鉀鹵水的峰值明顯升高,達到41.20 g/L;富鉀鹵水體積相比未改進工藝提升25%;富鉀鹵水的平均濃度也明顯增大,相比未改進工藝提升15.38%。工藝2與未改進工藝相比,各方面均只有微小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工藝1所用總洗脫劑比未改進工藝多6 L,但是該工藝重復利用1.5 L高段溶液、3.5 L中段溶液以及10 L低段吸后溶液,每個周期只外加13 L NaCl溶液,相比未改進工藝(22 L NaCl溶液),洗脫劑節約了40.91%。由此可見,工藝1節約洗脫劑的同時,提高了富鉀鹵水的平均濃度及體積。

表6 不同工藝富集效果對比

2.2 模擬移動床

2.2.1 模擬移動床吸附

根據2.1.1節實驗結果,本部分實驗采用3根沸石柱串聯做實驗,吸附進料流速為200 mL/min,常溫吸附。

圖10a、10b分別為吸附區首、末柱鉀離子瞬時濃度。由圖10可以看出,該系統逐漸趨向穩定運行,呈周期性規律變化,每個周期需吸附苦鹵10~11 L首柱可吸附飽和。每周期切換時間為75 min,在切換周期內,由圖10b可知,末柱流出液瞬時質量濃度始終低于0.5 g/L,即低于貫穿點質量濃度0.68 g/L。圖11為吸附區末柱鉀離子平均濃度。由圖11可知,平均質量濃度最終可穩定在0.2 g/L左右,沸石柱的平均吸附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

圖11 吸附區末柱鉀離子平均濃度

2.2.2 模擬移動床洗脫

洗脫過程中,仍然由3根沸石柱串聯完成,質量分數為25%的NaCl溶液以80 mL/min流速,在90℃下自下而上通入沸石柱。當首柱流出液中鉀離子質量濃度降至2g/L時切換下一組洗脫,結果見圖12~13。

由圖12a可知,首柱流出液的峰值在第一周期為14.83 g/L,之后每周期維持在9.5 g/L左右;由圖12b可知,末柱流出液的峰值在第一周期達到18.16 g/L,之后每周期維持在14.5 g/L左右。

由圖13可知,在第二周期后達到穩定,維持在11 g/L左右。從第二個周期開始,首、末柱流出液鉀離子峰值均有所下降,同時末柱鉀離子平均濃度也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在第一個周期內,3根柱子均為飽和狀態,洗脫時所達到的效果最好,當第一根沸石柱洗脫完全時,切換至第二周期,此時第一周期的第二、三根柱子切換為第二周期的第一、二根柱子,已部分洗脫,所以在第二周期以后的峰值以及平均濃度都會有所下降。相比固定床洗脫實驗結果,模擬移動床得到的洗脫液中鉀離子質量濃度能夠穩定維持在11g/L(即氯化鉀質量濃度維持在21.02g/L),但是相比固定床工藝1富鉀鹵水中鉀離子平均濃度有所降低。

圖12 洗脫區首、未柱鉀離子瞬時濃度

圖13 洗脫區末柱鉀離子平均濃度

2.3 模擬移動床吸附,固定床洗脫耦合

根據2.2節結論,發現模擬移動床吸附可保證沸石對苦鹵中鉀離子的吸附率在95%以上,而模擬移動床洗脫工藝,不能保證富鉀鹵水的高質量產出。故本部分實驗采用3柱串聯操作,模擬移動床吸附,固定床洗脫耦合工藝。在吸附過程中3柱為一組串聯,每組首先疊加吸附10 L上次洗脫得到低段溶液,當完成所有柱子全部吸附低段溶液工作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模擬移動床苦鹵吸附。洗脫過程仍采用2.1.2節工藝1的固定床洗脫方式。吸附、洗脫情況見圖14。

圖14 移動床吸附-固定床洗脫工藝數據

分析圖14a數據可知,相比未疊加吸附低段溶液的模擬移動床實驗(2.2.1節),疊加后每個周期需苦鹵9 L左右,減少1 L左右,切換周期保持在68 min,縮短7 min,節約了操作時間;苦鹵平均吸附率保持在95%以上,其他未見明顯差異。洗脫仍然采用工藝1進行,3次循環均得到5 L富鉀鹵水,富鉀鹵水中氯化鉀峰值分別為41.28、38.55、40.33 g/L,富鉀鹵水中氯化鉀平均質量濃度為36.05、34.67、35.45 g/L,取3次循環平均值得到氯化鉀質量濃度為35.39 g/L。

3 結論

1)單柱實驗結果表明,在考察范圍內,適宜的洗脫操作條件:洗脫劑質量分數為25%NaCl溶液、溫度為90℃、進料流速為80 mL/min。通過床層高度實驗確定適宜的吸附、洗脫床層高度為9 m。2)為提高富鉀鹵水質量,進行2個改進工藝流程探索,最終確定吸附采用“低段溶液-苦鹵”,洗脫采用“高段溶液-中段溶液-低段吸后溶液-NaCl溶液”的操作流程,每周期可得到氯化鉀平均質量濃度為34.58 g/L的富鉀鹵水5 L。3)模擬移動床實驗顯示,模擬移動床吸附操作有利于提高苦鹵的利用率,但是洗脫過程不能得到高品質富鉀鹵水。故最終采用模擬移動床疊加吸附,可保證苦鹵吸附率在95%以上,節約原料縮短操作時間;固定床洗脫,每個周期可得到氯化鉀平均質量濃度為35.39 g/L的富鉀鹵水5 L。

猜你喜歡
沸石氯化鉀鹵水
氯化鉀鍍鋅層發霧故障原因
南美某鹽湖鹵水除硫除硼得到富鋰鹵水的方法
5種沸石分子篩的吸附脫碳對比實驗
蒸餾定銨法測定沸石粉吸氨量
上天梯沸石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性能及其對污染土壤的修復
AX沸石制備及其對衣料的洗滌性能
氯化鉀對洛川蘋果樹腐爛病有抑制作用
火星表面“鹵水”存在或更穩定常見
豆腐去鹵水味切不易碎的辦法
晶瑩的彩色樹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