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消化道出血行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2020-02-25 02:13王鵬帥
醫藥前沿 2020年29期
關鍵詞:胃底消化道胃鏡

王鵬帥

(晉城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山西 晉城 048000)

急性消化道出血包括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其中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發生率較下消化道出血更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 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胰管、膽管等,當短時期內失血量在1000mL 或循環血量的20%以上時,會因為血容量急劇減少而引起周圍循環障礙,臨床上此情況較為緊急,患者的生命岌岌可危;下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空腸、回腸、結腸、直腸等腸腔內的出血[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變化急劇,在搶救患者時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常,避免嘔出物反流引起窒息,發生休克則應該吸氧,患者也需要盡快補充血容量,建立有效靜脈通道,若患者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則應該輸入新鮮全血[2]。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盡快確認發病原因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止血,本文目的為探討評估急性消化道出血行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6 月—2020 年4 月在我院行急診胃鏡下治療的102 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常規組和急診組,每組51 例,納入標準:(1)患者經過影像學、實驗室診斷明確為急性消化道出血;(2)患者在24 小時內沒有接受其他藥物方式的治療;(3)患者無其他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疾??;(4)經患者本人以及家屬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常規組患者男女比例為30:21,年齡為22 到55 歲,平均年齡為(38.19±3.75)歲,其中有23 例患者為僅表現為黑便,有18 例患者表現為嘔血和黑便,10 例患者僅表現為嘔血;急診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9:22,年齡為21 到56 歲,平均年齡為(37.64±3.48)歲,其中有22 例患者為僅表現為黑便,有17例患者表現為嘔血和黑便,12 例患者僅表現為嘔血。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本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胃鏡診斷及治療,醫生在為患者實施胃鏡診斷治療時,叮囑患者檢查前的八小時內禁食、禁水,檢查時為患者噴麻醉劑,調整患者的體位,保持雙腿稍微彎曲、左側臥位,叮囑患者放松,不要過分緊張。將塑膠器深入并跟隨患者的吞咽進入食道,最終到胃部。進入胃部之后,患者改吞咽為鼻子吸氣、嘴巴吐氣[3],醫生可以尋找出血點,判斷出血原因,用氯化鈉溶液沖洗出血點后,將胃內液體抽洗干凈,檢查治療完成后,叮囑患者在兩個小時內禁食。

急診組:本組患者實施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將胃鏡放入患者體內后,觀察患者的不同出血狀況,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主要內容為:(1)若患者的出血為血管噴血,對患者使用微波止血或者使用高頻電凝止血(高頻電凝發生器型號ERBE VIO-200s),調整設備參數,微波功率調到40 至50 瓦,高頻電凝功率調到40 瓦,在接觸到出血的病灶之后才將電極通電,時間為3 秒鐘,觀察活動性的出血有沒有停止。(2)若患者為局部、彌漫性、滲出性出血,應該對患者噴灑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液,配比濃度為10mg 的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及50mL 的生理鹽水。(3)若患者為食管靜脈曲張導致的出血,則可用聚桂醇進行硬化治療,血管內注射量為5 到10mL/點,血管外注射為2mL/點[4]。胃底靜脈曲張使用組織膠治療。另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可采取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和藥物止血,放置三到四天的三腔二囊管,隔一天放氣30 分鐘,然后重新注入氣體壓迫止血,藥物止血可采用生長抑素或特利加壓素注射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常規組和急診組兩組患者的輸血量和住院時間;比較兩組患者的明確診斷為胃癌、胃息肉、消化性潰瘍、靜脈曲張等出血原因的概率;比較兩組患者的24 小時內止血成功率,止血成功評判標準為24 小時內活動性出血停止,嘔血、大便隱血、休克等臨床癥狀消失。

1.4 統計學方法

將常規組和急診組的實驗所得數據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定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兩組間進行t檢驗,定性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兩組間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輸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與常規組相比,急診組患者的輸血量以及住院時間都明顯減少,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的輸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輸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輸血量(mL) 住院時間(天)常規組 51 338.76±20.15 12.31±1.48急診組 51 221.64±19.88 9.70±1.22 t 29.549 9.718 P 0.000 0.000

2.2 出血原因明確診斷率

常規組患者診斷明確出血原因的概率為60.78%,急診組患者明確診斷出血原因概率為82.35%,急診組患者較常規組患者更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3 止血成功率

常規組患者在24 小時內止血的成功率為58.82%,急診組患者在24 小時內止血的成功率為88.24%,急診組患者比常規組患者的成功率更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出血原因明確診斷率[n(%)]

表3 兩組患者止血成功率比較[n(%)]

3.討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上消化道本身病變、門脈高壓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或門脈高壓性胃病、縱隔腫瘤等上消化道鄰近器官或組織病變、全身性的疾病,大多數患者表現為嘔血、黑便、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貧血及血象變化、發熱、氮質血癥等[5]。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最重要的步驟時尋找出血的病因,一般可通過臨床特征、胃鏡檢查、X 線鋇餐檢查等來確診,而急診胃鏡是首選,能夠通過直視觀察判斷出血病變的部位、原因、出血情況,以提高出血病因診斷的準確性,且能夠評估再出血的風險[6-7]。急診胃鏡下的治療可根據患者出血的不同情況采取措施,例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有硬化栓塞療法、食管曲張靜脈結扎術等,從而能夠幫助患者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8-9]。

急診組患者的輸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均比常規組患者有所減少;急診組患者的24 小時內止血率為88.24%,比常規組患者的58.82%要有所增加;急診組患者的出血原因確診率為82.35%,較常規組患者的60.78%更多,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知,對于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急診胃鏡及胃鏡下治療,更能夠明確診斷患者出血的原因,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患者成功止血,挽救患者生命。

猜你喜歡
胃底消化道胃鏡
驢常見消化道疾病的特點及治療
解開胃鏡報告上的糾結
3D腹腔鏡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補術聯合胃底折疊術的臨床應用
胃鏡下組織膠注射治療肝硬化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療效評價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與序貫聯合套扎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療效比較
豬的消化道營養
經腹腔鏡Nissen與Toupet胃底折疊術治療GERD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的Meta分析
Dieulafoy病變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護理
電子胃鏡引導下放置螺旋形鼻腸管
內鏡下套扎聯合組織膠注射治療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臨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