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株散囊菌屬真菌的茶葉液態發酵與其成分分析

2020-02-25 07:09陳皓睿鄒克興孫建生農李政李季剛龍章德申佩弘
工業微生物 2020年1期
關鍵詞:茶粉發酵液真菌

蘇 贊, 陳皓睿, 薛 云, 鄒克興, 孫建生,農李政, 李季剛, 龍章德, 申佩弘*

1.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廣西南寧 530001;2.廣西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廣西南寧 530005

六堡茶作為一種特色發酵茶,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有研究表明:六堡茶的醇提物(0.3 g/kg),能夠降低總膽固醇和總甘油三酯含量,具有調節高血脂癥和抗凝血作用[1]。還有研究證明六堡茶能夠提高胰島素抵抗3T3-L1脂肪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能力,同時促進細胞內糖脂代謝,改善3T3-L1脂肪細胞胰島素抵抗的作用[2]。有這樣獨特品質的前提是制作過程中的微生物發酵活動對其品質形成的影響。因為六堡茶制作過程中微生物發酵作用強烈,所以在其微生物群落中,耐高溫的真菌占有很大的比例。本研究所用到的微生物是從六堡茶中分離篩選到的散囊菌屬真菌,其可在較高溫度下生長(高于40 ℃)[3]。本研究利用以上真菌菌株,探討其在液態發酵方面的特性,以及應用價值。為利用散囊菌屬真菌提升其他茶和煙葉的品質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菌株:來自實驗室前期實驗分離鑒定。AspergilluschevalieriE2,AspergilluschevalieriE3,AspergilluscristatusE6。

發酵用茶葉:產自廣西三江縣某茶園,品種是“白毫毛尖”,按一芽一葉采摘。殺青烘干后,裝于自封袋中19 ℃儲存。

茶粉:使用粉碎機粉碎發酵用茶葉至細小碎塊。

液體茶粉培養基:取粉碎的茶粉2.5 g,蔗糖1 g加入容積為150 mL的三角瓶中,加入蒸餾水50 mL,115℃滅菌15 min。

優化察氏培養基[4]:NaCl 32 g,蔗糖20 g,NH4NO33 g,MgSO40.5 g,K2HPO4·3H2O 1 g。體系為1 L,pH為自然,固體培養基添加1.5%(w/v)的瓊脂,滅菌方式為115℃ 15 min。

酒石酸鐵溶液:稱取七水硫酸亞鐵1 g,酒石酸鉀鈉5 g,蒸餾水定容至1 L。

1.2 儀器與設備

酶標儀(美國博騰BioTek);恒溫搖床(美國New Brunswick Scientific);恒溫培養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渦旋振蕩器(美國賽洛捷克SCILOGEX);超凈工作臺(AIR TECH);真空抽濾機(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真空濃縮機(德國艾本德Eppendorf)。

1.3 實驗方法

1.3.1在茶粉培養基中的發酵與其化學成分分析

孢子懸液的制作參考龍章德的方法[5]。在無菌環境下分別將三株真菌的孢子懸液50 μL接種至液體茶粉培養基,31℃靜置培養,每天分別各取出3瓶觀察生長情況。第2 d、4 d、6 d的發酵液從培養箱中取出后,分別吸出2 mL發酵液置于15 mL的離心管,加入4 mL石油醚(沸程60 ℃~90 ℃),于渦旋振蕩器上混勻5 min,6 000 r/m離心10 min,取上層石油醚萃取液于新離心管中,于真空濃縮機中使石油醚揮發,得到提取物粉末。用50 μL石油醚重新溶解提取物,各取10 μL按順序在硅膠板上劃線,寬度為1 cm,線距離硅膠板下沿大約1.5 cm。待硅膠板上點樣處的石油醚溶劑揮發干后,將硅膠板浸入約1 cm深的石油醚∶丙酮 = 10∶1(v/v)展開劑中,展層時間約為15 min,完成后取出于通風櫥中風干,于254 nm紫外下觀察。

1.3.2發酵茶粉培養基酶活力分析

發酵后茶粉培養基中的果膠酶、纖維素酶、淀粉酶三種生物質水解酶的活力的測定方法參考龍章德的研究[5]。

1.3.3液體茶粉培養基發酵前后的成分分析

發酵后茶粉培養基中還原糖與總糖含量、氨基酸含量、總抗氧化能力、DPPH·降解能力等是反映茶湯質量的指標,實驗方法參考龍章德的研究[5]。此外,還測定其茶多酚含量,采用酒石酸鐵比色法[6],具體實驗參數采用陳皓睿的實驗操作流程[3]。

2 結果與討論

2.1 在茶粉培養基中的發酵與其化學成分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三株真菌在液體茶粉培養基中生長良好。E2在5 d形成可見菌絲球,并隨時間推移增大;E3在茶粉培養基上1 d即可在液體與瓶壁接觸的地方形成金色帶狀氣生結構,隨著時間推移擴大,5 d液體中形成明顯的菌絲球;E6生長情況與E2相似。與在茶葉發酵部分不同,本實驗液體茶粉培養基中E3沒有展現出明顯的無性型世代(無性型為大量灰綠色分生孢子梗結構),龍章德的研究[5]展示了這三株真菌在液體煙梗粉培養基中都以有性型世代為偏好,并且產生更多的氣生結構。因此不同的環境能調控它們的繁殖偏好。譚玉梅的研究尋找到了一些與有性型調控相關的基因[7]。關于曲霉屬真菌世代調控的研究有助于其在茶葉發酵中的應用,原因是散囊菌屬真菌的無性型導致茶葉有“霉變”的表觀質量,本研究中只有E6符合茶葉發酵的要求,而如果能調控有更好的發酵性質的此屬真菌的世代,使其向有性型靠攏,便能在不影響表觀質量的基礎上提高發酵成茶品質。

從圖2可知三株菌的2 d液體培養物中產生了三種在紫外光下都呈粉色的色素,并且條帶的位置高度相似;此外靠近展層前沿的位置有藍色條帶,在未發酵對照和E3的液態發酵液中存在,并且E3發酵液中此物質濃度比未發酵對照高;而E2和E6的液態發酵液中此物質含量急劇減少。此屬真菌在發酵時向培養基中分泌色素物質,有研究表明冠突散囊菌分泌的色素類物質大致有蒽醌類衍生物、蒽醌雜環類物質、酰胺類物質以及酚醛類物質[8],這些生物活性物質都有抗氧化活性。結合本實驗茶湯抗氧化活性的對比,能為之后抗氧化活性物質的篩選提供幫助。

圖1 各菌株在液體茶粉培養基中的生長情況

注:每一張層析圖從左至右依次為未發酵對照,2 d、4 d、6 d液體培養物抽提物

2.2 茶粉培養基發酵液中酶活力分析

從圖3~5可以看出三株真菌在液體茶粉培養基內的水解酶活力都較低。果膠酶活力:E2從第6 d開始上升,E3從第5 d開始上升,E6則從第3 d開始;所定時間范圍內,最高酶活都在第8 d,分別為2.52 U/mL、3.44 U/mL和5.15 U/mL。纖維素酶活力:E2平穩上升,E3在4 d ~7 d期間迅速上升,E6在3 d~5 d期間迅速上升,但在5 d~7 d期間不再上升;所定時間范圍內最高酶活都在第8 d,分別為0.57 U/mL、0.82 U/mL和1.10 U/mL。淀粉酶活力:三株菌分別在第5 d ~6 d、4 d ~6 d和2 d ~6 d有上升的趨勢,最高酶活分別在第8 d(0.31 U/mL)、第6 d(0.35 U/mL)和第8 d(0.49 U/mL)。與龍章德在應用這三株真菌在液體煙梗粉培養基中的情況相比[5],本實驗液體茶粉培養基內的水解酶活力上升速度相對更緩慢,但水解酶分泌能力最強的依然是E6,其次為E3,最弱的是E2。

2.3 液體茶粉培養基發酵前后的成分分析

根據圖6,三株真菌的發酵都能大幅提高液態發酵液中的還原糖含量,增幅分別達到131.70%、627.02%和459.12%;總糖含量同樣呈上升趨勢,增幅分別達到6.84%、35.25%和2.07%。以上數據說明它們在所給培養條件下能自身合成糖類物質。與龍章德的實驗結果[6]不同的是:本實驗三株真菌在液體茶粉培養基內發酵總糖含量顯著增加,說明不同的培養基質對它們利用糖的行為有完全不同的影響。

圖3 各菌株液體茶粉培養基發酵液的果膠酶活力

圖4 各菌株液體茶粉培養基發酵液的纖維素酶活力

圖5 各菌株液體茶粉培養基發酵液的淀粉酶活力

注:與各自對照組比較,P<0.05用*表示,P<0.01用**表示

圖7展示了發酵后液體培養物的氨基酸含量,E2與E3分別下降了17.43%與32.68%,E6上升了0.52%。與本實驗結果不同的是,楊金梅使用不同的金花菌發酵鐵觀音茶湯,結果顯示大部分樣品的發酵前后茶湯氨基酸含量變化不顯著[10]。原因可能是本實驗不是采用浸提液,而是直接將攪碎的茶粉直接制成液體培養基,這樣,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茶中的成分不斷釋放到液體中。龍章德[6]的實驗結論與本實驗相同,在液體煙梗粉培養基內發酵其氨基酸含量減少。

注:與各自對照組比較,P<0.05用*表示,P<0.01用**表示

用于測定三株菌總抗氧化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液態發酵液均稀釋1 000倍。圖8與圖9顯示這兩種活性都得到了顯著提升。E3的總抗氧化活性提升最大,提升了65.87%;E2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升最大,提升了128.33%。這樣的結果與龍章德對于其在煙粉培養基中的實驗結果[6]相反,說明三株菌的液態發酵更能保存或釋放茶葉的抗氧化活性,或者是比在固態發酵的狀態下產生了更多的此類活性物質。李瑩對冠突曲霉的色素提取物進行了分離,發現有部分組分具有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但都比維生素C弱[10]。

注:與各自對照組比較,P<0.05用*表示,P<0.01用**表示

注:與各自對照組比較,P<0.05用*表示,P<0.01用**表示

由圖10可知三株菌液態發酵物的茶多酚含量都顯著增加,增幅分別達到50.85%、51.58%和53.06%,增長水平一致。此結果與楊金梅的研究結果相反,后者的茶湯浸提物發酵液茶多酚含量在發酵24 h就急劇下降[9],說明本實驗設計的條件更有利于發揮散囊菌屬真菌在液態發酵方面的優勢。

注:與各自對照組比較,P<0.05用*表示,P<0.01用**表示

3 結論

本研究中三株真菌在液體茶粉培養基中的發酵結果顯示三株真菌的生長良好,并分泌數種在紫外光下呈粉色的色素類物質,是潛在的生物活性物質,有待后續分析。對液體茶粉發酵液的糖類水解酶活力的分析顯示三株真菌都能分泌一定量的果膠酶、纖維素酶與淀粉酶,但酶活力都非常低。水解酶分泌能力最強的是E6,其次為E3,最弱的是E2。三株真菌的發酵能顯著改變培養基中部分成分的含量,總體來說,還原糖和總糖含量大幅增加,氨基酸含量下降或略微上升,總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升,茶多酚含量顯著提升。這些優良特性可以用于改善茶葉制品或煙草制品的品質。在此基礎上,可進行更廣泛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歡
茶粉發酵液真菌
抹茶粉對面團流變學特性及面條品質的影響
超微茶粉加工工藝研究概述
高等大型真菌與人類
超微茶粉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鼠李糖脂發酵液驅油性能研究
自己動手做好看又美味的健身餐
真菌造房子
連翹內生真菌的分離鑒定及其發酵液抑菌活性和HPLC測定
桑黃纖孔菌發酵液化學成分的研究
煙葉主要真菌病害的發生與防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