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下中國低碳轉型的對策研究

2020-02-26 07:47吳海洋
綏化學院學報 2020年9期
關鍵詞:能源經濟建設

吳海洋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經貿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Living Planet2018》指出,由于人類過度開發自然資源而推動氣候變化并污染地球,造成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相對于1970年下降了60%。[1]氣候變化成為地球上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2]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中國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加強低碳城市建設與發展規劃

城市建設既要保證經濟的持續增長,又要滿足居民對住宅、交通、醫療、廢物處理等基礎設施的需求實現城市品質的改善。在發展低碳經濟的迫切要求下,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集中的城市,加強低碳城市建設與發展規劃就成為重要工作。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的制定應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具有超前性和引導性特別是要有經濟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汲取成功的經驗基礎上從各個城市自身實際出發,做好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低碳城市規劃:要用新的理念規劃和建設城市;從生態規劃入手,建設低碳城市,主要建設低碳城市基礎實施和建設低碳交通體系;建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在科學規劃的同時,應注重低碳能源和清潔技術的應用,避免“碳鎖定”,實現城市的低碳發展。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實現低碳經濟轉型,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行動。[3]

2009年11月國務院提出了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各地主動采取行動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一些省市申請開展低碳試點工作。經國務院領導同意,國家發改委組織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2010至2017年間,進行了三批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建設,試點范圍廣泛,參與城市眾多,中國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中至少有一個低碳試點城市。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浪潮中,加強低碳城市建設和規劃成為關鍵性工作。建成一批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的城市[4]將有助于節能減排工作取得顯著的成績,有助于緩解氣候變暖的趨勢。

二、加快能源互聯網建設

2014年中國提出《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旨在加快能源互聯網建設,在國際經濟變革中抓住機會。2015年9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發表題為《謀共同永續發展 做合作共贏伙伴》的講話: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2016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將能源互聯網建設將分為兩個階段推進,先期開展試點示范和后續進行推廣應用?!蛾P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能源互聯網建設目標:2016-2018年,著力推進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工作,建成一批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試點示范項目;2019-2025年,著力推進能源互聯網多元化、規?;l展,初步建成能源互聯網產業體系,形成較為完備的技術及標準體系并推動實現國際化。在2016年3月,國家電網獨家發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是中國在能源領域發起成立的首個國際組織,也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首個合作、協調組織。2017年7月,為落實《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能源局以《國家能源局關于組織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的通知》公開組織申報“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中國能源互聯網逐漸開工建設,至2017年8月55個首批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陸續進入建設階段。

加快能源互聯網的頂層設計,通過將能源相關的信息流從單向大規模功能模式轉變為雙向分布式功能模式,達到將能耗降低而避免能源浪費,進而可以對可再生能源進行合理預測。目前中國的能源互聯網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加快微網區域性建設步伐,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和消費水平。通過不斷豐富多元化可再生能源在生產端與消費端的接入來推進微網區域性的大范圍建設。

發展能源互聯網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能源互聯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進一步推進能源市場化發展、關鍵技術的開發和能源互聯網制度的建立是中國發展能源互聯網的未來重要工作。

三、完善碳金融市場體系建設

隨著低碳經濟的全球發展,“碳金融”逐漸步入大眾視野。碳金融是圍繞著碳排放量而產生的一系列金融活動的總稱。低碳金融市場包括狹義和廣義的層面。狹義的低碳金融市場僅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即在市場上買賣碳排放權指標的相關金融活動。廣義的低碳金融市場不僅包含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包括節能減排項目投融資市場、發展新能源等低碳產業所需的投融資市場。[5]

《京都議定書》把市場機制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毒┒甲h定書》框架下的碳交易市場可以按交易機制分為兩個:基于配額的市場;基于項目的市場。配額是基于“總量限制和交易機制”創建的,排放主體獲得由管理者制定、無償分配或經過拍賣獲得的一定數量的溫室氣體排放配額,配額不足的排放主體可以向賣家購買多余的配額。項目是基于“基線和信用機制”創建的,買主向可證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購買減排額。

氣候問題在世界各國受到越來越多地重視,許多新制度和新政策不斷出臺,如碳排放限額的規定、碳風險披露的要求、碳稅的啟動等都將對碳資本的投資行為和獲利水平產生影響。資本作為國際碳金融市場中最活躍的參與主體,主要來源于風險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如對沖基金、投資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專業碳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開始致力于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已經初見成效的制度化措施包括赤道原則和碳披露計劃的應用、氣候變化機構投資者團體的建立以及氣候風險投資者網絡的搭建等。

中國的碳金融市場的建設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開展中。國務院在2011年印發了《“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中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要求。隨后,國家發改委為落實“十二五”規劃關于逐步建立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要求,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在2014年,7個試點全部啟動上線交易。在發展中國家尚不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溫室氣體限控義務的情況下,這些碳排放交易試點希望推動自愿減排。2016年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就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前重點準備工作做出了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部門將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碳排放情況進行摸底,在確定擬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企業名單的基礎上,對擬納入企業的歷史碳排放進行核算、報告與核查。2017年12月19日,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就此拉開帷幕。2018年3月中國國務院進行機構改革,碳排放權交易職責劃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產品主要由碳配額和核證自愿減排量構成,其中配額占據絕對量級,但配額又是國家根據市場數據進行免費核發,故一旦數據失真,配額方案不符實際,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產生劇烈波動。在生態環境部接手發改委的工作后,重點企業的碳排放數據仍在繼續進行。

中國堅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在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運行前期避免過多投機、防止過度投機和過度金融化,防范金融風險,確保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和順利運行。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助力中國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低碳技術創新研發

低碳技術的不斷革新是發展低碳經濟決定因素之一。低碳技術發展有助于節能減排和碳排放目標的實現,有助于生產率水平的提高。低碳技術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因此,發展低碳經濟要加強低碳技術的創新研發。

低碳技術包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技術、開發清潔能源的技術和 CO2捕獲與封存技術(CSS,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目前中國能源效率較低,通過改進和研發新的工業生產加工方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來減少能源消耗量,減少CO2的排放,中國有很大潛力可挖。CO2的排放主要是化石類燃料的燃燒引起的,中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以化石類燃料為主。燃燒化石類燃料而向大氣中排放的CO2不斷增加,中國碳排放量增長率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加快開發使用清潔能源是促進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中國的風能、水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非常豐富,但目前的發展水平較低,應加大對其開發利用技術的扶持力度。借鑒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經驗,高度重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加快先進低碳技術的研發和先進機器設備的投入使用。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是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備受世界各國的重視。中國也加快CCS技術的研發使用進程,CCS技術作為前沿技術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目前CCS的應用還存在成本太高、能耗高等問題,中國的CCS技術薄弱,無法大范圍的推廣與應用。中國應積極學習國際上CCS技術,開展CCS技術研發和儲備為未來溫室氣體減排提供一種戰略性的技術選擇。[6]

五、完善低碳經濟政策體系

低碳經濟政策是指政府及相關機構制定或實施的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來達到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的資源節約、能源利用高效,實現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政策主要包括直接管制和間接經濟手段。直接管制指政府為控制以二氧化碳、六氟化硫、氧化亞氮、氫氟碳化合物、甲烷、全氟碳化合物等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消耗所制定的法律法規,主要采取排放限額、用能/排放標準、供電配額等方式。直接管制手段應用較早,但是管理難度大、行政成本高、標準制定復雜困難等因素限制了其實用性。間接經濟手段包括碳交易機制和碳稅。碳交易一般也稱為“限額—交易”制度,即政府制定一個行業、部門、地區可能排放的溫室氣體的總量上限,然后給予或出售給企業有限額規定的許可證且這個排放許可可在排放者之間交易,排放量超出許可證上限的企業必須通過碳交易市場購買排放配額。

在低碳經濟發展初期,為了碳排放能夠有效降低,需要政府采取強制性的政策來強推低碳經濟各項工作的開展。行政命令型低碳政策是通過政府的行政命令及制定的法律法規對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為施加影響,促使其向低碳經濟要求轉變的政策手段,主要是通過制定標準或者排放限額的方式實現減排目標。

政府有必要制定強制性的法規標準。通過頒布清潔生產促進法、資源保護法、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節能減排政策、能源安全政策等能源政策,溫室氣體排放制度、落后產能淘汰制度、環境監測制度等監管政策,以此構建低碳經濟政府直接管制政策系統。

間接經濟手段是通過利用市場力量以刺激企業和消費者的行為向低碳經濟要求轉變的政策手段,包括碳交易機制和碳稅。碳交易是為了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而采用的市場機制,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2017年12月19日,正式啟動了中國碳排放交易體系,中國統一碳市場建設就此拉開帷幕,構建碳排放數據報送、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碳排放權交易和結算四大支撐系統,然后再進行系統測試,在測試的基礎上開始真正的貨幣交易。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各項工作正在穩步推進。碳稅是指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稅,主要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達到環境保護。通過碳稅的征收來凸顯替代能源的競爭力,推動替代能源的使用。同時通過征收碳稅而獲得的資金可以用于資助環保項目,進行環境治理。碳稅是一個有效的低碳經濟政策工具,能有效地減少CO2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改變能源消費結構。短期內碳稅的征收抑制經濟增長。中國政府沒有單獨設立碳稅,而是將碳稅作為一個稅項作安排。從2018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中對在中國領域和中國管轄的海域內征收環境保護稅作了相關規定。

一些發達國家的低碳經濟發展方面的政策,為中國低碳經濟政策體系的完善提供了藍本和啟示。政策規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需要以創新來推動中國低碳經濟政策體系的完善。

六、加強碳排放檢查監管

碳排放有效控制需要政府建立相關職能部門來進行綜合協調和行政監督。2018年3月,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在原環境保護部的基礎上組建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減排的職責。生態環境部接手發改委工作后繼續核查重點企業的碳排放數據。

碳排放數據監測、報告與核查體系是碳市場運行的重要基礎,是低碳經濟繼續發展的關鍵。碳排放數據監測、報告與核查體系包括三個最重要的要素:監測、報告與核查。這三個要素是確保碳排放數據準確、可比、可信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監測是碳排放數據和信息的收集過程;報告是數據報送或信息披露的過程;核查則是針對碳排放報告的定期審核或獨立評估。企業碳排放數據是碳配額分配及開展配額交易的基礎,既為政府主管部門進行科學決策和對碳市場進行有效監管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更是督促企業摸清自身碳排放狀況并加強碳排放管控的有效工具。

中國要建設一個完善有效的碳排放數據監測、報告與核查體系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加快推進制度和標準體系的建設,建立完善國家碳市場的法律制度框架,構建完善的碳排放數據監測、報告與核查技術指南和標準體系,進一步推動完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統計體系;加強指導并維護制度和標準的統一性,重視國家幫助平臺的運行和維護,注重數據報送系統的頂層設計和實用性;加強和規范第三方核查機構的建設,進一步規范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加強第三方機構的培育和行業自律,保障核查經費和規范服務收費;加強對能力建設的統籌和支持,加大對能力建設經費的投入,加強對能力建設的統籌指導;建立定期評估和持續改進機制,建立評估工作組和專題小組,開展年度評估及時總結經驗,召開評估工作會保障成果落實。

七、健全低碳經濟的激勵政策

低碳經濟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國家的財政支持,更需要各項健全的激勵政策的保駕護航。

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企業積極參與,開發低碳技術。開發低碳技術,進行設備更新和工藝改進必然增加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經營成本的增加將影響企業對于低碳技術投入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政府改革現有的稅收制度,構建有利于激發企業進行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積極性的稅收優惠體系。鑒于當前中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嚴峻形勢,通過稅收優惠政策來支持企業進行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同時對于碳排放控制不力的企業通過征收能源稅、化石燃料排污費、碳稅等來促使其進行改革。

中國現行財政補貼政策主要針對專項工程和具體低碳行業。通過中央財政預算建立專項節能資金來支持企業節能技術改造、研究、開發和示范,以及促進節能相關產品的傳播,以幫助企業實現其約束性節能指標。中央政府一直試圖通過推動和拉動相結合的政策加強節能減排,但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包括效益低和腐敗等問題。2011年之后,中央政府調整了財政補貼形式,取消了對部分項目、產品和技術的補貼,開始為符合條件的地區提供綜合補貼,以此來撬動地方政府對低碳經濟項目的資金投入。進一步推行政府低碳采購政策,規定各級政府優先選購低碳節能產品。

低碳經濟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實行稅收、采購、財政補貼、融資渠道等多方面的激勵政策的支持。對低碳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的企業提供經濟激勵,穩步提高國家財政對低碳經濟從業者的福利待遇,這對低碳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八、構建低碳消費模式

低碳理念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其是否具備低碳理念,是否符合可持續消費的要求對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碳排放總量能否得到有效控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提高碳生產率,形成低碳的消費模式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對全球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方面的知識進行廣泛網絡、電視、平面等媒體立體式宣傳,積極提升全民低碳意識。引導全民建立低碳消費模式,選擇碳排放較低、耗能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生活需求。政府應帶頭實行節能減排,企業要強化社會責任的履行,生產出低碳節能的產品,做低碳消費的引領者。

每位消費者都應該成為低碳消費方式踐行者和推動者,倡導全社會低碳文明消費模式。倡導低碳家居,選用綠色建材,簡化裝飾,盡可能節約能源,充分利用可循環環保材料。在家用電器、家庭照明、用水用氣、垃圾分類、舊物利用、飲食方式、出行等家庭生活中減少碳排放,致力于節能減排。建立低碳消費模式,需要從低碳型消費文化、消費政策、消費理念、消費準則、消費習慣、消費行為和消費評價等多個方面加以推進。低碳消費模式的形成有助于低碳經濟的發展。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各種挑戰,但低碳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應對全球的氣候變暖,有利于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因而要抓住機遇,創造條件加快發展。發展低碳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充分研究中國的國情,在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上持續研究,促進中國低碳經濟的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能源經濟建設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用完就沒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福能源 緩慢直銷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