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李贄“童心”說對老莊思想的繼承

2020-02-28 11:53王喬
長安學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無為而治童心

王喬

摘要:李贄的“童心”說是他文學思想的核心,其包括三層含義:“真心”、“本心”及“最初一念之心”。老子的“無為而治”與莊子的“真”都對李贄的“童心”說有所影響,并成為其理論的思想淵源。本文通過對李贄“童心”說與老莊“無為而治”、“真”文學思想的比較和分析,進一步揭示出“童心”說受道家思想影響之所在。

關鍵詞:“童心”;“無為而治”;“真”;思想淵源

文章編號:978-7-80736-771-0(2020)01-017-02

一、何謂“童心”

“童心”是李贄在其《童心說》中提出來的,他說:“天下之志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睂τ凇巴摹闭f,他解釋道:“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币虼怂^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絲一毫虛假的真心。細致來說,“童心”可分為三層含義:第一,“童心”即“真心”,是指人在未受到道德與禮數約束的前提下,敢于表達自己至純至真、自然而然的真情實感,是嬰兒生下來后未經教育前的自然而然的混沌狀態,而這種狀態正是成人經過修為后所要達到的理想境界。第二,“童心”即“本心”,即佛家所言的“明心見性”之心。佛家認為世間的一切諸法,都不離本性本心,一旦能夠明心見性,就可成圣成佛,佛家強調一個“悟”字。第三層是“最初一念之本心”,即指剛出生的嬰兒之心,“無善無惡”。

同時,李贄認為童子之心是逐漸變化的:“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而以為主于內而童心失。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以為主于內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聞見日以益多,則所知所覺日以益廣,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務欲以揚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務欲以掩之而童心失?!?/p>

二、“童心”說與道家思想之淵源

李贄的“童心”說以“自然無偽”為主旨,強調人的自然本質之心,追求自然而然、至純至真的真情實感,關注作為個體的人的情感欲望和心理體驗,是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李贄思想之所以會呈現這些特點,與“童心”說受到老莊道家思想的影響有很大關聯。

(一_)“童心”說與“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白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并強調“無為無不為”?!盁o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為,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民眾自我能動性。其倡導以“無為而無不為”,其精神實質就是“法道自然”,正如老子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兜赖陆洝返乃枷牒诵氖恰暗馈?,“道”是無為的,但“道”有規律,以規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律。引申到治國,“無為而治”即是以制度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是以法治國,而非人治:人過多的干預社會秩序則亂,法制則井然有序?!盁o為而治”對于帝王個人準則而言,即是清心洞察、知人善任,將合適的人才擺在合適的崗位上,具體事情分攤給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親。

李贄在《老子解注》一書中對老子的這一思想詳加闡述,他在闡述老子思想的同時,也加進了自己的理解,可以說為后來“童心”說的形成做了前期準備。針對《老子·十章》中的“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李贄是這樣解釋的:“……夫嬰兒百無一知也,而其氣至專。百無一能也,而其氣至柔,專氣至柔,能如嬰兒,則可以抱一矣?!手б徽?,不欲分心以愛民,務愛民者,不免役神以治國。是二之也?!痹谶@里,李贄將嬰兒之心解釋為無知的,無知則無欲,無欲則無為,無為則無不為。嬰兒在剛出生時,并沒有走入社會,沒有受到社會的影響,更沒有受到社會的同化,于是他們的思想尚處于純真自然、無欲無求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正是老子所推崇的成人在修為時應達到的理想境界。李贄的“童心”實質是對“嬰兒之心”的發展,它包含了“嬰兒之心”,也強調人的最初之本心。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寫作中,他認為,都應當本著一顆“嬰兒之心”去闡述社會現實、表達真情實感,把自己內心最初、最本質的想法展示給大眾。同時,他認為出自“童心”的言語應當是無飾無偽的,出自“童心”之文乃是“至真至性至情之至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李贄的“童心”說是對老子“無為而治”思想的內化和升華。

(二)“童心”說與“真”

李贄的“童心”說共有三層含義,其中“真心”與莊子所提倡的“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真”是貫穿于莊子思想的重要部分,雖然更多的被理解為誠實、真誠之意,但更側重的是對于主體情緒的表達。莊子認識到了個體存在的價值,試圖通過擺脫社會上繁雜的人際關系來恢復自然無為的本性?!罢妗弊衷凇肚f子》中頻繁出現,在其中,“真”有指“自然”的意思,《莊子-秋水》篇說:“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薄肚f子·天道》又進一步將之提到“道”的高度:夫道,“極物之真,能守其本”。而“任真自得者”則為“真人”,將自身融入自然造化之中,超越生死、放曠任性。有如《莊子?徐無鬼》篇所說的:“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薄肮胖嫒?,以天待人,不以人入天?!?/p>

而李贄對“真人”則做了更為詳細的闡述:“古之真人,知天知人。知天,則知人乃天之所生,知人,則知天非人之所能。故以人而聽命于天,是以謂之真人也。知人無所用其知,是以謂之真知也?!毖芯坷钯椀闹麑<覐埥I先生認為,以大道為宗師,去人為而聽天命,這是李贄對《大宗師》主旨的理解,他贊賞真人的天人合一,贊賞真人的與物想通,贊賞真人的與物隨化。在此基礎上,李贄又進一步解釋道:“若謂人何由生?天年何由終?吾雖不知,吾所知者,養成得其道,使之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焉耳。是以所知養其所不知,知之盛也……吾所謂天,絕非人之所能為乎?所謂人,豈非天之所以生乎?知此者是謂真知,是謂真人也矣?!本C上所述,李贄所謂的“真人”,可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是從自然方面出發,贊美“童心”、“真性”的社會價值:二是從人性方面,強調人的本體性,宣揚個人為本。這正是“童心”說的理論內涵。

李贄認為,“童心”即“真心”,即人最淳樸天然、源自真性情、發自內心的一種自然流露之心。他在寫字做文章時都很看重“真”,他強調以“真心”去創作,即以真情實感、發自內心的語言和文字去寫作,同時他非常鄙夷以教化人為目的,實質無真實自我的假道義、假道學。由此可見,李贄的“童心”說與“莊子”的“真”思想是有著相似之處的。許建平有這樣的評論:“李贄的自然個性思想以及由此而生發出來的以自然個性為真,以非自然個性為假的真假思想,最早是從注釋莊子中生發出來的?!辈贿^,兩者“真”思想的內涵也并不完全一致。莊子“真”更傾向于契合天道、超越生死的自然之真,而李贄的“真”更強調對現實文壇創作中盲目尊孔、假仁假義偽道學行為的批判。

三、結語

李贄是中國十六世紀偉大的啟蒙主義思想家,他的思想學說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部分。其“童心”說作為中國文化傳統中自然文化的一個發展環節,是對之前的老莊文化和佛家禪宗的一個良好的繼承和發展。而以“童心”說為核心的李贄的文學思想對于后世的文學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明清文壇的影響,從公安派、湯顯祖的文學理論、文學創作到后來金圣嘆的小說評點,都受到了李贄文學思想的直接影響,并由此形成了明中期反對“復古主義”的文學運動和開創了中國小說的評點式批評的帷幕。明清時期,孔子的科舉八股假文使當時的文壇呈現出一副黑暗、壓抑且死氣沉沉的狀態,李贄的“童心”說主張個性解放、主張文人要敢于披露自己的所思所感,這種思想使得自由、平等、人性解放的概念更加普及,使明清文學逐漸呈現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同時,李贄的“童心”說對于現當代的文學創作,也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無論是小說創作抑或平時寫作,李贄倡導筆者和創作者,都應本著抒發真情實感、揭露社會現狀、文字不矯揉做作的初心和本心,以最自然、最真切的心態進行敘述。這對后世的創作理念和創作原則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比如五四時期的魯迅、郁達夫等人在散文創作中探索人的靈魂深處和“為人生”的主題基調依然是與李贄的文學觀點聲氣相通的。

李贄的“童心”說不僅僅是一套文學思想、文學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一種深刻的社會批評:批評了充滿理學腐臭之氣的明朝,也批評了世風文風日益俱下的明朝。對于現代文學和大眾文學如今存在的弊端:個人精神世界日益萎縮,人逐漸失去了生活的內在價值和內在批判尺度等,都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和教育作用。

猜你喜歡
無為而治童心
童心爛漫
童心向黨
童心向黨 快樂成長
童心加油,戰“疫”必勝
童心繪天下
童心畫廊
“無為而治”引領下的班級自主管理
論“清單式管理”:現代治理改革重要標志之一
無為而治:走向中學班級管理的理想境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