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兵變的發動和地緣影響研究

2020-03-18 16:40達錟
知識窗·教師版 2020年1期

達錟

摘要:根據傳世、出土文獻和方志內容,本文深入研究了揚州兵變發動的背景,重新認識了南下潤州的戰略謀劃,對并針對唐初通州移民的出現提出了新的

解釋。

關鍵詞:揚州兵變? ?徐敬業? ?唐代南通? ?駱賓王墓

公元684年9月,徐敬業在揚州發動兵變。徐敬業是英國公徐世勣之孫,此時被貶為柳州司馬,唐朝人將被貶柳州視為終身流放。當徐敬業行至揚州時,糾集同被貶謫的駱賓王、唐之奇等人,組織策劃了武后臨朝后的第一場軍事叛亂。對于兵變發動的一系列問題,我們需要進行整體的理解和研究。

一、南下北上與“擁李反武”

揚州兵變之初,叛軍曾就“北上、南下”的方針發生過爭論?!锻ǖ洹酚涊d:“問計于思溫,對曰:‘明公既以太后幽縶少主,志在匡復,兵貴拙速,但宜早渡淮北,親率大眾,直入東都。山東將士知公有勤王之舉,必以死從。此則指日刻期,天下必定。敬業將從其策,薛璋又說:‘金陵之地,王氣已見,宜早應之。兼有大江設險,足可以自固。請且攻取常、潤等州,以為王霸之業。然后率兵北上,鼓行而前,此則退有所歸,進無不利,實良策也?!睍r人以為南渡是揚州兵變失敗的核心原因,對于這種說法,我們需要結合揚州兵變的組織策劃進行探討。

在唐代,揚州屬淮南道,有運河之便,是江南政治軍事重鎮。據《唐代揚州史考》記載,在唐代,揚州的地方首長基本上都是由宗室親任或遙領,積累了大量支持李氏的政治力量。叛軍打出廢太子李賢的旗號,是因為李賢在蘇揚地區影響力較大。李賢遙領揚州大都督,其心腹曹王李明曾任蘇州刺史,與揚州兵變組織者駱賓王相交甚好??梢源_定,揚州兵變有意利用宗室的影響。

此外,李敬玄、長孫祥等與武后不睦的大臣曾久任此職??梢?,當時揚州一帶潛伏著包括宗室在內的大批反武勢力,徐敬業派遣薛璋外出,極有可能是為了聯絡這批反武人員,楚州司馬李崇福主動歸降可以作為這種反饋。

武則天在平叛中防范了江南宗室勢力。主帥李孝逸既是宗室又曾任揚州長史,有利于穩定淮揚。平叛后期,勝負已然明了,武則天還派遣黑齒無常從西面逼近,除了確保平叛順利之外,也為了震懾江南西道的宗室,監視李孝逸。

嗣圣年間,武則天的權力尚未穩固,雖曾欲誅韓王等宗室,但還未做好清除的準備,所以僅僅采取了防備措施。

對徐敬業而言,北上號召大族起兵是最理想的計劃。他打出中宗李顯的旗號,說明希望能號召全國大族;他置兵楚州,也有觀望的意圖。但是此時,武則天并未大規模肅清政敵,大族沒有必要直接對抗,以至于徐敬業的力量有限,無法以快求勝,只好退避潤州以逸待勞,繼續觀望聯絡。這就可以解釋揚州兵變后期改奉李賢的原因,但“擁李反武”的方向是一貫的。

二、揚州、潤州的經營

揚州兵變發生在武則天權利擴張時期,作為唐代貴族對武則天統治的反抗,兵變是必然的,但發動是偶然的。

據《資治通鑒》記載,徐敬業從起兵到結束,前后只有四十余天,算上朝廷部署發兵的時間,實際戰斗不過持續一個月左右,兵變也只限于淮揚鎮三地,兵變在淮揚外無人響應,開始以廢帝李顯名義,后改尊章懷太子。凡此種種,皆說明徐敬業發動兵變較為草率。徐敬業若未貶謫,也不至于冒死兵變。

徐敬業南下后,建立輻射潤州、揚州、楚州的基地,潤州是后方,建立潤揚大本營,是當時的最優選擇。第一,解決了兵源和糧草的問題。貞觀時期,揚州為23199戶,楚州為3357戶;開元時,揚州約有61417戶,楚州為14748戶。潤州在貞觀時有25361戶,開元時有91635戶。貞觀至開元間,潤州人口恢復得比揚州、楚州更加迅速,占領此地有益于增加兵源。我們從中也可窺見,徐敬業“起兵十萬”的水分很大。第二,徐氏家族在潤揚一帶的影響較大。隋末,徐世勣曾隨李靖在此作戰,名聲頗佳,“高祖召靖入朝受方略,遣李勣等四總管偕行……以謝百姓”。兵變時,世勣子思文任潤州刺史,說明徐氏在這一帶的經營;第三,徐敬業制定了海路逃遁路線。據《資治通鑒》記載:“敬業等輕騎走入江都,挈妻子奔潤州,將入海奔高麗?!痹诖酥?,徐敬業已經準備兵敗后秘密出洋逃命??傉露?,唐曾徙三萬余高麗人至江淮,敬業出逃海外,恐與高麗人有關。派黑齒無常征討,也有震懾高麗人的意思。

揚州兵變是徐敬業集結淮揚地區的反武勢力,進行的是局部武裝暴動。由于軍事實力不足,缺乏援軍響應,北上反武是烏托邦的軍事構想,而南下建立以潤州為核心的反武基地較為穩健奏效,這也是徐敬業建立潤揚大本營的真實原因。

三、揚州兵變的地緣影響

揚州兵變后的論罪清洗,史書中語焉不詳。如關于叛首徐敬業的下落,有“素養一人,貌類于己及敬業敗,擒得所養,斬其元以為敬業,而敬業實隱于大孤山”之說;關于駱賓王,《舊唐書》載其伏誅,《新唐書》稱,郗云卿指出:“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蔽鋭t天似乎沒有嚴格追究兵變的參與者。對于兵變的追究,我們可以參見《集古錄》的記載:“時敬業以前鹽厘尉魏思溫為軍師,所謂譴及宗姻者,疑敬業敗,載坐思溫竄死嶺南耳?!蔽狠d為思溫宗親,尚連坐流放嶺南,直接參與者又如何能逍遙法外?這需要我們結合揚州兵變殘部與唐初南通的開發進行探討。

明代通州(今江蘇南通)發現的駱賓王墓能給予我們一些新的思考。南通的駱賓王墓位于徐敬業逃跑路線的沿線,可見兵敗后主謀沿潤揚逃亡通泰,與史載相符。在唐代,通州大部分陸地仍在海中,但已形成可居人的胡逗洲。據《通州直隸州志》記載:“唐駱賓王(中?。∧溱踔姿C,即今之呂四場也。捕者求之不獲,遂客死海上?!边@一說法未見其他典籍,“客死海上”極可能是后人演繹的。

從魏載遭遇可見,駱賓王等揚州兵變主要參與者應該難以逃脫處決的命運,極有可能逃到通州被抓后,就地秘密處死了。選擇秘密處死是因為武則天已經肅清了淮揚的反對勢力,首要任務是肅清朝中異己。兵變余黨若進京審問,不利于以勾結兵變為名清除異己。武則天在軍中殺害程務挺,也是為了免去審理。兵變的史料記載不多,恐怕也是一種“冷處理”。

揚州兵變余部與通州等地鹽業的開發關系密切。在元和時期,通泰一帶已成為唐中期的主要產鹽地。按通州設亭場為開元十年,此前必然已聚集了大批私人在此制鹽,才引起朝廷的注意。高祖武德三年,通州一帶置縣,七年廢,至中宗景龍二年復置海安縣。武德年間后縣廢后至中宗年間不過九十余年,通州的人口出現了先疏后緊的情況,而這次人口聚集恰好發生在武周時期。

我們可以推想:揚州兵變殘部在徐敬業等主謀被殺后,生活在今南通泰州一帶,并以秘密制鹽為業。據《太平寰宇記》記載:“胡逗洲上多流人,以煮鹽為業?!边@里的“流人”應該是參與兵變的余部。

由于實力有限,徐敬業采取步步為營的戰略,并做好了從海路出逃的準備,即沿著通泰一帶出亡。徐敬業等主謀死后,他的余部散落在這里,在海上沙洲討生活,并以采鹽為業。到開元初年,此地的鹽業已經初具規模。

參考文獻:

[1]梁悅馨修,季念詒纂.通州直隸州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80.

[2]樂史,王文楚.太平寰宇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8.

[3]宋祁,歐陽修,范鎮,呂夏卿,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凍國棟.中國人口史·隋唐五代時期[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5]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6]李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2.

[7]歐陽修.歐陽修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1.

[8]宋祁,歐陽修,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9]駱賓王著,陳熙晉箋注.駱臨海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0]杜佑纂.通典(北宋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1]李廷先.唐代揚州史考[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