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歌輔助古詩教學的實踐研究

2020-03-22 02:23楊海波譚衛華
教師·上 2020年12期
關鍵詞:古詩教學教學研究

楊海波 譚衛華

摘 要:文章先從詩與歌的關系破題,指出歌是詩的重要屬性之一;然后介紹湖南省會同縣山歌的基本情況,重點介紹山歌的文學特性,展示其輔助古詩教學的實用價值;最后以《贈汪倫》為例,結合教學實踐,論述了山歌輔助古詩教學的方法和意義。

關鍵詞:會同山歌;古詩教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7-14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4-0039-02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高度凝練的語言可以生動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它集中反映了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抖Y記·樂記》有言:“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笨梢?,詩與歌自古以來就是相互結合、緊密相連的,詩為歌之詞,歌為詩之曲。但由于多種原因,“詩”傳承下來了而“歌”卻遺失了,因此在中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只有“詩”而沒有“歌”,這顯然是一個重大缺憾,將山歌引入古詩教學就可以彌補這一短板,下面以會同山歌為例進行論述。

一、會同山歌的概況

會同縣是粟裕大將的故鄉,地處湖南省西南、雪峰山南麓,與貴州省天柱縣接壤,漢、侗、苗等各民族雜居,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山歌文化,人們在勞動、休閑、待客、節日喜慶、談情說愛的時候都要唱山歌,文化氛圍十分濃厚。

會同山歌的曲調由人民群眾共同創造,有悠揚的、也有歡快的,富有個性變化;歌詞與廣西壯家山歌類似,文體形式為七言詩,一般為四句,偶爾唱六句,所以民間俗稱“四六句”。例如:

妹唱:有情哥呀我的郎,兩個相好要久長,

要學雷公久久響,莫學火閃一道光。

郎回:有情妹呀我的人,兩個相好要長情,

莫學七姐百日好,要做松柏萬年青。

對歌時,每人輪流對唱,一次唱四句,一問一答、一唱一和,似長江流水滔滔不絕。為了讓歌詞適應旋律,唱的時候常添加代詞、助詞、感嘆詞,如“你、我、講、我講、就、唄、呀、喲”等。例如,“又是三年桂花酒,口口吃得噴天香”唱成:“講又是三年的呀、桂花酒了,我口口唄吃得喲、噴天香了!”這些詞語的添加沒有固定的規則,由歌者根據口語習慣而定。

二、會同山歌的文學特性

(一)韻腳

詩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押韻,其中第一句末尾可押可不押,但第二句和第四句末尾一定要押韻。會同山歌也一樣要求押韻,只不過用會同方言唱,也可以用普通話押韻,但更多的是用會同方言押韻,如下面這首歌,“雀”讀qiò,“河”讀hó。

歌師傅你莫笑我,畫眉莫笑小陽雀,

我是丑鴨剛下水,未曾游過大江河。

(二)表意方式

唱山歌的本質是表達情感,那又是如何表達的呢?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一蔸牡丹靠墻栽,栽了三年花冇( “冇”讀mao,方言字,“沒有”的意思)開。

你是好花開一朵,你是好妹寫信來。

先說期望花開,然后由花及人,表達出自己想得到“妹”的來信的期望,這種由物及人的文學手法叫“興”,也叫“托物言志”,就是先講眼前看到的或想到的事物,然后借以聯想,引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巴形镅灾尽笔恰对娊洝返幕咎卣?,《關雎》就是典型代表。會同山歌中普遍使用這種表意方式,深得國學精要。

(三)修辭手法

傳統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夸張、排比、對偶、借代、雙關等數十種,這些修辭手法在會同山歌中運用得相當精妙。例如:

妹唱山歌惹人愛,唱得蓮花朵朵開,

唱得滿天烏云散,唱得仙女下凡來。

這里就用到了排比、夸張的修辭手法,極度夸獎“妹”唱歌的水平高超。又如:

金龍山上一片林,一年四季葉青青,

我郎進山來避暑,不知宜人不宜人?

這里使用雙關的修辭手法,拐彎抹角地試探“妹”是否愿意與自己交朋友??梢?,會同山歌深得國學真傳,是學校古詩教學的好素材。

(四)精神風貌

詩言志,會同山歌也一樣,它體現了歌者的精神風貌和品德修養,講禮節、講謙虛、求上進是它的優秀品質。以講謙虛為例,在講“我自己”時唱成“敝人”“愚人”;在講“我這個地方”時唱成“敝地”“賤地”“窮地方”;在講“你”時唱成“您”“高師”“貴客”;在講“唱歌水平”時表示“我比不上你”,唱成“(我)小船不敢過大江”“(我)蘭花冇(你)桂花香”;在講“有客人來訪”時唱成“(您)傳經送寶上家門”。

會同山歌的字字句句都散發著謙虛美德的芬芳,給人以彬彬有禮的美好形象,體現了黨中央倡導的“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山歌輔助古詩教學

詩與歌本為一體,但古代的詩歌僅留下“詩”而遺失了“歌”,這對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是一大缺憾。要在古詩教學中體現其“歌”的屬性,可以將山歌引入課堂輔助教學中,來彌補這一缺憾。例如,李白的《贈汪倫》(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中有一句“忽聞岸上踏歌聲”,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體現“踏歌聲”,但采用會同山歌輔助教學,這一問題便迎刃而解。

(一)歌詞準備

首先代替汪倫創作送別李白的詩,同李白贈汪倫的詩一起,用作山歌對唱的素材,歌詞、歌譜如下。

汪倫:李白乘舟就要走,千言萬語難得留,

今日你就平安去,他日有緣再回首。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二)視頻素材準備

可以網購兩套唐朝詩人風格的服裝,找人借一把太極劍,然后請兩位民間男歌者穿著唐裝到河邊模擬汪倫送李白的場景。一人在岸邊抱兩個空酒壇,模仿汪倫;另一人站在船上手持寶劍,模仿李白。然后兩人對唱山歌,“汪倫”唱:“你李白那個乘舟啊、講就要走了,我千言唄萬語是、就難得留了,今日你就那個平安去了,講他日唄有緣是、就再回首了?!薄袄畎住背骸爸v我李白那個乘舟啊、講將欲行了,我忽聞唄岸上是、就踏歌聲了,桃花的那個潭水呀、講就深千尺了,不及你汪倫是、就送我的情了?!迸臄z二人對唱的視頻,時長小于2分鐘,稍加剪輯打上字幕就得到了課堂視頻素材。

(三)課堂應用

在課堂上,教師按照教案正常開展教學,授完主要知識點后,讓學生就詩中的場景展開討論,根據詩的內容展開聯想,并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則根據詩中的關鍵詞和故事背景進行指導,時間約3分鐘(見表1)。

討論完畢后,得出一個基本結論:“汪倫在唱歌送李白,李白的詩一定也是唱著回贈給汪倫的;古人有以詩會友的習慣,所以汪倫應該是用唱詩的方式送李白的?!比缓?,教師展示代汪倫創作的送別詩,播放山歌對唱視頻,讓學生結合討論所得,體驗其中的意境,就完美地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

(四)其他案例

凡是七言古詩的教學,都可以使用山歌進行輔助。例如,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苯處熃M織學生討論贈詩的幾種方式(見表2),比較其優缺點;然后播放預備好的唱該詩的錄音,讓學生體驗詩中的意境,這樣教學便更生動形象了。

(五)方案自評

將山歌融入語文課堂輔助古詩教學,可以將古詩中隱藏的“歌”的屬性充分展示出來,使枯燥的文字變得多姿多彩,讓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變得更加豐富,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古詩中的場景,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果要做成“樣板”課,則可以培訓有唱歌天賦的學生唱山歌,并拍攝視頻素材,或者在課堂上現場對唱。當然,若是想簡單處理的話,請歌者對歌并錄音就可以了。

參考文獻:

[1]劉雪梅,徐建軍.湖南隆回花瑤山歌的德育功能初探[J].懷化學院學報,2012,31(4):11-13.

[2]吳海華.邵陽隆回花瑤山歌的音樂特征與社會價值[J].藝術百家,2010,26(S2):355-358.

[3]常京霞.試論在學校音樂教育中民間音樂的傳承[J].音樂時空,2013(16):82,87.

猜你喜歡
古詩教學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古詩教學如何激發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教學研究
立足原點 多向輻射
交替傳譯中聽記平衡教學研究
中職高考與教學研究
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