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行政例會”?開展“學習共同體”建設

2020-03-22 20:35毛忠民
教師·上 2020年12期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實踐

毛忠民

摘 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終身學習已經成為職業發展的基本要求,使得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成為必然。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小學依托“行政例會”,開展“學習共同體”建設,通過構建“陽光管理輪訓”集合全體行政和一線教師代表,借助研、講、辨、評等培訓方式,以聚焦問題、聚焦思辨、聚焦過程為培訓策略,挖掘了寶貴的一線教學經驗,促進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確保了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陽光管理輪訓”;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8-17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4-0123-02

艾倫·M.布蘭克斯坦所著的《創建優質學校的六個原則》中寫道:“最成功的學校是那些利用重組發揮學校作為學習共同體的功能的學校?!笔裁词恰皩W習共同體”呢?國內外很多專家學者都有自己的理解,范丹紅教授在《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模式與策略》一文中這樣描述:“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教師基于共同的目標和興趣而組織的、旨在通過合作、對話和分享性活動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團體,由學習者(即教師)及其助學者(包括教育專家、學校領導、學科教研員、骨干教師)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共同體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系?!苯洕鐣目焖侔l展,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終身學習已經成為職業發展的基本要求,使得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設成為必然,共享資源,與其他教師、學科專家等展開充分的對話交流與合作共享,更是職業發展、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小學(以下簡稱“我?!保┙ㄐS?963年,近十年來,在區委、區政府以及教育局的領導和支持下迅速發展,已成為擁有一校三址(本部三個校區)下的十一所學校的教育集團??v觀每一所新校的建設,筆者深刻認識到學校發展的關鍵在于要擁有一支有思想、有擔當、有智慧的骨干教師隊伍。為了確保集團母體學校能夠源源不斷地培養、輸送人才,我校構建了“陽光管理輪訓”(以下簡稱“輪訓”),選拔一線骨干教師、學科組長等到學校管理中輪流培訓,教師在參加輪訓的兩年中參與每周的行政例會,通過研、講、思、辨等提升教學理念,提高管理以及教育教學能力,確保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輪訓”經過二十年的實踐摸索,逐漸完善,總結出了三個“聚焦”的培訓策略。

一、聚焦問題

學校管理資源有限,因此核心就是要針對問題的解決。

(一)聚焦目標導向

“輪訓”最初稱為“后備干部培訓”,這種功利性導向不利于教師的成長,因而更名為“管理培訓”,但又發現“管理培訓”的界定狹窄,這個平臺不僅有管理的培訓,也有教學、讀書、生活智慧、家庭育兒等方面的內容,最后更名為“陽光管理輪訓”。

(二)聚焦隊伍發展

一方面,教師工作狀態兩極分化嚴重,年級組、學科組缺少專業和領導的核心;另一方面,教師綜合素養亟待提高,聽說、讀寫、思辨等能力需要重點培養。因此,挑選了德行修養、工作狀態以及專業發展有潛質的骨干教師、學科組長等參加輪訓。

(三)聚焦管理問題

我校是一校三址的辦學格局,校區管理聯動、資源整合等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各行政部門針對管理問題構建了答辯題庫,分為 “人的培養”和“事的管理”,每周參培教師任意抽題進行答辯,大家的建言獻策促進了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持續改善。教育理念的更新需要廣泛地閱讀,因此“輪訓”又增設了“讀書分享”,以個讀和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分享,促進整個參培團隊堅持閱讀和深度閱讀。

二、聚焦思辨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币胄纬伤枷氲囊I,需要營造共同思考的氛圍。

(一)人人是主體

參培者要做到“五個一”:

(1)主講: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以及管理、生活、學習的經歷,撰寫講稿,進行15~18分鐘的小講堂分享。

(2)主辯:現場抽取答辯問題,圍繞關鍵詞進行3~5分鐘的答辯。

(3)主評:供評價的材料有三個,分別為讀書分享、小講堂和答辯,可以就一個內容談心得,也可以將三個內容整合起來談,詳略取舍自定。

(4)主持:在“輪訓”過程中承上啟下,梳理內容和總結點撥。

(5)主稿:一次“輪訓”結束之后,進行過程的梳理和內容的提煉,對本次“輪訓”進行通訊報道。

“輪訓”分六個環節:讀書分享—主辯抽題—小講堂分享(15~18分鐘)—答辯(3~5分鐘)—主評互評—書記校長總結導航。在這個特定的學習空間,人人都是學習的主體。大家圍繞讀書、小講堂、答辯等內容進行互動交流,形成了一個思辨的場域。

(二)人人是思考者

參培者有行政人員也有教師,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不同年代出生的人在認知、經驗、背景、專業上各不相同,而大家的思考形成強大且開放的信息流,匯聚在一個空間里,人人都是思想的貢獻者。參培教師張倩曾說:“‘輪訓讓人很享受,我最喜歡點評環節,大家探討同一話題要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要么有深刻的內涵意義。有時候讓人醍醐灌頂,有時候讓人拍案叫絕?!?/p>

(三)人人是辨析者

“辨析”需要有不妄下結論的態度,所以在“在欣賞中學習,在批判中成長”是學習的共識。例如,劉佳媛老師的小講堂《時間去哪兒了——浙江現場體驗培訓有感》以“時間去哪里了?”為題引發大家的思考,先分享了三個學習案例,然后總結了三點思考。在評議中,書記對小講堂的線索不清、聚焦不明提出了思考,然后給出了修改建議:將三個案例與個人體會相結合,圍繞“共情”進行梳理。線索就清晰樹立為:熊志平校長的管理啟示—學校管理與師生共情;西湖小學的管理啟示—學校發展與科技共情;余姚實驗學校的管理啟示—學校行政與教師共情。

江窈老師評價說:由“共情”想到了“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就是一種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的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這不僅是教師應該具備的,也應該是管理者應具備的一種能力……

在每一周的“輪訓”中,大家就同樣的問題進行思考和表達,鼓勵觀點碰撞,提倡“百家爭鳴”,希望人人都獲得多角度的認知和觀點。

三、聚焦過程

“輪訓”的實踐會因學校臨時性工作的頻繁出現而停止,于是需要不斷完善細則并堅持推動。

(一)做好規劃

首先定了“輪訓”的實施辦法,在“輪訓”對象、“輪訓”時間、“輪訓”形式、“輪訓”程序以及“輪訓”要求上進行基本規定,如下表。每學期初下發全期計劃安排。

(二)跟蹤培訓

培訓組根據參培要求的“五個一”,對教師進行專場培訓,如通過“談談教師的思考與寫作”引導教師進行小講堂的選題和寫作;推薦閱讀《協同的力量》,引導大家理解“與思維方式不同的人共同思考”的價值、路徑;引導參培教師不僅要針對問題進行探討,還要知道如何針對問題抓住關鍵詞進行梳理和答辯等。

(三)及時導航

每周“輪訓”兩個小時,信息量大,且教師的認知有差異,在尊重個體思想認識的同時,如何達成基本的共識,需要管理者進行觀點的梳理和聚焦。例如,李東亞老師主講了《懷著語文的情懷低吟淺唱》,在評議環節,大家觀點爭鋒,各抒己見。校長及時引導: “輪訓”不是在這個場合追求一個對與錯,優與劣,或是追尋一個結果,而是給全體參與者提供一個思辨的空間,引導大家懷著理性的態度和平和的心態看待問題。

“輪訓”經過近20年的實踐,帶來了巨大的效能,先后有200多位教職員工參培,其中50多人成為集團校的管理者和骨干教師,還有的成為集團外的管理者和學科骨干,有的調入區委、區政府成了部門的中堅力量。

“輪訓”推進、總結、輻射并行,先后有40多所學校來本校參與“輪訓”觀摩,“輪訓”教師有100多人次應邀在省內外巡講。近五年,“輪訓”創生了“小講堂”300多個,整理了30多本講堂集,歸納成了4大主題12個系列(見下圖)。

在《創建優質學校的六個原則》一書中,克魯齊和路易斯通過研究認為“校本學習共同體”有這樣的特征:①教師間的反思性對話;②實踐的去私人化;③共同聚焦于學生學習;④合作;⑤共享規范和價值觀。我校的“輪訓”就具有“學習共同體”這五個特征,借助研、講、辨、評等培訓方式,以共同聚焦問題、聚焦思辨、聚焦過程的集中學習,將每個人獨特的思想、經驗與學識融入其中,通過不間斷的思考、思維、思想的碰撞,為教師的情感交流、專業發展、知識完善、問題解決提供了一個充滿生機的“能量場”,促進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確保了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布蘭克斯坦.創建優質學校的六個原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范丹紅.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模式與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3):49-51,97.

猜你喜歡
學習共同體實踐
學習共同體視域下高中生物課堂的“問題教學”
基于“微信群”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共同體建設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語文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