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要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

2016-10-09 08:35
考試周刊 2016年76期
關鍵詞:反思實踐語文教學

陳素真

摘 要: 教師要適應教育的發展和變革,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不斷學習,強化反思意識,注重課后反思,注重實踐,不斷改進,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反思 實踐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苯虒W也是如此,我冒昧地改為“教而不思則罔,思而不教則殆”。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我深有體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反思,讓教與思密切結合,才能不斷地進步。但教學反思并不是簡單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總結成功的經驗,具有研究性。那么,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語文教師如何做好教學反思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轉變教育觀念、不斷學習,強化反思意識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教師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早已根深蒂固,如習慣于按照自己教案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習慣于當知識的傳授者等。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因此,教師在教育觀念上要有所轉變,不能總是憑經驗教學,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心理學,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進行由淺入深的思考,強化反思意識。

二、課后反思,是教學反思最常用的方法

“教而不思則罔”。教學活動之后反思容易發現問題,是教學反思最常用的方法,在教學反思中顯得尤為重要。

1.反思要實話實說,寫出得與失。一節課不管成功與否,在反思時我們都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不能避重就輕只說成功不說失敗,重點是發現問題,以便于在往后的工作中考慮更周到,操作更自如,少走彎路,不走彎路。

2.反思要及時,寫出師與生。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及對形式、方法、教具的運用都直接作用于學生,影響教學的氣氛和質量。相反,學生的參與程度、個性特征和經驗差異等也反作用于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課后教師應及時反思,將師生雙向的表現與活動的效果進行分析,幫助教師在日后備課、上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做更全面的把握。

3.反思要找準要點,寫出特點。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一節課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節課能有個特色,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鑒的好做法,就得承認其成功。在教學反思中可以把這些閃光點扼要地記上,寫下該課的特點,以便日后有重點有選擇地采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一個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

4.反思要捕捉靈感,寫出遐想。教學中原本沒有涉及的內容,因實際需要隨機生成,給課堂帶來勃勃生機。教學中的一些開放性提問能打開學生想象的門窗,展現智慧的火花。反思中要及時總結這些靈感,進一步豐富學習內容。

三、注重實踐,不斷改進,是教學反思的追求

“思而不教則殆”。教師在課堂教學后,及時地反思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設計假設性解決方案,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確課堂教學改進的方向和措施,使有益的經驗得到提煉和升華。那么,我們應該付出行動,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使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日臻完善,不斷強化教學效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注重課前反思,了解學情,反思教材。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句名言:“如果要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會說,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道了什么?!边@個觀點對我們如何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新課程同樣非常重視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新課教學前必須充分地了解關注學生已有的相關的知識經驗,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種“了解”,以往大多來自教師的教學經驗包括自己的課后反思,但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班級和學生并不一樣。因此,這種“了解”,更多的還需來自于教師課前對學生的調查。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已經掌握的知識,在學習中將會遇到哪些困難等;還要考慮學生的經歷、情感、思想和認識,從而激活他們的實踐經驗,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教師如何對待教材?傳統上,一些教師認為教材是專家編寫的,有著不容置疑的權威性和正確性,教師的任務是占有教材然后將教材內容原原本本地傳遞給學生,再讓學生占有。這樣教師和學生在教材面前都忽略“我”的存在,成了教材的“奴隸”。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懂得:教材不是供傳授的經典,而只是教師使用的工具。作為工具,它是否適合自己使用?是否需要改造和加工?教師應予以審視和批判;在教學中,教師應在注重充分發揮現有教科書功用的同時,積極地調動各自的生活體驗,從而不斷地創造新的教學材料。

2.注重教學過程中反思,選擇適當的教法指導學生學習。少教師把對知識技能目標落實情況的反思作為教學反思的基本內容,而在對教法選擇或學法指導方面的反思時常存在相對淡化,甚至缺失。如果說知能類反思的重點在于檢驗知能點是否落實的話,那么教法類反思的重點則在于思考如何科學、高效地落實這些知能點。因此教法、學法的運用與反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多種教學手段的優化整合要立足于語文課程,立足于學生。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要避免“滿堂灌”,重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發揮智力與潛能,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

然后,又回到課后反思,進入新一輪的提升。

總之,“教而不思則罔,思而不教則殆”。思考產生變革,變革帶來發展?,F代教師發展的研究表明,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途徑。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起點是否合適、難點是否突破、講練是否透徹,據此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教學中反思學生在課中的參與、學生在課中的交流、教學的目標實現,從而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教學后反思自己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教學的應變、教案的修正等。教學反思,是教學實踐中一個過程的結束,又是新的教學實踐的開始。只要我們對教學活動堅持不懈地進行反思,就一定能不斷提高對教學的認識,發展教學實踐智慧,在“反思——實踐——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學實踐與教師素質的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4.

[2]黃學友.教學反思——誤區與對策.基礎教育課程雜志,2007(01).

猜你喜歡
反思實踐語文教學
中學生早戀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