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種植修復對牙列缺損患者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及咀嚼功能的影響

2020-03-29 03:13楊蕓蕓羅彥妮
透析與人工器官 2020年4期
關鍵詞:齦溝牙列義齒

楊蕓蕓,羅彥妮

(1.宜春市人民醫院口腔科,江西宜春336000;2.九江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口腔內科,江西九江332000)

牙列缺損主要指部分牙齒缺失所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不僅影響患者的美觀和輔助發音,還會影響口頜系統的健康,引起咀嚼功能障礙〔1-2〕。目前,臨床上已有許多方法用于治療牙列缺損,如固定義齒、覆蓋義齒、可摘局部義齒等,這些方法均可修復缺損牙列,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但常規修復方法易受殘余牙和牙周組織影響,固定與支持效果與天然牙存在較大差距,導致部分患者語言、咀嚼等多方面功能恢復欠佳〔3〕??谇环N植修復以生物或非生物材料制備人工牙根,并植入牙槽骨中,可有效地恢復牙列完整性,并減少基托,提高患者舒適度,且口腔種植修復人工牙結構與天然牙高度相似,可產生良好應力,避免疏松和萎縮等現象發生〔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口腔種植修復治療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就診的86例牙列缺損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29~58歲,平均年齡(43.28±3.65)歲;體重 45 ~67 kg,平均體重(54.36±3.47)kg;缺損原因:19例外傷、15例牙周病、9例齲??;患牙部位:10例前磨牙、14例磨牙、12例前牙、7例下頜;文化程度:15例大專、20例高中、8例初中。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齡27~60歲,平均年齡(43.31±3.67)歲;體重44 ~67 kg,平均體重(54.33±3.45)kg;缺損原因:20例外傷、15例牙周病、8例齲??;患牙部位:11例前磨牙、15例磨牙、11例前牙、6例下頜;文化程度:14例大專、21例高中、8例初中。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已經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伴隨牙缺失、咀嚼功能降低、發音障礙等癥狀;精神狀態正常;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接受正畸治療者;種植區域骨量不足或附著齦少;伴有惡性腫瘤者;存在器質性病變者。

1.3 方法

對照組予以固定義齒修復治療,完善相關檢測,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態,口腔常規消毒后局部麻醉,清除患牙殘留體,3個月后復查,待創面愈合后,制作與缺損處咬合良好的義齒,并指導患者佩戴,叮囑日常注意口腔衛生,3個月復查一次。觀察組采用口腔種植修復治療,依據患者情況進行分期手術,第一期按常規消毒,于牙槽嵴頂做弧形切口,分離黏膜與骨膜,將骨面充分暴露,完成孔道定位后,使用一級裂鉆擴孔,達到預期深度后以二級裂鉆擴展,擴大種植窩上口,種植窩預備完成后,生理鹽水降溫,并注入種植體,待頂部螺絲置入后,再縫合傷口。第二期手術:置入基臺,牙齦創口兩側環抱式縫合,7 d后拆線,取牙頜石膏模型,制作義齒,完成種植義齒修復。兩組均于治療6個月后進行療效評價。

1.4 觀察指標

(1)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采集兩組患者齦溝液,離心后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2)咀嚼功能:治療前和治療6個月后,采用咬合力分析儀測定兩組咬合力,并予以患者2 g花生咀嚼,測定咀嚼效率。咀嚼效率+(咀嚼前重量-殘留固體)/咀嚼前重量×100%。(3)并發癥:刺痛、核樁脫落、感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

兩組治療后IL-6、TNF-α水平均明顯升高,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 IL-6、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ng/L)

表1 兩組齦溝液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ng/L)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aP<0.05

IL-6TNF-α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3) 15.34±2.15 26.13±3.05a 2.33±0.31 3.68±0.42治療前 治療后a對照組(n=43) 15.42±2.18 32.41±3.29a 2.38±0.33 4.37±0.49a t 0.171 9.179 0.724 7.011 P 0.864 0.000 0.471 0.000

2.2 咀嚼功能

兩組治療后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都明顯提高,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咀嚼功能對比(±s)

表2 兩組咀嚼功能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aP<0.05

咬合力(kg)咀嚼效率(%)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3) 39.25±3.65 60.35±5.87a 55.68±4.97 90.17±6.38治療前 治療后a對照組(n=43) 40.08±3.68 53.14±5.59a 55.79±5.03 85.32±6.12a t 1.050 5.833 0.102 3.597 P 0.297 0.000 0.919 0.001

2.3 并發癥

對照組出現3例刺痛、2例感染、3例核樁脫落,并發癥發生率為18.60%(8/43);觀察組出現2例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4.65%(2/43)。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χ2=4.074,P=0.000)。

3 討論

牙列缺損多由外傷或牙周病所致,可引起患者的肌肉神經、口腔黏膜、顳下頜關節的退行性變化,使咀嚼功能大幅降低,且影響美觀,給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負擔〔5-6〕。目前,固定義齒是治療本病的常用方法,其將缺牙間隙兩端的天然牙作為基牙,于其上制定固定體,連接人工牙,從而形成整體,修復牙列缺損〔7〕。固定義齒固定性和穩定性好,不會存在較強的異物感,且對患者正常發音無影響。但固定義齒戴入后難以隨意摘取,且主要依靠兩側基牙承擔牙合力,容易引起基牙的牙體牙髓并發癥,美觀程度亦不夠理想〔8〕。

IL-6、TNF-α屬于常見的炎癥因子,其中IL-6主要由T淋巴細胞、纖維母細胞等組成,可參與機體免疫反應,增強細胞增殖分化能力,并可誘導炎癥細胞聚集,擴大炎癥級聯反應,引起口腔牙齦組織損傷;TNF-α是由單核巨噬細胞等分泌的細胞因子,可誘導炎癥因子、黏附分子和趨化因子合成,激活體內炎癥反應,提高破骨細胞活性,損傷牙周組織〔9-10〕。當種植體植入后會誘發細胞免疫反應,改變口腔局部微環境,促使IL-6、TNF-α升高。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咬合力、咀嚼效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少于對照組,表明口腔種植修復治療牙列缺損效果顯著,可減輕口腔微炎癥反應,促進咀嚼功能恢復,且并發癥少??谇环N植修復在治療過程中可精準控制種植體植入的角度、深度和位置,植入完成不會增加黏骨膜張力,與骨質形成牢固、緊密的嵌合,從而避免食物殘渣、細菌等入侵骨內環境,引起感染等不良現象〔11-12〕。術中鉆孔和固定處理有利于吻合度,提高種植后的穩定性,促使種植體可良好承受咬合力,并達到下頜骨,刺激附近骨組織,以維持牙槽嵴穩定,更好地恢復牙齒的咀嚼能力。另外,口腔種植修復對鄰牙無損害,比傳統修復更舒適、美觀,深受患者歡迎。

總之,口腔種植體修復可減輕對牙齦組織刺激,降低局部微炎癥反應,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癥發生。

猜你喜歡
齦溝牙列義齒
細辛碎補湯聯合米諾環素對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標及齦溝液炎癥因子的影響
牙列間隙患者正畸與修復治療后復發的臨床分析
口腔正畸聯合修復治療在牙列缺損合并牙頜畸形患者中的應用
老年人適合安裝哪種假牙
簡化生物功能性義齒修復牙列缺失的臨床效果評價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齦溝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佩戴活動義齒,要注意5個細節
拔牙后多久能鑲牙
IL—17和TGF—β1對慢性牙周炎的影響研究
種植體周圍炎齦溝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