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質砂土地基基坑滲透破壞模型試驗研究

2020-04-17 12:42席培勝張興其浦玉炳席彬彬肖博文
河南城建學院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砂土模型試驗水頭

王 楓,席培勝,嚴 中,張興其,浦玉炳,席彬彬,肖博文

(1.安徽建筑大學 安徽省建筑結構與地下工程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601;2.合肥市市政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41)

基坑工程中,尤其在地下水豐富地區,為防止出現地下水的滲透破壞情況,保證施工安全,防滲結構起到主要作用,不同的防滲形式適應于不同的地層情況。在滲流場的作用下,坑內土體有效應力下降會直接降低圍護結構對主體的支撐作用,導致圍護結構受力變形。而一旦坑內土體發生滲透破壞,就完全失去了支撐作用,嚴重威脅基坑工程及周邊環境的安全[1-3]。冉龍[4]通過模型試驗結合數值模擬,研究了土體密實度、黏聚力、內摩擦角、樁土界面摩擦特性等因素對臨界水力梯度以及滲透破壞模式的影響;胡琦[5-6]采用模型試驗,通過對水頭與土體變形的觀測,研究均質砂土與粉土地層基坑工程中考慮基樁影響的滲透破壞問題,揭示了基坑工程土體滲透破壞模式;并結合數值模擬分析,分析了基樁對土體滲透破壞的影響以及滲流對基樁受力變形的影響;劉歷波[7]利用Midas軟件對某深基坑工程進行滲流模擬,針對坑內外土體的孔隙水壓力,研究了其在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分布變化規律;何紹衡[8]采用ABAQUS軟件建立了某基坑的三維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預降水深度、止水帷幕深度對基坑變形性狀的影響。本文采用自制的滲流模型試驗臺,對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滲流特征及滲透破壞進行試驗研究,探討均質砂性地層中滲透破壞形式,以及防滲墻入土深度對防滲效果的影響,采用PLAXIS軟件的滲流分析模塊,對基坑滲流場進行分析,研究不同滲流邊界條件對滲流場分布形式的影響。

1 基坑滲流模型試驗概況

1.1 模型箱設計

圖1 模型箱主體裝置

本次模型試驗模擬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滲流情況,試驗裝置包括:

(1)以L型為主體的砂槽如圖1,材質為有機玻璃,以中間的斷口處為界線,分別模擬基坑內與基坑外,坑外部分的砂槽高度為110 cm,坑內部分的砂槽高為60 cm,整體的砂槽長度為110 cm,寬度30 cm。砂槽的一個側面,有19個開孔,為水位測量點,配以濾頭。

(2)防滲墻用有機玻璃板來模擬,長110 cm,寬30 cm,厚度為8 mm,試驗過程中,玻璃板的兩邊與模型箱內壁接觸處,涂抹少量玻璃膠以防漏水。

(3)19根帶刻度的玻璃管,長110 cm,內徑8 mm,通過軟管與砂槽上的濾頭相連,組成整個水位測量系統。

1.2 砂土級配及相關參數

試驗所用到的砂土取自某一隧道工程的施工現場,其顆粒級配曲線如圖2所示。其中,平均粒徑d50=0.125 mm,不均勻系數Cu=5.8,曲率系數Cc=2.2。最大與最小干密度分別為ρdmax=1 687.75 kg/m3,ρdmin=1 388.12 kg/m3。

圖2 砂土的顆粒級配曲線

1.3 試驗過程

(1)模型箱內填土高度為400 mm,將砂土烘干后用5 mm孔徑試驗篩過篩,分層填筑,在對應埋深位置安插好玻璃板模擬防滲結構。

(2)填土完成后,緩慢加水至模型箱的高槽區域,直到整個土體剛好飽和,靜置一段時間后,用環刀取少量土樣稱重,測定土體飽和密度。

(3)在模型箱的高槽部分逐步施加水頭(每次增加50 mm),與坑外土面形成水頭差,待水頭穩定之后,記錄水位點處的水位值,并隨時觀察箱內土體的變形情況,直至土體完全滲透破壞。

2 PLAXIS數值模擬分析

數值模擬原型為所做的模型試驗箱,利用PLAXIS 2D軟件進行滲流情況模擬。采用PLAXIS軟件建立二維模型,整個模型由土體和防滲墻組成,如圖3所示。結合所做的相似模型試驗設計,將數值模型尺寸取為100 cm×40 cm,土體為砂土,結合實際試驗所得土體參數,具體如表1所示,不考慮滲流對土體參數的影響。防滲墻用板單元來模擬,并在板單元周圍加上界面單元用來模擬土和結構的相互作用,在計算地下水滲流時激活界面單元,可以防止水流通過防滲墻。固定防滲墻兩側的水頭差,模型的兩側以及底部邊界設定為滲流閉合邊界,防止對滲流結果造成影響。

需指出的是,此次模擬無法準確表現土體的破壞,所以只能借由土體中水的滲流速度變化做定性的對比,其主要目的是與相似模型試驗結果相互印證。

表1 細砂數值模擬參數表

圖3 數值模擬模型圖

3 模型試驗結果分析

模型試驗一共為三組:防滲墻入土埋深100 mm;防滲墻入土埋深150 mm;防滲墻入土埋深200 mm,其余條件保持不變。

3.1 模型試驗破壞結果分析

填土后用環刀取土稱重為333.6 g,環刀自重103.1 g,直徑6.18 cm,高4 cm,體積為119.92 cm3(π取3.14),算得飽和密度ρs1=1.92 g/cm3。另兩組試驗中土體用環刀取土稱重分別為331.2 g和335.9 g,同樣計算出飽和密度并取三組平均值,最后得出ρs=1.92 g/cm3,說明三組試驗中的土體密實度近似相同,具有可比性。再按照公式[9]ρs=(ds+e)/(e+1),其中細砂土顆粒比重取2.67,即可得到土體孔隙比e=0.82。

將模擬防滲墻的玻璃板插入土體深100 mm,逐級抬高坑內外水頭差,最終土體發生滲透破壞時的水頭差為158 mm,如圖4、圖5所示。當水頭差接近破壞水頭時,土體發生變形,坑內土體略微隆起,意味著土顆粒之間開始變得疏松;當總水頭達到臨界破壞水頭,土體發生急劇變形,坑內土體明顯隆起,而坑外土體則快速下陷,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剪切破壞帶,并且與防滲墻之間形成了一個楔形體。

第二組試驗中,防滲墻入土埋深為150 mm,重復第一組的試驗操作,逐級增加坑內水頭,直至土體發生滲透破壞,破壞時的水頭差為236 mm。對比第一組試驗可以看出,防滲墻的入土埋深雖然僅僅加深了5 cm,但防滲效果顯著,破壞水頭由158 mm提升到236 mm,提升了78 mm。

第三組試驗中,防滲墻的埋深增加為200 mm,同樣重復上組操作,逐級增加坑內水頭,直至土體發生滲透破壞,破壞時的水頭差為283 mm,相比于150 mm埋深時的破壞水頭提升了47 mm。

圖4 流土破壞 圖5 破壞后土體形態

圖6 水位測試點分布圖

3.2 試驗中水位點水位變化規律

整個模型箱水位測試點的分布情況如圖6所示,一共19個測點,為了更好地分析防滲墻及土體之間的滲流場情況,本次試驗僅選取防滲墻周圍一圈的水位測試點,從上到下依次以1~9進行編號。

以第二組試驗(防滲墻埋深15 cm)為例,分別記錄在50 mm、100 mm、150 mm、200 mm水頭下,這9個水位測試點的水位值,如圖7所示。其中1號點位于水中,代表著實際坑外水頭,即總水頭差,9號點位于坑內土體表面以上,水位值不變為零。

由圖7可以看出:水頭差分別為50 mm、100 mm、150 mm、200 mm時,各點總體的水頭值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其中,1號點到3號點及7號點到8號點的降幅最大,3號點到7號點水頭下降較平穩。

同時以水頭差為橫坐標,觀察各點的水位變化見圖8。

圖7 各點水頭值隨水頭差變化規律 圖8 15 cm埋深時各點水頭值

從圖8中可以看出:在水頭差為50~100 mm時,各點的水頭為線性增長;而在水頭差100~150 mm時,2、4、6點的水頭增長速率略有增加,其余點近乎保持線性增長;當水頭差增加至200 mm,接近最終的破壞水頭時,2至7號點的水頭增長速率都略有下降。

3.3 滲流場模擬結果分析

(1)防滲墻入土深度10 cm

當防滲墻入土深度為10 cm時,滲流示意圖見圖9,滲流場云圖見圖10。

圖9 滲流示意圖 圖10 滲流場云圖

由圖9可以看出:防滲墻左側的水頭整體向右側發生滲流,且明顯可以看出土體中的水有繞過防滲墻的流向,這也符合防滲墻的作用機理,通過增加地下水的滲流路徑以此來達到防止滲透破壞的目的。

由圖10可以看出:土體滲流速度最大的位置處于防滲墻末端偏左的位置,最大流速為32.11 m/d。通過滲流場的流速分布可以看出,砂性土體的滲流破壞模式接近于楔形破壞。

(2)防滲墻入土深度15 cm

當防滲墻的入土深度為15 cm時,滲流場云圖如圖11所示。整個滲流場的分布趨勢與10 cm埋深時基本一致,土體中水滲流速度最大的位置位于防滲墻的末端,最大流速為25.94 m/d ,可以看出雖然防滲墻的埋深僅增加了5 cm,但是對整個滲流場影響較大,流速有了明顯降低。

(3)防滲墻入土深度20 cm

防滲墻入土深度為20 cm時,滲流場云圖如圖12所示。

圖11 15 cm埋深時滲流場云圖 圖12 20 cm埋深時滲流場云圖

相較于10 cm埋深的情況,沒有過于集中,發生最大滲流速度的位置依舊處于防滲墻的末端偏左的位置,最大流速為22.37 m/d。防滲墻入土深度從15 cm增加到20 cm對土體中水的滲流速度的影響沒有10 cm增加到15 cm時有效。

4 結論

(1)在均質砂土地基中,防滲墻底部的土體受滲透力的作用形成貫通的塑性區,發生楔形體滲透破壞。

(2)當防滲墻插入土體中,地下水有繞過防滲墻的流向,通過增加滲流路徑,減小了水力梯度,可以防止滲透破壞。

(3)土體中插入防滲墻,防滲墻的底部為最大滲流流速位置;而隨著防滲墻入土深度的增加,整個滲流場的滲流速度逐漸減小。

(4)試驗與模擬結果表明,防滲墻每增加相同的入土深度,其防滲效果并不一致,在均質砂土地層中,當防滲墻的埋深從該土層的1/4深處增加至3/8深處,臨界水頭差增加約50%,而防滲墻從3/8埋深處增加至1/2深處,臨界水頭差僅增加28%;即防滲墻埋深由土層1/4處增加至3/8處和由3/8處增加至1/2處,增加同樣埋深,臨界水頭增長率前者約為后者的兩倍。實際工程中應充分考慮水文地質條件及施工成本,優化防滲墻的設計埋深。

猜你喜歡
砂土模型試驗水頭
臺階溢洪道無因次消能水頭規律與水面線計算
疊片過濾器水頭損失變化規律及雜質攔截特征
中低水頭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動力特性計算分析研究
水泥土換填法在粉質砂土路基施工中的應用研究
非飽和砂土似黏聚力影響因素的實驗研究
反推力裝置模型試驗臺的研制及驗證
水閘砂土地基地震荷載作用下液化特征研究
水工模型試驗對泵閘結構的優化與改進
廈門海關調研南安石材專題座談會在水頭召開
不同低溫溫度下砂土物理力學特性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