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已來:創新驅動引導時代新變化

2020-04-20 11:05岳苗付夢思王海洋
軍工文化 2020年2期
關鍵詞:人才

岳苗 付夢思 王海洋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弗里曼、佩雷茲等新熊彼特主義經濟學家對工業革命以來的技術創新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和梳理,并劃分出五次技術革命:18世紀60-70年代,以“斯密頓水車”“珍妮紡紗機”等為標志,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序幕;18世紀末到19世紀30年代,以“瓦特蒸汽機”廣泛應用和“利物浦一曼徹斯特”鐵路線開通為標志,人類進入“蒸汽和鐵路時代”;19世紀70年代,以鋼鐵、電力及重型機械等為代表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將人類社會帶入到“鋼鐵和電氣時代”;20世紀初,以石油化學、汽車制造為代表開啟了“石油與汽車時代”;20世紀60-70年代,以英特爾公司微處理器發布為標志宣告了“信息時代”的到來。

全方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為鼓勵創新,國家相繼頒布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技術創新引導工程”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國防科工委頒布實施《國防科技工業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在十二屆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模式,以滿足中國經濟在轉型時期穩定增長的需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針對發展需求,也制定了相關政策。早在“十五”期間就把創新體系建設納入了建設綱要,并一直以來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率先完成創新體系的構建,加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頒布實施相關配套實施辦法,加強了集團內部管理,也為科研人員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有科學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由于人工智能的大規模應用,將會有70%~90%的人失業?!皠撔隆睉撌谴嬖谟诋敶嗄耆松砩系臅r代烙印,也應該是青年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基因。但根據調研,部分航天企業青年創新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是創新需求強烈但落地困難。調研中有超過77.19%的青年人都表示,會將個人目標當作自己創新的內生動力。不少青年員工,尤其是剛走出校門的職場新人,具有活躍的思維以及好奇心,往往能提出一些具有創新性的創意,然而卻因工作時間有限、缺少資金支持,創新想法很難落地。

二是缺少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投入。一個創新想法的提出或許不難,但要讓想法真正創造出價值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對創新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精神和獨特的思維方式被認為是創新人才最需要具備的素質,而實際上團隊精神、責任感、科技素養等其他素質也不可或缺,所以創新型人才需要從全方位進行培養。同時,作為創新思維活躍度最高的年輕人,在企業中往往處于基層崗位,缺少資源分配的話語權,需要企業在人力、財力上給予投入和支持。

三是創新申報困難,削減青年熱情?,F有的青年可申請創新途徑路徑比較單一,主要是基金類和競賽類?;痤惖恼n題總體來講對課題規格要求較高,往往需要做出比較全面成熟的方案并經過充分的驗證,并有比較龐大的科研團隊作支撐。競賽類課題是對基金類課題很好的補充,但是受限規模等影響往往支撐和扶持力度小,很多項目最后無疾而終。這些創新途徑往往限制條件較多,在申請過程中需要經過非常嚴格繁瑣的評審程序,評審周期長、效率較低,使得不少創新者疲于應付各種申報程序和重復性工作,大大削減了創新的熱情。

四是創新合作較少,期待跨界。目前現有青年創新平臺對創新領域有一定傾向性要求,部分選題領域較偏的課題經常會在競爭中被淘汰。然而通過對部分航天企業青年的調研,發現他們對于基于型號應用的工程創新、前沿技術創新、小改進小發明小創造的小成果創新以及學科交叉創新等不同領域的創新都比較感興趣,現有的創新平臺的單一領域沒法滿足他們的這些需求。同時,青年創新的研究模式也較為受限,期待打破專業、單位等壁壘的跨界合作。

青年創新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航天科技一院14所作為現代化航天企業,專業涵蓋多個技術領域,承載著鞏固國防基石、捍衛祖國安全的神圣使命,在再入飛行器總體等多個工程領域具備行業領先的技術能力與水平。近年來,隨著經濟新常態影響的日益顯著,14所根據所內實情,積極搭建平臺,引導所內青年勇于創新、大膽創業、爭做創客,將青年創新工作落到實處。

搭建多元平臺,滿足青年多層次創新需求。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感召之下,14所搭建起多個青年創新平臺,以滿足青年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創新需求。所團委積極開展“鳴鏑青年創新匯”活動,搭建起包括“鳴鏑青年創客工場”“科技沙龍”“五小成果”等在內的創新平臺,鼓勵、吸引更多的青年朋友參與到創新工作中來。

其中,鳴鏑青年創客工場定位于創新創業平臺,設立“鳴鏑青年創新基金”,每年列支40萬元用于支持所青年員工圍繞國防科技、航天前沿技術及其應用、產業技術創新、管理流程優化等領域開展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顛覆性、基礎性研究,鼓勵青年創新人才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新模式。

“科技沙龍”“五小成果”等平臺則是服務于青年創新成果轉化,將青年員工在工作中的小發明、小果運用于生產實際中,力爭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無論是前瞻性的顛覆性研究,還是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小發明、小改進,在這里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孵化平臺。

打造“創新硅谷”,提供創新全維保障。對于青年創新工作而言,有效的共享平臺與積極的共享理念尤為重要。14所經過多年來的探索與實踐,將思想共享、資源共享、人才共享相統一,在所內充分營造創新氛圍,打造出一片屬于青年創客的“創新硅谷”。

在青年創新上,14所經常運用“頭腦風暴”法實現思想上的共享,以更快更好地解決實際中的難題。在所內建立起8個創意空間,形成“創新硅谷”效應。這些創意空間從格局、理念、文化的創意上各具創新文化特色,能讓人在放松心情的同時,進發出思想的火花。創意空間每一位員工都能夠使用,這種資源上的共享為青年員工的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圍。為更好培養創新人才,14所還特別選拔各崗位上的優秀青年參與“鳴鏑特別助理”的人才交流項目中,加強崗位、專業上的互學共進,為創新思維的碰撞、創新點子的頻發提供了人才保障。

實施多維“跨界”,激發青年創新活力。在青年創新工作中,“跨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技術和管理人才是企業必備的兩類人才,這兩類人才在學科知識上各具特點。14所突破專業界限,嘗試將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聯合起來,以求打造復合型人才。員工擔任型號總體設計師的同時還兼任該型號的項目管理人,相對于單純的項目管理人更了解項目特點,可以與其他設計人員無障礙交流,能夠更好的掌控整個型號的研制周期。另一方面,業務領域的跨界也在為所內尋找新經濟增長點發揮作用。近年來,通過“鳴鏑青年創客工場”等平臺,全所提出近百個青年創意點子,經過評審1/3的項目得到了支持與孵化,并逐步得以應用和推廣,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著眼創新謀劃未來

首先,完善青年創新體系,激勵青年大膽創新。在現有的青年創新平臺的基礎上,14所整合資源形成青年創新的完整體系,互相補充,使其系統化、常態化。同時減少對項目成員的相關限制,簡化中間評審流程,對關鍵節點和和新成果進行把控,減少青年創新的束縛感。通過與高校等科研機構聯合,聘請相關技術專家對青年創新項目進行指導,使青年在整個創新體系下能更加自如地參與其中,學習到新東西,為航天事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制定完善的創新激勵機制是解決青年創新缺失的重要措施,通過一系列創新激勵措施和政策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青年的創新熱情。

其次,塑造創新文化氛圍,培養創新領軍人才。為了將創新常態化,定期開展頭腦風暴、創新沙龍等較為輕松的創新活動,青年將自己的創意和大家共同探討,在討論中驗證可能性,并可以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創新伙伴。同時可以不定期開展一些類似創新成果展、經驗分享會這樣的宣傳分享活動,青年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形成共享創新的文化氛圍。

創新人才,尤其是創新領軍型人才對創新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結合現有的青年創新平臺,進行科研技術痛點征集,懸賞解決方案,或者采取類似職業經理人的方式,選拔內部有干勁的創新青年,公開競聘團隊負責人,在相關專家指導下進行方案論證,結合創新平臺進行評審。同時對接應用市場,發動企業內部的人力、法律等相關管理人員,將創新與管理結合,推進高水平創新團隊的建設。通過在創新實踐中培養人才,造就一支創新領軍人才隊伍,引領航天技術的新發展。

再次,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永葆青年創新活力。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將其應用到實踐中改進技術方案,提升工作效率,解決實際問題,將成果轉化作為青年創新人員績效考核的重要標準,將有助于改變以往技術創新的管理體制,加快創新成果向實際應用的轉化。

當然,一切創新的源泉還是青年本身,創新不是天馬行空,而是需要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青年作為企業創新力量的生力軍需要在創新文化氛圍塑造中發揮沖鋒者和排頭兵的作用,學會走出舒適區,破除壁壘、大膽試錯,在合作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永葆創新活力。

(作者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14所)

猜你喜歡
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創新之城
一共幾個人
地方政府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創新研究
地方政府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創新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李世民“不借才于異代”
人才
智珠
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毛遂自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