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河與一座城

2020-04-22 07:28丁軼彥南京市第一中學
長江叢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秦淮河秦淮歷史

■丁軼彥/南京市第一中學

“從小,爺爺對我說,十里秦淮碧波蕩漾,有魚蝦游弋,可洗衣做飯……”參與南京一中110周年校慶朗誦的我,誦讀“秦淮”二字時,內心暖流涌動。

我出生在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的南京城。十六年的人生經歷使我對這座城市有了深深的感情。兒時的我因父親是從事歷史工作的緣故,時常跟著父親探尋于城南街巷,游走于老宅深院,聆聽于文博場館,這使我對這座城的歷史蒼桑、人文情懷有著很深的感受。學習之余,凝望著學校教學樓外的那條河,我的思緒就此發散開去。

這是一條寬不過十多米,可能在一般人眼中還只能算是一條小溝的河流,在我的眼中已經展現出她昔日的繁華。她是被稱為“南京人的母親河”的秦淮河的一條支流,六朝時期,她是南京城東西向與秦淮河干流相通的一條重要運輸水道,被稱為“運瀆”。南唐時期,她又被作為皇宮南面的護城河相伴著南唐宮,被稱為“護龍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秦淮河千年流淌,見證了南京城的誕生、發展、壯大。她孕育了城市的文明,哺育了城市的生靈。她如同人體的血脈,支撐著南京城的繁華。正是有了這條河,古都南京才更顯靈動,更具活力。

這是一條怎樣的河

歷史追溯

秦淮河是揚子江的一條支流,是南京市域內第一大河。新石器時代,沿岸就人煙稠密。古人臨水筑臺而居,火耕水耨,除了使用石器、陶器之外,小件銅器也有出現,形成了近代考古學界定名的“湖熟文化”時期,這就是南京最早的古代文明。

秦淮河古稱“淮水”,本名“龍藏浦”,全長約110 公里,流域面積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區主要河道,歷史上極負盛名。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于是鑿方山、斷長垅為瀆,入于長江,所以人們稱秦始皇開鑿的這條河為“秦淮”。

兩漢時期,秦淮河兩岸大興水利,沿岸湖熟、秣陵、丹陽三地相繼建立過諸侯國。東漢末年,絕淮筑埭,在秦淮河上游建方山埭,鑿破岡瀆把建業(南京)與富饒的三吳地區相溝通,秦淮河與太湖間便有了安全可靠的內河航道。

六朝時期,秦淮河盛極一時,東有方山埭,西有石頭津(石頭城下渡口),中段長干里市井商鋪云集,建業城盡顯繁華富麗。從東吳開始,秦淮河相伴建業城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東晉時因王導、謝安兩大望族曾經聚居于秦淮河畔,周邊逐漸形成了秦淮風流的中心而名滿天下。漸漸地秦淮河兩岸酒家林立,濃酒笙歌,無數商船晝夜往來河上,許多歌女寄身其中,輕歌曼舞,絲竹飄渺,文人才子流連其間,佳人故事留傳千古。烏衣巷、朱雀橋、桃葉渡紛紛化作詩酒風流,千百年來傳于后世。

隋唐時期,由于統治者有意貶低建康(南京)舊都,秦淮河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吊,儒學鼎盛,“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南唐筑城把秦淮河的一半攬入城內,河道逐漸變窄,逐漸形成今天的“十里秦淮”,沿河筑樓。

南宋時期,江南貢院、夫子廟出現在十里秦淮河北岸,這里成為我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逐漸復蘇為江南文化中心。

明清兩代,十里秦淮更是鼎盛時期,富賈云集,青樓林立,畫舫凌波,成江南佳麗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節時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燈萬盞,秦淮河兩岸,華燈燦爛,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了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

圖1江南貢院中國科舉博物館

江南貢院號舍千間,鄉試會試、狀元及第。明清兩代名人吳承恩、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翁同龢、張謇等均出于此。清代江南貢院高中狀元者達58名,占清代狀元總數的一半以上。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江蘇省、南京市政府撥出巨款對十里秦淮進行了大規模整治修復,秦淮河又再度碧波蕩漾、游船如織,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

圖2古桃葉渡

文化積淀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住秦淮河畔。夫子廟附近的桃葉渡,據說是王獻之迎接其妾桃葉的渡口。相傳王獻之的愛妾桃葉與其妹桃根乘舟來到這里,王獻之來到渡口迎接,并作《桃葉歌》相贈:“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碧胰~渡以王獻之的風流故事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又以其“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婀娜”的優美景色使人陶醉。

唐朝詩人劉禹錫游金陵,看著以前非常顯赫而后來又成為廢墟的王謝宅第,曾作《烏衣巷》詩一首,慨嘆這種歷史變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p>

晚唐詩人杜牧是一個風流才子,他乘一葉輕舟游覽金陵時,在《泊秦淮》中,低吟道:“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碧圃娎锏那鼗春臃比A并且傷感,歲月如流,悠悠秦淮,繁華似水,傷感是岸。由于詩歌真切地表達了深埋在詩人心底的痛楚,才在后人的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描繪的秦淮河畔,在當時的繁華景象。

朱自清和俞平伯曾共游十里秦淮,都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為名,各自寫了一篇游記散文。在他們清新優美的筆墨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賣藝歌女的同情與尊重,更可以看到作者對紙醉金迷的十里秦淮的喜愛與眷戀。

金粉薈萃,秦淮河上的風景,好象就是為了故事才修造的,先是有了故事,然后圍繞著這個故事,再造出來一段風景和風景里的春花秋月。故事老了,但風景依舊。

有關秦淮的記憶,是一些拆散了的日記。仿佛就是昨天,昨天的清早或傍晚,然而重新翻讀,卻是恍若隔世。我想好些年前,多少游玩秦淮河的文人墨客,他們敏感柔軟的心靈,常常因秦淮河的漿聲燈影而驚羨感動。于是,他們就寫下了很多關于秦淮河的故事詩詞文章。有時候那些文人墨客僅僅為了一些綺麗的夢想,有時候為了那么一點歡樂、那么一點憂愁,就把情感投向了秦淮河。秦淮河就風姿綽約、風情萬種,就成了文人墨客的風景。當這些文人墨客也加入到風景中來的時候,秦淮河就更加詩情畫意了。

也許,恰恰由于這樣的情形,走過秦淮河,讓我也變得特別地風雅起來。

這是一座怎樣的城

古跡勝景

圖3夫子廟秦淮河泮池

伴隨著公元前472年范蠡在秦淮河畔修筑軍事要塞越城,南京城開啟了自己2500年的建城史。孫吳建業城、南朝建康城、南唐金陵城、明代應天府城,相伴秦淮河。如今,經過修復的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白鷺洲、中華門、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樓閣景觀,可謂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樓閣和民俗民風于一體,極富感情和魅力。秦淮風光以燈船最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燈懸掛,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燈船為快。

圖4 東水關內

千百年來,“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錦銹十里春風來,千門萬戶臨河開”。夫子廟附近的河房是綺窗絲幛,十里珠簾,燈船之盛,甲于天下。一派江南水鄉風情畫。徘徊于秦淮河畔的街巷阡陌,尋尋覓覓探訪昔日“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名勝古跡、歷史掌故、風流韻事遺留。對我這個南京人來說,秦淮河是看慣了的風花雪月,是流淌在生活中的血脈,已是見怪不怪了。

內秦淮河自東向西流淌,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東水關,是秦淮河在南京城的入口,背倚六百年前的明城墻。一帶碧水,蜿蜒而去,秦淮河猶如一葉彎曲的眉梢,南京城的無限風情,攢聚在這里。

春節期間,燈火通明,人潮浮動,夫子廟和白鷺洲的花燈遠近聞名,人們早就沉浸在這一派祥和的春節氣息里,大人孩子、老的少的、男子女子個個都是那么興高采烈,笑容滿面;時常還會看到外國的朋友,也持著生疏的中國話與商家討價還價,購買一些地方色彩濃厚的印章、刺繡、絲綢、雨花石。

夫子廟是南京孔廟、南京文廟,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中國四大文廟之一。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中心。大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錯落有致。

素有金陵第一園的“瞻園”,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御筆。清幽素雅的樓榭亭臺,勾勒出一幅深院回廊,奇峰疊嶂,小橋流水,四季花香的美麗畫卷,與無錫寄暢園、蘇州拙政園和留園并稱為“江南四大名園”。六百余年的歷史成為南京現存歷史最久、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明代古典園林建筑群。

圖5高大雄偉的中華門

中華門明代稱“聚寶門”,是南京城的正南門,位于秦淮內河的中段。三道甕城、四道拱門構筑的中國現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城門,是南京城墻最具代表性建筑。全長35公里的世界第一城垣南京明城墻,是南京城首塊歷史名片。城墻上蒼老的青藤,城磚上清晰地字跡。歷史的印記,無不鐫刻在上面。每塊磚頭,仿佛都在訴說一個朝代的興盛與衰敗。站在臺城段城墻上,可以看得很深、很遠。雞籠山的黃墻,鼓樓的紫峰大廈,一覽無余,古代與現代,交相輝映。

從中華門再往西的秦淮河段,被俗稱為“西五華里”。釣魚臺、顏料坊、彩霞街、鳴羊街、銅作坊、柳葉街這些耳熟能詳的老街巷,一直述說著南京老城南的繁華市井。

朝天宮一組江南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宮殿式建筑群。相傳原址為吳王夫差所筑的冶城,唐代以后改為“道觀”。明洪武年間,明太祖下詔賜名為“朝天宮”,取“朝拜上天”、“朝見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宮改為江寧府學和文廟,現為南京市博物館所在地。十萬余件藏品,不乏眾人熟知的“蕭何月下追韓信”元青花梅瓶、青瓷蓮花尊、釉下彩陶罐等國寶級文物。

秦淮外河,河面寬闊,雖然缺少了內河的那種韻味與靈氣,但是高端大氣的歷史遺跡,也不失這條河的生機勃發。站在明城墻中華門城臺上,曾經盛大的王朝早已隨秋風而去,百花凋零,草木含悲,只留下一座空臺任人憑吊,舉目四望,杳無生氣,憑欄遠眺,更是無人意會。只見夕陽西下,燕子翻飛來去,勾起無盡的思緒,竟是如此的江山!

向南望去,秦淮外河邊,有座曾是十四世紀世界七大奇跡,明成祖朱棣為紀念其母而建的九層八面寶塔。歷史上通體用琉璃燒制,塔內外置百盞長明燈,被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志性建筑,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被稱為“天下第一塔”大報恩寺塔??上в谔教靽膽鸹?。如今,一座由輕鋼結構和玻璃筑成的九層佛塔又重新屹立在這里,回歸城市,續寫昔日輝煌。

正對著中華門,一座不高的山崗,傳說六朝時期,云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因說法虔誠所至,感動上蒼,天花散落如雨,遂得名“雨花臺”。自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雨花臺成為了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最集中的殉難地,上千位革命烈士在這里倒在血泊之中,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我與這條河、這座城

開蒙儀式

小學我就讀于南京市成賢街小學,她就坐落在秦淮河支流的珍珠河畔,明代國子監附近。人生第一步便與秦淮河水系有著不解之緣。每當我們搖頭晃腦地朗讀“夜泊秦淮近酒家”時,老師就會用手指指外面,就是那邊的秦淮河,因此我對《泊秦淮》的感情尤為濃烈。

放學時,路過這條河時常駐足凝望。印象中十年前的這條河還不是那么明亮。偶爾間還會有一縷黑絲夾雜于水流當中,一股異味讓我不由自主的捂鼻。雖然河岸邊已建起了人行木棧道,垂柳隨風飄曳,可是棧道上卻時??諢o一人。在校的六年間,我也時不時走近這條河,見證著在城市建設者的努力下、在市民們的呵護下,河水在一天天地變清、變靚。河邊的棧道上的游人也在一天天地變多。周邊的市民開始逐漸親近這條河。從清晨的晨練人群,到白天老年人的棋牌活動,再到傍晚的廣場舞者,都與這條河相伴。我開始愛上這條河。

青春儀式

我的高中學校南京市第一中學也坐落在秦淮河的另一條支流旁,就是被稱作“運瀆”的??赡苁悄咸茖m城的護城河的緣故,比起珍珠河,古運瀆似乎要大氣得多。但是,當我在不經意間推開教室臨河的窗戶,再次聞到那股久違的異味時,作為一名高中生的我,開始關注這條河的環保問題,期盼著這條河能夠變得更清更靚。

圖6學長們在七橋甕河漫灘取水

今年4 月,高二地理選修班去了秦淮河考察。尋訪秦淮河源頭,調查秦淮河水質。當時我高一,還沒有選科分班,但依然十分關注學兄學姐們的活動收獲。他們從秦淮河的發源地南京市溧水區的東蘆山出發,途徑江寧區方山腳下,再到七橋甕秦淮河入城前的濕地,再到風景如畫的十里秦淮,最后,來到校園邊的古運瀆,分別采取各處水樣?;貋砗?,展示給我們這些關注秦淮河的同學看。十分明顯,秦淮之水從上游至下游,水色在逐漸變暗淡,能見度在逐漸變模糊;氣味也從清新變得渾濁。不難看出,這條河在凈化這座城,使其更顯生機的同時,自己的生機卻在逐漸退去。這是生活在這座城的人們所不愿意看到的。

雖然,近兩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一再強調城市環境治理,讓天更藍、水更清。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也以河長的身份參與到母親河的治理,效果亦是十分明顯。但是,水環境治理絕不是一日之功、一勞永逸,而是需要全體市民共同努力,而且是持之以恒,才能實現水環境的長治。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有責任為之呼吁、為之探索、為之實踐,用自己的所學,努力尋找解決城市水污染的辦法和路徑。讓我們的母親河永葆青春活力。

圖7我班在環明城墻慈善行走終點合影

今年5月,南京市第一中學的傳統活動——慈善行走,在秦淮河畔的明代城墻上拉開帷幕。我作為高一(3)班的一員,參加了這項環走秦淮河、明城墻活動。石城巍巍,雖遠必至;學子莘莘,任重志堅。35.267公里,不遠,不近,用每一位同學的雙腳、每一位同學的毅力丈量出來。步之所至,愛之所行,見證了我們的成長。行走間,我站在中華承臺上,再次凝望這條河、這座城。初夏的秦淮河波光瀲滟,兩岸垂柳如茵。城墻內老城南青磚小瓦馬頭墻,依舊述說古都的市井繁華。遠處的紫峰大廈鶴立雞群、新街口商圈高樓林立,一派現代都市的繁華。古都風貌與現代文明在此交相輝映。秦淮河穿流其間,成為聯系古今的紐帶。城墻外,巍巍鐘山、雨花石崗、幕府臨江,山水城林融為一體,在藍天的映襯下,更加如詩如畫。

尾聲

十里秦淮,陪我走來;一座古城,伴我成長。深品其昔日繁華,深慨其今日“負傷”。我愛秦淮河、我愛南京城。為永葆其碧波蕩漾,文脈悠長;為不負其詩書芬芳,古都輝煌。激勵自己,亦是提醒世人,身體力行,呵護這條河,保護這座城。讓這條河變得更加美麗,讓這座城變得更富活力。

附 錄

追尋過程:

2018年7月5日,剛剛結束高一年級學習生活的我,迎來了高中階段第一個暑假。歷史老師給我們出了個暑期社會實踐題目探尋身邊的歷史。接到這個題目我暗自竊喜,回到家便對從事歷史工作的父親說了說這事。父親也笑了,“這可是你的專長啊”。我從小就游走于城市的歷史,跟隨父親追尋城市歷史的足跡,各種古跡名勝、博物館走遍,對這個題目自然得心應手。

7月中旬,我開始翻閱書房書架關于南京城的歷史書籍,梳理我要書寫這座城的什么?父親的藏書《金陵古今圖考》《金陵勝跡大全》《南京史話》《南京史志》《南京文物志》被我再次翻遍(這些書伴隨我長大,并不識字時便已開始翻看書內圖畫)。在這些書中,印在眼里印象最深的莫過于“秦淮”。我頓時有了寫作靈感。就從秦淮河寫起,盡顯千年古城風采。

7月20日,我完成了寫作提綱,開始進一步查閱相關文史資料,對于一些文物古跡的現狀資料進行了收錄,并確定了部分需要現場核實的材料。

7月23日開始,用了三天時間實地走訪了秦淮河畔的街巷、城墻、宅院、街市、博物館。對自己的寫作材料進行了核實。又收集了一些最新市井動態,豐富自己的作品內容。

7月30日,在家基本完成了初稿,便請父親幫忙指正。父親對歷史追溯部分內容給予了指導和修改。也提示了秦淮河與南京城寫作關系的處理,要將河與城相伴交融的歷史文化充分展現出來。

8月3日以后因在外補課,暫停文章寫作。直到8月底,又重新查看了作品,又發現了一些資料的疏漏。進一步完善了文稿。由于文章提交時間的推遲,我又有了再次打磨的時間。

9月20日,不斷打磨過后,我將文稿交給歷史老師幫我提提意見,老師很高興地答應了。一個中午過后,老師的修改意見放在了我的面前。我認真拜讀,仔細對照,又翻閱了一些歷史資料。之后利用中秋小長假拍攝了部分現場照片,最終修改完善形成現在的文稿,并在此寫下附錄。

歷史感悟:

因為一條河,愛上一座城;

因為一座城,呵護一條河。

城市從歷史中走來,歷史留給今天城市的往往是美麗的記憶。當我們回望城市的歷史,一種不變、一種期待往往鑄就了城市靈魂。秦淮河南京人的母親河,我身邊的母親河,千年流淌,見證了南京城的歷史,她與一座城的相生相伴,這座城離不開這條河,這條河孕育了這座城。

這條河的歷史,對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南京人來說意義重大。在對她的千年歷史的探尋過程中,我對這條母親河、這座南京城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以及更深的感情。而秦淮河,她就是城市的根、她就是城市的魂,我們沒有理由不呵護她,沒有理由不贊美她,更沒有理由不弘揚她。

歷史上的秦淮河在給予這座城市無盡的資源的同時,也遭受過痛苦的和悲傷。戰爭讓這條河遍體鱗傷,污染讓這條河臭氣熏天。在今天“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城市特色引領發展的新時代。記住歷史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城市,傳承文脈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

一條秦淮河依舊環繞著一座南京城,靜靜地流淌;一座南京城永遠相伴著這條秦淮河,默默地成長。這條河每經一處,都給這座城留下她特有的氣息。這座城無論如何變遷,都將留下這條河不變的情懷。秦淮河這條世界歷史文化名河、南京城這座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正在以創新、開放的姿態緊跟新時代的步伐。一座千年古都、一座創新名城,正如秦淮之水流淌不息,不斷孕育著新的生機和活力。

有情懷,有姿態,這就是我的母親河與我的南京城!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呵護秦淮河、保護南京城。讓秦淮河千年流淌不斷,讓南京城歷史文脈盡顯。

猜你喜歡
秦淮河秦淮歷史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懷”的僑務工作
真假天麻
詩意秦淮
夜航
秦淮看月記
新歷史
Jiangnan Style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