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人施教,有序訓練

2020-05-06 09:33林旭
課程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關鍵詞:作文教學高中語文教學

林旭

【摘要】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作文教學。同時,寫作也是一項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成功的一項重要指標。然而,在現實的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作文教學認識不到位,進行教學和訓練過于隨意和無序,學生缺乏寫作興趣,觀察分析能力低下,寫作能力較差。新課程標準提出應注重學生的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驗的積累,并在此基礎上增強形象思維能力,發展邏輯思維,提升思維品質。

【關鍵詞】高中 ?語文教學 ?作文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 2018年度廣東省教育廳“創新強校工程”教育科學類(項目編號:2018GXJK109)的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6-0075-02

一、高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縱觀當今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很多做法恰恰與新課標指導精神背道而馳。這些現象凸顯出的問題不少,本文試從未能明確學習主體、缺乏系統的教學策略以及缺少教與學互相鼓勵等方面分析問題所在:

(一)教師主導課堂,學生缺乏興趣體驗,知識未能有效轉化為能力。

2013年高考作文廣東卷考的是關于“捐助”的材料作文,我在考前一次作文訓練中,剛好進行了一次關于陳光標和楊國強高調捐助和低調捐助方式差異比較評析的作文訓練,這本來已經和高考作文在主話題上很接近了,考試出來好多學生很興奮,但也有學生跑過來講他不知道怎么寫這篇作文,寫偏題了,其中還不乏個別成績不錯的學生。當時我感覺很驚訝,甚至有點生氣,原本已經分析得很透徹的一個題目,怎么還寫跑題了,但后來我細究了個中原因,就在于這些認識、這些知識僅是我的一己之見,并沒有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和寫作能力。教師本位的教學形式,僅把學生當作受眾,老師講什么,要求學生聽什么,老師寫什么,要求學生記什么,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本沒有被激發起來;課堂上老師講的、分析的,不管怎樣清楚明白、怎樣透徹到位,那都只是老師的認識與分析,學生并沒有真正按照老師的思維去思考。

(二)缺乏序列化訓練,沒有因人施教,教學效益低下。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課堂作文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常常缺乏系統設計,教學雜亂而隨意。我們常常忽視一些問題:如何做好初高中作文教學的銜接?如何引導學生做到規范文體寫作?如何培養學生深刻、個性的思維能力?很多時候,高中語文老師容易被高考信息牽著走,盲目追隨所謂的高考信息,作文訓練或隨意或跳躍。這種訓練方式,令學生無所適從:議論文該怎么寫?題目該怎么審?沒有相關資料儲備怎么辦?語言繁復、思路混亂、觀點膚淺怎么辦?于是,有的學生寫出的文章不像議論文,不像記敘文,也不是夾敘夾議文,更不是散文,成了“四不像”的玩意兒。

同時,過分強調“文必成章”這一傳統標準,每次作文訓練都要完整成篇寫作。我認為,這種訓練方式不僅沒有必要,也根本不可能完全做到。寫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篇完整的800字作文,也必須經歷由“句子”組織為“段落”,再由“段落”組合為“篇章”的過程。無視作文題材以及學生寫作水平的差異,只是簡單地把文題拋給學生,就要求學生寫出完整的作文,這種做法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又怎么能怪學生無法完成任務呢?并且這種教學方式無法顧及到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忽視了“因生施教”的教育原則,自然也就無法實現寫作上的培優扶差,更不用說全面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二、因人施教,激發興趣,有序訓練,提高作文課堂效益。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激發寫作欲望”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作文教學中,我覺得教師要明確每次作文課的教學目的,重視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向課堂要效益。在課堂教學上我是這樣做的: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寫作的源動力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

“在教學中要做到:他所知道的東西,不是由于你的告訴,而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這樣那樣的學問,而是要由他自己去發現那些學問?!?/p>

推及到作文教學活動中,我們就必須改變“填鴨式”教學的現狀,要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思考探索為主,教師引導鼓勵為輔,全面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作文是學生主體內在精神和獨特個性的自主表達。在作文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是指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本,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尊嚴,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

這就要求我們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培養學生主體人格。因此,無論是系統的作文教學策略還是具體的作文訓練方案,都應該兼顧學生自主學習需求和現實需求,從學生個體實際情況出發。此外,我們也應把自己的主導性地位落實到實際作文教學中,認識到作為教師,我們只能夠為學生提供信息、引導方向,做一個客觀的評價者,而不能替代學生去分析信息、制定方向,代替他們做結論的審定者。

我認為我們的教學設計中,著力點應當是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自主分析,教給他們“怎樣學習”的方法,而不是考慮如何把材料分析得明白透徹——讓每個學生都能聽得懂是課堂的基本要求,但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聽得懂遠遠不夠。一個有效的作文教學過程更需要我們精心設計的是引導環節,如何讓學生通過對材料的討論、評述、分析等各種方式深化對材料的理解,找出材料的關鍵所在,明確立意的方向,尋找合適的布局謀篇與表達方式。通過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與研討,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讓他們積累經驗,最終掌握把知識轉變成為自身的寫作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才是我們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寫作訓練重視生活體悟,回歸生活經驗

宋代大儒朱熹曾經說過:“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告誡我們,一篇反映真見識的好文章,必須建立在“源頭活水”的基礎上。而我們寫作的“源頭活水”就是指對生活的體悟與積累。沒有扎根于現實生活的見識,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又何來好文章?因此,教師既要教育學生充分利用條件去閱讀各類報刊書籍,養成積累各種寫作素材的習慣,又要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社會的大課堂,做生活的有心人,去聽、去看、去感受和體悟生活的種種,以增長閱歷,開闊視野,增強辨析能力。只有這樣,學生在寫作文時才可能寫出有份量、有情感、有內容的好文章。

(三)倡導個性化寫作指導,提高教學效果

寫作是個性化的表達,是個體與外界交流的絕佳方式。而既然存在“個體”一說,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差異。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在寫作上,可包含寫作能因素的個體差異和非寫作能力的個體差異,即學生的知識儲備、語言運用、個性、興趣、動機、情感等方面的差異?;诖?,要求施教者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到學生的全體性和差異性。面向全體,關注每一位學生,將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結合起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挖掘潛力,得到發展,得到寫作的快樂。

現行高中作文的終極目標自然是追求寫出完整的、深刻的文章,因此寫作訓練期間總是強調“文必成章”,以同一標準去要求所有同學。這種統一的標準往往使得預期的訓練目標更難達成。舉個例子,高考作文必須規定文章“不少于800字”,有的老師盲目強調這一數量上的要求反而忽視了作文的質量。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字數要求是高考作文的終極標準,而不是我們作文教學訓練的標準。強制學生完成800字的作文既不現實也不科學。只有先讓學生有話可寫、會寫,才能達成寫多少字的終極目標。特別是對一些水平較低的學生來講,有話可寫比限定字數更為重要。因此,我一直堅持在作文課秉承“因生施教”的原則。對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作文質量另有要求,“不少于800字”只能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對于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就以引導和鼓勵為原則,只要求他盡量把事情寫明白,把問題講清楚,句子段落寫得好,就應及時對他們的進步進行肯定并繼續鼓勵。

(四)突破常規,以思維訓練為核心,有序開展作文訓練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p>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增強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前的思維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寫作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作文教學計劃安排上,我堅持以思維訓練為核心,推進作文訓練系統化策略。

作文綜合考察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維能力。思維支配和決定學生觀察生活的敏銳度、審題立意的方向感、謀篇布局的大局觀等等。然而長時間一來,我們過分強調“文以裁道”,作文訓練反過來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自我意識的麻木使得學生作文出現情感虛偽、主題“克隆化”和思想“假大空”的問題,作文千篇一律。這樣的文章文中無“我”,是沒有個性,缺乏靈氣的,恰恰與我們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

那么,如何改變這種教育現狀呢?我們可綜合運用多種思維訓練方法。

1.發散思維訓練學生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發散思維就是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事物,這樣才能就有不同的看法,體現出不同的思想意義。作文教學中發散性思維訓練的目的在于讓思維能根據需要按一定的順序向各種方向運動。因為發散性思維具有獨特性、變通性及流暢性的特點,有利于學生在作文構思時從不同方向闡發,做到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思維的發散能夠激發學生靈感,讓他們把握思維的方向,調控和駕馭寫作過程中的思維活動。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傳授發散方法,還應該培養對發散方法進行檢索與提取的能力。

2.聯想思維訓練學生

聯想,是由一事物的觀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觀念的心理過程。聯想要緊扣“聯”字,找出彼與此的內在聯系。聯想給作文安插了一雙遨游的翅膀,為寫作內容架起一座由此及彼的聯系橋梁。那些膾炙人口、浮想聯翩的敘寫,無不以健翅翱翔,以飛蹄馳騁,那些旁征博引,縱橫開合的論說,無不沖破單層次、單角度的論證模式而拓展開去。學生作文最大的難點,就是無話可說,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掌握聯想的思維方法。只要通過有序的科學的訓練,再加上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學生在寫作文時就會文思泉涌,有源源不斷的東西寫。

3.逆行思維訓練學生

逆向思維其特點表現為對傳統思維模式作逆向思考,實踐證明,逆向思維應用于寫作中,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日常的習慣使得我們思維產生了一種局限的定勢,逆向思維有助于突破思維定式,是創新作文的有效途徑。正確地使用逆向思維,能幫助學生在逆方向中探索思維的新領域,其結果往往出人意料,對作文的創新突破大有裨益。運用逆行思維,實際上是創新思維的一種。

總之,高中作文課堂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日常寫作教學中我們要明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循序漸進的寫作訓練,凸顯寫作素養的養成,強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

猜你喜歡
作文教學高中語文教學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