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小組合作的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

2020-05-12 01:07徐進文
學周刊 2020年14期
關鍵詞:課后作業小組合作小學數學

徐進文

摘 要: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新課程結束后教師都會給學生布置一些家庭作業。傳統教學中的家庭作業主要是學生單獨做練習,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但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很好地與其他同學交流,從而影響作業的完成質量。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將家庭作業本身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相關的課后作業設計,努力讓學生在課后通過合作的方式加入后續的數學學習中,從而更好地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4-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46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地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引導學生完成對應的課后作業,既是對“學生課后作業”模式的一種大膽創新,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積極引導,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在開展相關的作業布置過程中,教師應在遵循趣味性、互動性、實踐性、基礎性等相關原則的基礎上開展相關設計,努力讓學生更好地在作業中提升自身的綜合實踐素養。

一、布置分層練習任務,引導小組完成團隊任務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分層教學法的方式,有效地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所謂分層教學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將學生有效地分為若干個小組,不同小組的學生接受不同程度的學習。另一種形式是將學習的內容分為不同的層次,鼓勵不同的學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去選擇需要學習的內容。在這兩種分層的方法中,第二種方法更適合在課后作業中呈現。教師可以根據當天的教學內容設計具體的教學練習題目,根據題目內容的難易程度對其進行等級劃分,并要求小組學生按照由簡單到困難的順序開展相關的作業練習,以便更方便地引導小組學生開展學習。

當教師根據相關內容設計好對應的題目后,就可以讓學生按照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相關的學習。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共同完成相同的題目,再通過“答案—討論—解題”的方式開展相關的學習活動。對于一些考查學生對于不同形體特性的綜合認識的題目來說,教師則需要通過引導學生繪制各種圖形的方式來更好地完成。也可以通過分任務練習的方式開展相關練習,將不同難度的題目交給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來完成,學生完成相對應的題目后,再組織他們開展深入交流,從而確保練習題目的順利完成及其本身的正確性。在學生開展相關練習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學生練習過程中的相關表現,及時提醒一些無法全身心投入的學生,讓其更深入地開展相關活動。當小組學生遇到一些困難時,也應及時給予一定的幫助。

二、布置錯題整理任務,引導小組挖掘錯題規律

對做錯題目的二次梳理一直都是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問題。錯題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況下,當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做錯一道題目時,表明該名學生對于這一題目背后的知識點掌握得不是十分牢固,這時就需要學生花費一定的時間去研究這道題目。但很多情況下教師或學生卻不是這樣做的,很多教師會選擇直接將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學生更多的是將答案抄在題目后面就算完工。但當學生下次再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題目時,出錯的可能性在70%以上。學生之所以如此不重視“錯題”,主要原因是他們太過輕松地獲得了做錯題目的答案。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在安排課后作業的過程中給學生布置一些整理錯題的作業,讓小組成員將大家做錯的題目整合在一起,并通過數據整理、圖表分析的方式將題目易錯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最后再組織學生按照出錯率最高的題目進行相關的學習,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對于錯題的重視程度。

當學生能夠根據自己整理好的錯題開展相關的練習,并能夠有意識地挖掘錯題中的相關薄弱環節后,教師還應該組織學生定期開展“錯題測試”的練習,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錯題內容設計出對應的“個性化”月考試卷,引導學生將當月做錯的題目開展“集中練習”,從而真正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薄弱環節。

三、布置交互演示任務,引導小組鞏固課堂知識

一般情況下,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學生放學回家后很難再集合到一個地點開展相關的學習,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很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基本上每個學生家里都有了電腦、手機、平板等可以用于網絡交互與交流的設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交互演示的任務,組織小組學生在回到家后依然可以通過各種網絡設備開展相關的交流與互動。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開展互動,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進入到網絡交流平臺中,隨后教師在線給學生布置交流任務,組織小組學生開展交流,交流時間一般限定在一個小時之內。交流結束后,小組學生應將商討好的觀點交給教師,教師再根據大家的學習互動情況給予點評,從而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實現取長補短。在交互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一個設疑的問題出發,引導學生開展相關交流。由于小學生對于一些富有懸念的問題的研究興趣十分強烈,特別是當幾個學生在一起時,他們經常會圍繞一個話題不斷爭論。對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疑難問題,并要求學生將做作業時的思路以及相關的過程通過各種方式呈現出來,即使最后他們沒有順利地完成題目,也必須讓教師知道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整體思路,以便教師更好地開展后期指導。

如“分數的乘法”一節中,教師在“網上交流”前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討論話題:“教師把15千克糖果平均分給7個班,5個班分得( )/( )千克?!彪S后學生開展了相關的交流,交流記錄為:“A:最后的單位是千克,應該跟15有關系。B:先算出來每個班分得了多少千克,再乘以5就可以了。C:直接用15/7×5就可以了,最后答案是75/7?!?/p>

猜你喜歡
課后作業小組合作小學數學
淺析新課標下學好數學的方法
探究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