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顛覆寓言之《葉公好龍》篇

2020-05-14 15:17候宇嵐
教育·讀寫生活 2020年3期
關鍵詞:葉公好龍葉公挑刺

候宇嵐

很多人問如何才能用提問的方法和孩子討論。技巧很簡單,就是拋棄成見,審視事實,這是可以通過刻意訓練達到的。

寓言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故事類型,它出于一種急迫表達觀點的欲望。如果仔細審視我們在生活中的對話,你會發現你可能也生產過各種各樣的寓言。寓言產生的心理機制可能是偏狹的,創作機制可能是魯莽的,但傳播很廣的寓言往往具備了耐人尋味的拓展和反思的空間。

中國的成語是一個寓言大資料庫。我還記得小時候翻看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朝三暮四,坐井觀天等等故事,腦子里一再冒出來的疑問是:這家伙是傻子么?

我小時候沒有“親子閱讀”這回事,看書都靠自己琢磨,“這家伙是傻子”的疑問也只能自己在腦子里過一遍,不會去深究。

終于有一天我為了嘲笑阿蒙(他很喜歡三角龍,但是在博物館里看到三角龍嚇得抱住我大腿),把葉公好龍的故事給他講了一遍,這時我小時候的疑問又浮上了心頭。

如果我們看故事本身,而不是管它的“寓意”,這個故事的討論空間就大多了。

直奔主題,問孩子“你覺得葉公是真的喜歡龍嗎?”是一種固定思維,直接設定了故事的答案。但是寓言的答案跟寓言故事本身之間的聯系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很多時候來自于講故事人的刻意設定,就像我剛剛說的:“寓言產生的心理機制可能是偏狹的,創作機制可能是魯莽的?!?/p>

適合孩子的提問是先圍繞事實來提問,比如問孩子“葉公為什么看到龍那么害怕?他擔心什么?”這樣的問題更貼近孩子的心理。

很多孩子會回到文本本身去尋找答案,比如說龍把頭鉆進窗子尾巴沖進大堂,惡形惡狀非常嚇人;有的孩子可能會展開聯想,認為龍很可能要吃掉葉公。

那么接下去的問題可以是:龍是要來嚇葉公嗎?或者是,龍會吃掉葉公嗎?

不管孩子怎么回答,都可以帶孩子回到文本尋找證據。因為回答任何問題不能出于自己的胡思亂想,而是要尋找證據。這種觀念要不停地傳遞給孩子,對孩子來說是個非常有用的思維工具。

故事里說得非常明白,龍要來看葉公,是因為他聽說葉公非常喜歡自己。他是來交朋友的,而不是跑來嚇唬甚至吃掉一個喜歡自己的人的。

既然龍是來交朋友的,怎么朋友沒有交得成,反而把人家嚇得半死,自己也掃興而歸呢?

孩子很快就能找到龍不善交往的證據——來拜訪的方式非常不妥。他們可能會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些方法都非常有用。

所以葉公到底喜不喜歡龍并沒有什么固定的答案,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

和孩子一起審慎地在故事中巡游就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過程。很多人覺得批判性思維就是挑刺,這是一個巨大的誤解。批判性思維的出發點不是挑刺,落腳點也不是挑刺。批判性思維永遠關注事實、尋找事實,基于事實進行分析、推理并作出判斷,尋找靈活的務實的解決方案。

寓言經常展示出尖刻的氣質,但批判性思維讓你客觀和寬容。

(作者單位:新教育新兒童研究所)

猜你喜歡
葉公好龍葉公挑刺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改寫
葉公好龍
挑刺兒
葉公好龍
馬英九勘災遭綠營“挑刺”
現代葉公逸事
歡迎來“挑刺”
人大代表挑刺是“技術”而不是“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