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高一作文入格的思考

2020-05-21 03:08賈翔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0年5期
關鍵詞:文字教材生命

賈翔

高一學生就如同朱自清筆下的春天那樣“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如何引導這個“娃娃”學會觀察生活、感知生活、描述生活,從而寫出更具生活氣息、更有語文味的作文已然是高一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我們不妨靜下心來,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和最易讓學生接受的方法帶領學生觀察、思考、體悟生活和社會,用最質樸的文字書寫最真摯的感情,從而在字里行間表現學生的生活之思、理想之思、家國之思等。筆者思考,高一學生作文入格可從以下兩點切入。

一、潛心研讀教材,從教材文字中找尋靈感

語文教材是我們寫作的藍本,閱讀課本文字,便是和大師對話,和經典對話。這樣的對話可以讓我們感受經典所蘊藏的思想精髓、精神境界、審美視野、思維方式、表達技巧、語言風格、情感色彩、作品章法、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甚至是作品所涉及的時代與歷史;在這樣的對話中,學生的寫作技巧比如素材的把握、人物的塑造、景物的描摹、情節的設計等都在漸趨成熟,因為可以借鑒,可以遷移,可以感悟,可以學習,可以會話,可以反思。

教材文本作為一個母本,成為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字寶庫。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給出的那種宏觀指導,也要有對于文體閱讀和篇目閱讀的具體指導。例如:閱讀《沁園春·長沙》,我們一方面感受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風采,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在“擊”“翔”“爭”“競”等獨特用字上下下功夫,閱讀就要具體到語言,細讀到用字,才能體會文本之妙,也只有這樣的咬文嚼字,才能遷移到寫作中對事物形象特征內外兼顧地把握玩味,才會在寫作中有意識地咬文嚼字,從而筆底生花。閱讀《勸學》,我們既有感于文章中比喻的運用自如,靈巧多樣,同時也看到大量短句排比的運用,“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一類的排比句式在文中還有很多,既彰顯論辯性,也富有文學味,又讓文章節奏明快。學生閱讀可以在語句的打磨上不斷提升,做到文從字順,進而使文章更具可讀性,更具建筑美。閱讀《像山那樣思考》,文本看似簡潔洗練,但咀嚼后,我們可以體驗到哲人的深刻、詩人的激情和藝術家的想象,詩意美和思辨色彩讓我們心潮澎湃。這是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處理方式的良好建議的詩意表達,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我們和自然萬物的關系和一座山與自然萬物的關系是相同的;從生態倫理的角度,人類不見得就比一座山高明。這篇文章對時下環境話題有著深刻的啟發作用,閱讀后我們更應該自覺樹立起生態保護意識,平等對待人與自然萬物,真正“像山那樣思考”,從而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真諦。這也提醒和引領學生將目光投向語文教材的同時,也要放眼生活,把握時代脈搏。

二、細心觀察生活,從生活點滴中擷取素材

薛海兵先生在《語文的理想國》中認為:寫作要“回到生活,在現場重新感受事件”。當下中學生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必須學會關注他人,關注社會,關注時代。這就需要我們的學生回歸生活,關注原點,讓寫作成為對生活的回應。寫作應該反映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表達人對個體生命的存在、對與他者的存在、對個體與他者生存環境的思考。這一切思考不能只是不負責任的隨意表達,更不能是無根無據的幻想,這些思考是有母體的,有生命的,是基于生活本身的。

朱熹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鄙钍且粸城迦?,滋潤萬物,催醒生命。從生活中汲取創作的養分,滋養文字的生命,讓本無生命的文字組合成最美妙的生命樂章。生活有多廣,素材就有多豐富。如果無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無非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如果留心,那么一切的生活行為都將成為我們筆下的素材。放眼當下,或許是迫于多門學科的學業負擔,或許是對生活缺乏新奇感,在很大范圍內尤其是農村學生對生活的觀察是斷層的,對社會的關注是斷片的,對世界的動態是斷續的,這就提醒我們更加重視這樣的生活體悟,作為一線教師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說:“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弊骷乙幌氲降巧?,腦中便充滿著山的秀色;一想到觀海,心里便洋溢著海的奇景。不管作者才華的多少,他的構思都可以隨著流風浮云而任意馳騁,也就是說觀察事物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充滿熱愛,才能有感而發。無論是文娛節目、體育運動、競技比賽,還是旅游觀光、社區活動、社會實踐,我們都要處處留心,記錄自己的觀察心得,并及時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進行梳理、積累。

以觀察人物素材為例,我們可以形成“鏈條式”的觀察模式。以時間為鏈,而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事件、不同角度等都可以成為這個觀察鏈上的不同節點。例如,以教師為例,我們可以以其典型事跡為切入點,透過典型事跡整理任務的年齡特征、身世背景、人生經歷、體貌特點、興趣愛好、居住環境等從中搜羅為我所用的材料,同時抓住社會評價、地域影響、社交范圍等的相關情況,讓人物的形象變得更加飽滿。

再以觀察景物素材為例,我們可以采用“剝筍式”的觀察方法,從大范圍開始層層深入。首先明確景物對象,是鄉村原野,還是名山大川;是庭院雅舍,還是名勝古跡;界定了觀察的對象,著手就方便了。以名勝古跡為例,我們從風貌現狀、史料記載、年代更替、歷代評論、歷史事件等深入挖掘。以年代更替為例,積累歷代的風云變化從而引發古今之思,文化之思。如此深入,若角度剝開,所觀察的對象就變得更為立體、直觀。

必須提醒的是,觀察不是無序的,不是雜亂的,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可以是空間的轉換、時間的變化、點面的調整、主次的融合等,結合類似事物做好類比、對比,讓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讓形象更加真實豐滿。此外,我們還應將我們的生活進行放大和縮小,放大了我們可以了解傳統文化、時代變遷、社會熱點等,縮小了我們可以觀察市井人物、生活器物、身邊景物,總之“一切為我所用”。

高一作文入格,這是一個錯綜復雜的工作,需要我們冷靜地理一理思緒,用好身邊一切能用好的材料,從而壘筑高一作文大廈。

[作者通聯:江蘇如皋市搬經中學]

猜你喜歡
文字教材生命
教材精讀
文字的前世今生
熱愛與堅持
夢中的文字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種出來的“逍遙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