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遷轉角度看宋代六部尚書的次序問題

2020-05-25 08:17黃光輝
關鍵詞:職官禮部元豐

黃光輝

(清華大學 歷史系,北京10084)

在《職官分紀》《文獻通考》《宋史·職官志》中,宋代六部尚書的次序為:吏、戶、禮、兵、刑、工。這套次序最早為《周禮》六官中的次序,《唐六典》《通典》等書為了仿《周禮》古制,沿用了這套次序,此后各種政書和正史職官志(百官志)基本都襲用此套次序。但這套書寫次序與宋代的現實情況符合度有多高,則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①尚書的書寫次序和實際地位吻合度問題,各朝代研究者均有關注,關于宋之前六部尚書次序問題研究的著作主要有:黃惠賢:《中國政治制度通史·魏晉南北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41-168頁,其詳細梳理了秦漢魏晉時期尚書次序的變動;隋唐部分有嚴耕望、孫國棟、賴瑞和、俞鹿年等學者,具體介紹見下文。很多政治制度通史著作偶爾也有所涉及,在此就不一一羅列了。。

宋人高承認為,“國初,以吏、兵、戶、刑、工、禮為次,神宗行官制,復唐故事,又以吏、戶、禮、兵、刑、工為次也”②高承:《事物紀原》卷五《三省綱轄部·分行》,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240頁。。高承認為六部尚書次序以元豐改制為界可分為兩個階段,元豐改制前的階官期和改制后的職事官期,而且兩個階段的次序有所不同。據李昌憲先生考證,高承的觀點主要來自宋代官品令中雜壓次序③李昌憲:《宋代官品令與合班之制復原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47頁。。高承認可的《官品令》中的六部次序,得到了明人謝肇淛和近人錢穆先生的繼承,謝肇淛認為“宋初以吏、兵、戶、刑、工、禮為次,至神宗始定吏、戶、禮、兵、刑、工,蓋用《周禮》之序也。今雖沿宋制,而清貴之秩,吏之下則禮,禮下則兵,兵下則工,工下則戶,戶下則刑”①謝肇淛:《五雜俎》卷十四,上海:中央書店,1935年,第240-241頁。。謝氏認為元豐改制后,宋代六部次序的變化跟用《周禮》有關,并且謝氏還指出了明代六部尚書存在兩套次序,第一套就是沿用宋代吏、戶、禮、兵、刑、工的次序,另有一套職官清貴次序:吏、禮、兵、工、戶、刑,謝氏所指出的兩套次序,除了吏部尚書的地位居于首位沒有變化之外,其他五部尚書地位皆存在較大差異,謝氏的觀點非常值得注意。

可惜到了錢穆先生時期,依然忽視了謝氏指出的另一套次序。錢穆先生云:“六部制度,自唐代以至清代末年,推行了一千多年,不過六部次序有時略有改動。唐開始時是吏禮兵民(戶)刑工,唐太宗時改為吏禮民(戶)兵刑工,至宋朝初年次序是吏兵刑民(戶)工禮,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其次序為吏戶禮兵刑工,這次序遂為以后所沿襲?!雹阱X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第45頁。錢穆先生系統梳理了六部尚書從唐至清的次序演變,認為宋初六部尚書次序為吏、兵、刑、戶、工、禮,元豐改制后為吏、戶、禮、兵、刑、工。

錢先生所提到的宋代六部尚書次序顯然也是來自高承的記載,他們都認為宋初禮部尚書地位最低。錢穆先生所主張的宋初六部次序的觀點基本得到學界的認同,朱瑞熙先生所著《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宋代》認為北宋前期六部尚書次序為:吏、兵、戶、刑、工、禮,直屬尚書都省,北宋前期,六部按此順序排列,稱為“分行”③朱瑞熙:《中國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26頁。。元豐改制前六部尚書的次序是否誠如諸位學者所言呢?《宋史·職官志》《宋宰輔編年錄》的記載即與此不同,《宋宰輔編年錄》云“六部尚書,以吏部為冠,兵部次之,戶部次之,刑部又次之,禮部又次之,而工部居下”④徐自明撰,王瑞來校補:《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卷二,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39頁。。兩種不同的記載到底孰是孰非,這是一個需要考察的問題。

關于元豐改制后六部尚書次序⑤研究宋代各部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觀點基本相同,都認為元豐改制六部次序為吏戶禮兵刑工。見惠鵬飛:《宋代吏部尚書》,碩士學位論文,河南大學歷史學院,2014年;楊計國:《宋代工部研究》,博士學位論文,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13年;楊陽:《元豐改制后北宋戶部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河南大學歷史學院,2012年;王泉:《宋代元豐改制后兵部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河南大學歷史學院,2017年;劉:《北宋禮部若干問題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河南大學歷史學院,2014年。,日本學人宮崎市定、寺地遵等先生提出了異議。宮崎市定先生認為,元豐改制后,宋代六部的地位如下:吏、戶、刑、禮、工、兵,理由是尚書省六部之中以吏部、戶部、刑部事務最為繁劇,他如禮部、工部、兵部皆為閑散之地,其長官不過是伴食大臣而已⑥宮崎市定:《宋代官制序說——宋史職官志的讀法》,《大陸雜志》第七十八卷第一期,第8頁。。此后寺地遵先生繼承了該觀點,寺地遵先生在討論秦檜專制體制時,言“就六部尚書、侍郎逐一考察,其中尤以吏部、戶部、刑部最值得注意。因為這三部乃是尚書省核心部門”⑦寺地遵:《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劉靜貞、李今蕓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83頁。。宮崎市定、寺地遵先生,均是從職掌輕重角度重新界定了六部尚書的地位。

總之,學界關于元豐改制前六部尚書次序問題觀點比較統一,都認為六部次序為吏、兵、戶、刑、工、禮,但又與實際史料有所沖突。學界對于元豐改制后六部尚書的次序主要有兩種觀點,這兩種觀點所提到的六部尚書次序是否就是六部尚書地位的表現,也值得商榷。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無論是元豐改制前還是元豐改制后,六部尚書的地位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探討。本文轉換一下視角,準備從遷轉角度考察宋代六部尚書的地位問題。本文所探討的六部尚書地位主要指實際政治生活中六部尚書所具有的權力與聲望的次序高下,而非禮制的次序。六部尚書的遷出官即六部尚書遷出為何職,最能反映各部尚書實際地位,故筆者草成此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元豐改制前六部尚書的遷轉次序

宋初職官制度大體繼承了唐末五代的職官體系,但也做出了許多調整。經過唐末五代社會的劇烈變動,六部尚書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在宋代官職分離的大環境下,六部尚書也毫不例外地變成了寄祿官而不擔當本職事務,這就是《宋史》所說:“宋承唐制,抑又甚焉?!_、省、寺、監,官無定員,無專職,悉皆出入分蒞庶務。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類以他官主判,雖有正官,非別敇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劣谄蜕?、尚書、丞郎、員外,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雹佟端问贰肪硪涣弧堵毠僦疽弧た傂颉?,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12冊,第3768頁。也就是說,元豐改制前六部尚書都是階官,無具體職掌。

按常理來說,作為階官的六部尚書,其次序應該是固定的。這也就是學界一致認為其次序為吏、兵、戶、刑、工、禮的原因。但問題是,學界認可的此套次序與實際史料記載有所沖突。且不說上文所述的各種看法與《宋宰輔編年錄》記載有所不同,與專門記載宋初階官遷轉的《宋史·職官志九》“敘遷之制”所載也不相同?!端问贰费浴肮げ可袝D禮部尚書,兩府轉刑部尚書;禮部尚書轉刑部尚書,兩府轉戶部尚書;刑部尚書轉戶部尚書,兩府轉兵部尚書;戶部尚書轉兵部尚書,兩府轉吏部尚書;兵部尚書轉吏部尚書”②《宋史》卷一六九《職官志九·敘遷之制》,第12冊,第4027頁。。從《宋史·職官志》記載來看,作為階官的六部尚書遷轉如下:

非宰執:工部尚書→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

執政:工部尚書→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

宰相:兵部侍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

可以看出,六部尚書的遷轉有逐階遷和超遷兩種情況,而這主要取決于是否擔任過宰執,任兩府執政者其遷轉快于非宰執者,而任宰相者其遷轉快于兩府執政。不管其遷轉是否超階,六部尚書的地位均不會改變,其次序均為吏、兵、戶、刑、禮、工。

《宋史·職官志》所載六部尚書次序,就跟高承、錢穆、朱瑞熙等先生關于北宋前期六部尚書次序的看法稍存差異。高承所載的六部次序,禮部為末,而《宋史·職官志》所載的次序工部為末,兩者孰是孰非,則需要從北宋前期的六部尚書遷轉實例中去尋找答案,因為職官的遷出官最能看出一個官職的高低。先來看看表1中六部尚書互遷的情況。

表1 元豐改制前六部尚書互遷表

據表1可知,北宋元豐改制前,吏部尚書遷入官以兵部尚書為主,此外亦有一位禮部尚書、戶部尚書遷入,吏部尚書遷出官中并無其他五曹尚書。至于為什么會出現兵部尚書遷吏部尚書,禮部、戶部尚書遷吏部尚書兩種情況,跟其是否為宰相有關,此點上文已經說明,此處不再贅述。從遷轉來看,吏部尚書遙遙領先于其他尚書,神宗元豐改制時,改吏部尚書為金紫光祿大夫,其他五部尚書為銀青光祿大夫,亦體現了此點。

兵部尚書遷入官以戶部尚書為主,工部尚書、刑部尚書亦有遷入之例,兵部尚書的遷出官以吏部尚書為主。戶部尚書遷入官以刑部尚書為主,遷出官以兵部尚書為主。刑部尚書遷入官以禮部尚書為主,遷出官以戶部尚書為主。禮部尚書遷入官以工部尚書為主,遷出官以刑部尚書為主。工部尚書遷入官中并無其他五曹尚書,其遷出官以禮部尚書、刑部尚書為主。從六部尚書的互遷可以看出,作為階官的六部尚書次序當為吏、兵、戶、刑、禮、工。通過以上具體遷轉實例統計可知,《宋史·職官志》所載的敘遷之制與實際的遷轉情形基本吻合。高承、錢穆、朱瑞熙先生所說有所偏頗。

元豐改制前北宋六部尚書的次序是如何形成的呢?俞鹿年先生認為,此套次序來自光宅元年(684)武則天的新制,“武則天按《周禮》六官改定六部次序為吏、戶、禮、兵、刑、工,此后一直到清代,相沿不改”①俞鹿年:《中國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32頁。。俞先生的觀點顯然站不住腳,因為元豐改制前六部尚書的次序與此大不相同。再來看看唐朝官品令中的次序,據《唐會要》所載,“武德令,吏禮兵民刑工等部。貞觀令,吏禮民兵刑工等部。光宅元年九月五日,改為六官,準周禮分,即今之次第乃是也(吏戶禮兵刑工)”②王溥:《唐會要》卷五七《尚書省分行次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159頁。??芍?,官品令中的六部次序發生了幾次變動,唐高祖武德時期為吏、禮、兵、民、刑、工;太宗貞觀時期為吏、禮、民、兵、刑、工;武后光宅元年之后為吏、戶、禮、兵、刑、工?!短茣匪d的唐代諸朝六部尚書次序與宋前期階官的六部尚書遷轉次序完全不同,可知北宋前期六部尚書的次序當不是直接來自唐代官品令中的次序。

據龔延明、陳文龍、趙冬梅的研究可知,宋代本官雖然都是繼承唐制,但主要繼承的是唐后期的制度③陳文龍:《北宋本官形成述論》,博士學位論文,北京大學歷史學系,2010年;趙冬梅:《北宋前期:官與品不相準含義試釋》,《北大史學》第11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六部尚書作為階官,其遷轉次序理應也來自唐中后期的制度。筆者經過認真比勘發現,北宋前期六部尚書的次序與嚴耕望、孫國棟等人研究的唐代六部尚書遷轉次序相符。嚴耕望先生言,“他們(六部尚書)的升官大略依前后行次序,即由工而禮,而刑,而戶,而兵,而吏”④嚴耕望:《唐仆尚丞郎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9頁。。孫國棟先生系統考察了唐代中央重要文官遷轉,得出的結論和嚴耕望先生一致,孫先生認為:“可以看出吏、兵為一級,戶為一級,刑、禮為一級,工為一級,與唐書百官志所謂吏、兵為前行,戶、刑為中行,禮、工為后行大致相符,同時與前面分析六侍郎的情形亦不矛盾?!雹輰O國棟:《唐代中央重要文官遷轉途徑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17頁。賴瑞和先生在嚴、孫兩位先生觀點基礎之上進一步指出:“在《唐六典》和《通典》等政書中,六部的次序是:吏、戶、禮、兵、刑、工。但卻不符合唐代的實情,因為到了唐代,這六部的輕重地位已經有了演變,跟古代不同了。六部的次序應當是吏、兵、戶、刑、禮、工?!雹拶嚾鸷停骸短拼袑游墓佟?,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32頁。據嚴耕望、孫國棟、賴瑞和等人對唐代六部尚書的研究可知,六部尚書的遷轉次序由高到低為吏、兵、戶、刑、禮、工。在尚書省“部”的層次,他們的升官大略依前后行次序,即由工而禮,而刑,而戶,而兵,而吏。前輩學者梳理出的唐代六部尚書升遷次序與北宋初六部尚書的升遷次序完全相同,據此可證,元豐改制前作為階官的六部尚書的遷轉次序來自唐后期形成的六部尚書遷轉次序,而非唐代官品令規定的次序。

二、元豐改制后六部尚書的遷轉次序

由于北宋前期職事官階官化帶來的名不符實以及官僚機構疊床架屋等負面問題越來越突出,自建國初期就不斷有人提出“正名”之請,要求恢復本官原有職權。在內外交迫的壓力下,元豐五年(1083),神宗以《唐六典》為藍本,對官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神宗元豐改制,在中樞機構改革中以尚書省為重點。神宗首先逐步提高尚書省在政務處理中的地位,元豐三年(1081)先詔內外官司“于中書、尚書省、三司不以有無統攝,用申狀,惟御史臺于三司移牒”,后又詔御史臺應官司冠“尚書”字者,用申狀①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五,元豐三年六月乙亥條,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7418頁。。此外又詔學士院于尚書省、樞密院用諮報②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七,元豐三年八月丙申條,第7454頁。。申狀,是下級對上級使用的公文形式;諮報,是學士院用于關報中書門下、樞密院的文書形式。元豐三年詔書,從文書上來看,尚書省地位明顯高于御史臺、學士院,神宗此舉,顯然是想把尚書省與中書門下、樞密院并列起來。有學者甚至認為,元豐改制后,形成了以尚書省為核心的政務運用機制③古麗?。骸侗彼卧S改制“重塑”尚書省的過程》,《中國史研究》2015年第2期。。

尚書省地位的提高不僅表現在文書格式上,還表現在官品上,據元豐官品令可知,六部尚書為從二品,和簽書樞密院事同品,高于正三品的翰林學士和從三品的御史中丞、權知開封府④李昌憲:《宋代官品令與合班之制復原研究》,第67頁。。改制后的六部尚書,僅次于正二品的門下、中書侍郎以及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六部尚書的地位極大提高。

元豐改制后六部尚書的次序問題,學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以錢穆、朱瑞熙先生為代表的吏戶禮兵刑工派,另一種就是宮崎市定為代表的吏戶刑禮工兵派。兩派之所以會形成不同的意見,主要跟他們的觀察視角有關,錢穆先生等人主要從朝會雜壓和職官書寫的角度出發,而宮崎市定先生主要從職掌繁劇角度加以論述。實際上六部尚書地位到底如何,至今尚沒有定論。

今仍從遷轉角度出發,來考察六部尚書的地位問題?;蛟S有的人會問,元豐改制前和元豐改制后六部尚書性質完全不同,是否仍可以用遷轉的方法討論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遷出官的高低是一個職官與其他職官最為明顯的差異,也最能反映地位的高下,元豐改制前是如此,元豐改制后亦是如此,不會因為職官性質的不同而發生變化,故本部分仍以遷轉視角來考察六部尚書次序問題。尚書遷執政數的多寡是地位高低的一種反映,各部尚書所遷執政數越多表明其地位越高,反之亦然。而六部尚書的互遷也能反映六部的地位,一般地位低的尚書遷地位高的尚書,如果某部尚書多由其他尚書遷入,而自身又很少遷為其他尚書,那表明其地位較高,反之亦然。故本部分討論主要從六部尚書遷執政和六部尚書互遷入手,下面先來探討六部尚書遷執政的情況。

宋代兩府執政籠統來講為樞密院長貳和副宰相的總稱,具體包括元豐改制前參知政事,改制后的尚書左右丞、中書侍郎、門下侍郎及參知政事、樞密使、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簽書樞密院事。下文主要統計元豐改制后六部尚書遷執政的具體人數,以觀察六部尚書的地位變遷。六部尚書遷執政具體情況統計如表2。

從表2可知,六部尚書中吏部尚書遷執政人數最多,有53人,占比也最大,大體占39%。其次為禮部尚書33人,大體占24%。再次為兵部尚書、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工部尚書,其遷執政數分別為20人、14人、10人、5人,其占比分別為15%、10%、7%、4%。六部尚書遷執政數從高到低的次序為吏、禮、兵、刑、戶、工。各部尚書在政治上的實際地位,應當也是吏、禮、兵、刑、戶、工。但是隨著政治形勢以及職官職掌的變化,六部尚書遷執政人數時有變動。

表2 元豐改制后六部尚書遷為執政表

總體而言,吏、禮部尚書遷執政所占比例較大,跟其職能有關。元豐改制后,吏部是國家行政中樞最主要的構成部分,負責全國數量眾多官員的選任、獎懲、升黜及其他事務。吏部尚書是吏部事務總負責人,掌管“選授、封爵、功賞、課最之事,所隸官分掌其事,兼總于尚書驗實而后判成”①《宋史》卷一六三《職官志三》,第12冊,第3835頁。。故吏部尚書的地位可想而知。

吏部尚書位居六部尚書之首,還體現在其所帶職名上?!段墨I通考》云:“官以寓祿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別差遣以治內外之事?!雹隈R端臨撰,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所等點校:《文獻通考》卷四七《職官考一》,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363頁。其中職即職名,是用于褒獎儒臣文士的頭銜。相對于官與差遣而言,職有其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它既有無吏守、無職掌的貼職,又包括或有具體職事的三館秘閣館職。本文所論述的職事官帶職名均為無職掌的貼職。元豐改制后,職事官與諸職名逐漸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哲宗元祐年間下詔“內尚書非學士除者,更不帶待制,俟二年加直學士,中丞、侍郎、給、舍、諫議非待制除者,通及一年加待制”③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三,元祐元年三月己酉條,第9038頁。,就是這種體現。此后貼職與職事官關系進一步固定化,最終形成“宰執資格者帶觀文、資政、端明學士;侍從資格者帶諸閣學士及以次侍從帶待制;卿監資格者帶修撰、直閣,及京官直秘閣”④趙升:《朝野類要》卷二《貼職》,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45-46頁。。六部尚書對應的是諸閣學士,但諸閣學士依其建立時間先后,地位也有差別。據李昌憲、祖慧等人研究,吏部尚書補外帶龍圖閣學士,其他五曹尚書補外帶龍圖閣以下諸學士,以示區別⑤李昌憲:《宋代文官帖職制度研究》,《文史》第30輯,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祖慧:《南宋文官貼職制度研究》,《文史》第44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龍圖閣學士比其他諸閣學士地位都高,由此可知吏部尚書地位高于其他五部尚書。

此外,孫逢吉《職官分紀》所載錯誤之處,亦可證明吏部尚書居于六部尚書之首?!堵毠俜旨o》載“國朝官品令,吏部尚書,正二品;戶部尚書,從二品;禮部尚書,從二品;兵部尚書,從二品;刑部尚書,從二品;工部尚書,從二品”①孫逢吉:《職官分紀》卷九,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23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232頁。。據孫逢吉記載,吏部尚書,正二品,諸曹尚書,從二品,吏部尚書品級高于諸曹尚書。但據李昌憲研究,元豐改制后,吏部尚書仍是從二品,而不是正二品②李昌憲:《宋朝官品令與合班之制復原研究》,第83頁。。雖然孫逢吉記載有誤,但恰好反映了吏部尚書的地位高于其他五曹尚書。綜上所述,吏部尚書位居六曹尚書之首,故其遷執政數遠遠領先于其他五部尚書。

禮部尚書遷執政位居第二,亦跟其職掌有很大關系?!端问贰ぢ毠僦尽份d禮部尚書“掌禮樂、祭祀、朝會、宴享、學校、貢舉之政令……三歲貢舉,學校試補諸生,皆總其政”③《宋史》卷一六三《職官志三》,第12冊,第3853頁。。據上所載,禮部尚書所掌之事不僅包括禮儀之事,還包括貢舉、學校之政令。貢舉、學校是國家選撥人才的重要途徑,禮部尚書主管進入官僚系統的兩個重要通道,其地位不可謂不重要。研究科舉考官的成果也表明,元豐改制前,權知貢舉主要以翰林學士充任,權同知貢舉主要由知制誥充任,元豐改制后權知貢舉主要由吏部、禮部尚書充任④夏亞飛:《宋代科舉考官制度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河南大學歷史學院,2016年,第49-68頁。。由此可見元豐改制后禮部尚書在某種程度上充當了文士之首的地位,而宋代又是一個極重文詞的時代,有文采、懂禮儀的禮部尚書比其他官員就有更多機會參與政治活動,故其遷兩府執政數僅低于吏部尚書,表明禮部尚書在六部尚書中地位僅低于吏部尚書。

唐代兵部尚書政治地位遠高于禮部尚書,嚴耕望先生認為“(六部尚書)在政治上實際之地位次序為:吏、兵、戶、刑、禮、工。遷官之次序則由工而禮,而刑,而戶,而兵,而吏矣”⑤嚴耕望:《唐仆尚丞郎表》,第19頁。。宋前期作為本官的六部尚書地位亦是如此。何以元豐改制后,兵部尚書遷執政數只有20人,比禮部尚書少了13人,這是因為元豐改制后兵部尚書職權與唐代相比有了很大變化。

(唐)尚書置六曹。吏部、兵部分掌銓選,文屬吏部,武屬兵部。自三品以上官冊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皆委尚書省奏擬。兩部各列三銓。曰尚書銓,尚書主之。曰東銓;曰西銓,侍郎二人主之。吏居左,兵居右,是為前行。故兵部班級在戶、刑、禮之上?!S官制行,一切更改,凡選事,無論文武,悉以付吏部。今本曹(兵部)所掌,惟諸州廂軍名籍,及每大禮,則書寫蕃官加恩告。雖有所轄司局,如金吾街仗司、騏驥車輅象院、法物庫、儀鸞司,不過每季郎官一往耳。名存實亡。⑥洪邁:《容齋續筆》卷一一,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352頁。

據上所載可知,元豐改制后唐代兵部尚書所掌武選歸并于吏部,兵權則樞密總之,兵部所剩之事則為一些禮儀之事,故兵部尚書較之前地位而言則有大幅度下降。元豐改制后兵部尚書雖然事簡職輕,但其遷執政數還能在六部尚書中占據第三位,這主要和其所兼職務有關。兵部尚書、侍郎,因其事簡職輕,常兼任臨安府知府⑦趙彥衛:《云麓漫抄》卷四,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第61頁。,臨安府知府跟北宋時期權知開封府一樣,地位極其重要,是兩府執政的主要遷入官。事簡職輕的兵部尚書不僅通過兼任臨安府知府升任兩府執政官,還經常充任地方大員的兼官,借此也能升為兩府執政大臣。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虞允文就是以湖北京西制置使、兵部尚書身份升為同簽書樞密院事⑧《宋史·虞允文傳》,第34冊,第11796頁。??偠灾?,事簡職輕的兵部尚書在政治格局中雖不屬顯要職位,但通過兼任一些重要職務,依然可以維持其地位,故其遷執政數僅次于吏部、禮部尚書。

值得注意的還有戶部尚書,戶部尚書遷執政總數雖不高,僅高于工部尚書,但在哲宗、徽宗兩朝時,其遷為執政數僅次于吏部尚書,只是南宋之后戶部尚書少有遷執政者。哲徽欽時期,主管財政的主要機構就是戶部,長官戶部尚書在豐亨大裕的政治背景下,其地位不可謂不重要,故其遷執政數僅次于吏部尚書。而到了南宋,主管財政的機構就多了起來,中央有宰執提領戶部財用,這在某種程度上侵奪了戶部的權力。地方總領所的設置也分化了戶部尚書的原有職能,日本學者曾我部靜雄就認為總領所是南宋出現的新財政機關,“東南三總領所的錢糧并非來自戶部的支給,而是在朝廷的許可之下,把本應入于戶部的各地財賦分割一部分歸于總領所,由總領所加以征收,這樣戶部的財權又有一部分為總領所所分割”①曾我部靜雄:《宋代財政機關的特色》,轉引自張星久:《關于南宋戶部與總領所的關系:宋代財政初探》,《中國史研究》1987年第4期。。而且孝宗、寧宗時又設國用司凌駕于戶部之上,由宰相、參政兼任,進一步分化了戶部權力。故戶部尚書地位在南宋時期始終不高,其遷入執政數就急劇下降。

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地位相對于唐代而言并沒有多大變動,兩部尚書遷執政人數并未大起大落。但工部尚書遷執政數遠低于其他五部尚書,這其中緣由跟工部職掌被侵奪有關?!度簳妓鳌份d:“兵部工部官職冗贅……工部所掌營繕百工之事,今營繕之大者歸轉運司、臨安府;小者歸修內司。百工有文思院、軍器所,而將作、軍器監實按臨之,亦不過歲時按行,故事士之才者,既無職以自見,而不才者得以濫吹竽于其間?!雹谡氯缬蓿骸度簳妓鳌?續集)卷三三,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3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422頁。據上可知,南宋時原屬工部負責的營繕之事,大者由轉運司、臨安府負責,小者歸修內司負責;各種器械的制造則由文思院、軍器所負責,工部官員只是偶爾例行其事,擔任者均為才華不顯者。故工部地位相對之前是一落千丈,體現在遷轉上就是工部尚書遷執政數遠低于其他五部尚書。

以上所論主要利用了從文獻中所搜集的官員遷轉實例,通過統計分析,依據其遷執政的多少來證明其地位的高低。但中國古代的官僚體制并不是一個純理性的官僚制,非理性因素在遷轉中也往往會起很大的作用。例如徽宗朝的朱諤,據《宋史·朱諤傳》載:

六察官彈治稽違,近歲察事多者輒推賞,有僥求之敝。諤乞罷賞,使各安職分,從之。俄兼侍讀,徙兵、禮、吏三部尚書。大觀元年,拜右丞。居三月卒,年四十……諤出蔡京門,善附合,不能有所建白。既死,京為志其墓。③《宋史·朱諤傳》,第32冊,第11108頁。

從上材料可知,徽宗朝的執政朱諤因依附蔡京而得以升任執政,朱諤的例子雖然表明了私人因素在遷轉中的重要影響,但也表明六部尚書的次序確實存在。從朱諤的仕履來看,他先任兵部尚書,后由兵部尚書升任禮部尚書,后由禮部尚書升任吏部尚書,最后才由吏部尚書升任執政。朱諤的仕宦經歷表明,六部尚書中,吏部尚書地位高于禮部尚書,禮部尚書高于兵部尚書,這與前面統計的遷轉結果完全一致。

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寧宗朝的執政許及之就是因為阿諛奉承當時的權臣韓侂胄才得以進擬,對此《宋史·許及之傳》有詳細記載,今引用如下:

寧宗即位,除(許及之)吏部尚書兼給事中。及之早與薛叔似同擢遺、補,皆為當時所予。黨事既起,善類一空,叔似累斥逐,而及之諂事侂胄,無所不至。嘗值侂胄生日,朝行上壽畢集,及之后至,閹人掩關拒之,及之俯僂以入。為尚書,二年不遷,見侂胄流涕,序其知遇之意及衰遲之狀,不覺膝屈。侂胄惻然憐之曰:“尚書才望,簡在上心,行且進拜矣?!本油龊?,同知樞密院事。當時有“由竇尚書、屈膝執政”之語,傳以為笑。①《宋史·許及之傳》,第34冊,第12042頁。

從《宋史·許及之傳》可知,許及之能夠以吏部尚書的身份拜執政完全得益于韓侂胄。但文中所言“為尚書,二年不遷”也表明,吏部尚書按例大都能升任執政,所以許及之覺得自己二年沒有升官就感到委屈,跑到韓侂胄面前訴苦,并做出令當時士大夫所不齒的阿諛奉承之事。許及之因為私人關系得以晉升,也因私人關系而遭罷黜。韓侂胄倒臺后,許及之被當時臺諫官彈劾,《宋史·許及之傳》載:“侂胄誅,中丞雷孝友奏及之實贊侂胄開邊,及守金陵,始詭計免行。降兩官,泉州居住?!雹凇端问贰ぴS及之傳》,第34冊,第12042頁。

許及之這類因私人關系而拜執政的事例,非但不能否定六部尚書次序的存在,恰恰能證明六部尚書次序有之。如果許及之未任吏部尚書,如果他不是兩年未升任執政,或許他就不會去找韓侂胄。只有所任官職到達一定層次,私人關系才可能起到作用。

六部尚書地位的變遷不僅表現在遷執政人數上,同時從六部尚書的互遷中,也可看出其地位次序(見表3)。

表3 元豐改制后六部尚書互遷表

從表3的六部尚書互遷表看,吏部尚書基本不遷其他五部尚書,只有2位吏部尚書改任戶部尚書,1位吏部尚書改任工部尚書。禮部尚書遷吏部尚書最多,有13人,此外有1位禮部尚書改任兵部尚書,2位禮部尚書改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以遷吏部、禮部尚書為主,各為11人和10人,另有3位兵部尚書改任戶部尚書,1位兵部尚書改任工部尚書。刑部尚書遷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兵部尚書都有,各有8人、7人、6人、6人,另有2位刑部尚書改任工部尚書。戶部尚書遷吏部、兵部尚書分別有7人、3人。工部尚書遷吏、禮、兵、刑、戶部各7人、4人、2人、2人、3人。由此可見,各部尚書均以遷吏部尚書為要,遷吏部尚書次序為禮、兵、刑、戶、工,此次序恰與各部尚書遷執政次序相同。

總之,元豐改制后,無論是從六部尚書遷執政數來看,還是從六部尚書互遷數來看,六部尚書的次序均為吏、禮、兵、刑、戶、工,可謂“殊途同歸”。

三、結 語

綜上所述,元豐改制前,六部尚書的地位由高到低為吏、兵、戶、刑、禮、工,其遷官次序為:由工而禮、由禮而刑、由刑而戶、由戶而兵、由兵而吏。這套次序來自唐中后期的六部尚書遷轉次序,而非唐代官品令中的次序,據此套次序可以補正諸多學術著作中的原有論述。元豐改制后六部尚書的地位為吏、禮、兵、刑、戶、工,其遷官此序為由工而戶、而刑、而兵、而禮、而吏。這套次序與宋代諸官品令所載的吏、戶、禮、兵、刑、工次序不同,這套次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六部職掌的輕重,而非六部職掌的繁劇。禮部所掌雖不繁劇,但其所掌貢舉、學校極為重要,故其地位也重要。刑部所掌雖繁,但所掌之事并非政治上的大事,故其在政治生活中地位并不突出。兵部雖然事簡職輕,但因其所兼職官均為要職,故其地位憑借所兼官職也很重要。南宋時期工部、戶部職掌因被其他機構侵奪,故其地位相對北宋而言有所下降。

具體到六部下面所轄諸司情況又有所不同,陸游《老學庵筆記》載:“吏勛封考,筆頭不倒。戶度金倉,日夜窮忙。禮部主膳,不識判硯。兵部駕庫,典了袯袴。刑都比門,總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見鬼?!标懹嗡龃篌w點明了六部諸司的職掌與忙碌情形,之后又有人將諺語改為:“吏勛封考,三婆兩嫂。戶度金倉,細酒肥羊。禮祠主膳,啖齏吃面。兵職駕庫,咬姜呷醋。刑都比門,人肉餛飩。工屯虞水,生身餓鬼?!雹訇懹危骸独蠈W庵筆記》卷六,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83頁。正是由于六部事務忙閑不一,才會產生以上諺語,至于六部諸司的地位如何,則需要進一步地探究。

猜你喜歡
職官禮部元豐
走馬樓西漢簡所見長沙國職官建置論考
《黑圖檔》所見盛京禮部祭祀管理的職能
金朝禮部宗教管理方式芻議
研究成果發布 宋代廣西造幣技術世界領先
元豐五年宋朝進筑橫山雜考——兼論《種太尉傳》中的一些問題
元朝宮廷音樂考論
《禮部志稿》的作者、成書與版本考述
隋朝軍事機構與職官設置
北魏軍事機構與職官
兩晉的軍事機構和職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