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直徑結直腸早癌及癌前病變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對比分析

2020-06-24 06:20李靜慧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44期
關鍵詞:直腸微創直腸癌

李靜慧

(臨汾市人民醫院,山西 臨汾 041000)

0 引言

結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惡性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確,但通過對癌變發展過程進行研究,發現結直腸腫瘤屬于多基因變化、多因素參與的病理過程,常見臨床表現為體重減輕、貧血、發熱、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等等。關于結直腸癌的治療,臨床上目前以手術為主,但傳統手術模式不僅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創傷,且術后還會有很大的概率發生并發癥,在此情況下,內窺鏡微創技術應運而生,其可有效彌補傳統手術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當前的結直腸癌臨床治療領域中應用十分廣泛[1]。本文主要對比了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對于不同直徑結直腸早癌及癌前病變的臨床實踐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對象共計138 例,時間段:2015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在經過隨機數字表分組之后,剝離組69 例患者實施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組69 例患者患者實施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切除組中男39 例,女30 例,年齡41-80 歲,癌變直徑0.7-3.0 cm;剝離組中男38 例,女31 例,年齡42-79 歲,癌變直徑0.8-3.1cm。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活檢確認為早期結直腸腺瘤或早期結直腸癌;知曉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研究對象排除標準:存在免疫系統疾??;合并其他慢性疾??;精神和智力障礙患者;不能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切除組:切除組69 例患者主要實施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或內鏡下黏膜分片切除術(EPMR),在病變基底部注射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溶液,切除病變用套圈器,如果患者病變比較嚴重,一般可通過透明帽法加以切除,將透明帽附著在腸鏡前端,在黏膜下注射后,開始負壓吸引,切除病變。如果患者創面或出血量較大,一般可通過熱活檢鉗進行處理。

1.2.2 剝離組:在經過窄帶成像之后,在外側邊緣約0.5 cm的位置,通過氬離子凝固術進行標記,將腎上腺素1 mL+玻璃酸鈉5 mL+靛胭脂5 mL+氯化鈉5 mL 配置成混合溶液進行黏膜下注射,如果是直腸病變,一般可直接注射玻璃酸鈉,由于之前已經做好標記,手術過程中可直接應用Dual 刀切開黏膜,在清晰的視野之下,將黏膜下層剝離,直到完全剝離病變為止,手術過程中,對于裸露在外的小血管以及出血點,可通過熱活檢鉗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第一,對兩組患者的術后各項指標進行對比,主要包括手術時間、病變最大直徑等;第二,對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情況進行對比,主要包括穿孔出血、感染等等。

1.4 統計學分析。本文采用SPSS 1.0 對處理相關參數,“t”和卡方檢驗后,具備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切除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最大病變切除率均顯著少于剝離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進行對比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對比。切除組中有出血患者3例、感染患者3 例,未出現穿孔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成為8.70%,剝離組中有出血患者5 例、感染患者3 例以及穿孔患者1 例,并發癥發生概率成為13.04%,組間對比差異顯著,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對比(n,%)

3 討論

結直腸腺瘤息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結直腸癌前病變,該病變發生概率約為2%-10%,針對上述情況,臨床上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目的在于降低結直腸癌發生概率。近年來,隨著我們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內窺鏡下微創手術在臨床領域中應用十分廣泛,這種微創手術具有安全性高、療效顯著、創傷小、成本低廉等優勢特征,因此在當前的結直腸癌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2]。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和內鏡下粘膜切除術兩者在治療原理上基本無異,都是通過黏膜下注射的方式,分離黏膜層以及黏膜下層,之后再切除病變黏膜[3]。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實現了對內鏡息肉切除術和內鏡下黏膜注射術的有效結合,是一種高效、安全的微創手術模式,其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可在早期階段通過無淋巴結轉移癌變以及早期病變切除的方式,對傳統外科手術治療進行替代;第二,通過這種微創手術,可對病理檢查及臨床分析的大塊組織標本進行獲取,從而進一步明確病變范圍及深度,提高手術成功率[4]。但內鏡下黏膜切除術的缺陷在于,其通常只能分塊切除大塊病灶,若整塊切除,可能會出現切除不全或病癥殘留的問題,在此情況下,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應運而生,它能夠將黏膜一次性徹底剝除,同時還能夠對病灶殘留進行預防,臨床實踐效果更加顯著[5]。

在本次研究中,切除組患者主要實施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剝離組患者實施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結果表明:切除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最大病變切除率均顯著少于剝離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切除組中有出血患者3 例、感染患者3 例,未出現穿孔患者,并發癥發生概率成為8.70%,剝離組中有出血患者5 例、感染患者3 例以及穿孔患者1 例,并發癥發生概率成為13.04%,組間對比差異顯著,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6]。

綜上所述,內鏡黏膜下剝離術以及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均能夠對早期結直腸早癌以及癌前病變進行有效切除,切除后復發概率較低,但相比于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更加適用于較大病變的切除,成功切除率較高,術后不易復發,但缺陷在于術后并發癥較多,手術時間較長。因此在今后的臨床治療中,臨床醫師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從而最大限度提高手術成功率,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7]。

猜你喜歡
直腸微創直腸癌
持續骨牽引復位在近節指骨干骨折微創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肺癌的微創介入治療——專訪北京醫院腫瘤微創治療中心主任李曉光
便血建議做直腸指檢
MRI在直腸癌診斷中的價值及預后的應用研究
多曬太陽或可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
早期結直腸癌患者凝血指標異常及其臨床意義
經會陰和經直腸前列腺穿刺活檢術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
無痛微創拔牙技術在智齒拔除術中的應用進展
基于U-net的直腸癌腫瘤的智能分割
腹腔鏡與開腹改良直腸前切除術治療成人重度直腸脫垂的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