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視化技術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

2020-06-24 06:20沈曉波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44期
關鍵詞:臂叢醫師可視化

沈曉波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中醫醫院,云南 普洱 676299)

0 引言

隨著可視化技術的發展和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B 超引導下神經阻滯麻醉正在逐步替代傳統的盲探麻醉方法,改變人體解剖學傳統定位方法,既能夠提高麻醉成功率,又能夠降低患者局部麻醉時使用的藥物劑量,并且縮短藥物發揮作用時間。本文為進一步了解可視化技術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效果,以我院的患者為例進行深入研究,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30 例患者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齡在20-61 歲,平均(43.7±9.1)歲。所有患者自愿參與本次臨床研究工作,對麻醉藥物沒有過敏史、無肝腎心功能不全以及神經系統等疾病。2 組患者的性別以及年齡等基線資料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

1.2 方法。對照組麻醉方法:使用傳統的臂叢神經盲探麻醉?;颊邽檠雠P位,軀體和四肢需要保持放松,頭部偏向一側,局部消毒時使用碘伏。在進行麻醉前的30 min 需要肌肉注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準備好靜脈滴注,并且對需要穿刺的位置進行消毒;同時,使用監護儀等相關設備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1]。麻醉醫師需要結合自身的臨床經驗穿完成麻醉位置的穿刺,并且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使用羅哌卡因合劑,其濃度為0.375%。觀察組麻醉方法:患者在B 超引導下進行神經阻滯麻醉。麻醉時使用便攜式B 超設備,探頭的頻率范圍為7-10 MHz。在麻醉的整個過程中,患者不僅需要保持肢體放松,還需要保證上肢緊貼體側,頭部偏向一側,使用紅色的筆對肌間溝位置進行標注,使用碘伏進行局部消毒。在B 超設備的引導下,麻醉醫師全面觀察臂叢神經的每一個分支,確定麻醉位置進行穿刺。在B 超的輔助下,麻醉醫師可以清晰的觀看到穿刺針移動情況,并且選定最佳的穿刺位置[2]。最后,麻醉醫師結合手術需要和患者的身體情況,注入適量的濃度為0.375% 羅哌卡因合劑,用量在15-30 mL之間;同時,在B 超的幫助下能夠看到麻醉藥物的擴散和分布情況,直至藥物浸潤神經組織。在手術中的2-4 h 需要追加一次麻醉藥物。

1.3 臨床觀察指標。臨床觀察指標包括:①對比2 組患者麻醉藥物使用量、VAS 評分,使用VAS 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0 分表示么有疼痛感,10 分表示疼痛感非常強烈。②對比2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即神經損傷、感染、過敏以及血管損傷。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5.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表1 觀察2 組患者麻醉藥物使用量、VAS 評分

表1 觀察2 組患者麻醉藥物使用量、VAS 評分

組別 n 麻醉藥物使用量(mL) VAS 評分(分)觀察組 15 14.8±0.2 2.1±1.3對照組 15 20.6±0.7 4.4±1.6 χ2 - 1.23605 1.22513 P-0.011 0.016

表2 分析2 組患者并發癥情況[n(%)]

3 討論

麻醉是臨床上進行疾病診斷和手術治療時為消除患者的疼痛、保證患者安全性、創造良好的診療條件而采取的多種方式,可有效控制疼痛。在疾病的診斷或是手術治療時,患者常常會感到疼痛,需要使用麻醉藥物等方法使其暫時失去知覺;同時,在診斷或是手術治療時,患者可出現精神緊張等情況,容易出現反射性不良反應?;颊唛L時間處于不舒適的診療體位,可增加其不適感和痛苦程度。因此,臨床上需要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診療環境,減少反射性不良反應,使患者在暫時失去知覺,接受診療操作。

臨床麻醉是涉及到麻醉前后整個圍術期的處理。麻醉前需要麻醉醫師了解患者病情、手術方法,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和使用藥物。為降低患者在手術前的焦躁、緊張等精神情況,并且保證順利進行麻醉以及手術等相關工作,可適當對患者使用鎮痛藥、鎮靜藥等;在麻醉之前需要禁食,預防患者在麻醉和手術過程中發生誤吸、嘔吐等情況。而后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需要嚴格按照流程進行麻醉,并且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等數據變化,并在必要時進行緊急處理[3]。完成手術后,需要將患者送至麻醉恢復室或是病房,繼續監控患者的病情變化,待患者恢復正常生理功能。此外,需要做好麻醉前后的相關記錄。

臨床上的很多麻醉都是針對呼吸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等系統,而這些系統功能直接關系著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麻醉過程中出現失誤就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在傳統的麻醉中,通常依據檢測的患者生命體征數據來判斷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很對麻醉操作存在“盲目性”,不利于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命安全。尤其是臂叢神經的麻醉為盲探麻醉方法,不利于準確定位穿刺位置,影響患者麻醉效果,并且容易發生不良反應,發生麻醉并發癥,影響患者健康,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4]。

近年來,隨著可視化技術的發展,臨床上逐漸將可視化技術應用在麻醉環節,減少麻醉的“盲目性”,即麻醉醫師可在可視化的基礎上實施麻醉,有利于麻醉醫師了解患者的解剖結構、了解藥物分布情況和麻醉進度,大大提高臨床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在臨床麻醉應用比較廣泛的可視化技術是B 超技術。麻醉醫師在B 超技術的輔助下清晰的觀察到患者實際麻醉情況,提高麻醉的可控性,這對于患者康復、臨床麻醉的發展以及手術等治療措施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B 超引導下神經阻滯麻醉是臨床麻醉的新型方式,是臂叢神經麻醉的主要方式,對麻醉醫師的專業操作技術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需要麻醉醫師在B 超的引導下選擇最佳的臂叢神經穿刺位置。使用B 超進行神經阻滯麻醉能夠避免傳統盲探麻醉方法的弊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的幾率,減少反復穿刺造成的痛苦,并且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使用B 超輔助麻醉,有利于麻醉醫師掌握好臂叢神經穿刺的深度,便于觀察臂叢神經的解剖結構,降低麻醉時穿刺操作的盲目性[5]。此外,B 超還能夠幫助麻醉醫師掌握藥物對神經的浸潤程度、了解藥物的分布情況,有利于合理控制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提升麻醉效果,并且能夠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因此,臨床上可結合具體的情況,在臨床麻醉中合理使用B超等可視化技術。

本次臨床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羅哌卡因合劑使用量為(14.8±0.2)mL,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VAS 評分為(2.1±1.3)分,低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從本次的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B 超輔助臨床麻醉具有積極意義,即可視化技術在臨床麻醉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臨床麻醉中使用可視化技術,能夠提高麻醉定位的準確性、減少實際麻醉藥物使用量、降低麻醉引起的并發癥,提高麻醉效果,確保手術順利進行,保證手術效果。從本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將B 超技術應用在麻醉中具有顯著的效果和積極意義,因此,臨床上為強化麻醉在手術中的價值,可積極使用B 超技術,提升可視化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臂叢醫師可視化
中國醫師節
韓醫師的中醫緣
中國醫師節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
自然資源可視化決策系統
超聲引導下肌間溝聯合腋路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效果的臨床研究
思維可視化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為臂叢神經阻滯添加劑的臨床療效
《中國醫師節》
自然資源可視化決策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