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Th17 和Th1 細胞及其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分析

2020-06-24 06:20盛利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44期
關鍵詞:紅斑狼瘡免疫性系統性

盛利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 檢驗科,北京 102200)

0 引言

系統性紅斑狼瘡在臨床上是典型的一種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病癥,患者發病的主要特點是體內存在多種抗體,而臨床存在多樣性的表現,這種病癥很難治愈,并且存在有反復發作的特點[1]。本文主要評價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Th17 和Th1 細胞以及細胞因子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 年1 月到2019 年7 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50 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作為本文的觀察組,另外選擇同期到我院進行身體檢查的50 例健康人作為本文的對照組。觀察組當中,男24 例,女26 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5 例,卡方=0.0400,Z=0.1990,P=0.8423;觀察組年齡區間為20-62 歲,平均(42.15±16.71)歲,對照組年齡區間為21-60 歲,平均(41.68±15.Th1)歲,t=0.1461,P=0.8842。本文觀察組中存在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30 例,非活動性系統性紅斑狼瘡20 例,通過統計學方法檢驗兩組一般資料,P>0.05,兩組調查對象在性別年齡方面無差異,可比較[2]。

1.2 方法。對本文的所有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通過采用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指數評分將患者分為活動組30 例和非活動組20 例,同時通過流式細胞數對所有患者和同期來我院進行身體檢查的50 例健康對照者的外周血當中的Th17 和Th1 細胞比例進行檢測,選擇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方法,對于血清當中的相關細胞因子IL-17、IL-23、IFN-γ 的相關水平進行檢驗并作出統計,同時對于相關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3]。

1.3 觀察指標。對于觀察組和對照組經過相關檢驗和分析所存在的差異性等情況,進行數據的整理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IBM SPSS 25.0 對本文當中的所有數據、資料和標本等進行統計學檢驗。本文選擇采用平均數±標準差(±s)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對所有的計量值進行表示,對于計量資料檢驗通過t 值進行;同時采用自然數/百分數(n/%)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對所有的計數值進行表示,而對于相關的計數資料的檢驗則通過卡方值(χ2)進行;等級資料的檢驗則選擇采用Z 值為主的方式進行表示,并且以秩和檢驗與Rididt 分析進行驗證性分析;數據和數據之間的差異比較通過P<0.05 進行,表示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Th17 細胞占CD4+T 細胞的比例為(1.47±0.76)%,Th1 細胞占CD4+T 細胞的比例為(17.32±10.Th17)%,而對照組分別為(0.54±0.23)%和(16.56±5.32)%,本文觀察組外周血當中的Th17 細胞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且 觀 察 組 中 活 動 組 分 別 占(1.71±0.74)% 和(18.26±9.Th17)%,而 非活動組分別是占(1.35±0.64)%和(16.98±9.05)%,活動組比非活動組更高,P<0.05;Th1 細胞比例和對照組相比無較大差異,P>0.05。

統性紅斑狼瘡組的血清相關細胞因子水平比對照組更高,P<0.05(詳情請見表1 所示);Th17 細胞比例和IL-17、IL-23 水平與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指數評分表現為正相關。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相關因子水平比較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相關因子水平比較

項目 n IL-17 IL-23 IFN-γ觀察組 50 13.05±3.45 36.45±9.45 29.45±4.55對照組 50 7.08±3.55 15.42±6.34 10.23±2.25 t - 8.5277 11.1270 26.7746 P - 0.0000<0.05 0.0000<0.05 0.0000<0.05

3 結論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可造成多種器官損傷,病程反復、遷延。該疾病的主要免疫學特征是伴隨T 淋巴細胞減少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增多和高滴度自身抗體的產生,導致體內大量免疫復合物和致病性自身抗體的產生。B 淋巴細胞多克隆異?;罨?、增殖,產生多種自身抗體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免疫調節功能紊亂的主要表現。多種細胞因子、T 細胞亞群影響調節B 細胞的活化、增殖。不同的亞群發揮著不同的生物學功能效應,產生不同的細胞因子。Th1 細胞介導細胞免疫,Th2 細胞介導體液免疫,其中前者主要分泌白細胞介素-2(IL-2)、干擾素γ(INF-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后者主要分泌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10(IL-10)等。兩者在維持機體正常免疫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相互調節彼此的動態平衡[4-5]。目前臨床普遍認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主要與機體T淋巴細胞激活有關,其中Th17 細胞是輔助性T 淋巴細胞亞群,Th17 主要分泌TNF-α、IL-17F、IL-17A 等細胞因子,具有很強的促進炎癥的作用,是IL-17 最為主要的效應分子。諸多相關研究證實,在移植腎排斥反應、支氣管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IL-17 均存在表達異常,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與IL-17 有著緊密關聯。IL-23 能夠促進Th 細胞釋放IL-17,對Th17 細胞的增殖、存貨具有重要作用,是IL-12 家族新成員。IL-23 細胞在Th17 細胞發生增殖分化時發揮重要作用,在CD4+T 細胞向Th-17 分化早期不會發揮作用。一項動物試驗中,在缺乏IL-17 及IL-17 抗體治療的大鼠模型中,自身免疫性疾病依然發生,而相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缺乏IL-23 的大鼠模型中卻不一定發生,分析原因可能是IL-23 在參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可能通過不依賴Th17 的其他途徑參與。IFN-γ 可間接反應Th1、Th2 細胞活化的狀態,主要有活化的Th1 細胞產生,是促炎性細胞因子,與II 型IFN 受體結合,對B 細胞、T 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的活性和增殖產生促進作用。對巨噬細胞進行有效激活后,促使T 細胞向Th1 分化,從而對刺激B 細胞分泌免疫球蛋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外周血中Th17 細胞比例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中活動組外周血中Th17 細胞比例高于非活動組。

綜上所述,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當中的Th17 細胞與血清IL-17、IL-23/IFN-γ 的水平存在關聯,因此說明Th17 和Th1 細胞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Th17 和Th1 細胞及其細胞因子可能成為預測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疾病活動的生物標記物,但臨床中,仍需結合其他生物標記物、多種細胞因子的檢測進行綜合評估。

猜你喜歡
紅斑狼瘡免疫性系統性
護肝布祖熱顆粒通過抑制凋亡減輕小鼠免疫性肝損傷
兒童自身免疫性腦炎的研究進展
系統性紅斑狼瘡臨床特點
系統性紅斑狼瘡誤診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評估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的比較分析
葛根素抑制小鼠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的作用
對于單身的偏見系統性地入侵了我們的生活?
胸腺瘤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進展
中國驕傲,一起致敬!
論《文心雕龍·體性》篇的系統性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