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與沈從文

2020-06-24 14:06汪兆騫
同舟共進 2020年6期
關鍵詞:沈先生汪曾祺沈從文

汪兆騫,1964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編輯部副主任、編審,《當代》雜志副主編。在幾十年的編輯生涯中,他與諸多文學名家相識相知,并給他們的作品“做過嫁衣”。

有學者認為,在中國當代文學的語境中,我們無論從哪個角度討論1980年代的文學,汪曾祺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存在。在1980年代,汪曾祺的小說所具有的現代性內涵,不僅因為繼承1940年代的遺傳關系而獲得,還因其與80年代歷史語境之間的張力關系而獲得。古語說“斯文有傳,學者有師”,汪曾祺的人生與文學羈旅,與他的恩師沈從文的教育、引導、護佑、扶植相關。從他們師徒的文學創作上看,有明顯師承關系,他們的小說都避開當代主流文化,都取材于湘西山水或蘇北民情風俗,以散文化的筆調表現出普通人的健康活力與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動蕩的時代、變動不居的歷史相參照,表現出民間生活的真、善、美,及恒久的人性價值——正所謂“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杜牧《長安秋望》)。

【師生情深】

識得汪曾祺的大名很早,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在大學中文系上學時,因我的文學引路人嚴文井的推薦,讀了很多沈從文的書,嚴先生又領我去小羊宜賓胡同三號,拜見過蝸居在前院一間東廂房的沈從文先生。后來我多次登門請教,聽到過不少關于沈先生高徒汪曾祺的故事,還讀了一些汪曾祺的早期作品,如《復仇》《雞鴨各家》及上世紀60年代初的小說集《羊舍一夕》等。老實說,汪先生的作品并沒有太打動我,倒是沈先生和夫人張兆和講的關于汪曾祺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抗戰時期,沈從文先生到昆明西南聯大國文系教寫作課,每天身著洗褪了色的藍布長衫,夾著一摞書,匆匆忙忙去教室上課。沈先生講課很認真,但口頭表達遠不如腕下書寫那般行云流水、得心應手。他講課時操一口濃重的湘西口音,在講臺上非常自制,聲音又低,因此不少同學對沈從文的課熱情日減,唯獨汪曾祺越聽越有興致。

沈從文更多的精力是用在給學生輔導寫作、修改習作上。他教授的創作方法,主要是讓學生“自由寫”,鼓勵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汪曾祺等一干學生的優秀習作,沈先生經精心修潤后,就以一個小說名家的身份,憑借他在文學界的聲望,向熟人朋友推薦。為節省郵資,他還會剪去稿紙的留白,自費幫忙投寄出去。等學生的習作在報刊發表之后,沈從文便笑瞇瞇地將報刊和稿費交給汪曾祺他們,聽他們興奮地呼叫,老師也很高興。

沈從文剛到西南聯大,就受到傲岸的劉文典教授百般嘲諷,在討論沈提升教授之事時,這位大學者勃然站起來反對曰:“沈從文是我的學生,他都要做教授,我豈不是要做太上教授了嗎?”錢鍾書、穆旦等也對沈從文多有非議。只有和學生汪曾祺等在一起,沈從文才感到輕松愉快。除了教書育人,他自己也經常在深夜伏案,忙著編撰自己的小說集《春燈集》《黑風集》及論文集《云南看云集》。

有天晚上,沈從文參加一場演講會,深夜回家途中,忽見昏暗燈下有人倒臥街頭,他忙去救助,孰料竟是喝得酩酊大醉的汪曾祺。沈從文便把他弄回家,熬釅茶灌醒,此事讓汪曾祺不勝羞窘。還有一次,汪曾祺到沈從文家請教問題,老師見汪曾祺因牙齦上火,臉腫得老高,忙上街買回幾個大橘子給學生吃,說此物治牙痛療效甚好。

抗戰勝利后,汪曾祺回到上海,此時的上海民生凋敝、遍地瘡痍,要找份像樣的工作非常困難。汪曾祺在求職時連碰釘子,手頭僅有的一點錢也快花完,即將落魄街頭,以至于他情緒低落,甚至想到了自殺。在北平的沈從文得知,十分生氣,立刻寫信教訓弟子:為了一時的困難,就這樣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殺,真是沒出息!你手中有一支筆,怕什么!”寫完又怕嚴厲的語氣傷了學生,因此特別讓張兆和寫信再去安慰,說你能寫一手好文章,“將來必有大成就”。

接著沈從文又忙著致函好友李霖燦、李晨嵐,請他們幫汪曾祺找工作,信中說:“我有個朋友汪曾祺,書讀得很好,會畫,能寫好文章,在聯大國文系讀過四年書?,F在上海教書不遂意。若你們能為他想法在博物館找一工作極好。他能在這方面作整理工作,因對畫有興趣?!?/p>

1960年放寒假,春節前一個下雪的日子,我去看望沈從文,夫人張兆和也在家,她剛從醫院回來,說沈從文因病住院了。她告訴我,病中的沈從文見窗外大雪紛飛,惦記著身處逆境的汪曾祺,忙從筆記本上撕下12張紙,匆忙在小桌上寫了六千多字的長信。告別張兆和,我又到一箭之遙的嚴文井家,將此事說給他聽,他長久地保持了沉默。開學前,我又到沈從文那間小屋,得知沈從文出院回家后,我將寫給汪曾祺的長信,重新用毛筆抄寫在宣紙上,然后寄了出去。信中,沈從文鼓勵學生不要放下筆,以自身及家庭的艱難經歷,循循善誘,啟發開導:“一句話,你能有機會寫,就還是寫下去吧,工作如做得扎實,后來人會感謝你的!”又說,汪曾祺的作品“至少還有兩個讀者……事實上還有(黃)永玉!三人為眾,也應當算有了群眾……”“只要有機會到陌生人群中去,就盡管去滾個幾年吧。趁年齡還來得及,有的是可學的東西。熱忱的、素樸的去生活中接受一切,會使生命真正充實堅強起來的……時代大,個人小得很,惟小小個人有時擱的位置如恰當,也會做出許多有益事情”。

1962年10月,沈從文在致程應镠的信中,批評了北京市文聯的個別領導讓汪曾祺“竟像什么也不會寫過了幾年,長處從未被大師發現過”,空讓他蹉跎歲月,然后又自己承擔了責任,說“因為起始是我贊成他寫文章”。值得深思的是,沈從文在信的開頭,便開宗明義地說汪曾祺“人太老實了”,并對汪曾祺的文學才華,作了驚世駭俗的判斷,“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沈先生這些信,是他人格的寫照,他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氣”,有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湘西人的剛勇,他對北京文聯個別人輕慢汪曾祺有不滿,他對自己不得體言論影響了汪曾祺有自責,毫不虛與委蛇,有道義擔當。特別是他目光如炬,對汪曾祺的文學價值有睿智準確的判斷,這才有了1980年代汪曾祺橫空出世的榮耀,也為文壇譜寫了一曲師生情深的佳話。

【“我守住了‘京派的遺風流韻”】

我與汪曾祺神交久矣,而與他晤面相交,卻是在1970年代末。我與軍旅作家王愿堅去小羊宜賓看望沈從文先生,見屋里有位中年的“黑臉”客人,沈從文給我們相互介紹,便開始相識。王愿堅早就與我說過,他與別人合作寫《閃閃的紅星》時,汪曾祺也在當編劇,有時在一起開會,彼此不陌生。汪曾祺笑著對我說:“聽先生說過你,有空到我家去玩?!?/p>

見汪先生待我熱情,我心里有些忐忑,因為我曾向沈從文很委婉地表達過我對汪先生的微詞。沈從文是被美學家朱光潛認定“全世界得到公認的中國新文學家”,但他卻一直被誤解和封存,不得已離開了鐘愛的文學,去博物館致力于古代服飾和文化研究。盡管在新領域也獲得極大成就,但離開文學之痛,一直在折磨著他。因此,他很理解高徒汪曾祺的遭遇與苦衷。

1980年代伊始,汪曾祺發表小說《受戒》,立刻成了文壇的熱門話題,也讓我重新認識了他。每次到沈從文崇文門新居去拜訪,話題似乎總圍繞著汪曾祺的新小說。在談到《受戒》時,我說:這篇小說寫小和尚明海與船家女英子間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表現了“出世”與“入世”的航渡上,蘊含著對生活和人生的向往,洋溢著像曉風露珠般的人性和人情的情趣與詩意,與鋪天蓋地的傷痕文學的訴苦和批判,走的不是一條路子?!妒芙洹贰洞竽子浭隆肥沁x取中國文化中真善美的一面,以一種傳統的民俗民情與源遠流長的人格精神,映出恒定的人間之生活美、人性美。汪曾祺復出后的小說,一出手就真正回歸了文學作為人學的本性。

沈從文先生一直微笑著耐心地聽我“高談闊論”。最后,他說:請注意《受戒》《大淖記事》的風格,不是汪曾祺獨有的,它繼承了廢名的文學傳統。我們的文學史,一直低估了廢名和他的鄉土文學。是廢名把鄉土詩化和理想化,將一種屬于人類永恒的記憶和想象的詩性帶入到文學鄉土里。

沈先生的話,對我很有啟發?!妒芙洹贰洞竽子浭隆凡粌H受廢名的《橋》影響,還受他恩師沈從文《邊城》等的影響?!稑颉防锏男×峙c細竹,邊城》里的儺與翠翠,再看《受戒》里的明海與英子、《大淖記事》中的十一子與巧云,他們的戀情或單純或憂傷,心中都有許多不如意。從廢名到沈從文再到汪曾祺,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脈相承的文學傳統。

有論者說,汪曾祺小說鄉土文本趨向于和諧和唯美,似可商榷。太過和諧唯美,導致優美詩化的同時,會泯滅文學的尖銳和深刻。其實,《受戒》《大淖記事》中,也蘊含著對社會不公的批判。還有人說,汪曾祺的小說比他師父的小說多了些儒雅氣和文人境界,我認為此說有溢美之嫌。沈從文小說彌漫著文雅氣、學院氣和閑適氣,是文壇公認的。他的小說在呈現湘西世界的悲涼的同時,還寫出了湘民的野性和血性。汪曾祺的小說,從容澹定地敘述鄉土市井風情,寄寓著一種與傳統文化延續的悠長人生,透露出社會和歷史信息。恬淡的人生、質樸的人性,構成了他小說的精神魂魄。師徒二人都本著文學家探幽燭微的勇氣,行其所當行。

1990年代初,作為《當代》的負責人之一,我曾受邀到魯迅文學院講課并輔導學員寫作。學員曾明了創作了中篇小說《風暴眼》交給我。沒過幾天,汪曾祺先生笑瞇瞇地來到我家,正是談這篇小說。他說這是篇寫荒漠中人物對自然進行抗爭,充滿神秘和詩境的好作品,說罷從大信封中抽出他為這篇小說寫的評論,讓我立即就看??春?,我對老爺子說,您比我看得深透。小說在《當代》發表之后,70多歲的老爺子又參加在魯院舉行的該作研討會。會上老爺子高度評價了《風暴眼》,我委婉地指出小說對自然的神秘花費筆墨太多,人物略顯單薄。

會后,老爺子順路一定要去我家。喝了幾杯小酒,他的談興正濃,指著書房的藏書說:“我家沒幾本書,但我都熟讀了,你這一屋子書,讀了幾本?”勸我一定要認真讀書,或會有大出息。但話題最終還是離不開他和沈從文。我把他的作品,如《受戒》歸納為從1930年代逐漸形成的,在思想上、藝術上都具有“誠實、從容、寬厚”特色的“京派”小說。

微醺的汪老,談鋒正健,他如數家珍般,從廢名、沈從文到蕭乾、蘆焚,再到楊振聲、李健吾、林徽因,講“京派”小說的發展脈絡。我都認真作了記錄,后來我把這些內容寫進了我的書里。老爺子最后拍著我的肩頭,說了句極有分量的話:我守住了‘京派的遺風流韻!”

我想,文學流派,尋根溯源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寫什么、怎么寫。我記得汪曾祺先生在《關于〈受戒〉》一文中,曾鄭重地宣稱:“我要寫,就寫美,寫人性……”沈從文和汪曾祺的小說,都始終流淌在美和人性的河流里。

猜你喜歡
沈先生汪曾祺沈從文
情同父女 親如一家——汪曾祺與“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湯
丁玲 沈從文 從摯友到絕交
拆錯房子
會飛的沈先生假
會飛的沈先生
施松卿與汪曾祺 云淡風輕走一生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節選)
當年為汪曾祺治印的兩位篆刻家
活在思想的世界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