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聯大精神對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啟示

2020-06-28 09:56張龍趙婧潼盧珊
大眾科學·下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西南聯大愛國主義思政教育

張龍 趙婧潼 盧珊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高等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具有先導作用,而完善和健全高校思政教育是教育建設的必經之路。筆者在充分理解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現的新特點下,以史為鑒,分析總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優良的經驗,全面落實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會精神,進一步研究西南聯大精神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鑒與啟示作用。

關鍵詞:西南聯大;愛國主義;思政教育

一、西南聯大精神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意義

1、有助于高校教師的人文素養的形成

聯大所處的時代是師生共赴國難的時代,也是師生生死與共的時代,具有極強的情感一致性,師生間的情感凝聚力極強。當代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利益差距大,情感缺乏一致性,這些都是阻礙師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原因。高校教師不能只向學生傳遞知識,還需要在師生間尋找共同的價值來提高師生的情感共鳴和凝聚力,那么對于青年學子的思政教育將更有利。西南聯大的教師淡泊名利、追求真知、愛崗敬業的精神值得我們當代高校教師學習。于學生而言,教育是在愛的基礎上傳遞的,只有教師和學生間具有極強的情感一致性,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性和責任心的人才。

2、有助于高校校園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

西南聯大處于戰爭年代,辦學條件艱苦,教師生活清苦,學生的三餐溫飽都難以得到保障,而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救國志向絲毫不曾退卻。聯大的學生深切的了解國家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國難當頭時期以高度積極的愛國情懷和國家社會責任感在聯大求學,希望早日成才,為抗戰勝利后的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懷著必勝的信念,教師教書不忘國難,嚴謹治學、誨人不倦,學生努力進取,孜孜不倦,大家都為自己肩上的使命而發奮努力。在整個聯大的校園中都洋溢著積極進取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感受大師們、聯大校園帶來的“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有助于校園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

二、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

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相比以前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也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1、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導向難度不斷加大

進入新時代,物質條件基本能得到較好的滿足,學生有 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心身邊的事情,學生的注意力不僅僅停留在娛樂事件和公眾人物上,一部分大學生對中美貿易 摩擦等事件比較關心。但是,由于這部分大學生政治觀念 還不夠成熟,鑒別能力還不強,加上西方意識形態的各種 包裝和滲透,部分大學生對我國進入新時代在經濟轉型期 間出現的一些社會問題認識還不夠深刻,關注國際國內的大事但對存在的疑問不能得到解決,更多的是從網上尋求 答案。眾所周知,關于社會問題,一方面,網上的相關解答較少;另一方面,網上的部分答案還比較片面,不能全面地分析客觀事件出現的原因,導致部分學生的理解出現偏差。

2、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問題

總書記強調,“立德樹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并且不斷提高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水平,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對新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大學生受到功利思想的影響,個人利己主義突出,缺乏對價值理性的追求,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如何引導學生樹 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問題。

3、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載體創新的問題

習總書記指出,在宣傳思想工作時應尊重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思想基礎。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授課來展開的,這種被動的方式中,學生處于被動的位置,教師處于教育工作的主導位置,在整體上把握著思想政治教育。但隨著信息媒體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各種信息鋪天而來,讓學生有了更多接受新事物的機會,不再拘泥于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學生學習的手段也更加豐富,也變得具有更強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西南聯大精神對優化高校思政教育的啟示

1、建立一支“有責任擔當”的思政工作隊伍

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多元化,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思政教師的作用就顯得尤其重要。所以,要加強思政教師隊伍的思想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養。一方面,思政教師隊伍要積極主動的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了解新時代學生在思想政治中的新問題、新特征,便于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正確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另一方面,學校要重視對于思政教師隊伍的培養,通過組織開展思政教師研討會議,引進優秀的思政教師等方式,來幫助思政教師提高自身修養。

2、以“通識教育”為切入點,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意識

“通識教育”是西南聯大梅貽琦先生加以倡導與實踐的重要教育思想,結合中國教育特色吸收了歐美先進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對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積極探索。通識教育更加重視基礎學科,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傳授學生治學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深造專業學科并在實踐中求專求精。而現階段我國高校的通識課程較少且質量良莠不齊,甚至出現通識教育形式化的發展趨勢,通識教育理念難以層層落實到每一門具體課程中。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西南聯大著名校友楊振寧先生對這種現象十分擔憂,他認為中國這種傳統的學習態度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現代大學教育應該貫徹通識教育,尤其是在在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增加與之相關的或者次相關的必修通識課程以及其他學科的選修課程,因地制宜地開展通識教育實踐活動,運用現代技術手段豐富通識教育方式,由此才能打破分門別類的學科壁壘,促使學生掌握基礎的治學方法,形成系統的學習思維,以便對專業問題及社會問題具有通達明晰的思考與理解。

3、注重高校師生家國情懷的培養

首先,教師要增強自身的家國情懷和憂患意識,即使是在遠離戰爭的20世紀,但我國在世界范圍中仍然承受著極大的民族壓力和挑戰。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我國面臨著經濟侵略、高科技差異所造成的能源安全、霸權主義等問題,這些問題無論你是否意識到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嚴重生存壓力。因此,高校教師群體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常常秉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并將其轉化為復興民族文化的動力。其次,在對青年學子進行知識傳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培養他們的憂患意識,指引他們在汲取知識的同時,不斷的實現創新和突破,保持艱苦奮斗、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國家和民族憂患意識作為積極學習知識和成長成才的原動力。另外,在重視傳遞憂患意識的同時還要注意當代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變革,也需要注意愛國教育形式能以不同的形式展開。

參考文獻:

[1]楊紹軍.西南聯大的學術傳統[J].云南社會科學,2003,(5).

[2]洪德銘. 西南聯大的精神和辦學特色(上)[J]. 高等教育研究,1997,(1):12.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 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7.

[4]公亞麗,李朝偉.新時代背景下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挑戰? 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9):145-148.

猜你喜歡
西南聯大愛國主義思政教育
紀念西南聯大在昆復校(三)
紀念西南聯大在昆復校(二)
探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下的教學之路
紀念西南聯大在昆復校
愛國主義教育70年
西南聯大研究的現狀及反思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浩然正氣貫長虹 愛國主義譜新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