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發現式學習 激發學生主動探究世界

2020-07-09 10:37武潔
新紀實 2020年1期
關鍵詞:主動探究幼兒

武潔

【摘 要】培養幼兒主動探究性學習是有利于其終身發展的重要學習方式。本文首先明確了發展幼兒探究性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特別指出的是,探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培養幼兒發現式學習是順應其天性,隨后本文分解了幼兒主動探究式學習的一般過程,最后針對這一過程提出相關激發幼兒主動探索世界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發現式學習;主動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隨著人們對教育本質特點認識的不斷深入,幼兒的科學探究性學習方式也日益受到關注。然而在現實的幼兒教育中,由于對幼兒科學探究性學習的本質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出現了“片而”或“形式”跟從的現象,由此導致幼兒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被束縛或放任自流,難以推動幼兒在深度與復雜性方而的探究。

一、幼兒探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和可行性

(一)一般過程

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如下:

1.觀察和探究。(1)樂于(自發地)用感官觀察和探究周圍的事物,表現出好奇心;(2)能提出有關的問題;(3)能用各種感官,并嘗試用工具積極尋找與問題有關的信息;(4)敢于進行有關的猜測,預想可能發生的事情;(5)能依據感知的需要運用多種感官,并有口的選擇恰當的工具和探究方式收集信息;(6)能對所觀察(探究)的事物進行比較,表現異同、變化和簡單的聯系。

2.記錄有關的信息。(1)能用簡單的圖畫記錄自己所觀察和探究的事物;(2)能用繪畫的方法記錄事物的特征和變化過程;(3)能用簡單的圖表收集、記錄有關的信息;(4)能用簡單的計算、圖表等不同的方式對觀察(探究)結果做簡單的統計;(5)能記錄自己的想法、探究過程及結果。

3.解釋與交流。(1)能描述自己的發現;(2)能整理自己的記錄來說明結果;(3)能用結果得出結論;(4)能將結論與預想結果進行簡單的比較;(5)能提出自己的新問題、新發現。

由于目標表述層次的不同,在活動的探究中,教師就能關注每個幼兒的發展,就能有效地促使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可行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科學領域的目標是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特別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睆倪@些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讓幼兒親歷探究過程,注重幼兒的情感態度和對幼兒探究、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為此,對教師來說,如何支持和引導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轉變其學習方式,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精神和科學素養的探究教學便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亦成為教育界的熱點問題。

二、激發幼兒主動探究學習、認識世界的對策

(一)形成鼓勵幼兒探究的心理氛圍

通過各種手段形成安全、寬松、和諧、溫馨的心理關系和尊重、平等、合作的人際關系。這樣的心理關系與人際關系條件下,極有利于幼兒的探究活動向深層次發展。

1.教師要尊重和接納每一個幼兒的表現。接納和支持幼兒的表現會使幼兒產生安全感。在心理安全的環境中,幼兒會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真實感受做出積極的行動。因此,在幼兒的行為與教師預想的結果不同時,教師要尊重并努力尋求幼兒的真實認識及其來源,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活動。

2.允許出錯,鼓勵嘗試。教師要給予幼兒出錯的權利和嘗試的空間與時間,避免誤解或傷害幼兒。教師要認識到,幼兒的錯誤代表著幼兒當前的認識水平,幼兒那些在成人看來是錯誤的行為,在幼兒的認知結構中可能是合理和征確“的。教師不要急于去糾正幼兒的錯誤行為,不要急于批評或制止幼兒,而要真城地詢問,耐心地傾聽和觀察,并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因為幼兒也正是在不停的失誤之中得到提高,獲得發展的。

3.激勵評價,保持幼兒的信心。教師要給予每個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并挖掘每個幼兒游戲活動中的獨特價值,使每個幼兒在每一次自主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無論幼兒的想法是否正確,教師都要真誠地接納和認可,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在幼兒沒有相關經驗時強加給他。教師要善于挖掘每一個幼兒的自主活動的價值,尤其對那些表面上看是失敗了的幼兒,教師更要給予支持和鼓勵,要培養他們樂于探究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態度和品質。

(二)提供能啟發幼兒探究并實現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

在科學教育領域,對于幼兒來說,材料既是引發他們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們主動建構對周圍物質世界認識的中介。正是材料引發了幼兒的探究活動,幼兒也正是借助于對物體的直接操作實現著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教師必須利用一定的教育策略,使幼兒產生學習和探究的需求和興趣,產生學習和探究的動機,因此,提供能啟發幼兒探究并實現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就極為重要。我們應該讓幼兒在自主選擇的操作活動中探索、發現和學習。

1.創設情景,讓幼兒通過材料的支持去主動探究。創設情景包括的內容很多,現就問題情景的創設舉例說明。小班數學活動《長與短》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長短不一的小紙棒,幼兒有的敲、有的當筷子用、有的在桌子上磕。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情景:“有一只小猴要學本領,需要一根長長的金箍棒,誰能幫助他呢?”在這樣的情景中,幼兒開始了積極的思考:“我怎樣把短的變成長的呢?”于是,借助材料,他們或用膠布粘、或用線繩捆、或用別針穿等等,使短的變成了長的,有效地使探究活動進一步深入?;顒又?,教育目標通過小棒這一憑借得到物化,教育內容隱含在情景中,不知不覺轉換成了幼兒的自身認知需要,推動幼兒不斷的探究。即:在教師不斷的為幼兒創設情景,提供易于引發幼兒主動探索和操作的、并且隱含教育目標的內容和材料后,幼兒通過探索,在實踐中發現新的方法,感悟未知的事物和道理,從而形成自身對新知識的建構,達成教師預設的教育目標。

2.具體的過程方法。以問題的方式。例如:教師出示小棒,幼兒開始并未有太多的關注,然后老師問:怎樣把你手里的小捧變成孫悟空的金箍棒呢?這樣,小棒與幼兒之間便建立了聯系,幼兒在思考中將老師的問題不知不覺的轉換成了自身的問題。隨著活動的展開,其他幼兒的成功,更促使孩子本身對解決問題產生強烈的需求。以一定的外在操作活動,將探尋的機理蘊含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例如: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同樣的水倒入不同形狀的水杯后的感覺。幼兒通過反復的幾次嘗試,對觀察到的現象產生了疑惑,從而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去尋找答案,積極主動投入到相應的探索活動中。而我們知道,教師讓孩子將水往杯子中倒來倒去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僅僅講感覺,而是為了由此現象發現液體的守恒。

另外還可以作與材料相關的小游戲、猜猜關于材料的謎語、講關于材料的簡短小故事等,通過趣味性的活動,引導幼兒探究的欲望。還要與孩子平行,共同操作材料,在互動的過程中共同探究、共同奔向教育目標。

探究教學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優化幼兒的學習方式。探究教學的目的在于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創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引導幼兒積極思維,啟發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創造性地獲取、建構知識。探究教學重在以幼兒為本,培養幼兒自主學習,關注幼兒的主動交流,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這也正是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萬茹,莫磊.體育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教學法[J].體育學刊,2008,08:64-67.

[2]劉娜.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究與實踐——基于“發現式學習”理念[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09:80-81.

[3]段筱簫.英語閱讀自主發現探究學習方法研究[J].亞太教育,2015,27:122-123.

猜你喜歡
主動探究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構建高效復習課堂的教學研究
讓學生有效參與學習過程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探究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動探究
語文課堂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