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水平及其影響因素

2020-07-22 12:18張瑞芳馬素慧陳長香
醫學與社會 2020年7期
關鍵詞:關懷年齡血糖

張瑞芳 馬素慧 陳長香

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唐山,063210

糖尿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我國現已成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1]。糖尿病同時也是一種身心疾病,患者患病后需要終身應對疾病,極易出現心理問題,導致血糖控制較差[2]。負性心理對患者的工作、家庭、性能力、社交等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對疾病良好的適應有助于患者的疾病管理,維持其身心健康。而目前在我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的研究鮮見報道,因此,本研究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水平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并探討其影響因素,旨在為臨床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2018年9月到 2019年5月在大同市兩家三級甲等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18周歲以上、意識清楚、愿意配合調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502份,回收有效問卷476份,有效回收率為94.82%。

1.2 研究方法

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婚姻、家庭人均月收入、HbA1c值和并發癥情況。

疾病心理社會適應量表(Psychosocial Adjustment to Illness Scale Self-report,PAIS-SR)。由Derogatis等構建,姚靜靜漢化,反應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和社會適應情況[3]。量表共46個條目,7個維度,分數越高代表心理社會適應越差。

家庭關懷度指數問卷(Family Adaptation, Partnership, Growth, Affection and Resolve,APGAR)。由Smilkstein研制,張作記修訂,包括適應度、合作度、成長度、情感度、親密度五個方面,從經常、有時和很少分別賦值2、1、0分,分數越高表示家庭功能越好[4]。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 2013錄入數據,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所有患者中,男性占49.4%,女性占50.6%;年齡范圍28-85歲,平均年齡(59.68±11.08)歲;在婚者占84.9%,非在婚者占15.1%;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2999元者占40.3%。

2.2 心理社會適應現狀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總分為(55.41±18.46)分,處于中差水平。各維度中,條目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社會環境(1.47±0.78)分、工作能力(1.42±0.71)分、衛生保健(1.35±0.54)分、性能力(1.21±0.58)分、心理狀況(1.07±0.59)分、交流情況(1.02±0.75)分、家庭環境(0.92±0.48)分。

2.3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的單因素分析

表1結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在性別、年齡、婚姻、家庭人均月收入、HbA1c、各種并發癥和家庭關懷上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的單因素分析

男性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好于女性;年齡越大,心理社會適應越差;在婚的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好于不在婚的患者;隨著家庭月收入和家庭關懷度的不斷提高,心理社會適應水平呈上升趨勢;HbA1c<7%的患者心理社會適應好于HbA1c≥7%的患者;存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病、心血管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和糖尿病足的患者心理社會適應均差于沒有相應并發癥的患者。

2.4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的多因素分析

以PAIS-SR總分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等基本變量和家庭關懷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家庭人均月收入、HbA1c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和家庭關懷是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的影響因素,可解釋心理社會適應43.3%的變異量,見表2。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 討論

3.1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處于中差水平

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處于中差水平,低于張倩倩的研究[5]。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長期的疾病管理負擔及逐漸出現的并發癥都極易使患者產生負性心理問題,導致適應不佳。各維度中,社會環境得分最高,社會環境指患者患病后與家人及朋友的社交及娛樂情況,本研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居多(52.3%),且多數患有并發癥,因而對于業余活動及社交活動的參與有所減少。工作能力得分次之,原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占多數,且患者大多都有乏力癥狀,這些都會影響患者的體力和勞動能力。得分最低的是家庭環境,家庭的親密度和適應性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韌性[6],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家人在家務上給予患者的幫助、經濟上提供的支持可以減輕患者的生活和經濟負擔,有利于從心理上接受患病的現實,促進疾病康復。家人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撫慰,能夠使患者心情愉悅,以良好的心態應對疾病,適應患病后的生活狀態。

3.2 老年及低收入群體心理社會適應水平明顯偏低

本研究顯示,年齡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的影響因素。年齡越大、家庭人均收入越低,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越差。這與曹笑柏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其研究表明,年齡越大的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越嚴重;家庭收入越高的患者,情感負擔水平越低[7]。原因可能為糖尿病患者需要終身進行疾病管理,年齡越小的患者,越有更多的精力和知識儲備來更好地進行疾病管理,所以對疾病的適應越好。而年齡越大的患者,隨著身體機能的逐步衰退,各種慢性病及并發癥逐漸出現,社會活動、工作能力和性能力等都會受到影響,心理負擔進一步加重,極易導致心理上、社會行為上適應不良。糖尿病患者漫長的病程及醫療費用的增加都給患者帶來沉重的思想負擔,而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的患者在經濟負擔方面壓力較小,另外,經濟社會地位越高,越有可能享受到更多的社會資源和應對力量,有利于增強患者應對疾病的信心。

3.3 血糖控制不佳和并發癥影響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

糖化血紅蛋白值是反應患者最近三個月的血糖控制水平,其值<7%說明血糖控制良好,能堅持較長時間范圍內都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必須在飲食、運動、用藥、血糖監測等多方面嚴格按照疾病要求進行,表明患者在心理上能夠做好治療計劃,行為上能夠長期合理地進行疾病管理,心理社會適應較好。血糖控制較差,往往會使患者心情低落,影響其對疾病的良好適應狀態。糖尿病并發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心理社會適應較差,這與劉永玲的研究結果一致。視力的下降甚至失明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的挑戰,患者極易產生痛苦情緒[8]。視網膜病變需要手術治療時,患者的焦慮、抑郁水平顯著提升[9]。因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患者從心理上適應疾病極為不利。糖尿病足的患者心理社會適應較差,這與葡萄牙學者Ahmad的研究結果一致[10]。足部并發癥影響患者行走功能,嚴重時甚至有截肢的風險,為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會活動帶來嚴重障礙。同時,肢體的殘缺、自理能力的下降都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沖擊,疾病適應較差。

3.4 家庭關懷影響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

本研究顯示,家庭關懷是心理社會適應的影響因素,家庭關懷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適應水平明顯高于中度、重度障礙的患者。這與Helgeson的研究結果一致[11]。家庭關懷適應度是家人共同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家人對于患者聯系就診事宜,遵守治療方案等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飲食、運動、血糖監測等在家庭成員的督導下可以更好地完成。有文獻報道,家庭關懷度越好的患者糖尿病痛苦越小[12]。親密度和情感度是指家人對患者情感上的關愛和撫慰,是患者心理上的有力支撐,幫助其正視疾病的現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成長度是家庭成員相互支持的過程,家人與患者一起面對疾病,多方面獲取疾病知識,尋求最佳的治療途徑,有益于患者的康復。合作度是指家庭成員共同分擔責任和做出決定,疾病管理中家人參與飲食、運動計劃有助于患者控制病情,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積極融入社會。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可以促進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社會適應[10]。良好的社會和家庭支持對于幫助糖尿病患者應對疾病具有重要意義,使患者能更有效地應對疾病,提高治療的依從性[13]。

猜你喜歡
關懷年齡血糖
變小的年齡
細嚼慢咽,對減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餃子血糖就飆升,怎么辦?
現代就是細枝末節的關懷
年齡歧視
妊娠期血糖問題:輕視我后果嚴重!
情傾贛鄱 殷殷關懷
算年齡
珍惜信任 傳遞關懷
親切關懷 殷切希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