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訊的過去和未來

2020-07-26 14:25陳季冰
同舟共進 2020年7期
關鍵詞:馬化騰社交微信

陳季冰

對于企業來說,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沖擊下,“活下來就是最高目標”。但騰訊不僅活得很好,甚至比之前更好。

從5月13日騰訊控股公布的業績預期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這家巨無霸企業的收入和利潤都實現了近年來少有的增長——第一季度營收達到1081億元,增長26%。第一季度利潤為289億,比去年同期增長6%……得益于這樣的強勁升勢,自疫情暴發以來,騰訊控股的市值已增加了約500億元。通過這次疫情的考驗,它再次證明了自己是中國互聯網行業中最具韌性的公司之一。

“社交之王”

今天沒有人不知道“BAT”,由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這“中國互聯網三巨頭”構成的一個耀眼奪目的新名詞。但站在騰訊公司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的騰訊大廈,俯視周邊由初創企業、孵化器和時髦的休閑場所構成的那一片現代社區,依然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只有22年的年輕故事。

1998年,27歲的海南潮汕籍青年馬化騰在深圳創辦了這家后來幾乎改變了每個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公司。然而,那時的騰訊只有一個產品——OICQ,它實際上是模仿彼時國際上已廣為流行的ICQ而推出的一款即時通訊工具,也即如今家喻戶曉的QQ的前身。我記得我最初接觸騰訊時,它連網站主頁都沒有,只是一個可以在個人電腦上下載的應用軟件?,F在稍微年輕一點的人大概都沒怎么聽說過ICQ,甚至連MSN和YahooMessenger也都很陌生了,但他們每個人的手機上都裝有一個QQ的APP。

如同絕大多數中國新經濟公司一樣,毋庸諱言,騰訊也是起步于對當時領先的西方技術和西方產業模式的模仿。但像騰訊這樣的成功者最終之所以能勝出,而不是被混沌的市場大潮淘汰,除了依托中國獨有的廣袤市場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它們都在短時間內走出了單純的模仿,走上了獨立創新和再創新之路。

比馬化騰略長幾歲的馬云在差不多時間點創立的阿里巴巴,是當代中國另一家世界級的超大公司,它最喜歡的一種說法是“生態”。然而,在我看來,騰訊這家公司所提供的全方位、高滲透的服務,實際上比阿里巴巴更加接近一個無死角、完備的生態系統。我并沒有貶低阿里的意思,我對它的成就充滿敬意。我的意思是,騰訊那些“殺手級”應用群落不僅覆蓋著商業,還把觸角伸到了商業以外的社會生活的每個方面。在今天,我們可以十分肯定地說,沒有哪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離得開騰訊,就算你不做生意,甚至從來不在網上買東西,也不用手機打車……

若論騰訊的這些“殺手級”應用中的“王牌殺手”,無疑是誕生于2011年的微信(海外版稱為WeChat)。最初它也有相當大的模仿成分,只是它迅速走上了與國際上那些即時通訊和社交媒體工具分道揚鑣的多元化道路。

當馬化騰在參加2018年“兩會”的間歇期間,宣布微信的全球賬戶已突破10億時,人們一點也不感到吃驚,因為它早已從一個簡單的通訊服務工具,發展成陪伴我們生活中每一個場景的“中國最大的公用事業”——從人際聯絡到訂餐打車,從購物付款到看書、看新聞,直至各種休閑娛樂……而且,無所不包的微信仍在繼續拓展和延伸著自己的觸角。兩年后的今天,這個數字已變為11億。據估計,早在2017年,全中國使用微信的人數就已達到5億左右。這意味著,撇開沒有或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學前兒童、少年和部分老年人,微信差不多覆蓋了所有國人。

憑借著這樣一個龐大無邊且綜合性強的社交平臺,騰訊走出了一條與西方社交媒體公司大不相同的創新之路,這也就是我在前文說的,它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技術生態系統。最典型的例子是,騰訊比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晚了整整10年進入移動支付領域,但從2015年的“微信紅包”開始,短短5年間,它已能與支付寶分庭抗禮。此外,電商或許不是騰訊直接經營的重點業務,但微信借著小程序這種簡單的技術創新,獲取了部分電商用戶,并改寫了APP生態。

因為這種全覆蓋的生態系統的力量,騰訊的經營模式體現出了與西方科技公司的顯著區別。簡言之,它更加多元化。即使像著名的FAANG(FAANG是美國市場上五大最受歡迎和表現最佳的科技股的首字母縮寫,即臉書Facebook、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奈飛Netflix、谷歌母公司Alphabet——編者注)這些西方同行,通常也只是聚焦幾個核心業務領域。但騰訊(阿里巴巴亦是如此)涉獵的領域包羅萬象,這樣的嘗試一旦成功,結果便會非??捎^,這就是“生態”的意義和價值。以Facebook為例,若論歷史,它比騰訊還要晚6年才問世,如今它當然已是一家舉世矚目的巨無霸公司,但它的收入中有98%系于廣告。與它相比,收入、利潤和股票市值都難分伯仲的騰訊卻并不那么依賴廣告,廣告在騰訊所有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尚不到20%。你當然可以說,這說明騰訊對廣告業務的挖掘不算成功。但從另一面看,這也說明騰訊是一家更有“厚度”的公司,而且未來它在各個方向上可挖掘的潛力還有許多。難怪像Facebook、谷歌和Twitter等硅谷巨頭的高管們在談到騰訊時,常常露出不加掩飾的艷羨之情,它們過去或許的確是騰訊模仿的對象,但如今輪到它們來模仿騰訊微信了,以求拓展和延伸出更多業務和商業模式。

一項2019年的數據或許可以淋漓盡致地展現騰訊作為“社交之王”的強大力量:在當下中國用戶使用時間最長的十大APP中,有6款出自騰訊,其中排第一和第二的是微信和QQ。數據還顯示,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時間多達90分鐘,占所有APP使用時間的20%,其次是QQ占6.1%,抖音以5.8%位列第三。不久前,美國咨詢機構AppAnnie發布的2019年度全球APP收益、下載次數和月均用戶數榜單顯示,收益居前列的52家企業中,中國占了11家,其中,獲得收益冠軍的企業是騰訊控股。

亟需再次自我證明

騰訊22年的發展歷史與中國互聯網新經濟產業的崛起歷程高度重合,這當然并非偶然。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說,騰訊正是這一波中國經濟升級轉型的主要參與者和重量級創新者。而在這段不算很長的歷史中,騰訊自身也經歷了好幾個重要節點,除了QQ和微信橫空出世,還有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等等。與百度、阿里巴巴選擇在美國上市不同,騰訊選擇了香港,這或許與馬化騰的籍貫以及騰訊作為一家深圳企業的雙重“廣東身份”有著密切關系。

騰訊控股目前是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在恒生指數中的權重占到10%??梢院敛豢鋸埖卣f,它的一舉一動直接牽動著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舞步”。2017年,騰訊憑借4700億美元的市值躋身全球十大市值最高公司之列。僅在當年,它的股價就漲了1倍,而歷年來市值更是增長了400多倍。同年,騰訊首次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11月,它的市值一舉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

剖析上市6年來騰訊公布的所有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財務報表,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脈絡,這也折射出它試圖擺脫單一市場依賴、走向多元化的努力。一個總的趨勢是:騰訊社交媒體及廣告(尤其是根據實際效果收費的效果廣告)、支付及金融業務、云計算、人工智能、娛樂、電競……正在迅速增長。伴隨著這種艱難的轉型,騰訊似乎從前面10多年的高速增長進入了相對平穩的新常態,其過去總是高達50%以上的利潤率開始走低。但這顯然在它的預期之中,騰訊不止一個高管曾多次提及:有必要犧牲短期利潤率來錨定未來的增長。

2018年,騰訊迎來了20周歲,但這一年對它來說卻是災難性的。當年1月,公司股價曾收于創紀錄高點,公司市值最高時曾超過5600億美元,比Facebook還要高。但在其后的10個月里,股價一路下探,最多時曾跌超過40%,市值縮水超過2500億美元。短期內如此巨大規模的財富縮水,在世界資本市場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從2018年底開始,騰訊的收入、利潤和股價慢慢走出低谷、穩步反彈。然而,縱使在2020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答卷,平心而論,我們依然很難說騰訊已成功實現了脫胎換骨。雖然僅有短短22年歷史,但對于中國經濟,特別是在互聯網新經濟產業領域,騰訊已稱得上是一家“前輩”企業。在它的身后,是魚貫而來的初創公司,其中不乏具有顛覆性的新型獨角獸。除了要應對政策更新、經濟大勢這樣的宏觀風險,在被稱為“中國社交媒體下半場”的當下,騰訊還不得不奮力面對來自像字節跳動這樣的企業所帶來的全新模式下日益強大的挑戰。

雖然微信的賬戶數量已突破11億,但這個龐大的數字只是硬幣的一面,它的另一面則是增長潛力的日漸枯竭。與此同時,騰訊賴以起家的QQ的用戶數量和月活數已連續幾年呈下降趨勢,目前已從最高值跌至8.5億以下。眼下,中國互聯網用戶達8.2億,超過美國與印度的網民之和,數量上的進一步擴張已接近極限。

就像騰訊自己所走過的路程一樣,中國社交媒體平臺也正在迅速走向多元化,視頻(短視頻和直播)、影視音樂娛樂、電商平臺等都在積極涉入社交領域,它們都在虎視眈眈地試圖蠶食騰訊貌似不可動搖的霸主地位。除此之外,與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等互聯網新老巨擘相比,國際化始終是騰訊的短板。這也與它的基本屬性有著密切關系,想要突破恐怕絕非易事。

當然,迄今為止,騰訊對于國人的數字網絡生活乃至線下日常生活的影響力仍是牢不可破的。如果說,其它互聯網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應用極大地豐富了國人的生活、提高了中國的效率的話,那么,騰訊則是國人的“剛需”。這一格局,在可預見的未來依然很難被撬動。

從不提供具體財務預測的騰訊,在5月13日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期時稱:“我們預期隨著各地陸續復工,游戲內消費活動將大致回復正常水平,同時,預期網絡廣告行業也將面臨挑戰?!睆娏业膽n患意識躍然紙上?;蛟S這種憂患意識和創新精神正是20多年來騰訊持續不斷地打開一片片新天地所仰賴的“本錢”。22歲的騰訊需要再次證明自己,這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快與慢

騰訊從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深圳走出來,身上自然也打下了這片熱土以及那個時代的鮮明烙印,那就是進取和創新。不論是現在的員工還是前任員工,說起騰訊時都會談到它內部彌漫的激烈競爭的企業文化:相互競爭的團隊承接并行的項目,開展內部競爭以產生最好的解決方案。

但這只是騰訊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在更多的客戶、投資者和媒體人眼里,騰訊企業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佛系”——它總是給人留下不緊不慢、慢條斯理的印象。至少從我個人的偏好來說,這是一種我十分喜愛的文化。這種不急不躁、穩扎穩打的市場風格與馬化騰的個人性格高度吻合。與馬云相比,年紀更輕的馬化騰反而不那么喜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他的衣著、談吐和舉止都極其低調,通常也竭力避免像競爭對手那樣拋頭露面。馬化騰的一些同事和朋友甚至說,他其實就是一個書呆子。但這個書呆子成功地把個人風格鍛鑄到了這樣一個龐大企業的文化中去。

同樣地,微信的創始人張小龍也是一個低調木訥的書呆子、理工男。前文提到,廣告業務在騰訊和微信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低,一款擁有11億活躍賬號的全球知名應用卻沒有直接給公司賺來什么錢,這是騰訊常受投資者詬病的最大“弱點”。

無論從市場的哪個角度看,微信都可以說是一條“沉睡的巨龍”。然而,當騰訊的營收部門催促著,想要在微信上投放更多廣告時,張小龍卻在公司內部打了很多場“仗”。在他的領導下,微信竭力捍衛每天在朋友圈只能發兩條廣告的上限,以便保障用戶體驗。張小龍擔心,過于積極的商業化行為將違背自己及公司的文化承諾,即提供一個可讓應用開發者享受無縫銜接開發體驗的公用事業平臺。按照他的說法:“不希望你跟最好的朋友說話,先看他臉上的廣告,然后取下來再跟他說話?!睆埿↓堅粎捚錈┑爻兄Z,騰訊有耐心慢慢培養微信。在他看來,即使要增加微信廣告的收入,也應該依靠更好的客戶定位和更高的廣告定價,而非更多的廣告數量。

張小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位海外分析師曾寫道:“他在中國科技界的出名是作為一個藝術家和哲學家,還有他以抵制一切降低用戶體驗的東西為己任?!睆埿↓垖ⅰ翱酥啤弊鳛樽约旱漠a品設計哲學,他是幸運的,因為這種理念十分契合馬化騰所奠定的騰訊企業文化。

在廣泛的對外投資中,騰訊的這種企業文化反映得更加徹底。許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今日的騰訊還是中國最大的投資公司之一。有人粗略地估計,迄今為止,騰訊已投資了大約750家公司,總投資金額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騰訊的投資對象非常廣泛,既有嶄露頭角的初創公司,也包括經歷過幾輪融資的企業,還有一些已經上市的科技公司。在這些騰訊擁有或參股的企業中,知名的就有滴滴出行、美團點評、特斯拉汽車、蔚來汽車、中金公司、唯品會、萬達商業地產、家樂福中國、海瀾之家、拼多多等。

按照胡潤在2019年初的估算,中國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科技初創企業(即所謂獨角獸)有186家,其中,“騰訊系”就投資了30家。隨著這些公司陸續上市,未來騰訊將在數百家中外上市公司中持有重要股份。麥肯錫的數據顯示,騰訊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外管理著600億美元資產。而大約在2018年前后,騰訊所持有的股票價值已達200億美元左右。目前,這些投資貢獻了騰訊集團約1/3的利潤。

不過,騰訊參與的這些投資大多有一個顯著特征,即不管所占股份多少,它基本都采取不干涉政策,放任這些企業獨立自主地運營。這往往令絕大多數接受投資的創業者和經營者十分愉快,也贏得了不少投行、律師的敬意。幾位海外投資人士曾寫道:與騰訊的合作“沒有重新談判,就沒有峰回路轉”,“他們非常有原則,非常開明,是非常得體的中國人”。很難說這種投資風格一定是好事,不過,這著實反映出騰訊的企業文化。

一向低調的馬化騰如今依舊以低調的方式追求著更為宏大的目標。馬化騰曾說,科技有能力去幫助弱勢群體。除了運用數字技術手段為更多人的事業和生活提供更多樂趣、便利和創新之外,馬化騰和他的騰訊也在試圖通過科技手段,讓慈善事業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一切,用騰訊的話來說,就是“科技向善”。

猜你喜歡
馬化騰社交微信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社交距離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向
聽馬化騰聊“數字生態”
偷窺了馬化騰的朋友圈,我才明白:馬云還遠不是對手!
微信
微信
微信
揭秘馬化騰“15項性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