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與葉永烈

2020-07-26 14:25吳東峰
同舟共進 2020年7期
關鍵詞:葉永烈作家歷史

2020年5月16日,互聯網上葉永烈先生逝世的消息不停地刷屏:“當代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葉永烈于5月15日9時30分在上海長海醫院病逝,享年79歲?!?/p>

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凡是有些文化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葉永烈先生大名的。在我們這一輩人心中,葉永烈不僅是廣受小朋友喜愛的科普作品《十萬個為什么》的作者,更重要的是,他后來轉型成一位著名的“紅色傳記文學作家”。

我們這一輩人是讀著葉永烈先生的作品長大的,同時也是讀著他的作品成熟起來的。至今我仍然記憶猶新,在粉碎“四人幫”之后,改革開放之初,僅僅十年時間,葉永烈完成了他從科普到紀實寫作的成功轉型,“井噴式”地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黨史人物與事件的紀實文學作品。

下面就是葉永烈先生下半生部分創作情況:

150萬字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

《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運動”的全過程。

182萬字的長卷《“四人幫”興亡》及《陳伯達傳》《王力風波始末》。

《鄧小平改變中國》,這部作品是關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全景式紀實長篇。

《受傷的美國》,這部作品是關于美國“911”這一改變世界歷史進程重大事件的詳細記錄。

此外,還有《他影響了中國——陳云全傳》《用事實說話》《出沒風波里》《歷史在這里沉思》《走進華國鋒》《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走近錢學森》《美國自由行》等。

他還寫過傅雷、馬思聰、殷承宗、戴厚英、羅隆基、王造時、陶勇、常溪萍、彭加木等。

1989年,葉永烈先生被美國傳記研究所聘為顧問。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的“最佳傳記文學家獎”。2005年10月,榮獲中國首屆“優秀傳記文學作家獎”。

我們這一輩人,更熟悉、更喜歡閱讀的就是葉永烈這一時期寫作的人物傳記。他的作品,“內容廣泛、全面。不僅開辟了獨具特色的‘黨史文學,而且還構成了中國現當代的‘形象歷史”。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是,每當葉永烈較有影響的作品發表,總是過若干年后,才能被作為正能量作品廣為傳播。

葉永烈先生逝世后,陸續接到許多朋友和媒體記者打來的電話,想要我說些什么。他們都想當然地認為,我肯定認識葉永烈先生。其實不然,我雖然從小就讀葉永烈先生的著作,但葉永烈先生在“井噴式”發表作品時,我才剛剛開始從事報告文學創作,只能望其項背而徒生敬羨之情。很遺憾,此生沒有見過葉先生,但還真想起了與葉先生的一次沒有見面的交往。

2007年至2008年之間,我的著作《開國將軍軼事》《尋訪開國戰將》遭遇了兩場名譽權官司,鬧得紀實文學界沸沸揚揚。上?!段膶W報》記者于2008年春以此為例,組織了題為《紀實文學:一不小心踩“地雷”》的專題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和強烈反響。

我沒想到葉永烈先生也參加了這場討論。這是我后來在報紙上看到的。他雖然沒有對我的兩場官司明確地表明態度,但他的觀點則一直影響著我以后的創作。

在《文學報》2008年5月8日的這篇報道中,記者寫道:上海作家葉永烈說起此類文學創作的注意事項頭頭是道:“紀實文學始終要遵循事實的準確,用事實說話;紀實不允許虛構,要腳踏實地,準確記錄;作者不能偏聽偏信,要兼聽則明;還要善于辨偽,引用資料要注意?!?/p>

葉永烈還舉了他為原溫州市委書記、公安部部長王芳整理回憶錄的一件事為例。他說,書中有一段話,提到了當年“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長彭柏山的妻子”。王芳回憶錄出版后,彭柏山子女打電話給出版社,說不是“妻子”而是“前妻”。葉永烈舉這個例子意在告誡我們,紀實文學的寫作一定要下功夫采訪,保證事實的準確,否則就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

2008年秋,葉永烈來到廣州參加南國書香節活動。其時,我的兩場官司都已塵埃落地,一場勝訴,一場敗訴。有記者借此事問葉永烈:“對吳東峰的官司如何看?”葉永烈的回答是:“我知道吳東峰?!彼f:“紀實文學不是虛構文學,要三分寫作,七分采訪。一絲一毫也錯不得,作家采訪寫作真的很不容易?!?/p>

對于葉永烈為我的兩場官司發表的意見,我至今仍心存感念。這是葉永烈先生的寫作準則,也是他的寫作體會和經驗,我也因此在以后的寫作中受益匪淺。

據說,葉永烈先生寫的作品大多都能順利出版。他總結的體會就是,紀實作品沒有虛構成分,要遵循事實的準確,重要史實要百分之百準確。比如《歷史選擇了毛澤東》一書,他做到了凡是毛澤東的話,均注明出處,凡是他自己采訪所得,均注明采訪人物、時間、地點,確實做到無懈可擊。

葉永烈是溫州人,長大后一直在上海工作、生活。溫州人的精明不但表現在經商上,而且也表現在其他方面,如葉永烈對寫作主題的選擇和策劃。葉永烈不但是高產作家,也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作家。

葉永烈說:“我是上海作家,上海的各個時代基本都有作家寫,唯獨缺了黨的誕生地和‘文革發源地這兩部分,我想填補這兩個空白?!?/p>

“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以新的視角,重構了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到共和國誕生的歷史進程,是葉永烈為上海填補黨的發源地寫作空白的巨獻。

《“四人幫”興亡》2009年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2011年人民出版社再版。這是葉永烈為上海填補“文革”發源地創作空白的又一力作。

據有關報道稱,該書共分4卷(初起、興風、橫行、覆滅),25章,近200萬字的篇幅,通過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的個人發跡史,及相互交叉的人生軌跡,深度揭示了來龍去脈,記述了“四人幫”及極左路線給黨和國家造成的巨大損失,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以及黨和國家與“四人幫”殊死搏斗,并取得最終勝利的可歌可泣的歷史。

葉永烈努力追求觀點的正確,努力追求史實的準確,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真相,為后人留下了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真實記錄。

這是葉永烈潛心三十春秋,經過多次修改和補充完成的嘔心瀝血之作。為了這套書的出版,葉永烈收集了大量歷史文獻、檔案材料,采訪眾多當事人。從采訪陳伯達,到采訪關鋒,再到采訪王力、戚本禹?!拔母铩敝檎?,除了戚本禹外,其他都已作古,采訪者葉永烈仍在不停地寫。

“四人幫”興亡的歷史,在葉永烈的筆下,經過一次次修訂、一次次增刪、一次次補充,變得更加真實、客觀、全面、完整,同時又不失細致、生動、深刻與尖銳。

葉永烈晚年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重寫此書,希望通過對于“四人幫”興亡史的深刻揭露,批判極左思潮,防止“文革”卷土重來。他在一次談話中說,對于90后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可能連“四人幫”的名字都認不全,但對于我們這些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來說,這是一段永難遺忘的記憶。2014年,葉永烈的《“四人幫”興亡》(增訂版)》出版了。

就在這一年,葉永烈決定將自己的創作檔案無償捐給上海圖書館。捐獻資料包括手稿、采訪本、采訪錄音、名人書信、照片等共計40箱。據說一卡車都裝不下。其中光錄音磁帶就有1135盤,每盤磁帶都清楚注明哪年哪月哪日采訪某某人,總目錄則更加詳盡,子條目也清清楚楚。

這批數量龐大的捐贈文獻將以“葉永烈專藏”的名義,在上海圖書館永久收藏,供后人交流利用。葉永烈那天十分高興,他慶幸地說:“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在我故世之后,在墓碑上可以書寫:請到上海圖書館找我!”

“請到上海圖書館找我!”葉永烈先生的貢獻,將成為照亮一段歷史的燈盞。

(作者系文史學者)

猜你喜歡
葉永烈作家歷史
作家的畫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葉永烈:食品科普創作的一面旗
那個為我們回答“為什么”的人走了 緬懷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先生
新歷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