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訓文化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2020-07-27 22:48褚洪敏
寧夏黨校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社會治理基層文化

褚洪敏

摘要:近年來,家訓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傳統家訓文化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文化資源,在立德修身的道德教育、內和孝親的治家之道、親仁愛眾的倫理觀和積極入世崇廉尚潔的為政之道等方面提升著基層社會治理的層次和成效。家訓文化助力基層社會治理要注意三個方面問題,一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擇取家訓文化的積極因素;二是要注重發揮家訓文化的非制度化作用,將家訓文化融入鄉規民約,助力軟法之治;三是要以法治思維燭照傳統家訓文化,實現道德教化與法治精神的融合。

關鍵詞:傳統家訓;文化;基層;社會治理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991(2020)04

近年來,家訓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十九屆四中全會中指出:要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注重發揮家庭家風家教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這既體現了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的新動向,也標志著我們黨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眰鹘y家訓文化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文化資源,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需要研究傳統家訓文化的治理功能,將新時代家訓文化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中,以家訓文化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層次和成效。

一、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文化思維

在現代國家和社會治理中,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價值理念和意識形態發揮著重要作用。十九屆四中全會中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國家和社會的治理的現代化離不開以傳統家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家庭家教家風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基點,我們要以家訓文化小切口把握社會治理大邏輯。

(一)文化是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近年來,文化作為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與社會治理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文化不僅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社會治理不僅要有社會制度層面的保障,更需要有價值理念的認同。文化作用于國家和社會治理的主要機制就是在全社會樹立普遍認同和遵守的共同價值觀。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會有什么樣的國家治理體系,有什么樣的治理體系就會形成什么樣的文化,任何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鞏固和發展都需要有相應的文化理念提供保障。所以,當今世界許多國家越來越達成了這樣一種共識:要實現國家的有效治理必須將文化發展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有機融合起來。從當前我國的社會治理實踐來看,文化的社會治理功能也日益凸顯。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隨著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整個社會的利益格局也面臨著深刻調整。如何對待利益的分化與整合,如何協調利益沖突,促進利益資源的再分配,是社會轉型過程中急需面對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些矛盾沖突,僅僅依靠政治、經濟、法律等手段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加強文化因素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歷史和現實證明,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絕不能忽視本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必須建立在本土歷史文化的基礎之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蔽幕亲钌詈竦能泴嵙?。治理的現代化并非西方化。我們要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但更要善于從自己的文化傳統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中國治理的現代化既不是摒棄本土的現代化,也不是盲目的西方化。當代中國社會治理的創新,必須走出現代化與本土化的二元思維?!皬谋举|上講,個人要自由,社會要秩序,所以國家和社會治理的關鍵就在于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實現自由與秩序的適當平衡?!盵1]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則是為了實現個體的幸福安康和社會的和諧有序。而傳統文化就是教給我們如何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個人與自我的關系,以自我的修身立德為基點逐步往外推,由個人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從而實現社會和天下的“大同”。由此可以看出,傳統文化與社會治理之間有著諸多契合之處,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治理智慧,是人們追求善治的豐富精神土壤。傳統家訓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在大眾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而形象的體現,這些年來隨著國家和政府的重視,也越來越深入地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文化資源。

(二)家庭家風家教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基點

社會是由無數個體和家庭組成。個人和家庭和諧了,社會才能真正和諧穩定。從這個角度講,家庭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基點。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將家庭、家風建設放在了國家和社會治理的戰略高度,不止一次指出:“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笔艑盟闹腥珪灾贫然男问皆俅螐娬{:要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這既是重視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來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信號,也是黨的社會治理經驗的新探索。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家訓文化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歷史傳統。孟子講:“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盵2]在中國古代社會治理中,除了皇權政治的顯在治理之外,家族統治的潛在治理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中國古代社會的封建專制特點,再加上古代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皇權往往無暇顧及基層鄉村,所以一直有著“皇權不下縣”的治理傳統,基層社會治理主要依靠傳統的宗法關系網絡,依靠廣大的鄉村精英和家族進行統治?!叭魏紊鐣雽崿F正常運轉必須利用幾種或某種整合方式有效整合各種社會關系,使社會各部分良性互動,從而形成某種穩定度”[3]。而在傳統社會中,作為家庭成員精神和情感的歸屬、生產和生活的共同體的家庭是社會整合的最重要途徑。以家庭為本位,通過宗法制度的一系列規范延伸到家族乃至社會,進而天下,從而達到基層和國家治理的有效整合。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都離不開家庭及以傳統家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

盡管當今家庭在家庭規模、家庭結構、家庭關系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遷,但是家庭作為基本的社會細胞沒有變,家庭仍然是連接個體和社會的重要橋梁,不管社會發生多大變化,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家庭這個平臺和港灣。而且社會的家庭治理的基本特征也沒有改變,家庭的核心任務仍然是培育和塑造家庭成員的正確價值觀;家訓起作用的根基仍在,家訓文化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其人倫親情關系和價值理念已經內化到中華民族的靈魂深處,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存在,家庭和家訓文化在提高國民素質、維護社會安全和穩定方面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以家庭建設推動社會治理要把握兩點:一方面要重視家庭教育這個源頭教育,強化家庭主體責任。另一方面,也要發揮黨和政府的引領作用。牢牢抓住家庭這個社會治理的基點,發揮家庭的社會整合功能,以家庭這個小切口撬動社會治理這個大宇宙,才能真正形成家風、民風、社會的良性互動。

二、家訓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傳統家訓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治理智慧,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文化資源,現代基層社會治理應從家訓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和智慧,從而實現以家庭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的目的。

(一)立德修身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涵養人性根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主體素質

傳統家訓從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出發,以人格塑造和道德養成為目標,把家庭作為道德養成的重要場所,重視立德修身的道德品性教育,并以家庭為基點不斷往外延伸拓展,最終實現個體的和諧和社會的穩定。傳統家訓非常重視子女的道德品性教育。立德做人始終是家訓提出者論述的中心話題。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德修身是第一位的。要想成才必先成人。家訓中有很多對個人道德修養的探討,不僅體現了對修身立德問題的理性認識,也提供了許多立德做人的方法和指導。如諸葛亮家訓把自己多年做人做事經驗的深刻總結以書信的形式告訴孩子,君子之行當“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人修身立德應當做到兩個字:靜和儉。只有清心靜氣、戒惰節儉,才能成就個人道德。要做到這點,還需讀書立志。許多家訓都把勸誡子孫讀書立志作為重要的家訓。如諸葛亮的《誡子書》中講道:“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币鲆粋€有德行的人,必須處理好學、才、志三者之間的關系。王祥在臨終遺訓中對子女提出的“信”、“德”、“孝”、“悌”、“讓”的五條家訓更是道出了立身做人的根本。顏之推也把子女品德教育放在非常重要位置,主張要重視子女的早期教育,指出“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盵4]如果從小就不好好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的驕橫傲慢習氣一旦養成,父母就很難對他進行教育。等到子女長大成人,終究會道德敗壞。顏之推還從行業技能對個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性來鼓勵通過勤學來立身于世,不能靠祖上的蔭蔽,“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盵5]他既反對靠祖上蔭蔽坐享其成,也反對“使汝棄學徇財”,讓子女放棄學業以賺取錢財,即使能夠讓父母豐衣足食,當父母的也會寢食難安。他告誡子女應該“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6]繼承顏家祖輩相傳的讀書傳統。傳統家訓這種重視孩子道德品性教育、讀書立志的耕讀傳家的傳統對于今天的家庭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以個人品德養成和人格塑造為基礎的家庭教育仍然是今天努力的方向和把握的重點。由于社會的高度競爭化導致家庭教育越來越功利化,家庭教育的嚴重缺位問題和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仍然存在。不少家庭把目光主要放在了子女升學和賺錢上,對子女的道德人格教育問題往往不太重視。傳統家訓告訴我們:要想孩子成才立業,首先應該學會做人,做人是第一位的。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起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作用。像顏之推、諸葛亮、王祥等的子孫為什么能夠遵照家訓去做,關鍵是家訓的制定者、家族的家長們都能夠身體力行,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其家訓本身就是他們家訓制定者人生經驗的總結,更是身體力行的箴言。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學會了如何去做人做事。直到今天,這種“以德為本”、“讀書立志”、“耕讀傳家”的價值理念和優良傳統仍然是今天的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資源和營養,對于培養基層社會治理的主體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二)內和孝親的治家之道有利于形成基層社會文明新風尚

當今社會,家庭作為個體生存發展的環境、作為社會的基本細胞發揮著重要作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和諧了,社會才能和諧。傳統家訓非常注重對家庭內在的控制和治理,傳統家訓中蘊含的內和孝親的齊家之道有利于在基層社會形成溫情脈脈的現代文明新風尚。

傳統家訓認為,夫婦、父子、兄弟,此“三親”者,乃“人倫為重者”。在一個大家庭里,首先要重人倫,重視血緣親情。傳統家訓歷來重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其中,孝悌在這幾種人倫關系中處于主導地位。孝是為人子女對長輩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如《龐氏家訓》中講:“君子之孝也,忠愛以敬”。孝親貴在一個“敬”字,孝親不僅要在物質上滿足父母的需求,更要在精神上滿足父母的需求。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倡導孝親的傳統美德有利于家庭關系的和諧,對于解決當年農村的養老問題具有重要借鑒價值。特別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地擺在人們面前。孝養的問題可以隨著社會福利制度的完善予以制度化解決,但孝敬的問題必須依靠依靠人的道德素質的提升來完善。而傳統家訓中的孝敬思想可以給我們提供道德的滋養。

悌是兄弟之間的行為規范。傳統家訓認為家庭之間以和順為貴,兄弟之間應相親相愛。如顏之推認為,一個人要廣施恩惠,首先應該善待自己的親人,兄弟之間的相親相愛對于治家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兄弟不和睦,會產生一連串的破壞效應,不僅影響整個家族的和睦,還會導致群體敵視,如顏之推所講:“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疏薄;群從疏薄,則僮仆為仇敵矣?!盵7]兄弟之間如此,妯娌之間也是如此,應該以寬恕仁愛之心去處理事情。所謂家和萬事興。家庭關系就要如《程氏家訓》中所講的那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要和,朋友要信,這是為人的本分。社會治理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都可以最終歸結為人心的治理,人心的治理是最根本的治理。以孝悌為軸心的家庭倫理道德通過對人的精神塑造和價值引領可以起到人心治理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化解家庭矛盾,協調社會關系,還可以喚回失落的人心,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讓大家在精神認同中回歸倫理、回歸家庭。

內和孝親的的齊家之道說到底其實是傳統家訓的人倫情理所在,這種家訓文化不僅影響家庭成員的精神品格和行為,也必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公序良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要實現這樣的社會治理目標,必須在基層社會治理中融入內和孝悌的齊家之道,以家庭建設為基點逐步往外拓展推進。

(三)親仁愛眾、睦鄰親鄰的倫理觀有利于重塑現代基層社會倫理

如何處理好與鄰里之間的關系也是傳統家訓的一項重要內容。所謂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關系是家族的重要社會關系。傳統家訓不僅要求家族內部要相互扶持、患難與共,鄰里之間也要和睦相處。過去鄉里人往往聚族而居,大家整天抬頭不見低頭見,處理好鄰里關系非常重要。許多家族往往通過族規家法要求家族成員予以遵照執行。如徽州最早的家訓績溪王氏的“十條家范”其內容就涉及“敦孝友、睦宗族、恤孤寡、勤生業、戒爭訟……重家學”等內容,這十條家范講述的就是績溪王氏宗族之間和睦相處、守望相助的場景。如果鄰里有困難要伸出援助之手,扶危濟困。如曾國藩就曾經告誡子孫:“有錢有酒款遠親,火燒盜搶喊四鄰,戒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也?!盵8]《顏氏家訓》中講:“親友之迫危難也,家財己力,當無所吝;若橫生圖計,無理請謁,非吾教也?!盵9]范仲淹要求族人要“憐恤孤寡貧”,他還創辦了救濟貧困族人、救濟災民的范氏義莊。鄰里之間要寬容禮讓,以和為貴,著名的“六尺巷”故事就生動說明了這一點。鄰里之間要明德至善,如果出現矛盾糾紛應該及時予以調解化解,避免矛盾升級。所以,在傳統家訓中一直有著“止訟”、“息訟”的理念。如《袁氏世范》中講道:“居鄉不得已而后與人爭,又大不得已而后與人訟?!盵10]同樣的,如果有恃強凌弱、破壞宗族團結和鄰里關系的做法,就會受到家規族訓的嚴懲。這些家訓家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準法律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矛盾,起到了穩定地方社會秩序的作用。

傳統家訓中親仁睦鄰的倫理觀對于重塑基層倫理、重建鄰里之美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來的鄉土由“熟人社會”慢慢變成“半熟人社會”或者叫“無主體熟人社會”[11],人們普遍把夢想投注在對城市的憧憬之上,城市取代鄉村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原來在熟人社會里鄰里之間是命運共同體的關系,由于有輿論壓力和面子等存在,人們還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現在大家不在乎不關心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根本不打算在鄉村生活。受市場經濟和西方價值觀影響,原有的溫情脈脈的鄉村社會逐漸為利益和金錢所代替,各自為政的原子化狀態加劇,往日鄰里之間的溫情被赤裸裸的金錢利益所代替,鄉村倫理道德被踐踏,道德嚴重失范,鄉村倫理重建面臨巨大壓力。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鄉村振興最根本的是文化振興,深層次的問題還是文化問題。文化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雖然鄰里關系對家風的約束減弱,但是其發生作用的根基仍然存在。要解決鄉村發展問題,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優化道德環境、改善世俗風尚同樣重要。所以,當下為營造積極健康的發展環境,重建鄉村倫理仍然是當下重要的任務。而傳統家訓中的親仁睦鄰的倫理觀無疑是重要的文化資源。

(四)積極入世、崇廉尚潔的為政之道有利于提高基層社會治理功效

當前基層社會治理中,基層干部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在這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基層干部作為國家下潛基層社會治理的關鍵,如何利用手中權力執政為民廉潔奉公,如何整合分配資源、協調各方利益訴求等,這些都考驗著基層干部的官德和官責。目前來看,基層社會治理中公共權力的任性與私人領域交往的利益化仍然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典型社會問題。有的領導干部貪污受賄,目中無法,有的基層干部橫行鄉里,小官巨貪,完全喪失了底線和原則。大家知道,權力一旦失去制約就會無限擴張和膨脹,最終會讓持有權力者葬身于權力的漩渦之中。我們必須從權力制約的角度著重解決好基層干部的道德修養問題,從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功效。除了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之外,我們還應從基層干部家風建設的角度尋求不想腐、不愿腐的思想根基。

家庭不僅是培養道德規范的第一場所,也是養成公共性思維和公共精神的重要陣地。[12]傳統家訓雖然論述的多是家庭私域的內容,但也不乏涉及公共領域的為政之道。由此形成的良好家風家訓無疑為家庭成員的從政者夯筑了從政的第一道防線。這些優良的家訓大都倡導積極入世的理念,強調家國天下的情懷與責任擔當,主張入世不為稻粱謀,不為一家一姓盡忠,要為國為民建立事功。如漢陰《沈氏家訓》中要求族人“致君澤民,吾儒分內事耳”,強調為官的責任意識?!妒焦啪帯穭t專門列出專章告誡子孫要恪守為政之道,有的如顏真卿雖多次被“貶居遠方“,仍然“終身不恥”,身處逆境仍然堅守為官從政底線,“政可守,不可不守?!盵13]有的以身作則告誡子孫在義與利的取舍上要堅守道義底線,“君子茍無以利害義,則辱何由至哉!”[14]這些家訓在公與私、義與利的取舍上給出了明確的價值判斷,讓從政者從家庭這個人生的起點處就自覺樹立起獨立、擔當、積極入世、廉潔的優秀品格和自律意識,無形中有助于政治倫理和行政倫理的培育與養成,家庭也在無形中扮演了從政者保護者的角色。

可以說,家庭中的良好家訓家風對于從政者的塑造和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比如歷史上的瑯琊王氏家族之所以長盛不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清廉持家、廉潔從政的優良傳統。西漢時期王吉“世名清廉”,居官時“不蓄余財”,“去味家居,亦布衣蔬食,天下服其廉”[15]。如魏晉時期王祥,位居高位,卻“家無宅宇”,臨終前設下遺囑喪事從簡。據統計,瑯琊王氏家族中入朝為官者很多,但大都留有清名。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良好的家風建設無形中可以凈化從政環境,讓家庭成員中的從政者潛移默化地受到家風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指出:習近平講道:“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黨風、政風、民風、家風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黨風政風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堡壘往往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家庭是溫馨的港灣,同時也是滋生腐敗的溫床?!皬慕陙聿樘幍母瘮“讣?,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干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領導干部不僅在前臺大搞圈錢交易,還縱容家屬在幕后收錢斂財,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有的將自己從政多年積累的‘人脈和‘面子,用在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盵16]要推進反腐敗斗爭逐步走向深入,必須將預防腐敗體系的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牢牢抓住家庭這個紐帶。領導干部也要發揮頭雁效應,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管好自己的同時,管好自己的家人。

三、家訓文化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家訓文化助力基層社會治理,要處理好幾個關系問題:要處理好傳統家訓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觀的關系,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擇取家訓文化的積極因素;要處理好傳統家訓文化與鄉規民約的關系,將家訓文化融入鄉規民約,助力軟法之治,注重發揮非制度化作用,使用非強制的柔性手段達到社會善治的治理方式;要處理好傳統家訓與現代法治沖突與結合的問題,以法治思維燭照傳統家訓文化,實現道德教化與法治精神的融合。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擇取家訓文化的積極因素

中國傳統家訓文化內容繁多龐雜,既有積極性因素,也有一些封建的糟粕,需要我們用現代的眼光予以批判繼承。特別是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去擇取傳統家訓中的積極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然而在家訓文化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些地方盲目跟風,對傳統家訓文化不進行辯證分析就直接拿來用于基層社會治理中,這就導致封建沉渣在鄉村基層泛起,讓對傳統家訓文化沒有辨識能力的人們產生思想的混亂,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傳承。如對傳統孝道文化的利用方面?,F在有不少地方提倡“以孝治村”,就把傳統孝道思想不假思索地一股腦地運用到基層社會治理中。如有些地方就把“二十四孝圖”堂而皇之地畫在村莊墻壁上,讓村民和孩子直接仿效。殊不知中國傳統孝道文化中雖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去弘揚傳承的地方,如做人要有孝心,要對父母心存感恩之心。但是有些具體要求和表現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生活,需要我們用現代的眼光進行道德的審視與價值評判。大家知道,傳統孝道思想是為了維系和服務古代宗法社會的道德規范,受古代專制制度的長期影響,傳統孝道不可避免地被融入了大量維護封建專制、壓抑人性的腐朽因素。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思想,就體現了孝道的畸形化與夫權的絕對化。特別是隨著近現代以來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這些思想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的倫理準則。如果不加分辨地一味講究“愚孝”,對有封建余毒的愚孝思想照單全收,那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警惕的地方,在這方面我們不能犯教條主義的錯誤。傳統文化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的,我們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如在孝道傳承方面,我們要看到孝道仍然是協調家庭和社會生活的重要道德準則,我們要深入挖掘孝道的根本精神,將孝道的根本精神與歷史中出現的種種具體要求區分開來。并且結合時代的新進步新發展,將傳統家訓與現代文化生活更好地融通起來,在此基礎上補充拓展和完善傳統家訓的內涵,從而增強其在新時代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二)將家訓文化融入鄉規民約,助力軟法之治

在基層社會治理中,要正確處理好家訓文化與村規民約的關系。要善于使用非強制性的柔性手段,以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將法治思維與規則意識落實到村民心中,從而達到社會善治的目的。家訓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雖然重要而獨特,但并不是萬能的,也不是無限的。要善于發揮家訓的柔性特征,將其融入鄉規民約,助力軟法之治。如探索家訓文化融入村規民約的方式,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家訓文化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讓村民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上,而應該在此基礎上結合各自鄉村實際,將基本的道德規范融入到村規民約中去。所謂村規民約,指的是從村民日常生活所熟悉的邏輯中形成和生長起來的村民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規范,是鄉民自動自發制定的介于道德和法律之間的自治規范,內容比家訓要廣泛,往往涉及鄉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治安、經濟、社會、教育、禮俗等問題。村規民約相當于一個村子的“習慣法”,是鐫刻在村民心中的法律。如中國最早的成文鄉約是陜西藍田吳大鈞制定的《呂氏鄉約》,它制定的目的就是為了使鄉里人能夠相互幫助,互相勸善戒惡,通過“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從而達到人與人之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理想境界。為了讓這些辦法容易實行且持久,鄉規民約還建立了相應的組織作為保障。與法律等硬約束不同,村規相約是鄉里人自發制定的習慣法,旨在從身邊最近處的善行做起,化解村民各類糾紛,以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達到道德育人的目的。這種使用非強制的柔性手段達到社會善治的治理方式實際上是鄉村的一種軟治理。

鄉規民約在今天的意義和價值就在于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我們要善于尋找家訓文化與鄉規民約的契合點,從而發揮二者的最大合力。家訓文化雖然重點是調節家庭內部成員的行為規范與準則,但是它的適用性卻遠遠不止適用于家庭內部,還可以拓展到家庭與家庭、宗族與宗族之間。家訓文化旨在關注人的心靈,關注人的情感歸屬與精神危機。其倡導的人倫親情關系可以讓我們在物欲橫流的世俗中真切感受到家的溫暖,情感的交流。雖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越發達的地方,人情越來越淡薄,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和緊張感越來越濃厚,但是,家訓文化發生作用的土壤還在。在工具理性占據主導地位、價值缺失的現代社會,人們的內心深處比任何時候更渴望幸福與溫暖。而家訓的重要價值就在于將陌生人社會變成熟人社會,讓人性回歸,將人生向上的意義提起來。這種“人生向上的意義”就是文化的理性精神,“這種文化理性精神是鄉村建設在社會文化層面上的更為廣闊的民族精神支撐,要進行鄉村建設,必須弘揚和貫徹理性精神?!盵17]這種文化理性精神極易形成情感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善于把這種文化理性精神融入到鄉規民約中,融入到鄉民的道德生活和價值追求中,讓它成為鄉里人普遍遵守的自治規范,從而發揮其獨特的潛移默化的直抵人心的影響力。當然,我們也應該注意一點,在探索家訓文化融入村規民約的同時,也要在村規民約中注入民主與現代的因子,重塑現代村規民約,既發揮其具體靈活處理民眾日常生活的優勢,又能遵守法規,實現二者的有機協調,從而發揮最大治理合力。

(三)以法治思維燭照傳統家訓文化,實現道德教化與法治精神的融合

大家知道,家訓文化的柔性特征可以彌補法治的短板,特別是在一些法治功能觸及不到的領域,家訓文化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從源頭上減弱或降低犯罪的幾率和動機。但是,這并不等于說,家訓可以替代法律,或者無視法律。我們不能過分夸大家訓文化的道德教化力量,不能走道德理想主義的老路。一方面,我們要看到,家訓屬于道德文化范疇,是法治的重要來源,可以起到涵養法治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明確一點:國家和社會的治理不僅需要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也需要發揮法治的規范作用。家訓不能逾越法律,無視法律,我們必須以法治思維燭照傳統家訓文化。大家知道,中國傳統大家族的家規中有一套嚴厲的“家法”和“家規”,一旦有人違犯就會受到嚴厲的懲處。古代大家族的這套獨立的裁判和懲戒權在對子孫德化教育、行為規制方面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應該警惕的是:這套家法家規中的有些方面顯然是與現行法治精神相違背的。如對于違犯家規行為的處罰方面,由于在等級森嚴的傳統社會中,族人少有個體權利和自由,再加上缺少國家監管,有些家族無視國家法律直接動用私刑,比如對于偷盜者或者失德女性濫用私刑,棒打致死或者將女性陳潭等,都是不符合現代文明和法治規范的。從這個意義層面上來講,傳統家規家法家訓必須進行現代性轉化,必須以法治思維燭照傳統家訓文化。家訓文化決不能違背現行國家法律規范,這是最基本的底線。

《論語為政》中講道:“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爆F階段,我們要解決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諸多問題,必須走禮法融合之路,一方面借助道德教化,將人生向上的意義提起來,與此同時借助法治的力量,將道德教化與法律規范結合起來,引導村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以自治為基礎,德治為支撐,法治作保障,一體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家訓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過多地苛求它。應注重發揮其精神性方面的作用。在數千年的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文化治理擔當著重要角色。但是,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影響和制約基層社會治理的不僅僅是文化因素,它還受到政治經濟等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所以,我們必須將基層社會治理放在國家治理的大背景下來審視,發揮多方合力,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之路。

參考文獻:

[1] 張旅平,趙立瑋.自由與秩序:西方社會管理思想的演進[J].社會學研究,2012(03):23.

[2] 史次耘,注,譯.孟子今注今譯[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186.

[3] 趙晨祎,梁春節.關于家庭在當代中國社會整合中的重構的思考[J].青年與社會,2014(16):261.

[4] 顏之推.顏氏家訓[M].北京:中華書局,2016:7.

[5] 顏之推.顏氏家訓[M].北京:中華書局,2016:101.

[6] 顏之推.顏氏家訓[M].北京:中華書局,2016:125.

[7] 顏之推.顏氏家訓[M].北京:中華書局,2016:19.

[8] 曾國藩.曾國藩全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83.

[9] 顏之推.顏氏家訓[M].北京:中華書局,2016:190.

[10] 宋·袁采.袁氏世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85.

[11] 吳重慶,姚中秋,吳 寧.儒學與中國基層社會重建[J].天府新論,2015(3):152.

[12] 王淑琴.家風建設: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益滋養[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43.

[13] 劉勛建,主編.沂蒙古代名人家訓[M].濟南:濟南出版社,2017:135.

[14] 黃懷信,譯,注.大戴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157.

[15] 漢·班固.漢書·王吉傳(卷七十一)(第十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2,3068.

[16] 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1月12日)[N].人民日報,2016-05-03.

[17] 朱人求.文化實踐與文化重構——梁漱溟鄉村建設的文化哲學闡釋[J].中華文化與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20年論文選集(第一卷)[M].福州:鷺江出版社,2011:214.

責任編輯:任德靖

猜你喜歡
社會治理基層文化
基層巡覽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水泥處理的基層和亞基層再生瀝青性能研究
誰遠誰近?
社會轉型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踐和經驗研究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走基層
基層治理之路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