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系統化理論開展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探討

2020-07-28 08:58伍志偉劉永琦薛娜顏春魯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立德樹人課程思政

伍志偉 劉永琦 薛娜 顏春魯

[摘要]:“課程思政”作為新時代思政教育的重要補充和拓展,在貫徹“立德為先、樹人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醫學微生物學課程特點和授課對象,通過教學內容和知識要點的系統化梳理,挖掘和提煉課程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素材與課程內容有條不紊地關聯起來,形成一個有血有肉的整體,從而將思政內容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整合于系統化的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課堂中,以期實現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系統化理論;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034-02

“課程思政”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關于人才培養的綜合教育理念和思想指導原則,其主旨是要求所有課程在充分挖掘知識體系所蘊含的思政德育元素的同時,將學術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構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維教學目標和全課程育人體系,促使所有教學活動都肩負起立德樹人的功能、全體教師都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實現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同頻共振,完成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5。醫學微生物學作為臨床醫學本科及其相關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具有系統性強、內容廣泛、邏輯緊密、知識更新快等特點。因此,結合課程特點、專業設置、培養對象、就業崗位等因素,以教學大綱、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為指導,對課程內容和知識點進行科學梳理,在教案設計、課件制作、課堂講授、媒體應用等方面進行合理規劃,建立系統化的醫學微生物學教學模式。同時,以醫學微生物學課程內容為基礎,從中尋找和挖掘相應的思政元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其嵌合于課程內容和教學,從而建立系統化的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體系,以期達到專業基礎課和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目的。

1系統化教學理論及其必要性

1.1系統化教學原理。系統化教學就是應用反饋原理、有序原理和整體原理,從學科理念、教學內容、專業背景、教學環節及學生能力培養等各個角度將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系統化。簡而言之,就是在教學中,將授課內容通過學科交叉、知識整合、邏輯推理等方式將其來龍去脈交代得井井有條,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達到理解和實踐應用的目的"。目前,系統化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中藥學、神經病學、高等數學等課程,在促進教師教學理念轉變、專業知識拓展、教學方式改善及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開展系統化教學的必要性。在國家提出高?!半p一流”建設目標,提高一流本科教學,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郭文革教授指出受教學系統化設計和在線教學兩大潮流的影響,大學課程早已不再是一種模糊的“經驗”安排,而是經過詳細設計的、師生生生持續交互的動態生成課程。無論是現在提倡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還是MOOC、SPOC、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新教學模式,都有賴于對課程的精細化設計;通識教育、交叉學科、創新人才培養等各種人才培養目標,也無一例外要依靠課程去具體落實。一定要從系統工程的視角,對大學全部課程進行精細的系統化設計,以教學大綱、教學活動、教學評價為抓手,才能有效地推動教學模式改革,提高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

2醫學微生物學系統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在文獻研究和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應用系統化原理將醫學微生物學課程從知識體系、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教學方式、課堂組織和教學反饋與評價等幾個方面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相互關聯、層次清晰、內容豐富、前后呼應、脈絡明確、主次分明的復雜有序整體,集知識性、趣味性、活躍性和邏輯性于一體。通過內化知識體系、教學思路系統化、明確培養目標、教學內容系統化、課程教案系統化、教學課件系統化、課堂講授系統化等環節,從而建立醫學微生物學系統化教學模式圖。

3系統化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

目前,專業課思政教育沒有具體可借鑒的框架和模式,其思政元素需要專業課教師依據個人特點、文化底蘊、課程內容、專業背景、教學設計等,利用書籍、期刊、網絡等資源去挖掘、查找和探索切合內容、知識點等的思政素材,將其與課程內容有條不紊地關聯起來,從而將思政內容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整合于專業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根據醫學微生物學的課程特點、教育對象、專業特色,本教學團隊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探討建立系統化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體系。

3.1細化教學內容

醫學微生物學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既有細菌學內容,也有病毒和真學內容。針對本科教育階段的要求,教師必須明確教學內容,對教學要做到內容熟知、邏輯清楚、表述流利、層次分明,才能對所授內容有的放矢。譬如:在細菌形態大小與結構部分,其內容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細菌在顯微鏡下三種典型形態、基本結構和特殊結構,熟悉大小、細菌排列方式、特殊形態及結構與醫學之間關系等;從邏輯而言,由表及里、由淺人深,是一種遞進關系;層次而言,形態、大小、結構(基本結構和特殊結構)。既符合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程序和規律,又體現事物內部之間的相互關聯,將知識、哲理和實踐有機結合,形成了科學、規范、合理的意識形態,從而達到知識體系化、層次清晰化和內容明確化的目的。

3.2設計課程思政位點

課程思政元素的引人必須要以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為載體,在明確和掌握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所涉及的教材編排、層次結構、組織內容、專業知識點的基礎上,通過網絡資源、文獻檢索和學科討論等途徑,依據個人文化底蘊和對內容的駕馭能力,在教學內容中準確定位和尋找思政元素融合的知識位點。譬如,在醫學微生物學緒論中講授微生物學奠基人巴斯德部分時,以其細菌學研究背景為思政元素切人點,通過講述人物生平故事,闡述其應用曲頸瓶實驗證實葡萄酒變酸、發酵的本質及其對微生物學事業中所做的貢獻和成,讓學生領會他對科學的執著情懷和奉獻精神。

3.3發掘課程思政元素

設計好課程內容中相應的思政位點后,如何切入恰如其分、富有蘊意、風趣幽默的思政元素,是體現課程思政的關鍵點。對于同一思政位點,可以融入多種不同的思政元素。依據專業特點、學情分析和教師個性特征,對同一思政元素可以找到多個切合的思政位點。所以要在熟悉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數據庫資源和網絡資源查閱和篩選適合內容和個人特征的思政元素,才能使二者有機融合,達到醫學微生物課程思政教育多方位、多基點、多融合目的。例如,在細菌細胞壁結構部分,從其組成而言,革蘭陽性菌化學組成是由肽聚糖和磷壁酸,進一步細分肽聚糖又由聚糖骨架、四肽側鏈和五肽鉸連橋組成,磷壁酸又由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組成,這一位點既可融人整體和部分之間的復雜關系,又可將結構決定功能引入,折射青霉素作用的機制,從而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政要點。

3.4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的融合

設計好課程思政位點和篩選到合適的思政元素后,將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課程內容中,讓人覺得思政元素的引人不顯贅述和別扭,體現“潤物細無聲”的美感,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充滿趣味性、知識性,樸實、生動地教育和感化學生,這是課程思政的至高點和價值取向。對于同一思政位點、同一思政元素,往往因為個人語言的組織、表述和切入方式的不同,所體現的課程思政效果差別萬千。課程思政的目的是通過專業課程融入思政教育,進一步補充、拓展和加強思政教育的功效,從而發揮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光環作用。因此,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之間不是一種的簡單組合和隨意編排,而是在熟悉和明確專業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巧妙的設計、語言的潤色、恰當的切入、風趣幽默的表述等方式,使其充滿寓意、情境和教化意味,從而達到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3.5教學效果檢測與評價

通過細化教學內容、設計課程思政位點、發掘思政元素和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后,將其生動、活潑的展現于課堂教學,實現專業課課程思政的目標還需要通過情景教學、課堂討論和效果檢測等多種方式來反映課程思政的實際效果。系統化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檢測主要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來進行。課前主要體現在教師層面,從教師的教學方案設計、多媒體課件、思政元素融合等方面著手,先在教研室內部進行試講、討論和完善,然后邀請校內外專家進行指導和完善后進人課堂環節;課堂環節主要通過課堂氛圍、教師聽課、知識駕馭、實踐操作、課堂問答、課堂紀律、隨堂測驗等方式展開;課后以學生、教師和專家為主體,進行意見反饋、討論和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與推廣,最后進行數據分析得出完整的評價結果。以評價結果為指導,總結醫學微生物課程思政方案、實施和效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完善和補充建立相應的課堂教學模式。

4結語

“課程思政”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產物,其核心要義就是專業課程通過深人挖掘學科中蘊含的思想政治資源,充分發揮每一門課程的育人功能和每一位教師的育人職責,推動專業課和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實現“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以“立德樹人”為基點,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立志為國奮斗終身的復合型人才為已任。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思想道德和專業知識培養,實現“立德樹人”的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初文華,張健,李玉偉.理工科專業基礎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以《水力學與泵》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30).

[2]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2018(3).

[3]裴晨晨.淺析高校開展"課程思政"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決策咨詢,2018(4).

[4]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思想理論教育止半月綜合版),2017(7).

[5]徐啟江,周波,閆海芳.“分子生物學”課程思政教學探索.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11).

[6]康磧.整體化思維系統化教學凹].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5(4).

[7]WalterDick.AndreaC.Young.RobertA.Reiser.DoSuperiorTeachersEmploySystematicInstructionalPlanningProcedures?ADescriptiveStudy[J].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1998,46(2):65-78.

[8]伍志偉,劉永琦,薛娜,顏春魯.醫學微生物學系統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教育現代化2020,7(40):67-69.

[9]佚名.高等教育質量控制的三個環節:教學大綱、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J].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2017(11).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GX2020-101)作者簡介:伍志偉(1976-),男,甘肅省隴西縣人,桂林醫學院,副教授、博±,微生物分子生物學

通訊作者:薛娜(463783762@qq.com)

猜你喜歡
立德樹人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立德樹人視閾下的服務型基層黨支部構建方式探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