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排螺旋CT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診斷價值分析

2020-07-28 08:58陳寧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肺動脈例數肺栓塞

陳寧

[摘要]:目的總結應用64排螺旋CT診斷急性肺栓塞的臨床價值;方法分別采用64排螺旋CT和常規MRI對肺栓塞的患者開展診斷,分析診斷結果;結果64排螺旋CT診斷的掃描時間短于MRI,圖片質量和肺動脈栓塞的顯示率無顯著差異(P>0.05),其中急性肺栓塞共25例,慢性栓塞共13例,單側栓塞共18例,雙側栓塞共30例;結論將64排螺旋CT應用在急性肺栓塞的診斷中,檢出率高、用時短,影像征象明顯。

[關鍵詞]:急性肺栓塞;64排螺旋CT;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7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046-02

急性肺栓塞(APE)主要指的是一類因右心或者靜脈系統血栓阻塞肺動脈及分支而引起的以呼吸功能障礙、肺循環障礙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將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而科學的治療方案是建立在準確診斷結果基礎上的。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多層螺旋CT技術(MSCT)因具有較高的特異度和靈敏度,已經成為臨床上診斷急性肺栓塞的首選方式,本文以64排螺旋CT為例,探討了其在急性肺栓塞診斷中的價值,詳細內容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自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8例的患者臨床資料作為本研究的一般資料,所有患者資料與檢驗數據均無缺失;排除對造影劑過敏以及不愿意配合本研究的病例。其中男性患者共28例、女性患者共20例,患者的最小年齡為30歲,最大年齡為84歲,中位年齡為(54.26+5.36)歲,臨床表現:進行性胸悶氣促22例、發熱17例、胸痛16例、咳嗽咯血13例、雙下肢水腫10例。

1.2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我院分別接受64排螺旋CT診斷和常規MRI診1.2.164排螺旋CT檢查。

在接受檢查前,確保所有患者均無造影劑禁忌癥,并告知患者檢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指導患者開展呼吸訓練,幫助他們通過屏氣來完成檢查。檢查所需的儀器選擇美國GE公司生產的型號為LightSpeed的64排螺旋CT機,各個參數設置如下:管電壓120KV,管電流為500mA,螺距設為0.8,重建層厚為7.5mm,矩陣大小設置為512x512,探測器的寬度設置為4cm,在診斷時,取患者的仰臥位,提醒患者將雙臂置于頭頂上,再開展吸氣末屏氣掃描。首先采用常規全肺平掃患者肺尖至肺底,再開展增強掃描,借助專用的高壓注入非離子造影劑碘普羅胺共80ml,注射的速度控制在每秒3ml,注人完畢后再注入生理鹽水30ml,延遲時間控制在15~20秒左右,從患者肺底至肺尖開展增強掃描,并對動脈造影的數據進行采集。最后再將獲得的肺動脈造影原始數據傳輸至工作站中,由醫師應用容積再現(VR)、多平面重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項技術處理64排螺旋CT掃描獲得的圖像。

1.2.2常規MRI檢查。

MRI檢查的儀器選擇我院的1.5T磁共振系統開展,線圈選用42cmx42cm的FOV,采用快速掃描序列及心電門控技術掃描患者胸部。

1.3觀察指標

由我院擁有多年影像科,工作經驗的2名醫師對64排螺旋CT掃描的圖像和MRI血管造影結果開展分析,2名醫師先分別開展閱片,當二人的閱片結果出現分歧時,共同協商,得出一致結果。對兩種方法的診斷結果、圖像質量以及描時間進行比較,其中關于圖片質量的評分采用5級評分法,其中將不能診斷記作1分,將造影圖像模糊或者中斷,難以診斷的記作2分,將圖像超過50%輕度模糊,稍微影響診斷記作3分,將圖像局部不是非常清晰,但是不會對診斷結果產生影響的記作4分,將圖像非常清晰并且可以準確判斷的記作5分[1]。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數據的統計分析是在SPSS21.0數據統計軟件下開展的,該軟件中n代表的是患者的例數,分別以平均數和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對應用t和x值進行檢驗,當檢驗結果P低于0.05時,表示統計的數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2.結果

2.1兩種診斷方法掃描時間、圖片質量評分以及肺動脈栓塞顯示率對比

根據結果顯示,64排螺旋診斷的描時間短于MRI,圖片質量和肺動脈栓塞的顯示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所示:

2.264排螺旋CT征象分析

48例患者中,經64排螺旋C肺動脈成像顯示,結果發現其中急性肺栓塞共25例,占總52.08%例數的,其中慢性栓塞共13例,占總例數的47.92%,經檢查顯示:單側栓塞共18例,占總例數的37.5%,雙側栓塞共30例,占總例數的62.5%。所有病例均未見血管壁鈣化的現象。直接征象如下:肺動脈或者分子表現出偏心型或者中心型或者附壁型充盈缺損狀態;間接征象:肺部密度表現出不均勻狀態,左肺動脈與右肺動脈以及主肺動脈均可見明顯增寬,肺內梗塞區域可見不均勻的局限性灌注,表現出局限性肺紋理纖細、馬賽克征、肺動脈高壓或者擴張,伴有胸腔或者心包積液,可見部分肺段滲出或者梗死。

3.討論

作為急性肺血管病的肺栓塞,主要是因為肺動脈系統被栓子阻塞而引起的肺部出現的缺血血氧引起的一類臨床綜合征,大部分患者是因為體內循環的栓子脫落導致。肺栓塞的病情危急,有效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患者死亡率,其前提是及時且可靠的診斷手段。當前臨床上診斷肺帥塞的方法較多,常見的有心動圖、CT檢查、肺動脈造影等等,但是在行心動圖檢查時,由于肺栓塞與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征象比較相似,因此診斷的特異性偏低。而肺動脈造影診斷肺栓塞雖然具有較高的準確率,但是這類方式屬于有創檢查,容易導致患者感染,從而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推廣。而多層螺旋CT作為一類安全且無創的影像學檢查手段,64排螺旋CT只需快速的薄層掃描,便可以獲得具有較高分辨率的圖像,再加上用容積再現(VR)、多平面重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項技術處理技術,便可以為診斷急性肺栓塞提供更可靠的依據[2]。

在本文研究中,對比了64排螺旋CT與常規MRI在急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結果發現二者的圖片質量和肺動脈栓塞的顯示率無顯著差異(P>0.05),但是64排螺旋診斷的掃描時間短于MRI。這主要是因為常規MRI檢查,對質量控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慎重的選擇心電門控技術、掃描序列、屏氣及參數等等,因此耗時較長。而CT掃描則是直接借助精準的X束線、超聲波和y射線,再結合擁有高敏感度的探測器,具有掃描順序,獲得圖像清晰等特征。歸納起來,將64排螺旋CT應用在急性肺栓塞的診斷主要有以下優勢:第一,薄層掃描,從而有助于提升肺段動脈小分子的顯示率與圖像的空間分辨率,利于發現小病灶。第二,掃描迅速,由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可以屏氣的時間較短,而64排螺旋CT只需在短時間內便可以采集到數據,減少了患者被迫呼吸對圖像的影響;第三,無創,64排螺旋CT不對給患者機體造成任何創傷,因此患者檢查依從性較高;第四,掃描過程中可以及時調整掃描參數,確保掃描時機符合造影劑最高濃度,提高了圖像的質量[3]。

參考文獻

[1]王剛,畢聰.多層螺旋CT診斷急性肺栓塞的臨床有效性分析[J].影像技術,2020,32(02):46-48.

[2]陳云兵多層螺旋CT在老年急性肺栓塞診斷及療效評估中的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9):141-142.

[3]遲強.多層螺旋CT及其圖像后處理技術在急性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療養醫學,2019,28(09):970-972.

猜你喜歡
肺動脈例數肺栓塞
盆腔灌注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
急慢性肺動脈高壓的介入治療
肺栓塞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肺栓塞,癌癥最易致死的并發癥
罕見病治療獲新突破
老年人昏厥要提防肺栓塞
25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動脈栓塞的診斷價值
肺動脈高壓可怕的“隱形”殺手
子宮全切除術后急性肺栓塞死亡1例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