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抑技術在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2020-07-28 08:58黃冠就徐亞非劉永明張樂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橈骨遠端出血量

黃冠就 徐亞非 劉永明 張樂

[摘要]目的:分析3D打印技術在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3月-2019年12月內在本院收治的30例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15例。術前采用3D打印技術進行骨折模擬作為實驗組,傳統的手法復位作為對照組。分析對照組和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優良率、術后并發癥、鋼板松動發生率等情況。結果: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顯著小于對照組,術后發生感染以及鋼板松動的情況也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骨折愈合優良率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無明顯差異,均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術前骨折模擬在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中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以及感染、術后鋼板松動,具有提高臨床療效的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3D打印技術;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

[中圖分類號]R2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076-02

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屬于一種多發性的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1/6,該病目前治療較為困難,傳統治療方式是通過手位復位石膏固定和夾板外固定。對于不穩定的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單純外固定很難做到關節面良好的對位和穩定的固定。近年來,3D打印技術迅速興起,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利用粉末狀金屬或其他可粘合材料,逐層堆疊累積的方式構造物體的技術。3D技術具有個體化、快速化等顯著優勢而很好地運用于骨科臨床洽療中。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0例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3D打印技術在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12月內在本院收治的30例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15例。術前采用3D打印技術進行骨折模擬作為實驗組,傳統方式手術作為對照組。實驗組男10例,女5例;年齡25~58歲,平均41.5歲;AO分型:C2型8例、C3型7例。對照組男9例,女6例;年齡26~62歲,平均44歲;A0分型:C2型9例、C3型6例。對照組和實驗組的一般資料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

1.1.1患者選入標準:在觀察期間被我院收治的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②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病史資料完整且患者可配合長期的隨訪和服從醫囑。

1.1.2患者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病史等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實驗組采用3D打印技術打印骨折模型,在模擬調試后行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

1.3評價指標

分析對照組和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優良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

1.4統計方法

利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ts)表示,結果用方差齊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則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檢驗。P<0.05說明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和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實驗組手術時間、感染人數、術中出血量顯著小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鋼板松動發生率情況相對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下表所示。

2.2對照組和實驗組骨折愈合療效比較

采用Neer評價系統進行療效的評定,大于85分表示愈合優,70-85分表示愈合良,,55-69分表示愈合尚可,懺59分表示愈合差。對照組骨折愈合優7例,良6例,可2例,優良率為86.67%;實驗組骨折愈合優10例,良4例,可1例,優良率為93.33%。實驗組和對照組骨折愈合率無明顯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下表所示。

2.3對照組和實驗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術后出現關節僵硬1例,鋼板3例,總發生率為13.3%;對照組術后出現感染1例,關節僵硬1例,鋼板松動0例,總發生率為20%,。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一般是指距橈骨遠端關節面3em之內的骨折,是臨床中上肢最常見的骨折。傳統的手法復位治療方式雖然能夠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但是對不穩定的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很難獲得穩定的固定,原因與肌肉的牽拉和擠壓有關。所以對于不穩定的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根據年齡段和骨折類型的不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3D打印技術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它是一種利用粉末狀金屬或其他可粘合材料,逐層堆疊累積的方式構造物體。3D技術可以根據不同患者的狀態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的制定。通過CT等影像學技術手段獲得三維數據,由計算機分析處理后得到三維重建圖像,將其導入3D打印機中進行打印成型。3D打印精度非常高,不僅可以表現出外形曲線的設計,更能很好地顯示其結構以及運動部件。此外3D打印技術經濟效益也很高,它不需要特定的模具,直接通過計算機的數據便可,具有制作速度快,便于集中生產的特點。通過3D打印技術成型的模型,可以給骨科醫生更加直觀的認識,使其對疾病的部位及其發生機制能夠更好地掌握并作出更加有效地診斷,有利于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治療方案,規避可能的手術風險。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手法復位;實驗組采用3D打印技術術前骨折模擬。結果發現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感染以及鋼板松動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D打印技術進行術前骨折模擬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可以減少手術時間、術后感染、術后鋼板松動發生率和術中出血量。此外兩組的骨折愈合率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沒有差別,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術前骨折模擬在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中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減少術后感染和鋼板松動的發生率,具有提高臨床療效的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朝暉,楊杰,何波涌,趙快平,唐艷平劉建偉,曾敏川,李凌霄3D打印技術輔助單一前人路治療髖臼雙柱骨折[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0,33(09):1397-1399.

[2]吳旭年,牛鳴,李軍偉,王同,蔡經緯,王旭勃.3D打印技術輔助與傳統手術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比較[J].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2020,5(03):167-171.

[3]陳剛,左寶偉,鄒威,左海明橈骨遠端背側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背側不穩定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0,35(03);316-318.

[4]張琳琳.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及關節內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法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23):26-27.

[5]劉淘,付慶斌,王魯川,喬建民.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治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92):83-84.

[6]歐治平謝沛軍,劉海棠.3D打印技術結合PACS及Mimics在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13);2076-2077.

作者簡介:黃冠就,男,1983年8月出生,漢,廣東佛山人,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創傷及關節專業

猜你喜歡
橈骨遠端出血量
橈骨遠端骨折復位固定器對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復位效果、愈合時間、骨折愈合率的影響研究
經皮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37例
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經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療效探討
人工橈骨頭置換聯合改良夾板外固定治療橈骨頭粉碎性骨折的臨床研究及對骨折愈合、骨代謝指標的影響
綜合護理對無痛分娩產婦出血量及新生兒評分的影響
橈骨頭骨折治療要點
孟氏骨折合并橈神經深支損傷1例診治體會
應用氨甲環酸對髖關節置換術出血量的影響
全膝關節置換術中應用氨甲環酸灌注關節腔以減少術后出血的療效觀察
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合并遠端輸尿管狹窄59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