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康復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屬護理教育干預研究

2020-07-28 17:35張偉鄭倩
昆明醫科大學報 2020年4期

張偉 鄭倩

[摘要]目的通過連續對患者家屬開展護理教育干預,評估患者治療依從性、住院發生率、精神病性癥狀和社會功能等。結果經過3年的干預,干預組用藥依從性(x2=13.28,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干預組干預后的依從性明顯高于觀察組;觀察組和干預組住院天數(t=-1.17,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干預組干預后的住院天數少于觀察組;PANSS評分干預組患者干預前后(t=8.877,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得分低于干預前,觀察組患者干預前后(t=-1.550,P>0.05),差別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前后無差異,對比分析干預組干預后低于觀察組評分;PSP評分干預組干預前后有差異(t=-7.357,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得分高于干預前,觀察組患者干預前后(t=1.674,P>0.05),差別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前后無差異,對比分析干預組干預后高于觀察組評分。結論通過對社區康復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屬開展護理教育精神有助于患者康復,提升患者社會功能,家屬護理教育在社區精神病患者康復過程中值得推廣。

[關鍵詞]家屬護理教育;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區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214-02

隨著重性精神病患者納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管理,越來越多的精神病患者納入社區管理,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中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大,在當前社區管理的過程中發現提升患者用藥的治療率、減輕患者癥狀、降低患者的發病頻次、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最終達到回歸社會是當前社區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中遇到的主要困難[1]。為此,本項目結合上海市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辦法,通過連續對患者家屬開展護理教育干預,評估患者治療依從性、住院發生率、精神病性癥狀和社會功能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截止2016年6月底,轄區內在冊重性精神病患者有573例,其中在社區管理的患者有536人。536病例中選擇年齡15-45歲,居住長期穩定,病情基本穩定,排除身體臟器功能不全,家屬文化程度過低以及患者溝通障礙的216名病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符合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n=108例)和觀察組(n=108例)。從216名初篩對象中,對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在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對干預組予以干預。

1.2方法

通過聘請寶山區精神衛生中心專業護理人員對干預組每年進行2次精神疾病基本知識、家屬護理方法、護理技巧、常規心理指導、癥狀監測以及藥物管理的集中講座,建立家屬護理教育團隊,由團隊人員對精神病患者人戶隨訪時對患者進行護理指導。觀察組患者按照常規隨訪要求進行社區精神康復隨訪管理。通過3年連續追蹤干預進行對比分析。對研究對象進行前后癥狀量表調查和社會功能量表調查,予以分析。

1.3評定標準

1.3.1治療依從性

通過是否規律用藥評定治療的依從性,其中規律服藥、不規律服藥且病情穩定評定為依從,不規律用藥且病情不穩定、不服藥評定為不依從。

1.3.2住院發生率

在3年觀察期內,未發生住院記0分,每人每住院1天記1分。

1.3.3癥狀量表

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2]對患者精神分裂癥情況進行評定,包括妄想、概念紊亂、幻覺行為、興奮等,共30項。該次判定標準如下,無:1級;輕度:2-3級;中度:4-5級;重度:6-7級。

1.3.4社會功能量表

采用個,人和社會功能量表(PSP)[3]對患者的社會功能進行評價,包括對社會有益的活動(工作、學習),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自我能力與擾亂行為。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表明社會功能情況越好,

輕度困難:71-100分;不同程度殘疾:31-70分;功能極差,需要家屬協助:0-30分。

1.4統計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本文中資料是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配對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n(%)]表示,用x'檢驗,P<0.05為差異

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3年連續追蹤干預研究,216名病例中因后期拒絕隨訪、搬遷、失訪等原因最終完成全程干預研究的對象,干預組86人,觀察組83人,對于未完成末期評估的對象予以剔除,最終確定研究對象,對照組(n=80例)和觀察組(n=80例)。通過對比兩組基本資料,對照組年齡分布區間為16-45,男女比例為42:38,平均(31.2+3.8)歲,病程時間段為2個月-15年。平均(8.9±1.3)年。觀察組年齡分布區間為15-45,男女比例為45:35,平均(30.9±3.5)歲,病程時間段為3個月-18年,平均(9.2±1.9)年。通過基線調查,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治療依從性、陽性癥狀量表、陰性癥狀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和社會功能量表,經t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2.1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

經過3年的干預,干預組(x=13.28,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x=0.63,P>0.05)無統計學意義。且兩組干預前后依從性有差別,干預組干預后的依從性明顯高于觀察組。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住院天數對比

如表2所示,通過干預及連續3年觀察發現,觀察組和干預組住院天數(t=-1.17,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2.3兩組患者癥狀量表得分情況

經分析發現,干預組患者干預前后陽性、陰性癥狀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評分均有差異,且觀察組前后無差異。通過連續3年護理教育干預后,干預組各項評分均低于觀察組。干預組干預前后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2.4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情況

通過家屬護理教育干預研究,對患者社會功能量表進行對比發現,如表4所示,干預組PSP得分高于干預前,差別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PSP干預前后(t=1.674,P>0.05),差別無統計學意義,且觀察組得分低于干預組。

3討論

鐘寶亮等關于“中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進展的分析和評價”研究中發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重性精神病患者患病率近年來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且在發達等地區表現尤為明顯[4]。在國家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納入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管理之后,社區對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區康復方面帶來巨大挑戰。重性精神病患者普遍癥狀有情緒不穩定,服藥依從性低等特點,這對于患者預后和回歸社會方面都帶來嚴重影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由于長期居家,外出減少,有研究說明,患者家屬對精神疾病認識程度高的患者用藥依從性普遍較認識不足的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且回歸社會的效果也較好[5]-[7]。為此,本項目通過對患者家屬開展護理教育,通過提高家屬對疾病認識水平,提高癥狀管理、藥物管理和護理管理等水平間接參與到患者康復過程中來,最終提升患者治療率,達到回歸社會的目標。

通過本項目連續3年跟蹤研究發現,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定患者的精神分裂癥情況,干預組的陽性量表評分、陰性量表評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評分以及總分情況均低于干預前,且低于觀察組評分;同行或社會功能量表對患者的社會功能進行評價,干預組患者的得分情況高于干預前且高于對照組。通過分析可知干預組患者在用藥依從性高于觀察組,住院天數少于觀察組,對比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通過對社區康復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家屬開展護理教育精神有助于患者康復,提升患者社會功能。本項目在社區精神病患者康復過程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上海市精神病人社區康復機構現狀調研與對策建議[J].李玉華,姚新偉,張明園上海精神醫學.2005(S1)

[2]陽性和陰性綜合征量表(PANSS)及其應用[J].何燕玲,張明園.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7(06)

[3]不同精神疾病社會功能量表的比較研究[J].周朝當,楊桂蘭,王開明,楊茹英.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0(02)

[4]中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進展的分析和評價[J].鐘寶亮,張建芳,何民富.黃悅勤,陳紅輝中華精神科雜志.2010(04)

[5]常琦.綜合社區康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社會功能的影響[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6);167-168.

[6]社區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陳汝蘭,蘇保育,容倩華,等.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6,11(22):1-2.

[7]處于社區生活中既往有過肇事肇禍精神疾病患者的親屬情況調查[A].龍海英甄文鳳,曹欣冬,張國富.韓春玉,黃朝陽,付萌萌,薛青,石川,胡紀念,王紅星,馬辛,王玉平.中華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

基金項目:寶山區青年醫學人才培養計劃(bswsyq-2017-A20)作者簡介:張偉,本科,主管醫師

通訊作者:鄭倩,本科,主管護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