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親家庭幼兒在幼兒園中的同伴交往關系研究

2020-08-04 11:11于歡
家長·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

于歡

摘要: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整體較差,他們普遍缺少來自父母的情感陪伴,沒有安全感和家庭自豪感,同時存在較高的焦慮、孤僻、自責和沖動傾向,隨之而來的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司題也就更突出。本文將分析單親家庭子女在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和從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三個維度展開的教育對策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單親家庭子女;人際關系處理;幼兒園兒童;心理健康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思想上也發生了很大改變,以至于婚戀觀方面也發生了變化。而這種不完整的家庭因素也給那些正處于思想和身體上發展的學前兒童產生了心理陰影,這些孩子們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也會對以后的人際關系交往產生影響。

一、單親家庭的環境對于子女身心成長的影響

(一)離異家庭的子女與完整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差異

擁有一個完整良好的家庭,是每一個人成長的主要環境,但對于離異家庭的子女來說家庭的缺失就意味著他們以后步入社會缺少了基礎支持。這種影響不僅僅會存在于人際交往中,也會造成他們心理上的焦慮。而家庭環境破裂意味著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的子女受到很大的影響,即便父母親都會時刻陪伴在子女身邊,但對于一些年紀尚小的孩子們來說,在他們的內心還是很難理解這種情況的發生。對于離異家庭的子女和處在完整家庭的子女,他們的心理上又有哪些差異呢?通過對于一些調查數據的參考,離異家庭的子女大多會表現出一些負面情緒:比如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缺乏自信,不僅會產生孤獨傾向,而且還存在著很強的戒備心理。所以在與教師溝通時,處于單親家庭的子女就會對教師的問題有回避表現,不愿意深入溝通。而那些生活在健康良好的家庭環境的子女,則會表現得更自信,更容易融入人際關系交往中。

(二)單親家庭的子女主要存在的一些負面情緒

離異家庭子女的整體身心發展水平都很低,主要表現在這些孩子心理方面的負面情緒。離異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們感到無助與壓抑,會讓他們形成自我封閉的心理,而一旦這種壓力積壓時間過長,就很容易產生極端的行為想法。離異家庭的子女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由于家庭環境的缺失,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會產生很大的落差感。這種現象也是因為一些家長在紛爭過程中將矛頭放在孩子們的身上,讓孩子們無論在學習還是集體活動中遇到了失敗,就會將過錯歸結于自己身上。在人際關系交往上,離異家庭中的子女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孩子會由于父母在基本生活中的疏忽而產生遠離人群的想法,抗拒或者是不愿意與身邊的人溝通。就算是兒童心理醫生在接觸這一類的孩子時也表示,生長在離異家庭的孩子都會產生些孤僻的癥狀,只不過有的孩子表現明顯,而有的孩子很難看出來,這就在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時造成很大的阻礙。

二、單親家庭學前兒童人際關系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一)離異家庭學前兒童在人際交往不適應的具體表現

通過社會及心理學家們的調查與觀察中能夠看出,離異家庭的子女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與完整的家庭子女處理方式也會存在差異。由于受到家庭環境影響,這些孩子在人際交往表現不適應,具體表現在他們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很難進行互動,會表現出自卑與消極情緒。在幼兒園中教師會舉行一些娛樂性的集體活動,為了活躍教學氣氛,讓幼兒園的同學們可以有更好的學習興趣。而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當面對這種集體性的活動時會表現出抗拒、不愿參與的情緒,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也會讓幼兒教師在教學中受到阻礙。

由于父母親的婚姻破裂,從內在本質上就是在給孩子們的心理形成了一種無法得到與同齡孩子們一樣成長環境的現象。人們常說童言無忌,尤其是還在幼兒園階段的子女,他們可能會因為孩子間無意的玩笑話而傷害到他們幼小的心靈,以至于無法真正地融入同齡小朋友一起學習和相處的氛圍當中。

(二)造成離異家庭子女人際關系處理不適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學前兒童很難處理好人際關系的問題呢?當心理醫生在詢問這些離異家庭孩子們的想法和困擾時,這些孩子大多都表示不能理解為什么父母不能夠生活在一起等類似這樣的問題。所以造成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一個是來自家庭,而另一方面是由于在校園學習中缺少了關懷。由于家庭環境的不完整,父母會對子女產生愧疚感,于是會在物質方面盡可能更多地補償給孩子。但是正處于身心十分脆弱的兒童來說,物質上的補償只能短暫地忘記悲傷,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與陪伴。

幼兒園階段的孩童心智還尚未成熟,長期心理壓抑會導致他們產生易怒、自閉和抑郁的癥狀。他們會對所有事物表現得十分抗拒,這么做是為了獲取家長和周圍人的重視與關懷,最終也會產生更極端的行為。如果家長和教師不及時疏導和幫助,會導致這些孩子產生嚴重的性格缺陷,很難融入社會。

三、對于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疏導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也受到了社會與政府經濟與物質上的支持,但人們應該把更多關心放在那些心理存在問題的學前兒童上。一個人在社會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所以在幼兒園的領導與教師,應當重視疏導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問題。

在幼兒園學習和娛樂過程中,教師應當多了解每一個學前兒童的家庭環境,尤其是家庭離異的孩子,盡可能地觀察與疏導他們的情緒。而教師在進行關懷和溝通過程中,要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疏導,要以學前兒童能夠理解的方式進行溝通,讓他們真正地體會到身邊每一個人的溫暖與支持。教師也可以帶領同學們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在每一次的活動中讓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們主動融入集體環境中,體會每一次活動帶來的快樂與自信。

四、結語

幸福圓滿的家庭環境是每個人成長的避風所,是一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支持力量。與完整家庭的孩子們相比,離異家庭的子女在成長與學習當中會形成屬于自己的特性,他們需要更多的是來自家人的關懷,而不要一味地在物質方面給予子女支持。校方在教學教育方面應該站在單親子女的角度思考,通過詳細分析他們的心理與性格,采用針對性的疏導方法,以幫助他們解決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方式,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材。

參考文獻:

[1]劉雅萍.單親家庭子女自卑心理成因及其對策[J].青春歲月,2017(35).

(責編 吳娟)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
心懷陽光,健康成長
心懷陽光,健康成長
運動過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石景山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設計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教學設計
第七屆“健康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成果評選活動獲獎名單(第一批)
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