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教育課程設計的基本范式

2020-08-04 11:11楊月紅胡慧賢
家長·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融合教育課程設計

楊月紅 胡慧賢

摘要:相較于特殊學校而言,融合教育能幫助特殊兒童更早融入主流社會。本文分析了融合教育課程的概念、融合教育課程的基本范式、融合教育課程設計的原則。其中重點論述融合教育課程的兩種基本范式:一般性課程和特別課程。

關鍵詞:融合教育;課程設計;特殊需要兒童

一、融合教育課程的概念

融合教育面對的對象是所有的學生,既有普通的兒童,又有特殊的兒童。融合課程作為實現融合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其核心是“融合”,因此融合課程是一種普通學校,為滿足所有學生不同學習需求而設計的彈性的、相關的和可調整的綜合課程體系,并且考慮到特殊兒童的需要,在進行集體學習后,特殊兒童還需要針對性的、專門的訓練。

二、融合教育課程設計的原則

(一)融合教育課程應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尊重特殊兒童的差異性

融合教育課程是全納教育大背景下提出的,全納教育要求打破隔離式教育的不公平性,使所有學生都能夠享有同等的受教育,實現教育公平。因此融合教育課程必須尊重每個孩子的教育權利,為每一位兒童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尤其是特殊的兒童。由于特殊兒童先天或后天造成的障礙,導致他們不能像普通兒童一樣接受教育,即使是一些很簡單的知識點,他們也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掌握,因此需要教師端正心態,真正地接納和包容他們的差異性,只有這樣才能為特殊兒童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

(二)融合教育課程應強調每個學生的參與

融合教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適應特殊兒童的需要,使他們能夠參與其中,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感。目前我國隨班就讀更多的是一種“坐班就讀”,普通學校的教師只關注普通兒童的發展,對特殊兒童采取最低的要求,即保障人身安全即可,而特殊兒童是否真正得到發展、該怎樣去促進他們的發展,普通學校的教師都未進行深入的思考。

(三)融合教育課程應培養特殊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

很多特殊需要的兒童在社會適應方面存在著障礙,如自閉癥的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弱、聽力障礙的學生內心敏感,要經過專門的教育,特殊兒童才能較好地與身邊的同學、教師、家人相處。因此,不僅要教授基礎的知識,還要關注特殊兒童情感的發展,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甚至還要教授一些職業技能,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同時,融合教育的課程必須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交給特殊兒童一些生活實用性強的知識或技能。

(四)融合教育課程的實施應遵循靈活性

即課程目標的設置、課程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采用、課程效果的評價都應根據每個特殊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要制定。如在教授語文生字“一”的教學中,對于普通兒童而言,他們要會寫、會認、會念、會組詞、會造句,但是組詞、造句對于一個智力落后的兒童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目標的設置上就要考慮差異性。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采用多媒體、圖片等教具,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具體,更符合特殊兒童的認知特征。在課程效果的評價上,不能以普通兒童的標準來判斷特殊的兒童,應根據特殊兒童的特征,及其自身的發展效果來評價。

(五)融合教育課程應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態環境

聯合教師、家長、同伴乃至社區人員,共同促進特殊兒童的發展。融合教育中,教師要同時面對很多個學生,特殊兒童的發展僅僅依靠教師是絕對不足的。因此,家長、同伴、社區人員的協調配合,對于特殊兒童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或資源教室教授的知識與技能,需要家長及時進行操練和鞏固、需要同伴的配合、需要在社區環境中得到運用,通過多方面力量共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三、融合教育課程的基本范式

(一)一般性課程

1.適應普通課程。適應普通課程指不改變特殊兒童學習的內容,不降低特殊兒童的學業成績要求,使特殊兒童能夠掌握與普通學生一樣的知識與能力。但為使特殊兒童能取得與普通兒童相同的學業成就,教師應為特殊兒童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輔助,如提供額外的學習輔導、給特殊兒童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為視力障礙學生準備助視器、大字課本,或使用磁帶呈現教學內容;在教授聽力障礙學生時可以簡單手語、口語并用,將知識呈現給學生。

2.調整型課程。調整型課程是指根據隨班就讀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普教課程的特征,對所學的普教課程的內容和標準進行改變。課程調整必須要依據學生身心特點,適當縮減內容、降低難度,結合知識的“適用性”,教授特殊學生實際生活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為將來獨立生活、適應社會做準備,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刪除難度大的課程內容,應幫助特殊兒童掌握基本的知識,而無須過度地深入。如聽力障礙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差,應降低推理類題目的難度,對于復雜的數學知識不用過渡深入地教學,但是對于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較大小、計算等方面的知識,一定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除此之外,調整型課程還要依據課程本身的特點,保持原有課程的邏輯體系和基本結構,系統地呈現學科知識,否則容易使學生習得的知識變得支離破碎,缺乏系統和邏輯。

(二)特別課程

1.為視力障礙學生開設閱讀和書寫盲文、生活指導、定向行走等課程。閱讀和書寫盲文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和閱讀文字;生活指導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生活自理、獨立自主的能力;定向是指在行動中運用聽覺、觸覺、嗅覺以及殘余視覺來決定其所在位置,并認知周圍環境。行走是指視力障礙的學生應用各種感官和殘存視力從一處安全地走到另一處。

2.為聽力障礙的學生開設早期的聽力言語康復課??祻驼n可以充分利用聽力言語障礙兒童的殘余聽力,采用醫學、教育、社會等多種康復手段,充分發揮助聽、學語設備的作用,開展科學的康復訓練,以減輕聽力障礙給兒童造成的聽覺、言語障礙及其他不利影響,使聽力障礙兒童能聽、會說,與人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達到回歸社會的目的。

3.為智力障礙的兒童尤其是中度智力障礙的兒童開設生活適應課。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為將來適應成人社會做準備。同時智力障礙的學生往往還伴有言語障礙,因此還要開設言語訓練課,幫助學生更好地與人交流。

四、結語

總之,融合教育課程是融合教育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只有融合課程,真正地適應每個特殊兒童的需要,特殊兒童才能真正地從融合教育中獲得最大的益處。

參考文獻:

[1]顏廷睿,鄧猛.全納課堂中的學習通用設計及其反思[J]中國特殊教育,2014(1).

(責編 吳娟)

猜你喜歡
融合教育課程設計
“蘇州園林:景致與情思”課程設計
“石油及天然氣地質學”課程的MOOC課程設計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基于融合教育視角下國內學前特殊教育發展對策
農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師的角色與使命
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見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個未被利用的資源
關于完善課程設計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