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分析

2020-08-04 11:11黃公起
家長·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黃公起

摘要: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走進生活,并在教育中運用。在現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數學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能為小學生營造一個生動、形象的課堂,從而豐富學生想象,優化教學模式。作者分析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性以及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學要求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結合,實現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式創新和完善。利用信息技術能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以學生為本,能夠讓學生突破重點、難點,促進高效學習。

一、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一)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證明,多媒體是一種控制注意力的工具。學生在學習時,視覺和聽覺所占的比率是不同的,視覺比例為81.7%,聽覺比例為54.6%,由此看來,視覺效果要比聽覺效果高。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是成長的重要階段,大部分學生都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是通過單一的口語表達向學生傳授知識,并不能真正達到學習效果,從而限制學生思維邏輯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教學,小學數學教師將圖片、視頻、音樂等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所學內容,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促進學生思考,使數學變得趣味性,讓學生產生求知欲望,從而促進學生深入學習。

(二)優化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左、右大腦交互思維

科學研究表明:視覺、語言、音樂等直觀形象可以訓練右腦,而數學中的邏輯數學課可以訓練左腦。傳統小學數學教師,只重視學生左腦發展,看重學生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忽視學生右腦的發展。只有左腦和右腦一起發展,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激發學生左右腦并用,能讓學生全方位思考,實現交互思維。

例如,在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我們18人去公園游玩,1只小船能坐4人,一列小火車能坐5人,l輛碰碰車能坐2人,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設計數學中場景,讓小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讓學生自己思考,回答問題。通過圖片、視頻、人物讓學生直觀理解數學問題,激發小學生左右腦交互思維。學生可以想到多種問題,并有多種解決辦法,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優化教學方式。

(三)拓展學生視野,增加見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體地位,數學課本的知識滿足不了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地開展課外學習。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拓展視野、讓學生增加見聞。

例如,丁芳家、小剛家、書城都在同一條路上。丁芳說:“我家距離書城2400米?!毙傉f:“我們兩家相距300米?!眴栴}:小剛家距離書城多遠?根據課本的問題后,教師可以拓展問題,讓小學生自己上網查一些建筑物,或者游樂場,整理地圖,查閱資料,并計算出距離。學生通過網絡,會找到很多相關數學資源,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更多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景教學

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會讓大部分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導致學生不能自主學習,學習成績下降。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將創設的情景,利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學生能夠通過形象、生動的景象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投入教師創設的情景中,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創設情景結合多媒體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例如,在學習“加減法”時,深藍色牛仔褲是172元,淺紫色休閑西服是508元,淺藍色運動上衣是456元,黃色小衫是90元。提問:買一條上衣和一條褲子,需要多少錢?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情景,搜集褲子、衣服圖片,并導入買賣衣服的語音和動畫。教師把創設的情景,利用多媒體生動、有趣地展現出來。這樣就能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數學模型

構建數學模型是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的一種方式,在小學生建立模型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展開思考、并有效地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圖形與拼組”時,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構建喜歡的模型,上網查詢圖形的分解和組裝,能夠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聯系日常生活,把生活中的物品或者圖形讓學生構建出來,并拿到課堂上,讓學生進行組合并說說看法;或者將學到的知識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自主構建數學模型,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開發學生思維。

(三)基于信息技術下,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進行小組合作

學生進行團隊合作,能夠將外部動因轉化為內部動力,通俗地說就是“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教師開展課外活動,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團隊競爭意識,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數學教師以“創設情景,設置問題”為出發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結合知識,并解決問題。

三、結語

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順應教育改革目標,可以為學生創造生動、形象、直觀的課堂,讓學生發揮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課本內容等,科學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深入學習,為未來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實現優化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梅.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4).

[2]郭德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

[3]莊自如.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名師在線,2019(34).

(責編 吳娟)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