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如何引導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學生

2020-08-04 11:11武維婷
家長·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家長教育教師

武維婷

摘要: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將反映在學生身上。如果學校教育內容與家長教育內容相矛盾,會使學生產生困惑,不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素質教育要求從德、智、體、美、勞五方面全面促進學生發展,不再只關注學生成績,要想真正達到素質教育要求,需要教師、家長、學生三方共同發力,教師要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的態度,在尊重學生家長基礎上與家長就學生的問題進行及時溝通,掌握溝通藝術,積極引導家長發現自己孩子的問題,讓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學生。

關鍵詞:教師;家長;學生;教育

教師的職責就是教育學生,學生從進入校園開始一天就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與教師一起,教師對于學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同時家長對于學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果說教師是學生發展的引導者,那么家長就是學生發展的奠基者。雖然教師與學生相處時間不比家長少,但是教師是面向多數學生的,很難高效解決學生問題,而家長只需要關注自己的孩子,能夠專注于自己孩子的問題。因此要想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要正確引導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學生。

一、以學生為出發點,關心學生成績與生活

教師引導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學生的基礎就是以學生為出發點,關心學生的成績和生活。學校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教師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在校期間要公平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即使是學困生,教師也不能抱著一種放棄的態度,要去挖掘學生出現問題的深層原因,站在學生角度去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改正錯誤。摒棄以學生學習成績為評價依據的傳統觀念,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要發自真心地將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去了解、愛護學生。

教師能夠做到這一點,學生自然會向家長表達自己對教師的尊敬和喜愛,從而使家長能夠尊重教師,在教師與家長探討學生出現的問題時明白教師是真心地希望孩子好,而不是故意找麻煩或是將教育學生的工作推給家長,使家長發自內心地相信教師的教育理念、方法,愿意主動配合教師工作,聽取教師意見。此時教師再與學生家長溝通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重學生家長,引導家長配合教師工作

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時要端正態度,尊重家長,引導家長配合教師工作。近年來出現很多教師在班級群發言措辭不當,引起家長不滿的事件。教師將自己置于道德制高點,把學生家長當作學生訓斥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如果教師對學生家長缺乏必要的尊重,在學生出現問題時不從自身找問題,反而對家長橫加指責,仿佛學生的問題都是家長的錯誤,會使家長對教師失去信任,即使可能是自己的問題,經教師這么一番指責,必定會感到不舒服,認為教師小題大做、沒事找事,無法冷靜地認識到問題嚴重性,不主動配合教師工作,幫助學生糾正錯誤,使學生的問題一直得不到改正,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家長,在學生出現問題時首先反思自身,從自身教育方式、行為上找原因,客觀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客觀評價學生表現,不要全盤否定學生。

教師若想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問題,可以選擇電話溝通、邀請學生家長前往學校面對面溝通、家訪等形式,無論是哪種形式,教師都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一是通過微信等方式主動聯系家長,向家長表明此次發消息的原因,說明自己空閑時間請家長在方便的時候進行電話溝通或者來學校面談,教師要考慮家長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讓學生家長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和想要解決問題的心意。

二是要選擇一個較為安靜、人員較少的環境與家長討論學生問題,維護家長自尊,傳統觀念認為被教師叫到學校里,就說明學生出現了嚴重問題,是一件比較丟人的事情,家長本身就會覺得不好意思,此時若教師在人流量多的地方溝通學生問題,會使家長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問題上,那么溝通就失去了意義,不利于解決學生問題。

三是不要當著家長面大聲斥責學生,可以冷靜地向家長說明問題,但是不要帶上情緒,要就事論事,現在基本上每戶人家就一個孩子,都自帶“濾鏡”看自己的孩子,家長并不喜歡聽他人訓斥自己的孩子,這是教師應該理解的,教師若想真正糾正學生錯誤,就要做到這幾點要求。

三、掌握溝通的藝術,讓家長理解教師工作

教師引導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學生,需要學會溝通,掌握溝通藝術,讓家長理解教師只是為了學生發展,沒有其他不良想法。首先教師要耐心傾聽,教師在學校了解學生比較片面,學生之所以出現問題肯定有其背后的原因,這與學生的家庭環境肯定有一定聯系,因此教師在與家長說明學生問題后要詢問家長想法,詢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同時家長也是最了解學生的人,教師也要借鑒一下家長對于糾正學生錯誤的意見和建議,在與學生家長溝通中尋求最佳解決方法。

然后就是教師要以肯定學生為主要溝通基調,在與學生家長溝通時,不要開始就討論學生的問題,要先從學生的閃光點人手讓家長放平心態,避免家長出現過激反應,激化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以鼓勵為主,給予學生一定信心,也讓家長感到教師是喜愛自己孩子的,叫家長過來只是希望學生可以更好,理解教師工作,感謝教師為學生的付出,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接受教師建議,并且聽從教師的意見,重視學生問題,回家后對學生進行教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觀點或者行為。

四、定期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學生情況

教師要就學生情況定期與學生家長溝通,不要只有出現問題的時候再找家長。例如在每天批改作業時,就將學生的問題私發給家長或者學生在學校有了良好表現,也要反饋給家長,讓學生家長能夠充分理解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在這過程中學生家長感到教師對學生的重視,自然也就愿意配合教師工作。

五、結語

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關心學生學習和生活,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及時與家長聯系,在平等基礎上與家長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家長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教育學生。

參考文獻:

[1]彭斯琪.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如何構建“家長一學生一教師”三位一體的三維關系[J].文教資料,2020(5).

[2]何瑞茹.如何讓教師和家長的教育形成合力[J]中國新通信,2020(2).

(責編 張欣)

猜你喜歡
家長教育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家長錯了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師
家長請吃藥Ⅱ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犯錯誤找家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