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幾點運用策略分析

2020-08-04 11:11張金鵬
家長·下 2020年6期
關鍵詞:故事教學

張金鵬

摘要:歷史是一段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高度體現,通過歷史學習可以“以史明鑒”,更知得失,這是高中歷史學科開設的重要價值,而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屬于當時動人而又婉轉的故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故事的方法展開教學,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下面作者將提出幾點高中歷史課堂故事教學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故事教學;高中歷史課堂;幾點運用策略

歷史學習的都是年代久遠的知識,與現代生活有很大的鴻溝,學生學起來難免會感到晦澀難懂,而故事是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任何年齡段的學生,對于故事都是心馳神往的,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若能夠將歷史知識與故事元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勢必可以幫助學生降低歷史知識理解困難,并促使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

一、以故事做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常言道“完事貴乎始”,而在教學之中也是如此,每一節課的導入精彩與否,很大程度決定最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能夠為學生設計新穎有趣的教學導入十分必要。而很顯然故事對于學生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以故事做導入,將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極大激發。 如在《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作為導入,故事內容為:周幽王愛上一個叫褒姒的美人,但是這個美人是一個“冷美人”,從來不愛笑,周幽王為了博褒姒一笑,想了很多方法,但是都沒有成功,有一次周幽王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終于笑了,豳王很高興,因此就經常采用這個方法博美人一笑,后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都不趕來了,而有一次敵人真的攻來,周幽王又點燃了烽火臺,這次沒有人救他,周朝就覆滅了。然后教師可結合這個故事,向學生提出“秦朝親王可不可以烽火戲諸侯”這樣的問題,從而導入新課。這樣在課程開始之初,就將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會更全身心投入學習中來,這就為教學效果提供了極大保障。

二、以故事為線索,引導高效學習

歷史學習的都是一些跨時代的知識,而相比較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高中歷史教材內容量更加豐富,對于學生而言,詳細地i己憶這些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結果及影響并非易事,會給學生增添很多的負擔,這是高中歷史教學最大的瓶頸。而一個歷史事件、一個人物的一生,就是當時所處時代的縮影,可以充分地反應這段歷史歲月的變遷,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若將歷史故事穿插到教學之中,學生只需要回憶歷史故事,就可以將其中涉及的歷史回想出來,這就實現了高效教學目的。

如在學習《新沖擊下的社會生活》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末代皇帝溥儀的故事”穿插其中,從溥儀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四個時期的生活故事,反映出新沖擊下的社會生活變遷,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那段歲月,了解近現代以來婚葬嫁娶、生活娛樂等社會生活方面的變化。同時由于教學用一個歷史故事人物當作課堂教學主線,使原本復雜凌亂的歷史知識更加清晰,便于學生日后學習記憶,是故事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價值的體現。

三、以故事來強化,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歷史教學具有一定多樣性和復雜性,這種多樣性和復雜性不僅體現在教學知識點的多和雜,還體現在當代社會與歷史環境具有差異性。因為,人類對于事物的認知和記憶,大多數都源自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進而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在學習歷史知識時,由于年代久遠,學生很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再加上高中歷史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難度,它需要學生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和理解分析事物的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學習好高中歷史。

同時,很多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習慣了通過記憶、背誦等方式學習,這就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消極等心理,從而降低在課堂上學習的效率。這時,需要教師從歷史當中的經典故事進行內容講解,以此加深學生對于歷史當中出現的概念或內涵意義的記憶,這樣才能通過歷史故事的邏輯引導,一步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幫助學生實現對歷史知識的有效記憶。

例如,在學習近代史當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其內容就包含了市場經濟、改革開放、計劃經濟等專業術語。而市場經濟、計劃經濟的具體含義,在改革開放以后社會面貌又是什么樣子的,學生都很難通過書本上的描繪而理解。這時,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根據一些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整體的社會環境,以故事形式,由小事說起,通過人們生活當中的細節,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出一副動態畫面,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社會人類生活的狀態,以及經濟改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以此加深學生記憶,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以故事來收尾,曲終而人不散

一直以來我發現,很多歷史教師對課堂收尾部分并不重視,往往幾句總結、匆匆結束,這顯然是錯誤的。在高中歷史課堂中,一個精彩收尾至為重要,能夠起到升華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而很顯然運用故事作為課堂收尾是一種可行的教學方式,不僅能給學生意味深長的啟發思考,同時還可以有效銜接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可以實現一種“曲終而人不散”的教學境界。

如在進行《抗日戰爭》這節課程教學時,在教學結束之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讀“我現在應該以什么來安慰你呢”這封信件故事,該信件是國軍犧牲飛行員陳懷民的妹妹陳難寫給日軍飛行員高橋憲一妻子美惠子的一封信,信件故事之中記錄了抗日戰爭中一段慘痛經歷,學生在傾聽故事時,既可以感受到戰爭本身的殘酷,同時也可以體會交戰雙方長久的惡果,這可以引導學生站在更高位置去思考戰爭,從而揭示出我們應該銘記歷史,但是也應該放下仇恨的主題。這樣以故事為結尾的教學無疑是更加發人深思的,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歷史思考。古語有云“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應用故事教學法的高中歷史教學,實現這樣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歷史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通過歷史學習,可以了解人類發展,并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從而為當下社會生活提供指導,而每一段歷史,都有相應的流傳故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歷史教學與歷史故事有效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降低歷史理解難度,為此教師同仁有必要對故事教學法的運用做出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賈琰.歷史故事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責編 唐琳娜)

猜你喜歡
故事教學
storytime板塊的有效性教學
試析英語故事教學中插圖的有效應用策略
在故事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語用能力
模仿故事角色
挖掘英語教材故事中隱藏的情境
故事教學中提問的有效策略
品德故事教學中留白策略的探索與實踐
用故事促進讀寫結合
深入故事情境構建活力的英語閱讀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