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2020-08-09 08:48王二林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大豆

王二林

摘 要:本文主要從大豆的生物學特性、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與儲藏等方面介紹了大豆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關鍵詞:大豆;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大豆是糧油兼用作物,是人們生活的重要植物蛋白質來源,也廣泛使用在工業、食品加工、畜牧養殖等行業。推行大豆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對提高我國大豆的產量,改善品質,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大豆產區的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生物學特性

大豆,別名黃豆,豆科蝶形花亞科大豆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大豆起源于我國,由野生大豆進化演變而成。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它有三種類型,分別為無限、有限和亞有限三種結莢習性。其種皮顏色有黃色、青綠色、黑色、褐色等。粒形有圓橢圓、長橢圓、腎形等。

二、播前準備

(一)品種選擇

北方應選用適應性廣、抗逆性和抗病性強、植株緊湊、矮壯、較耐旱的中早熟高產優質的大豆品種,主要有中黃13、大錦黃、北豐11號等。選種時應篩選,去掉硬粒、雜粒、病斑粒、蟲蛀粒。

(二)選地整地

選擇生茬或輪作3年以上的地塊種植大豆。選玉米、土豆茬種大豆,避免重迎茬。耕翻深度18~22cm,翻耙結合,耙深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伏秋翻耙深松起壟或伏翻,春深松起壟,結合整地,施入農肥。

(三)種子處理

播前用35%多克福種衣劑包衣。未包衣的種子用鉀拌磷顆粒劑2kg/667m2或根瘤菌菌劑0.25kg/667m2拌種,可增產10%~20%。不包衣、不拌種時,在播前可將3%呋喃丹2~2.6kg/667m2條施于播種田內。要注意采用根瘤菌拌種后,不能再拌殺蟲劑和殺菌劑。

(四)施肥

1.底肥。在種植大豆前施有機肥2000~2500kg/667m2,可基本保證土壤有機質含量的供應,包括人畜糞尿,秸稈,雜草,泥炭。

2.種肥。結合播種隨機施肥,施磷酸二銨8~10kg/667m2,尿素5kg/667m2,硫酸鉀1kg/667m2等作種肥。

3.追肥。在大豆初花期,追施尿素3~5kg/667m2或硫酸二氫鉀0.1kg/667m2。葉面追肥時,大豆初花期至鼓粒初期噴2~3次,每次間隔10d左右,下午4時后噴施,使肥液在葉面停留較長時間,促進吸收。

三、播種

(一)播種時間

北方春大豆在地溫連續5d穩定于8℃時,通常在4月下旬或5月初開始播種。

(二)播種方法

采用窄行密植穴播法,縮壟增行,窄行密植。行距16~18cm,株距12~14cm,穴播1~2粒,深度以3~5cm為宜,密度(保苗)為2.5~3萬株/667m2。

四、田間管理

(一)破除板結

破除板結的時間要在雨后表土泛白時進行,太干太濕效果都不好。一般用人工去除或是耙除。

(二)查苗補種,間苗定苗

大豆出苗后,應逐行查苗,斷壟25㎝以內的可在斷壟兩端留雙株,斷壟25㎝以上者,應補苗或補種。補苗越早越好,最好將子葉展開,對生單葉尚未展開的芽苗進行帶土移栽。移栽應于下午4:00時后進行,移栽后應及時澆水。補種也應及早進行,可浸種催芽后補種。在全苗的基礎上,實行人工間苗,小苗長出2片單葉,第一片復葉尚未展開時,根據留苗密度進行人工間苗。間掉弱、小、病苗,保留壯苗,留苗要均勻一致。

(三)中耕除草

1.中耕。中耕2~3次,間苗后進行第1次,苗高15~17cm進行第2次,開花前進行第3次。深度以第1次淺、第2次深、第3次再淺為原則。

2.化學除草。土壤處理:在大豆田播后到出苗前的這段時間,用50%乙草胺乳油130~60mL/667m2,兌水30kg用背負式噴霧器噴霧。莖葉處理:大豆田出苗后,雜草2~4葉期防除禾本科雜草,用5%精禾草克乳油60~150mL/667m2,兌水30kg用背負式噴霧器噴霧。防除闊葉雜草用25%虎威水劑66~150mL/667m2,兌水30kg,用背負式噴霧器噴霧。

(四)肥水管理

1.施肥。大豆落花落莢期要酌情追施氮肥5kg/667m2,同時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及微量元素鉬、鋅、硼等。

2.灌水。大豆是需水較多的作物,有條件的地方在大豆花期如遇干旱應及時灌水。苗期灌水較多時,開花前用20%的多效唑30~40mL/667m2兌水40kg,適當化學控制防止徒長。

(五)預防大豆落花落莢

大豆花莢脫落的主要原因:生長發育失調,土壤養分供應不足,植株群體光照惡化,病蟲危害,暴風雨襲擊等。主要預防措施:細致整地,提高播種質量,及時間苗、定苗、中耕除草;藥劑處理,噴灑防落素;依據大豆生育特點,花莢期干旱時要灌水,澇時要及時排水;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噴施生長調節劑,調節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調的狀況,從而減少脫落。

五、收獲與貯藏

(一)收獲標準

大豆成熟時的主要特征:大豆莖稈大部分呈棕黃色,7%~10%葉片尚未落盡,籽粒變黃,豆莢堅硬,莢與粒之間的白膜消失,種子在莢內發出響聲時,表明種子已經變圓變硬即可收獲。注意,收獲期偏晚炸莢多,則損失大。

(二)收獲

機械收割時,割茬高度以不留莢為度,一般為5㎝,綜合損失率不超過4%;人工收割時,要求割茬低,高度為不留莢為宜,及時脫打,損失率不超過2%。

(三)貯藏

大豆機械干燥時,只能在40~45℃溫度范圍內進行干燥,經過5~6h,含水量降到12%~13%,經檢驗登記,可入庫貯藏。

參考文獻:

[1]李秀春.種子世界[J].哈爾濱:種子世界雜志社,2005.2.

[2]王述民.中國種業[J].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所中國種子協會,2005.8.

[3]于振文.作物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4.

猜你喜歡
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點蜂緣蝽
從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看我國糧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種順利
大豆的營養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葡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淺談花生高產優質栽培技術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陜北有機紅棗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與應用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