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地水稻(滴灌)栽培技術試驗

2020-08-09 08:48尹伯權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寒地水肥農場

尹伯權

筆者從2013年開始,參與農場開展的“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試驗研究,農場自主研制的振動式水田提漿整地機具獲得了國家專利。2014年試驗示范面積230畝,平均畝產630kg,2015年試驗示范面積535畝,2016—2019年全場推廣種植2萬余畝。

一、技術產生的背景

綠色農業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餐桌上的安全、舌尖上的健康,水質的好壞和土壤的優劣最終會通過食物影響我們的健康,發展綠色、生態現代農業迫在眉睫。其次,b筆者工作的八五一一農場耕地多呈丘陵漫崗地,坡降大,且水資源少,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趨勢,自然條件影響種植業發展因素較重,種植戶收益水平較低?;谝陨显?,農場勇于探索,用綠色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研究出了全新、先進的水稻栽培技術——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此項技術既不排放污染也不會釋放甲烷氣體,在提高了農場耕地的單產和效益的同時,對生態環境進行了有效的保護,完美闡釋了“舌尖上的公益、會跳舞的大米”的高貴內涵。

二、試驗示范情況

2013年,農場與新疆天業集團合作,進行了旱作水稻滴灌覆膜直播栽培試驗,取得一定成效。2014年農場積極開拓新思路,為了避免覆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探索出了旱作水稻直播滴灌栽培技術,進而形成了包括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機插技術、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直播技術在內的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

2015年,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試驗示范面積535畝,其中,寒地水稻節水(滴灌)直播技術465畝、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機插技術70畝。

一是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機插技術。此技術是將旱整地、旱育壯秧、振搗提漿、同步插秧、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有機結合的技術模式。一是秋翻,秋旋地,春季耢平;二是按照旱育壯秧模式培育壯苗;三是在插秧前灌水達到花達水狀態,振搗提漿同步插秧,之后鋪設滴灌管;四是按照水稻生育進程,結合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滴灌、施肥管理。

二是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直播技術。此技術是將旱田整地、精量播種、側深施肥、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有機結合的技術模式。首先是在秋翻、秋耙基礎上,春天平整土地;其次是用氣吸式精量播種機播種,鋪設滴灌管、播種、施肥同步完成;再次是按照水稻生育進程,結合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滴灌、施肥管理。

三、技術優勢

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具有以下兩方面優勢。

(一)“兩節四減少”優勢

“兩節”:一是節約水資源優勢。我地區常規技術種植水稻生育期內畝用水400m3左右,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機插技術畝用水量為240m3,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直播技術畝用水量為180m3,可節約水資源160~220m3,節水達到40%~55%;二是節約耕地資源優勢。應用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直播技術可節省秧田地、池埂、水渠等基礎設施占地約5%左右。

“四減少”:一是減少肥料用量。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應用側深施肥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每畝可減少肥料用量2kg。二是減少農藥用量。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全生育期無水層,水稻根系發達,葉片清爽,生長環境通透,抗逆性增強,病蟲害明顯減少,可減少農藥用量5%,保護了生物多樣性。三是減少除草劑用量。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實現了水稻與旱田作物的輪作,可改變耕地雜草群落,降低雜草基數,使惡性雜草容易防治,從而實現農藥科學減量施用,用量可降低5%。同時,計劃2016年應用養鴨技術達到除草效果,也可減少除草劑用量,省工,省成本。四是減少排放。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由于地表無水層,減少了化肥、農藥對所屬水系的排放,降低了對江河湖泊及地球之腎(濕地)的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

(二)適宜推廣優勢

一是此技術突破了水稻種植局限性。寒地水稻節水(滴灌)直播技術,可在丘陵漫崗、低洼易澇且水資源匱乏地區推廣種植水稻,提高單產和效益,為種植戶增產增收提供技術支持。二是此技術實現了水旱輪作。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實現了水稻與旱田作物的輪作,改良了土壤理化性能,解決了土地連作導致的糧食產能低、品質下降、病蟲害加劇、土壤理化性狀日趨惡化的問題。三是此技術提高了稻米品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該技術生產的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極為豐富,雙鏈糖含量高,食味值達到了84分,與五常大米持平。

四、綜合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分析

1.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機插技術。2014年,平均畝產630kg(出米率為70%),每畝可生產大米441kg,品質好,市場批發價格達7.6元/公斤,每畝收入3351.6元,生產綜合成本1378.5元,畝純效益達到1973.1元。

2.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直播技術。2014年,平均畝產425kg(稻谷含水量為標準14%,出米率70%)每畝可生產大米298kg,市場批發價格7.6元/公斤,每畝收入2264.8元,生產綜合成本1212.8元,畝純效益達到1052元。

2015年,平均畝產550kg(稻谷含水量為標準14%,出米率70%)每畝可生產大米385kg,市場批發價格7.6元/公斤,每畝收入2926元,生產綜合成本1212.8元,畝純效益達到1713.2元。

3.常規水稻栽培技術。2015年,平均畝產600kg,水稻市場價格3元/公斤,每畝收入1800元,生產綜合成本1304.7元,畝純效益495.3元。

經分析,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機插技術較常規栽培技術,畝成本增加73.8元,畝增效益1477.8元;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直播技術較常規栽培技術,畝成本減少91.9元,2013年畝增效益556.7元,2014年畝增效益1217.9元,應用該技術,達到了員工增收、企業增效的目的。

(二)社會效益分析

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為地球節約了有限的水資源,減少了肥料、農藥、除草劑的用量,實現了產品的綠色無公害,對生態環境進行了有效保護,實現了環境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了青山、綠水、黑土地。同時,該技術生產的稻米食味值達到了84分,口感好、直鏈淀粉含量14.7%,有彈性、蛋白質含量7.6%,更筋道、膠稠度75mm,黏性好、堿消值7.0級,更晶瑩。為此,農場將應用該技術生產的稻米稱為“舌尖上的公益,會跳舞的大米”。

五、技術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盡管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品種選擇、化學除草配方等方面仍需繼續摸索。通過逐步完善該技術,遴選優良品種,優化栽培措施,進一步提高單產和效益,2016年寒地水稻節水(滴灌)栽培技術示范面積0.1萬畝,2017年擴大到1萬畝,近兩年已經突破2萬畝。

猜你喜歡
寒地水肥農場
雅苒致力于推動水肥一體化
“水肥一體”新系統 助力增收有一手
農場假期
基于寒地公園適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長春為例
寒地黑土無公害水產品健康養殖發展思路
寒地鴨場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
農場
“水肥一體化”這么厲害!
淺談水肥一體化技術在北方貧困山區的應用與推廣
寒地多年生毛櫻桃改接李優良品種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