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區淡水養魚技術與環境影響分析

2020-08-09 08:48張榮昌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環境影響

張榮昌

摘 要:隨著我國對“三農”的扶持力度不斷提升,山區淡水養殖逐漸成為山區農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不科學的養殖手段極易導致過度放養情況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诖?,本文將對山區淡水養殖的環境因素以及養殖技術進行闡述,包括水質條件、魚池條件、魚種選擇以及養殖模式,旨在為提升山區淡水養殖質量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山區地形;淡水養魚技術;環境影響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淡水魚養殖市場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相較于其他形式的淡水魚養殖,山區淡水魚養殖具有投入少、見效快的優勢,但是不科學的養殖方法,極易導致農戶在付出勞動后得不到預期回報,因此,展開相關研究具有必要性。

一、影響山區淡水養魚的環境條件分析

(一)水質條件分析

相較于其他形式的淡水魚養殖,池塘是山區淡水魚養殖的主要載體,因此,山區魚塘應符合以下標準:一是保證魚塘的水資源供應。魚塘選址應選擇可以保持常年具備自然流水的地點,保證養殖區域具有豐富的淡水資源供,這應是山區淡水魚養殖的基本要求。二是注意魚塘的水質問題。淡水魚養殖對水質具有明確地要求,因此,山區淡水養殖應注意避免魚塘受農藥或生活污水地污染。此外,部分山區的自然流水中存在硫含量較高的問題,此種情況同樣不適合淡水養殖。此外,山區淡水養殖還需注意的一個問題為注意水質的pH值,淡水養殖需要水源pH值保持在中性或弱堿性。諸如福建山區等水質偏酸性的地區應采取必要手段改善水質條件。保證魚塘水質條件穩定。為此,在選址時,應注意考察其地質條件,避開可能受暴雨影響的地區,最大限度地降低魚塘水質受暴雨帶來的渾水流污染的可能??刂启~塘水的溫度。根據相關研究,淡水魚苗在20~30℃之間水溫中生長態勢最好。因此,農戶應確保魚塘水溫保持在20~30℃區間內,針對水溫不足20℃池塘,可以采用陽光暴曬等手段提升池塘水溫,為魚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二)魚池條件分析

山區淡水養殖除了對水質條件提出較高的要求外,對魚塘的面積、水深以及底質也有明確要求。一方面,為方便管理,山區魚塘的面積需根據魚苗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適當地調整。以成魚池塘為例,其池塘面積應保持在5~10畝,即3300~6600m2,魚種、魚苗等池塘的面積應小于成魚池塘面積。同時,池塘的水深也應根據魚苗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調整,通常情況下,成魚池塘的水深應保持在2~3m,其他池塘應低于1.5m。在設置魚塘深度時,還應綜合考慮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山區池塘對底質要求較高,根據相關研究可知,池塘底質最好選擇壤土以及砂壤土,黏土可以作為替代選項。養殖過程中必須使用地飼料、養料以及魚類排泄物必然會造成池塘底部淤泥堆積。農戶應正確認識淤泥對養殖的影響,定期清理池塘底部淤泥,避免大量淤泥影響水質,保留少量淤泥幫助魚類成長即可。

二、山區淡水養魚技術要點與管理分析

(一)選擇良好的魚種并優化池塘設計

山區淡水養殖需要對池塘進行合理設計,在實際設計池塘時,應注意確保魚塘面積符合實際養殖需求,避免魚池過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目前,部分農戶對魚塘面積的理解比較片面,僅看到了大魚塘溶氧量高的特點,忽視了魚塘越大,資金與人力資源投入越高的問題,對后期管理也會造成一定阻礙。同時,魚苗數量過多反而會降低魚塘的溶氧量。因此,農戶在實際進行池塘面積設計時,最好保證池塘面積適當??紤]到淡水養殖對外界環境條件要求較高,農戶在保證魚塘設計合理地同時,還應注意魚種選擇問題。通常情況下,魚種選擇必須注意的因素是其經濟效益,此外是存活率、環境適應力、抗病性等。在選擇到合適的魚種后可以以此為基礎培育下一代。具體操作過程為,挑選肉質好、成長性良好、抗病能力強的優良魚種做親代繁殖,借助添加催產劑等手段促使其產卵,待其產卵完成后將魚卵放入專門的魚池中進行孵化養殖,培育優良魚種,提升淡水養殖質量。

(二)科學投喂并采用魚種混養模式

相較于其他形式的養殖方式,淡水養殖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在此情況影響下,淡水養殖對供料的要求及其嚴格,魚飼料務必要根據魚苗不同的生長階段進行調整,滿足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同時還必須保持飼料的新鮮度,相關人員在進行喂食時,還應根據季節變化情況,適當地在飼料中摻加防病藥物,保證魚苗健康成長。魚池管理人員應定時定量地進行喂食,根據魚池內的實際情況調整投喂量。此外,農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多種可共存的魚種以7∶3的比例進行養殖,最大限度地提高魚塘空間的利用率,提升魚塘經濟效益。

(三)強化魚塘管理工作

池塘管理工作是提升山區淡水養殖質量的必要環節之一。魚塘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控制養殖密度、日常巡視等方面。通常情況下,池塘養殖密度過小,會導致魚塘整體產量降低,收益難以彌補支出。而養殖密度過大,會嚴重影響魚苗成長質量,大幅降低魚塘收益,同時還會對魚塘產生嚴重負面影響。通過控制池塘養密度,可以有效避免成本投入與經濟效益不成正比的問題。

魚塘的日常管理、巡視工作是提升魚苗生長質量的重要手段。管理人員需要在固定周期內對魚塘進行巡視,通常情況下,池塘管理人員的巡視周期為每天早、中、晚三次。主要巡視內容分別為觀察育苗是否出現浮頭問題,如出現需要對其程度進行記錄;測量池塘水溫,確保池塘水溫滿足養殖需求。除此以外,還應借助投食觀察魚苗活動情況;夜間巡查主要集中在后半夜,主要目的是觀察池塘內是否出現大規模浮頭以及泛池問題,避免此類問題影響養殖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山區淡水養殖的重點在于水質問題,此外應注意魚苗的選擇、魚池的設計、魚塘的日常管理等事項。在妥善解決上述問題后,山區可以通過完善的養殖技術與管理手段,為提升魚塘經濟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鐸.淡水養魚技術及淡水養魚效益的提升措施研究[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理論版),2019,000(012):1-1.

[2]唐軍.在淡水養魚中的幾個關鍵環節探究[J].明日,2018(46):0049-0049.

猜你喜歡
環境影響
靜壓法沉樁對周邊環境影響及質量控制
《環境影響評價》征稿訂閱及廣告征集啟事
《環境影響評價》征稿訂閱及廣告征集啟事
“三線一單”與環境影響評價銜接研析
土地利用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
油田開發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
高超聲速熱化學非平衡對氣動熱環境影響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與探討
GMS在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
養殖的環境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