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與問題探討

2020-08-09 08:48趙新春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面臨問題制度改革解決對策

摘 要:現階段,在我國農村集體資產試點改革進行關鍵時期,如何達到改革目的,有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將會對農村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實現全面小康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由于我國農村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幾次大的變革,不僅有歷史遺留問題,還有新問題存在,農們的思想關觀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如何做好農村集體資產改革這篇大文章,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而本文就以當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切入點,探討農村集體資產改革,提出可借鑒的措施。

關鍵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面臨問題;解決對策

淇縣按照中央和省、市關于深化農村改革的決策部署,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強化思想認識、立足本地實際、扎實推進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科學制定改革方案,指導村級實施改革,解決不同問題,確保了全縣集體產權制度順利完成。

一、全縣集體資產改革基本情況

淇縣共有9個鄉鎮街道,166個行政村。166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改革,涉及5.98萬戶農戶,24.2萬農業人口,集體經營性資產17943.6萬元。改革中,首先完成了166個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其次,完成了村集體成員身份界定;第三對經營性集體資產進行了量化;最后完成了集體經濟組織的成立、注冊,建立了銀行賬戶與稅務登記。

二、具體做法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

縣級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指導全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和解決出現的重大問題,全面安排部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先后出臺了《淇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淇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界定指導意見》《關于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通知》,在完成清產核資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成員身份界定、復核,股份量化、成立大會的時間節點、工作任務和流程。鄉級成立了以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組長、鄉鎮長或街道主任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村級成立了支部書記、村主任為主要領導的工作組,在縣鄉兩級的指導下,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片為單位的鄉鎮工作小組。

(二)組織培訓,穩妥推進

一是在縣鄉村逐級組織開展業務培訓??h組織農業及相關部門參加省級專題業務培訓;邀請省、市專家學者,組織縣、鄉主要業務骨干學習相關政策和主要業務的操作;鄉鎮街道舉辦政策、會計、股權量化等實務培訓班。培訓業務人員800多人次,為改革奠定業務基礎。二是大力宣傳改革政策宣傳。通過各級會議、農村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等,大力宣傳、報道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政策和意義,發放宣傳資料6萬余份,印發了《致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宣傳頁》等。三是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為扎實做好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先后組織各鄉鎮分管領導、農經員和村主要干部到山東省以及??h等地參觀學習,由清產核資開始,到組織成立逐步鋪開改革工作。

(三)工作做實,不遺留問題

在縣指導下,鄉鎮緊盯,各村從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股份量化等工作有序開展。各村在支部領導下,采取“四議兩公開”的方式制定了村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工作方案》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員身份確認界定工作方案》,摸清了村集體資產底數,對成員身份進行了界定和確認,全面落實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同時,注重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共性與難點問題、歷史遺留問題??h指導、部門溝通、經驗交流、集體成員協商化解改革中出現的不同疑難問題,確保了改革順利完成。

三、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清產核資數據存在缺陷

清產核資時,個別村沒有對現有資產進行重新估值,側重于村集體賬面數字,賬面資產數值與實際有脫節,主要在于資產估值沒有專業估值人員參與;集經營性資產定性不準確,工作中,干部對經營性資產理解存在偏差;個別資產或土地權屬不明,有漏登誤登現象。

(二)村級經濟薄弱,群眾積極性不高

農村改革開放以來,絕大部分村將村集體經營財產幾乎都分干分凈了,剩余的一點基本都是不能產效益的資產,近年村級收入都是來自上級轉移支付,村民對改革期望不高,認為集體產權改革與不改沒什么差別。個別村級集體經濟活躍的村認為,村級的經營收入,原本由村級負責人說了算,現在改革后,弱化了村支部、村委權力,對產權改革持消極心理。

(三)集體產權改革后,缺乏管理和運營能力

集體產權改革后,部分村集體經濟組織對集體經營沒有明確的方向,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者缺乏信息、資金等,對于如何發展缺乏信心,工作無思路,對集體經濟經營消極對待;還有部分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者,對自身待遇存有顧慮,存有小農思想,甚至有借機發展自我,將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想法,阻礙集體經濟發展。

四、下一步工作對策

(一)制定制度,規范運營

強化制度建設,制度是規范集體資產運行的基礎,是解決集體資產矛盾和預防違法利用集體資的依據,同時也是預防犯罪,保護經營者正當所得的前提。如:有的村主要干部作為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的法人,在經營中,如何取得應有的報酬、取得的標準及依據,都需要有制度來規范。因此,要建立健全農村的干部監督機制和管理機制,以及集體經濟經營取酬制度、激勵制度等,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同時,要重視強化農村基層干部和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的任職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這樣有助于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規范集體資產運營,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二)加強基層農經隊伍建設,增加農經人員業務能力

近年來基層農經工作業務性不斷增強,在鄉鎮機構以改革中,都歸屬于大農業中,農經人員負責村級土地承包、財務、三資監管、農民負擔、信訪及其他農村改革工作,工作任務具體而煩瑣、專業,事務多而責任大,在人員配備上嚴重不足、缺乏更專業的人員等。要加強基層鄉鎮農經隊伍建設,出臺促進鄉鎮農經隊伍建設的政策,穩定農經隊伍,提高基層農經人員待遇,給農經人員更好的發展空間。從上而下,建立一支懂業務,知政策,能干事會干事的隊伍,讓農經人員更好參與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來,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

(三)強化農村三資管理,保障農村經濟發展

要繼續加大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委托代理服務制度,全方位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三資進行有效監管。出臺實施意見,妥善處理好分配與積累,分配與發展的關系,引導農村集體經濟按股分紅。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化建設,完善農村三資評估、管理制度,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管理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黃順先.淺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J].中國集體經濟,2017(31):50-51.

[2]張紅宇.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J].農村經營管理,2015(08):6-10.

作者簡介:趙新春,1997年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農經管理專業,經濟學士,農經師,專注農經發展,市場信息、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建設。

猜你喜歡
面臨問題制度改革解決對策
漳州市對臺經貿合作面臨的問題
營改增的新形式下施工企業的影響以及應對策略
淺議中國死刑制度改革
對建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幾個難點問題的思考
一項必須做好的育人工程
淺談實驗室管理與改革
對影響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原因及對策的研究
社保制度改革之思考
油氣開發專業定員工作分析及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