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低年級趣味計算的實踐與思考

2020-08-10 08:48黃曉玲
新課程·上旬 2020年9期
關鍵詞:小學數學

摘 要: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低年級的計算教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在計算教學中,善于運用特色作業范疇中的趣味計算,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趣味計算;特色作業;小學數學

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它貫穿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而低年級的計算教學又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但在傳統的計算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對算理和算法的講解,所布置的常規作業、練習較為枯燥呆板,多是文本型作業,重在不斷識記和反復訓練,忽視了作業的育人功能、發展功能、評鑒功能以及認知心理學功能。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有意注意的持續時間較短,且注意力多與興趣、情感有關。因此,在面對相對枯燥的計算內容時學生往往容易感到厭煩,缺乏學習興趣。皮亞杰認為,興趣能調節學生自身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在相對枯燥的計算教學中,同仁們紛紛意識到趣味計算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計算訓練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至關重要。本文從筆者自身實踐經驗出發,探討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調整計算課堂和作業模式、運用趣味計算的教學策略,以拋磚引玉。

一、特色作業和趣味計算的含義

特色在百度詞條中的含義是指一個事物或一種事物顯著區別于其他事物的風格、形式,是由事物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特定的具體的環境因素所決定的,是其所屬事物獨有的。特色作業與平常的作業不同,它是指內容形式豐富,集知識性、趣味性、創造性、實踐性、體驗性于一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斷體驗作業帶來的快樂和成果。本文所提到的趣味計算屬于特色作業的范疇,是在形式上、內容上、反饋機制上具有創新、樂趣、特色的計算作業。

二、如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運用趣味計算

1.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趣味情境

在兒童的視角中,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樂趣,他們喜歡生動有趣的故事,樂于在故事情境中玩耍。而在單一枯燥的教學課堂中,他們往往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改善,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趣味元素,找準教學內容中的“趣”。從“趣”著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比如在課堂中我們可以創設有趣的、學生喜愛的故事,將數學知識有效地貫穿在故事或游戲中。如在我校青年骨干教師楊老師執教的“7的乘法口訣”的課例中,她是這樣設計導入部分的。

童話引入,激發興趣

屏幕出示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師:在美麗的森林里,住著一個善良的公主和七個可愛的小矮人,七個小矮人打算每人用一副七巧板拼一個圖案送給公主!可是,當他們拿著拼好的圖案去找公主時,卻發現公主吃了巫婆的毒蘋果,昏迷了。巫婆留下一張紙條和七個氣球,紙條上寫著:“想拿解藥救你們的公主,就把這些氣球上的數都補充完整,答案就在你們的七巧板上?!逼邆€小矮人非常著急,七個氣球,只填了三個數字,那四個該填什么呀!這些七巧板和答案有什么關系呢?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楊老師創設了一個學生喜歡的故事情境,將計算教學貫穿在解救公主的闖關游戲中,讓學生處在充滿趣味的數學課堂中,被激發出了探索的欲望,既注重了兒童化,也注重了數學化。在課堂中,學生也學會了用數學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想法,數學的核心素養貫穿在了整個數學學習活動中。

2.在練習中運用趣味計算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構成元素,計算教學離不開練習,借助練習,學生能夠完成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用好課堂上的三個點,實施趣味計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點:課前。在每節課的課前1分鐘,開展“芝麻開門”形式的口算。課件出示一組口算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快速將答案寫在練習本上,待時間結束時全班一齊說出答案,并配合課件畫面齊喊“芝麻開門”,開啟本節課的學習之旅?;蛘咭部梢圆捎谩按螂娫挕钡男问?,學生看題口算,全班齊聲匯報答案,答案對了,全班齊喊“叮鈴鈴……”,老師模仿接電話:“喂,是101班嗎?我們要開始上課了,準備好了嗎?”此時,學生會興奮地喊“準備好了”,上課的欲望被激發,從而成功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點:課中。根據低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的特點和愛玩的天性,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投其所好”,設置兒童喜歡的活動型計算。比如在“7的乘法口訣”學習過程中,當學生學習完新課正好比較倦怠時,教師適時地引入拍手記口訣、對口令等活動,恰到好處地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在課中也可以選用操作簡單的小游戲,比如擲色子說口訣,在學了6的乘法口訣后,用兩個普通的色子,兩人或四人一組,一人拋色子,同伴說對應色子點數的口訣,看誰說得又對又快。這種趣味計算小游戲,操作簡單,容易實現,通過動靜結合設計教學,既消除了學生學習的倦怠感,也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提高了學習效率。

第三點:課后。在學完“8”的認識之后,老師帶著學生們做“找朋友”的游戲,請8名學生上臺,分別編號1、2、3、4、5、6、7、8,讓他們自由找出8的好朋友,速度快的為勝。因為是游戲的形式,所以學生們顯得特別興奮,他們不會覺得這樣做是無聊的事情,而是充滿興致地進行分組。還可以做“鉆山洞”的游戲,請2名學生上臺手拉手舉起做山洞門,其余學生在門外,其中一名學生報8以內的數,山洞門外的學生聽到后報數,報的數要正好組成8。說對了,順利過山洞,說錯了,則重新排隊。當然,這種玩法適用于10以內數的分成。這樣的游戲為教學增添了樂趣,在游戲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3.在課外生活中運用趣味計算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可以抓住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將課內的趣味計算延伸到課外。通過課堂上打開的這扇趣味計算之窗,讓學生體會到窗外數學世界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外布置一些有趣且具有探究性的計算作業,讓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領悟數學內在的涵義。

比如學了“20以內的加法”之后,可以充分發揮紙牌的作用,設置紙牌游戲。具體玩法:兩人一組,將紙牌平均分成2份(除掉大小王,規定J=11,Q=12,K=13),每人每次按牌順序出2張牌,牌背朝上,雙方猜拳,猜拳勝利者根據自己兩張牌的大小,決定是否要換對方任意一張牌,最后揭牌:誰的牌之和大,則誰為勝。在這個游戲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先計算自己兩張牌之和,還需要判斷自己這兩張牌之和在整副紙牌中所處的位置,再考慮如果跟對方換牌后自己是處在劣勢還是更有優勢,這些一連串的思考及判斷都需要親身的實踐,這是課堂上老師的傳授所不能替代的。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學得主動,還練得有效。當然,這個猜拳紙牌游戲還適用于20以內的減法,口算乘除法等。這種在經歷中發現問題,并在實踐中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兒童有意識地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很好地促進了兒童數學概念的建構,提高了計算能力,并發展了數學素養。

總之,在計算教學中如能充分考慮孩子成長的規律性,借助趣味計算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讓他們參與數學知識的“發現”和“創造”過程,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發展,最終必能達成夯實四基的目的,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李學書.國內外家庭作業比較研究[J].教育學術,2009.

【課題項目】本文系東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小學數學低年級特色作業——趣味計算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8GH2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黃曉玲,生于1983年1月16日,任教于東莞市石排鎮獨洲小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編輯 趙飛飛

猜你喜歡
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反思型” 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小學數學課堂選擇生活情境的誤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