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2020-08-10 03:54荊晶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0年22期
關鍵詞:思政課教師混合式教學新媒體

荊晶

摘? 要 新媒體時代,以微信、微博、微視頻等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社交媒體平臺,為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新挑戰,如思政課教師對學生控制力的減弱、不良信息的滲透和侵蝕以及思政課內容吸引力的降低。因此,思政課教師應當立足于高校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變革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學融合新媒體的應對措施,從而進一步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關鍵詞 新媒體;高校;思政課教師;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16?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22-0013-03

1 前言

微信、微博、微視頻等新媒體的廣泛流行,不但改變了大學生獲取資訊、共享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方式,也對他們的思想觀念、認知模式和價值理念帶來巨大沖擊。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思政課教師應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建設智慧課堂”[1]。但是,面對新媒體時代不斷變化的環境,思政課教師在如何更好地提升課程親和力和針對性、實現教學內容創新、優化教書育人能力和素質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面對新媒體時代提出的各種挑戰,思政課教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素養,更新教學內容和改革教育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發揮思政課關鍵課程作用。

2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面臨的挑戰

在“人人皆媒體、事事皆新聞”的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呈現出傳播高速化、內容去中心化、價值多元化等復雜的局面。對于高校思政課而言,首先,新媒體雖然滿足了學生個性化教育的需要,但也導致了思政課教師對學生控制力的減弱;其次,新媒體雖然豐富了教學的互動交流,卻也增加了不良信息滲透侵蝕的風險;最后,新媒體雖然提供了大量的教學素材,卻降低了思政課內容的吸引力[2]。

這些都給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諸多挑戰。

教師對學生控制力的減弱? 對于思政課教師來說,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在學習方面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如觸網能力和自主意識明顯強化[3]?;ヂ摼W和新媒體已經成為他們學習、生活和娛樂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信息技術已經高度融入他們的現實生活。與此同時,伴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當代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更為強烈,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有過網絡學習的經歷,在學習和信息的接受與選擇中更加強調自身的主動性。對于現在的大學生而言,教師與新媒體處于一種此消彼長的拔河競賽之中,新媒體扮演了越來越多的知識傳授的角色,大有頂替教師掌控話語權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旦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對教師的信賴和服從程度就會下降,而伴隨著教師權威性的下降,引導力、控制力和調控力的收縮,新媒體的替代性就會不斷上升,這時教師就非常容易陷入困境。

不良信息滲透侵蝕的風險? 高校思政課從本質上說也是信息的傳播和獲得,并由此對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影響的過程,但是新媒體卻使得學生通過網絡閱讀或了解到數量巨大但內容分散的信息。這種“快餐式”的信息消費意味著原本完整的信息在網絡上被大量簡化,從而導致信息內容不全面,內在邏輯也不完善。這就使得新媒體空間匯聚了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或是包裝成所謂的公共知識分子或名人等博取眼球,或是別有用心地抹黑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這些信息對于喜歡新奇、獨特的學生而言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真假難辨,稍有不慎,就會使學生迷失方向[4]。

思政課原本是一門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具有強烈的政治性,發揮著重要的意識形態功能。但是,沉淀于新媒體空間之中的這些固有偏見,歪曲了部分學生的思想觀念,使得學生與思政課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感。學生或是無法理解思政課本身的必要性,單純地抵制思政課;或是認為思政課不像其他專業課那樣有價值,于是被動地應付學習[5]。

由于這些信息導致了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出現偏差,也就使得學生無法把握思政課對于人生發展之大用。

思政課內容吸引力的降低? 就意識形態領域而言,在新媒體空間中,拜金主義、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社會思潮的不停登場,導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傳承出現危機,馬克思主義理論核心地位也不斷遭受沖擊。與新媒體的日新月異相比,部分高校思政課的內容卻過于陳舊或僵化,沒有與時俱進。無論是“新瓶裝老酒”式的照本宣科,還是千篇一律的講授方式,或是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心依舊放在社會實踐報告的撰寫上,都沒有積極地回應當前學生關切的自身、社會與時代問題,這就使得學生覺得思政課流于形式,不具備持久的吸引力。其原因首先是部分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素質的不足,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以及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不深,所以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其次是信心問題,如果思政課教師自己都不信仰馬克思主義或者黨性不夠,導致偏離了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或者單純地成為西方理論原理的“搬運工”,信心和說服力就無從談起。

3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應對措施

為了應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面臨的挑戰,上好思政課,思政課教師就要提升能力素養,拓展話語資源和多渠道地融合新媒體。具體來說,要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提高能力素質,提升話語權? 針對新媒體的開放性和多元性,思政課教師要想提升話語權構建能力,就必須不斷地提高能力和素質,這是思政課教學和改革的基礎。為此,思政課教師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1)要政治素質過硬,堅持正確方向。只有內心高度認同馬列主義,堅定不移地信仰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才能穩步開展思政課。

2)要有廣博的知識視野、國際視野和歷史視野。思政課教師既要能夠充分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其他相關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又要能夠在國內外情況的比較中客觀地認識和評價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與聯系,還要能夠清晰地了解整個中國歷史尤其是近代以來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新中國的發展史以及改革開放的實踐史[1]。

3)要嚴以律己,具備深厚的學識魅力和高尚的人格。只有既遵守教學紀律,又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才能為人表率、感召學生,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1]。

4)要具備唯物辯證的科學思維。作為思政課教師,不能回避難點和問題,而是要掌握課堂的主導權和話語權,主動剖析各種錯誤思潮,全面客觀地厘清這些問題并加以批判,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明辨是非[1]。

拓展話語資源,強化實效性? 新媒體的時效性和廣泛性使得教師和學生可以獲得更為廣泛和豐富的素材。為了上好思政課,就需要教師及時地整合這些教學資源。因此,思政課必須堅持服務于人民、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

1)思政課教師必須提高思政課教學理念指導的科學性和專業性,汲取新媒體的獨特優勢,用時代精神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解讀,豐富教學內容、思維方式、傳播方式和精神內涵,由此全面展示中國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歷史和成就,讓學生真正了解中國,進而幫助學生理解黨的使命,認同黨的奮斗目標,厚植愛國主義的情懷,真正解決學生的理想信念問題。

2)教師應強化把關意識,利用自身的理論優勢、角色優勢和職業優勢來創新話語表達和培養意見領袖[6]。不斷利用新媒體時代出現的蘊含正能量和主旋律的信息資源,豐富思政課教學的話語內容,在保證思政課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要始終保持事實性和時效性,從而消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話語差異,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3)微信、微博和網絡教學平臺等多媒體空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性化的自由互動環境,在這里,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自由地發表意見,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實現思想的碰撞與交流。思政課教師在守住傳統課程的主動權的基礎上,還可以積極地把思政課搬到網絡空間中,搬到學校及二級院系部門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上,以新媒體為引導,將高質量的內容傳達給學生,創造性地開辟“第三課堂”[7]。這既可以打破教書育人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實現馬克思主義對大學生網絡生活的全覆蓋,又增強了思政課的公信力、影響力和吸引力,從而為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提供更多的價值和樂趣,為思政課真正地“走心”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多渠道融合新媒體,增進互動性?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8]具體到高校思政課教師,就是要針對新媒體的互動性,通過提高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的水平來增強掌控、引導和運用互聯網的能力,應對網絡新媒體時代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的革命性變化。

在課堂教學上,思政課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積極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形成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體驗式互動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這一模式的優勢在于它同時彌補了傳統課堂與網上課堂的不足,發揮了兩種教學模式的長處,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通過將傳統課堂與楷課、雨課堂和中成智慧課堂等結合起來,首先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信息化和互動性,更合理地推動對學生的全面管理和評價,更有效地促進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升;其次,借助于這些系統,可以實現協同備課和遠程開課,保證課程內容共創共享,并通過掌握教學真實情況和學生思想動態的科學反饋,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再次,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問題導向,使學生可以隨時學習,觀看課堂直播,并可線上提交作業,同步在線測驗,實現了評價數據的即時生成與投屏分享,更有效地記錄、分析和測評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在教學效果上通過打通素質測評與課堂教學的數據后臺,充分發揮了交互式教學的特性,形成了覆蓋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全面教學框架[9]。

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將新媒體與思政課相融合,構建以新媒體為依托的實踐教學網絡平臺,一方面可以實現實踐活動的流程化、共享性和延展性,便于教師和學生掌控實踐活動進度,實現學生與教師的同步交流,實時處理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實踐的心得和體會,便于教師適時地修改或調整實踐內容。在此基礎上,通過展示優秀的實踐成果,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不斷提高實踐成果質量。另一方面,通過定期發布關于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定期開展網絡辯論和演講等相關活動,可以有效地提升實踐教學的趣味性和參與度,提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10]。

4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展望

總之,思政課教師必須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的原則,進一步推動思政課傳統優勢同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建立起“堅守原則+趣味引導”的雙重主體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由此,實現新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學理念從灌輸到引導的轉變,教學模式從封閉到開放的轉變,教學方式從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教學載體從排斥到利用的轉變,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和教學的趣味性[11]。并在此基礎上,以新媒體為中介,逐漸形成“社會走進課堂+課堂步入社會”的雙向交流的互動化教育方案,構建起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統一的教育架構,并最終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的終生性大協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機制,構建起“大思政建設格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2]唐世剛.創新高校思政課新媒體課堂教學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3):59-60.

[3]倪松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新媒體素養的內涵、結構及其生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8):77-79,115.

[4]王慧慧.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河北農機,2020(3):127-128.

[5]陳海飛,張麗.論思政課教師權威的重構[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20(3):42-46.

[6]李嘉莉,馬學思.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網絡輿論“把關人”角色芻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2):144-147.

[7]吳恒.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執網能力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3):71-74.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9]錢偉量,沈震.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教學的特點及其運用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2):105-108.

[10]曾凡鋒,何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模式芻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95-98.

[11]史宏波.淺論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創新發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9):62-64.

猜你喜歡
思政課教師混合式教學新媒體
高校輔導員隊伍與思政課教師隊伍交流機制研究
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必備素質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淺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思政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暑期社會實踐的探索與思考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