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1+V+死+N2了”的解歧途徑

2020-08-13 07:14趙雨婷
好日子(中旬) 2020年4期
關鍵詞:歧義途徑

趙雨婷

【摘 要】為了降低“N1+V+死+N2了”因歧義所帶來的使用錯誤和交際混亂,我們可以采用以下途徑進行歧義的化解,以便促進整個交際過程更加流暢,準確地完成。

【關鍵詞】“N1+V+死+N2了”;解歧;途徑;歧義

前言

隨著語言學的發展,我們搜索到許多關于此類句式的探究和分析,沈家煊(1999)認為施受隊里的模糊性是句式互換成立的條件,通過對部分心理動詞充當VP部分地可逆句式進行分析,指出心理動詞的雙向性導致施受隊里的模糊性,進而成為可逆句式產生的原因。除此之外好多學者對此類句式進行討論研究,吳長安(1997)對口語句式“W 死了”的語義 、語法特點進行探討,徐霞(2004)對心理動詞“死”字句中的主賓互易現象進行研究,張松(2012)對“S+W+死+O+了”句式的特點與語義進行了探源,黃蕾(2015)對“S+X+死我了”句式的語義進行了探討。本文側重闡明歧義句式“N1+V+死+N2了”的解歧途徑。

一、句法轉換

我們可以通過“讓”“使”等助詞對其進行句法轉換,例如歧義句“她羨慕死我了?!比粝胂馄缌x,可以通過句法轉換生成的途徑。

當語義結構順序為[感事,客事],表達“她羨慕我”的意思時,可以將句子轉換生成為“我讓她羨慕死了?!卑芽褪隆拔摇碧崆爸林髡Z位置,同時在“她羨慕死了”前加上一個助詞“讓”,使得整個句子的意義明確?;蛘甙选白尅碧鎿Q為“使”變為“我使她羨慕死了?!蓖瑯涌梢悦鞔_意義,消解歧義。即歧義句式“N1+V+死+N2了”可轉變成為“N2+讓+N1+V死了”或“N2+使+N1+V死了”來消解歧義。

當語義結構順序為[源事,感事],表達“我羨慕她”的意思時,可以將句子轉換生成為“她讓我羨慕死了?!卑言词隆八碧崆爸林髡Z位置,把感事“我”移動到“羨慕死了”之前,進而在“我羨慕死了”前加上一個助詞“讓”,使得整個句子的意義明確?;蛘甙选白尅碧鎿Q為“使”變為“她使我羨慕死了?!蓖瑯涌梢悦鞔_意義,消解歧義。即歧義句式“N1+V+死+N2了”可轉變成為“N1+讓+N2+V死了”或“N1+使+N2+V死了”來消解歧義。

但是在日??谡Z使用過程中,我們卻依然選擇用句式“N1+V+死+N2了”,因為此類句式短小精悍,相比“讓”字句和“使”字句,語調豐富,能夠表達出更為豐富濃厚的感情,且符合語言本身發展的經濟原則,劉秋紅(2010)認為語言經濟原則就是在語言使用的過程中,用盡量少的語言投入表達最大化的信息傳遞量,以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

二、語境建構

歧義的消解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構建語境,通過語境的搭建可以讓歧義句的語義精確化,具體化。在日常生活中句子格式是語言中無標記的自然格式,隨著使用頻率的提高而被固化。同一個句式表達多種意義的歧義現象十分常見,但是我們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并沒有舍棄它們,而是一直在使用,而且使用頻率在不斷提高,這就說明該類句式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雖然本身具有多義的現象,但是歧義句式“N1+V+死+N2了”一直都處于動態使用的狀態,交際雙方在使用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建構出具體的語境,使得聽話人在具體的語境下,明確了歧義句的具體內涵。例如:

A:這小孩怎么還不回來,他擔心死我了。

B:得知我這次創業失敗,他擔心死我了。

在A語境下,“他”代指“小孩”,因為根據語境句可判斷出小孩下落不明,所以“他”是客事,是讓“我”產生擔心心理狀態的客體,基于語境句交際者在進行對話時可以明確判斷“他擔心死我了?!边@句話的句義是“我擔心他”,例句中的語義結構順序為[感事,客事],該句是一個正向句。在B語境下,“他”在“得知我這次創業失敗”之后產生擔心心理狀態,基于語境句交際者在進行對話時可以明確判斷可以明確判斷“他擔心死我了?!边@句話的句義是“他擔心我”,例句中的語義結構順序為[源事,感事],,該句是一個反向句。

三、語音表現

該歧義句式“N1+V+死+N2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其中一個原因,就體現在語音表現上,語調的高低變化,錯落起伏,伴隨著人類表達中源源不斷的豐富情感,具有極強的語用效應,在不同語義下的歧義句式“N1+V+死+N2了”,有不同的語音表現形式。

當歧義句式“N1+V+死+N2了”為語義結構順序為[感事,客事]的正向句時,“N2” 的音強加強,音長較長,整句的音高趨勢呈下降走向,“N1”“N2”的停延率差值大于反向句,正向句“N1”后無稍許的語音間隔。

當歧義句式“N1+V+死+N2了”為語義結構順序為[源事,感事]的反向句時,“V”的音強加強,音長較長,音高的變化幅度最大,“N1”“N2”的停延率差值小于正向句,反向句“N1”后有稍許的語音間隔,且“死+N2了”連接的緊湊短促。

結語

為了使句式“N1+V+死+N2了”的歧義度降低,語義明確,我們考察了消解歧義的途徑,分別是句法轉換,語境建構,語音表現,通過以上方法可以讓我們在使用過程降低交際混亂,同時也有利于對外漢語教學中關于歧義區分問題的解決。

參考文獻:

[1]沈家煊.不對稱和標記論[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吳長安.口語句式“W 死了”的語義、語法特點[J].東北師范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1)

[3]黃蕾.對“S+X+死我了”句式的語義探討[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2015,8,(5)

[4]張松.“S+W+死+O+了”句式特點與語義探源[J].北方文學,2012

[5]徐霞.心理動詞“死”字句中的主賓互易現象研究 [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猜你喜歡
歧義途徑
求解含參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的三種途徑
軟件工程勝任力培養及實現途徑
判斷函數單調性的幾個途徑
從句法學角度看英語歧義
淺談歧義容忍度與二語習得
Syntactic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mbiguous sentences
語文教學及生活情境中的歧義現象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基于關聯理論的歧義消除研究
英語中的歧義淺析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