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穿孔患者經腹腔鏡修補術和開腹修補術術后機體胃腸動力恢復效果對比分析

2020-08-21 05:33張德生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74期
關鍵詞:胃穿孔網膜胃泌素

張德生

(赤峰市第二醫院,內蒙古 赤峰)

0 引言

隨著人們飲食多元化改變,胃腸道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成為危害人們機體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1]。胃穿孔為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其臨床誘發因素較多,與胃潰瘍疾病具有高度關聯性;胃穿孔疾病危害較大,伴有急性出血情況,極易導致腹膜炎等并發癥發生,嚴重危害人們機體健康,需及時予以穿孔縫合,多采用外科修補術進行治療,避免繼發性損傷[2,3]?,F研究筆者就胃穿孔修補術兩種手術方式進行分析,開展如下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收集于本院行外科修補術胃穿孔患者為數據分析對象,病例納入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共計118例,依據患者個人意愿及醫囑進行分組,59例一組,男38例,女21例,年齡區間34-68歲,中位數(52.03±1.63)歲,病灶部位:39例穿孔點為胃竇,15例穿孔點為胃小彎,5例穿孔點為其他,穿孔直徑0.3-1.3cm,中位數(0.75±0.11)cm;59例一組,男 39例,女 20例,年齡區間31-70歲,中位數(51.92±1.59)歲,病灶部位:35例穿孔點為胃竇,16例穿孔點為胃小彎,8例穿孔點為其他,穿孔直徑0.2-1.4cm,中位數(0.74±0.10)cm;就兩組胃穿孔患者基線資料行數據分析(P>0.05),提示可于后文進行數據比對。

納入原則:(1)118例患者均符合《內科醫學指南》[4]中對胃穿孔的評估依據,經胃鏡檢查等確診,符合外科修補術實施指征,遵醫囑接受手術治療;(2)患者入組前均對本研究項目知情,授權病歷資料進行數據分析;(3)于入組前未經消化系統治療,均為初次發病。

排除原則:(1)合并其他內科器質性病變患者;(2)合并血液疾病、免疫障礙等手術禁忌證患者;(3)特殊患者,例如精神障礙性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5]。

1.2 手術方法

腹腔鏡修補術:患者采取仰臥體位,常規消毒,全麻醉下建立氣腹,經臍部小切口進入腹腔鏡探查發病位置以及周圍的解剖學結構,充分清理腹腔內的膿液,并將胃液吸出,辨識穿孔邊緣部位,充分暴露病灶處,取病灶組織進行病理檢測,進行癌癥穿孔鑒別,明確無癌變特點后,應用4號絲線在與穿孔邊緣相距5-8mm位置實施全層間斷縫合,依據穿孔大小酌情應用大網膜將穿孔修補位置覆蓋,以溫鹽水沖洗腹腔至滿意,術后常規禁食、胃腸減壓、抑制胃酸、抗感染等治療,并應用腸外營養液補充營養素。

開腹修補術:患者取仰臥體位,常規氣管插管后實行全身麻醉,取上腹部正中切口,長約10cm。打開腹腔后將腹內積液與胃內溢出內容物吸凈,對穿孔位置實施探查,發生于前側的穿孔比較容易辨識,發生于后側的穿孔需要將胃結腸韌帶切開后上翻胃體查找胃后壁的穿孔部位。如穿孔較小,可采用不吸收線予以漿肌層間斷縫合,其后予以大網膜覆蓋,胃壁縫合固定于大網膜,穿孔較大且存在嚴重炎癥與水腫的,強行縫合可能增加愈合后狹窄風險,因此可切除胃穿孔部位組織以及周圍壞死部分,大網膜阻塞并覆蓋該位置,其后予以不吸收線將穿孔部位四周胃壁縫合固定于大網膜上。以溫鹽水沖洗腹腔至滿意,關閉切口,并按常規流程進行術后處理。

表1 兩種手術指標對比(±s)

表1 兩種手術指標對比(±s)

組別 n 手術耗時(min) 腸鳴音正常用時(h) 肛門正常排氣用時(h) 術后住院用時(d)觀察A 組 59 75.16±8.52 11.36±0.68 66.38±8.58 4.13±0.25觀察B組 59 66.38±7.48 25.83±0.94 82.44±10.02 5.93±0.31 t 7.936 11.725 18.630 8.512 P 0.000 0.0000 0.000 0.000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血清胃泌素指標對比(±s/pg/ml)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血清胃泌素指標對比(±s/pg/ml)

組別 n 術后1h 術后1d 術后2d 術后3d觀察A 組 59 37.52±0.16 47.53±0.35 57.84±0.39 58.92±0.42觀察B組 59 33.68±0.13 38.96±0.33 45.06±0.34 53.02±0.36 t 6.526 8.926 10.482 7.416 P 0.023 0.000 0.000 0.001

1.3 評價標準

比對兩組不同手術開展指標,主要包括手術耗時(手術麻醉后至縫合結束之差)、腸鳴音正常用時(于患者左右上下腹持續聽診1min)、肛門正常排氣用時(最早排氣與手術結束之差)、術后住院用時(出院時間與手術結束之差);比對術后4個時機(術后1h、術后1d、術后2d、術后3d)胃泌素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計數資料分布用(%)表達,卡方假設校驗,計量資料分布用(±s)表達,t樣本假設校驗,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 結果

2.1 兩種手術指標對比

觀察A組患者手術耗時指標長于觀察B組,觀察A組腸鳴音正常用時、肛門正常排氣用時、術后住院用時指標短于觀察B組,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血清胃泌素指標對比

觀察A組患者術后1h、術后1d、術后2d、術后3d胃泌素指標均低于觀察B組,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3 討論

臨床針對胃穿孔多采用開腹修補術治療,借助有效的外科手段,將損傷部位進行縫合,起到止血、恢復胃腸動力[6]。隨著臨床醫學不斷發展,內鏡技術不斷完善,為微創手術開展提供技術支持,經臨床研究證實其臨床療效與開腹手術具有高度一致性,可逐漸替代傳統開腹手術,降低手術創傷[7]。腹腔鏡修補術臨床操作創傷較小,可顯著降低手術操作對周圍組織的影響,降低手術應激反應,顯著降低機械刺激導致的兒茶酚胺,手術精細化較高,手術操作時間略長,但腹腔暴露較少,可有效控制腹腔感染情況[8,9];手術預后周期短,對患者生活影響較小,利于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可縮短進食時間,加速術后恢復[10]。本研究表明,觀察A組患者手術耗時指標長于觀察B組,觀察A組腸鳴音正常用時、肛門正常排氣用時、術后住院用時指標短于觀察B組,行統計分析,差異顯著(P<0.05);觀察A組患者術后1h、術后1d、術后2d、術后3d胃泌素指標均低于觀察B組,行統計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反饋,腹腔鏡修復術手術相關指標及胃腸動力恢復療效優于開腹手術。

綜上,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于胃穿孔治療中均有積極導向,腹腔鏡修補術因其微創、胃腸動力恢復周期短,臨床效果更佳。

猜你喜歡
胃穿孔網膜胃泌素
腹腔鏡下微創手術治療胃穿孔的療效及對胃腸動力恢復的影響
細致化護理對胃穿孔修補術后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
GDM孕婦網膜脂肪組織中Chemerin的表達與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進展期胃癌根治術中保留大網膜的研究回顧與展望
一頓火鍋吃出胃穿孔
常規超聲及彈性成像在大網膜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現狀
如何通過胃泌素G17檢查結果判斷疾病
離斷胃迷走神經對門靜脈高壓胃病大鼠胃泌素水平的影響
“胃潰瘍”反復發作警惕胃泌素瘤
胃泌素-17 無創檢測胃部疾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