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實現課堂微翻轉的教學方法設計
——以Web 開發技術為例

2020-08-25 07:06慧,李
計算機教育 2020年8期
關鍵詞:學時線下教學效果

盧 慧,李 華

(內蒙古大學 計算機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1 研究背景

互聯網技術和智能設備的普及,使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便捷,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更加靈活,教和學不再受時空及條件的限制。一種全新的知識傳播和學習方式正引發教育行業的變革,高校教育模式面臨極大的挑戰。面對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時代大學生,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甚至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高等教育是國之重器,肩負人才培養重任,在新形勢下,必須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其中教學模式改革占據重要地位。自2017年初國家發布《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1]和新工科[2]建設計劃以來,教育界提出積極發展和支持“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新模式,我國教育正在全面探索適應新時代和能夠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式教育新模式。這些政策和項目的出臺推動“互聯網+”[3]模式下的教學模式發生新的變革,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學習模式正在逐步從單純的傳統教學模式到MOOC、混合學習、翻轉課堂、泛在學習、移動學習等在線、離線教育模式的嘗試、建設和初步應用階段。

2 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多所知名高校已建立很多高質量的慕課資源,在中國大學MOOC[4]、學堂在線[5]等平臺供大家免費使用,也有相關教育機構或企業(如51CTO 學院[6])推出了很多線上教育資源,供付費用戶使用。然而我國目前的在線教育還存在一些缺點,如高輟學率和學習效果差,在線教育課程與用戶實際需求脫節,不能進行有效的學習成果認證,企業或教育機構的在線教育課程內容、師資良莠不齊。其中最大的缺點是在線教育與傳統教學結合不好:由于部分高校沒有自己的在線資源,導致在推動或引入他處的在線教育時,內容很難與自己的課程內容銜接,導致學分、學時安排不合理,最終使得在線教育與傳統教學不能有機結合;或者為保證教學內容而不將在線教育與傳統教學進行結合,導致不能有效利用先進的在線資源輔助教學。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從而限制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抱怨教學方法陳舊,教師教學壓力大而喪失自信,教學效果差。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7],部署本科一流課程[8]的建設和“雙萬計劃”,緊接著又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9 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9],鼓勵各高校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等項目,投資建設自己的線上教育資源或結合現有資源做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教師在建設線上課程的過程中,勢必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教師可能由于無法平衡教學改革和科研工作而放棄課程建設或者對于課程建設產生抵觸心理。

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布置學習內容,學生在課下完成知識預習和學習,在課堂通過進行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互動來實現答疑解惑、知識運用的目的,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比傳統灌輸式課堂更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中師生角色互換,原來由教師完成的“信息傳遞”現在由學生課下學習完成,原來由學生獨自完成的“消化吸收”現在通過課堂師生討論研究完成。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負責教學組織實施,真正的主角由學生來擔當,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翻轉課堂最早在美國中小學教育中運用,隨著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普及,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隨時獲取學習資源,翻轉課堂的運用也更加廣泛,并且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線上資源對于翻轉課堂意義重大,結合優秀的慕課、微課等線上教育資源,更有助于做好課堂翻轉。

3 教學方法設計

在“互聯網+”背景下,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混合實現課堂微翻轉,利用一切現有資源達到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實現較好教學效果的目的。

3.1 Web 開發技術課程現狀

Web 開發技術屬于專業方向課,3 學分(2學分授課和1 學分實驗,各占32 學時),面向網絡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高年級專業的學生開設,網絡上學習資源豐富,講解詳細。國內很多高校的相關專業都在開設同類課程。在本科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中開設本課程,和其他專業類基礎課、核心課和必修課相比,課程包括如下特點:①知識點多,內容多,細節多,技巧性強;②學分少,沒有足夠課時可以安排給授課,授課內容無法面面俱到;③需要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利用課后時間選擇性學習補充;④需教師準備大量的教學資料,并耗費大量的備課時間;⑤實踐性強,需要學生完成大量的練習,方可熟能生巧。

3.2 教學設計思路

為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學習資源,選取國內MOOC 平臺上的優秀教學內容,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實現課堂微翻轉的教學模式改革,所謂“微翻轉”,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由學生課下自學完成,而是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重組,從中挖掘適合開展線上學習的內容和資源開展線上學習,還安排學生完成相應的線上作業,并在課堂上通過師生、學生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實現課堂的微翻轉,完成對學生線上知識掌握情況的檢驗,不適合自學的內容則繼續采用傳統課堂教學完成。具體采用的教學組織方式如圖1 所示。

圖1 線上線下混合實現課堂微翻轉的教學組織形式

具體在本課程實施時,就要對32 學時的講授學時進行教學設計:對于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和可總結歸納的重點知識開展線下課堂教學;對于具有細節要求多、操作性和技巧性較強的操作實踐性知識則要求學生通過MOOC 平臺進行線上學習并完成相應作業,線下課堂展示并匯報學習成果、交流學習體會;教師線下課堂提問、答疑和總結,在總結時注重知識點的串聯、實踐案例的列舉及分析;并配合學生個人和分組線下實驗的上機實訓來達到掌握課程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的目的。

3.3 教學設計

無論在何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始終都是教學的組織者,為結合好線上資源和線下內容、實現課堂的微翻轉,教師要對教學重新梳理并設計,針對Web 開發技術課程,按如下步驟完成教學設計。

1)篩選線上教學資源。

按照“一致”和“詳細”的原則選取線上資源,所謂“一致”,待選線上課程中的教學內容、計劃學時與課程原有的教學內容和學時安排基本保持一致;所謂“詳細”,本課程涉及內容多而安排的學時少,線下課堂無法深入細致地講解,而待選的線上資源講解的非常詳細,非常利于學生深入學習。

經篩選,選擇“中國大學MOOC”2 門課程(“Web 編程技術”(西安交通大學)和“Web 前端開發”(北京林業大學))和學堂在線2 門課程(“Web 開發技術”(重慶大學)和“Web 設計與應用”(昆明理工大學))中部分適合本學院教學的課程內容作為線上教學課程。同時,還選取了學堂在線上“Web 前端攻城獅”(清華大學)課程和51CTO 學院上的適合課程作為課后參考教學資源。

2)重組教學內容。

在32 學時的講授學時中,對于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和可總結歸納的重點知識開展線下課堂教學;調整細節要求多、操作性和技巧性強的教學內容開展線上學習,如Web 開發技術基礎知識安排線下教學;HTML、CSS、JavaScript 中基本理論也可線下教學,但其中實際操作技巧如DIV的盒子部分、頁面特效、響應式前端頁面設計、JavaScript 對象等內容安排線上學習;常用的服務器端Web 開發框架和模式采用線下教學,而類似ASP.net 對象、控件使用等內容采用線上學習,線下展示討論。

3)調整教學學時。

將100%學時的線下教學調整為線上學習時間與線下課堂學習時間1:1 的比例,即線上學習時間16 學時,線下課堂教學16 學時,總學時為32 學時不變。上機實驗32 學時中拿出9~10 學時用于項目討論,其余學時用于學生完成線下作業。調整之后,教師也不必因為某些內容太多太細卻又沒有足夠時間講授而糾結,學生也有了更多的學習時間和自由,已掌握某塊知識的學生可以選擇跳過或深入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反復多次學習。

4)制訂線上、線下教學計劃。

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結合線上資源內容及特點,制訂線上課程學習計劃,要求學生根據課程教學計劃的安排,在規定時間同步或自主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線上和線下內容的學習,如在本課程中需完成HTML、CSS、JavaScript、響應式頁面技術、ASP.net 內置對象、C#、ASP.net 控件等部分教學內容的線上學習,學習時間為16 學時。線下16 學時課堂教學計劃為:12 學時用于非線上內容的教學,2 學時用于對學生線上學習內容考核,2 學時用于總結線上教學內容。32 學時的實驗安排其中9~10 學時進行討論式教學,其余學時學生完成線下作業。討論式教學形式為教師預先準備項目任務,在課堂開始要簡要介紹本次討論內容的要點、方法,并給出簡單示例,然后指導學生按討論內容的要求對項目進行分析,最后由學生給出完成任務的方法、步驟或思路,并通過上機實驗驗證完成。

5)完善考核方式。

根據混合微翻轉的教學安排,體現課程全過程多方位的考核,調整課程考核方式,將原來考核方式“期末總成績=50%× 平時成績+50%× 項目大作業”調整為“期末總成績=20%× 線上內容學習+10%× 線上作業+10%×討論課成績+20%×平時作業+40%×項目大作業”,具體考核方式見表1??己朔绞降耐晟剖箤W生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也更能激發其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利于人才的全過程培養[10]。

表1 線上線下混合微翻轉課堂考核項及占比

6)改革教學評價反饋。

原有學校組織的教評,每學期只在期末開展一次,由學生通過登錄教務系統填寫調查問卷完成,評價內容具有普適性,主要包括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方法、遲到早退、實驗輔導等多項基本情況,評教結果在下一個學期的第2~3 周才能返回給教師,反饋的結果為全體學生評教后的一個綜合分數,并且還會以教師在學院的排名體現,教師無法看到學生的具體意見和建議。此外,由于并不是一次針對性地調查,所以對于本次的教學基本沒有指導意義。通過對原有教學評教進行改革,使用問卷星等工具由任課教師快速設計本課程適用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除涵蓋學校原有教務系統調查的基本問題外,還可以包含針對本課程的意見建議等,每周或每月進行一次教學評價,并根據學生評價實時反饋給教師來指導教學實踐,教師可以隨時捕捉學生的意見建議來完善教學,對于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意義重大,教學反饋改革對比見表2。

表2 教學反饋對比

7)改善教學效果。

未進行教改前,除個別學生外,多數學生由教師領著被動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一般;對于教師,由于本課程內容和知識點多而學時少,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來備課,但依然感覺不能滿足教學要求,教與學都陷入了瓶頸期。在線上線下混合實現課堂微翻轉后,教學效果得到極大改善,由于優秀的線上資源被引入課程,對于需要大量時間講授的細節內容直接布置給學生課下自學,教師負責把握整體教學框架,日常備課也變得輕松;對學生而言,可以享受到知名學校優質的教學資源,學習興趣極大提高,對于感興趣的內容還可以課后反復學習,考核方式的多樣性也提升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教學效果得到極大改善,教學效果對比見表3。

表3 教學效果對比

4 結 語

“互聯網+”背景下實現“時時處處人人,隨時隨地隨心”的高質量教育已不再遙不可及,教育者必須轉變教學理念,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合理平衡教學改革和科研等其他事務時間,在現有教學基礎上探索面向新時代學生和教育環境的教學方法,方能跟上時代步伐,完成人才培養的使命。利用線上線下混合翻轉課堂進行教學,結合了現有線上教育資源和翻轉課堂的優點,省去了自建在線資源的消耗,為高校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建設和改革提供了借鑒。

猜你喜歡
學時線下教學效果
“線上+線下”混合式體操教學的應用研究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德育教學效果——立足曾國藩修身齊家思想的教學實踐探索
2022年4月部分家電線下市場簡評
微視頻輔助教學對初中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的學時發放標準的探索
——以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為例
COZMINE線下集合店
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程教學時數調查研究
學習不是“刷學時”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